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脂控制氧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宝国 彭秋菊 +1 位作者 梁梦兰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牛脂控制氧化的规律和以制备肉味香精前体物为目的的较优化工艺条件。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酸值表征油脂的氧化状态。牛脂控制氧化的较优化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h,抗氧化剂VE的用量0.01%,...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牛脂控制氧化的规律和以制备肉味香精前体物为目的的较优化工艺条件。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酸值表征油脂的氧化状态。牛脂控制氧化的较优化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h,抗氧化剂VE的用量0.01%,空气流速0.018~0.035m3/h·100g脂肪。这样,可以为下一步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提供风味前驱体和肉的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 控制氧化 肉味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脂氧化制备肉味香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彭秋菊 孙宝国 +1 位作者 梁梦兰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综述了脂质氧化降解及其与Maillard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成不同肉类的特征香味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牛脂氧化产物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约有10类241种有机化合物,同时总结了主要氧化产物的形成机理;重点介绍了牛脂氧化制备肉味香精的工... 综述了脂质氧化降解及其与Maillard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成不同肉类的特征香味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牛脂氧化产物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约有10类241种有机化合物,同时总结了主要氧化产物的形成机理;重点介绍了牛脂氧化制备肉味香精的工艺和牛脂氧化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 氧化 肉味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牛脂控制氧化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建春 孙宝国 +1 位作者 梁梦兰 彭秋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8-100,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了牛脂控制氧化挥发性成分。鉴定出48种化合物,质量分数94.1%,其中醛类(60.1%)、酮类(5.0%)、短链脂肪酸类(3.9%)及内酯类(0.4%)等对牛内香味具有重要贡献的挥发性成分。
关键词 牛脂 控制氧化 肉香味 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助剂牛脂胺聚氧乙烯醚的毒性及其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敏洁 张琛 +5 位作者 李晓慧 李思蒙 陈雪英 王琦 郑鹭飞 金芬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0-318,共9页
牛脂胺聚氧乙烯醚是一类广泛用于草甘膦制剂的农药助剂。大量研究表明,该助剂的毒性大于其活性成分草甘膦,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牛脂胺聚氧乙烯醚的结构、毒性以及其目前在环境中的分布水平和分析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 牛脂胺聚氧乙烯醚是一类广泛用于草甘膦制剂的农药助剂。大量研究表明,该助剂的毒性大于其活性成分草甘膦,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牛脂胺聚氧乙烯醚的结构、毒性以及其目前在环境中的分布水平和分析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牛脂胺聚氧乙烯醚在我国农药助剂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规范使用和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胺聚氧乙烯醚 草甘膦 助剂 毒性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脂联素cDNA全基因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3
5
作者 丛立新 李鹏 +1 位作者 闫峰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895-7896,7931,共3页
[目的]体外克隆牛脂联素基因的编码全序列。[方法]以成牛尾部脂肪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获得牛脂联素基因cDNA的全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D18-T中,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重组质粒PCR鉴... [目的]体外克隆牛脂联素基因的编码全序列。[方法]以成牛尾部脂肪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获得牛脂联素基因cDNA的全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D18-T中,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重组质粒PCR鉴定后对其进行测序。[结果]从牛尾部脂肪组织总RNA中扩增得到671 bp的目的条带,该cDNA序列与GenBank中牛脂联素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其氨基酸同源性也达到100%,确定为目的基因。[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牛脂联素基因的功能和研究牛脂联素基因的表达与育肥牛的脂肪代谢的关系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联素 CDNA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牛脂结晶速度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华聘聘 黄祖德 张巧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39,共3页
介绍了测定油脂结晶速度的方法 ,并指出三种牛脂 :天然牛脂、分提牛脂、交酯牛脂在0℃、10℃、2 0℃条件下结晶速度的差异。本研究指出 ,当这三种牛脂应用于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时 。
关键词 牛脂 人造奶油 起酥油 结晶速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脂氧化及酶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苏畅 黄家骥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112,共4页
研究对牛脂进行通气氧化以及酶解处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将牛脂于190℃通气氧化60 min后,冷却至55℃,添加0.4%脂肪酶,水解90 min。经过处理后的牛脂20 g与牛骨素30 g、酱油10 mL、木糖1.6 g、L-半胱氨酸0.6 g和HVP 6 g,在110℃下反应... 研究对牛脂进行通气氧化以及酶解处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将牛脂于190℃通气氧化60 min后,冷却至55℃,添加0.4%脂肪酶,水解90 min。经过处理后的牛脂20 g与牛骨素30 g、酱油10 mL、木糖1.6 g、L-半胱氨酸0.6 g和HVP 6 g,在110℃下反应60 min,得到具有较浓牛肉风味的热反应香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 通气氧化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脂脂肪酸加氢改性催化剂及工艺条件研究
8
作者 张强 吴乐乐 孙昱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5,共5页
选取非选择性催化剂R(JM9955)和自制选择性催化剂M在反应釜中对牛脂脂肪酸进行加氢改性实验,考察温度、压力、催化剂添加量和加氢时间对牛脂脂肪酸加氢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以丁苯橡胶乳化剂原料指标要求对加氢改性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选取非选择性催化剂R(JM9955)和自制选择性催化剂M在反应釜中对牛脂脂肪酸进行加氢改性实验,考察温度、压力、催化剂添加量和加氢时间对牛脂脂肪酸加氢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以丁苯橡胶乳化剂原料指标要求对加氢改性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R作用下,当温度155℃、压力4 MPa、催化剂R添加量0.075%、加氢时间45 min时,加氢改性效果较好,产物的碘值(I)为34.9 g/100 g,十八碳二烯酸值为0.8%;催化剂M作用下,当温度160℃、压力2.5 MPa、催化剂M添加量0.15%、加氢时间45 min时,加氢改性效果最好,加氢产物的碘值(I)为37.5 g/100 g,十八碳二烯酸值为0.257%,达到丁苯橡胶乳化剂原料的工业要求。催化剂M比催化剂R更有利于牛脂脂肪酸的选择性加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肪酸 加氢改性 工艺优化 碘值 十八碳二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牛脂的提炼方法
9
作者 李建鑫 张磊 《养殖技术顾问》 2005年第5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饲用牛脂 提炼方法 原料处理 熔炼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NMR和HS-SMPE-GC-MS分析烤牛脂水分分布及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瑞 王松磊 +3 位作者 陈放 柏霜 李秀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8-288,共11页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秦川牛牛脂烤制过程中水分分布及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烤制过程中牛脂L^(*)值明显下降(P<0.05),a^(*)值、b^(*)值先上升后下降。结合水的相对...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秦川牛牛脂烤制过程中水分分布及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烤制过程中牛脂L^(*)值明显下降(P<0.05),a^(*)值、b^(*)值先上升后下降。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在整个烤制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而不易流动水先上升后下降,自由水整体下降(P>0.05)。弛豫时间T_(23)和T_(24)逐渐减小(P<0.05),水分子的自由度逐渐降低,说明此过程中水分子与脂质、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电子鼻能对烤牛脂样品进行有效区分,并且电子鼻数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醇类、芳香类、萜类以及有机硫类化合物受烤制时间影响显著。在牛脂样品中共检测出95种挥发性物质,1-甲氧基-2-丙醇、1-辛烯-3-醇、己醛、乙酸、壬醛、壬酸和乙酰胺含量较高且普遍存在于每个样品中,酮类、杂环类、胺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烤制后期。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鉴定出19种关键挥发性物质,其中大部分物质OAV在烤制12 min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川 牛脂 低场-核磁共振 气相色谱-质谱 电子鼻 水分迁移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纺织助剂中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4,共7页
建立了快速测定纺织助剂中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 DHTDMAC)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5%(v/v)甲酸甲醇超声波提取、稀释后,采用Eclipse Plus C18柱(50 mm×2.1 mm,1.8μm)分... 建立了快速测定纺织助剂中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 DHTDMAC)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5%(v/v)甲酸甲醇超声波提取、稀释后,采用Eclipse Plus C18柱(50 mm×2.1 mm,1.8μm)分离,甲醇和0.1%( 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HTDMAC在10-28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2)为0.9991;以不低于3倍信噪比计算方法检出限( LOD,S/N=3)为3 mg/kg;方法定量限( LOQ,S/N=10)为10 mg/kg。3种纺织助剂基质中 DHTDMAC 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7.2%-108.3%,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1.5%-4.6%。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纺织助剂中 DHTDMAC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 纺织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
12
作者 薛海燕 李欣雨 +4 位作者 孟毅 贺宝元 张磊 刘晓凤 马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2-280,共9页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羰基类、酯类、芳香族类、杂环类等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在全脂牛羊乳粉中筛选出10种显著性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全脂牛乳粉在储存过程中丁酸相对含量降低,2-壬酮、1-氯戊烷相对含量升高;全脂羊乳粉中壬醛、辛酸、丙酸、丁羟甲苯相对含量降低,苯甲醛、2-庚酮、烯丙基正丙酯相对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粉 羊乳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脂牛乳粉中糖基化酪蛋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静丽 李林强 +2 位作者 朱莉莉 唐露 武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0,共5页
研究全脂牛乳粉中糖基化酪蛋白,探讨其酶解特性。重点考察了不同pH、酸及提取方法对酪蛋白提取质量百分数的影响,并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酪蛋白,高碘酸—希夫碱染色法及莫氏试验鉴定糖基化酪蛋白,木瓜蛋白酶水解酪蛋白,测定其氨基酸含... 研究全脂牛乳粉中糖基化酪蛋白,探讨其酶解特性。重点考察了不同pH、酸及提取方法对酪蛋白提取质量百分数的影响,并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酪蛋白,高碘酸—希夫碱染色法及莫氏试验鉴定糖基化酪蛋白,木瓜蛋白酶水解酪蛋白,测定其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pH 4.6时提取酪蛋白的质量百分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质量百分数为2%的乙酸(pH 3.58)提取酪蛋白的质量百分数为(40.45±0.66)%,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鞣酸提取酪蛋白的质量百分数为(46.13±0.46)%,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酪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不同酸、不同方法提取的酪蛋白均有3条带,其分子量均分别为34,24,60ku;高碘酸—希夫碱染色结果表明,分子量为34,24ku的酪蛋白是糖基化酪蛋白;莫氏试验结果表明,乳粉酪蛋白中存在糖基化酪蛋白;酶解结果表明,乳粉酪蛋白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鲜乳酪蛋白(P<0.05)。说明全脂牛乳粉中有糖基化酪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34,24ku,易于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粉 复原乳 酪蛋白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牛油油脂评价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喆 韦仕静 +5 位作者 姚崇 朱晖 归必焱 钟汉宁 韩位均 何炳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90,共8页
选取7种不同食用牛脂,分析其氧化状态及风味特征,并选取较优的3种牛脂,采用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O分析评价了31种检测频率较高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风格。结果表明: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己酸、癸酸、肉豆蔻酸... 选取7种不同食用牛脂,分析其氧化状态及风味特征,并选取较优的3种牛脂,采用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O分析评价了31种检测频率较高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风格。结果表明: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己酸、癸酸、肉豆蔻酸、(E)-2-戊烯醛、(E)-2-己烯醛、(E)-2-庚烯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E)-2-癸烯醛、(E,E)-2,4-庚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E)-2-十一烯醛、1-己醇、1-庚醇、1-辛醇为牛肉风味形成的前体物质。旨在筛选适合作为制作牛肉火锅香精原料的牛脂,分析其风味的贡献与不足,为进一步开发肉味香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 感官评价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系统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脂复合牛杂肉饼的研发及其品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晶晶 韩玲 +4 位作者 余群力 林娟 韩广星 金锦伟 张新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7-194,202,共9页
【目的】研发一种低脂健康的复合牛杂肉饼.【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探讨淀粉、卡拉胶、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黏合酶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添加量对低脂复合牛杂肉饼质构和感官性质的影响,以弹性和感官评分作为考察指标,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确... 【目的】研发一种低脂健康的复合牛杂肉饼.【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探讨淀粉、卡拉胶、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黏合酶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添加量对低脂复合牛杂肉饼质构和感官性质的影响,以弹性和感官评分作为考察指标,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复配比,并测定最终所得产品营养品质指标(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质构特性、出品率及色度值.【结果】淀粉添加量3.18%,卡拉胶添加量0.65%,SPI添加量1.48%,TG酶添加量0.64%时感官评分值最高.最终低脂复合牛杂肉饼与牛肉饼相比蛋白质含量高(18.19 g/100 g>17.31 g/100 g),脂肪含量低(13.82 g/100 g<24.68 g/100 g),营养更丰富,出品率更高(104.07%>91.19%).【结论】研究结果为可食牛副产物加工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产物 杂肉饼 营养品质指标 质构特性 出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脂肪对肉鸡营养素沉积、体组成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于会民 李德发 +2 位作者 管武太 谯仕彦 王凤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4-314,共11页
本试验利用公肉雏鸡研究不同脂肪来源对肉用鸡生长性能、营养素表观利用率、血清生理指标、胴体特性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脂肪提高了蛋白质、干物质的表观利用率,而日粮总脂肪的表观利用率下降。(2)添... 本试验利用公肉雏鸡研究不同脂肪来源对肉用鸡生长性能、营养素表观利用率、血清生理指标、胴体特性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脂肪提高了蛋白质、干物质的表观利用率,而日粮总脂肪的表观利用率下降。(2)添加脂肪改善了生长性能,提高日增重、改善饲料转化效率。(3)添加牛脂后血清卵磷脂水平明显上升,高水平牛脂添加后血清甘油三酯明显下降。添加各种脂肪后脂肪酶活性明显下降,且随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各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添加豆油后,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而添加饱和度比较高的黄油和牛脂后,肝脏脂肪含量提高;肌肉中脂肪含量由于脂肪添加而明显提高,但低水平豆油组例外。(5)添加牛脂后肝组织C20:4n-6和PUFA含量明显下降,而添加豆油和高水平黄油后明显提高了组织中C18:2n-6和C18:3n-3等肪脂酸的含量。(6)添加豆油后提高了胸部肌肉组织中的C18:2n-6和C18:3n-3等脂肪酸的含量,添加牛脂后C18:2n-6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雏鸡 豆油 黄油 牛脂 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干法分提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军海 裘爱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16,共3页
介绍了油脂干法分提的原理和意义 ,着重介绍分提设备以及干法分提在棕榈油、牛脂、无水乳脂、禽脂。
关键词 干法分提法 分提设备 棕榈油 牛脂 应用 无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粉上火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文军 许道军 任国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5,共4页
以添加了20%全脂奶粉的全价饲料为原料,研究了全脂奶粉对SD大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液生化与血细胞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了饮食牛奶粉的上火机理。结果表明,在丙二醛、尿素氮质量分数及中间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数上,全脂奶粉组均... 以添加了20%全脂奶粉的全价饲料为原料,研究了全脂奶粉对SD大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液生化与血细胞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了饮食牛奶粉的上火机理。结果表明,在丙二醛、尿素氮质量分数及中间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数上,全脂奶粉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超氧化物歧化酶质量分数及白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上,全脂奶粉组雄性大鼠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血清碱性磷酸酶质量分数上,全脂奶粉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脾指数、胸腺指数、总蛋白、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Na+-K+-ATP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介素-2等质量分数上,组间差异均不显著。提示肠道黏膜细胞与牛奶成分相作用可导致局部微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粉 SD大鼠 血液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世界油料产量、消费情况预测
19
作者 Siegfried Mielke 刘淑娥 《中国油脂》 CAS 1988年第2期55-56,共2页
商品生产应接近于需求,可是实际中往往生产的变化大于需求的变化.政策、气候、条件、技术的发展会引起农业生产的变化.但是在油脂行业,引起生产的变化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12种主要油脂(大豆油、棉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玉米... 商品生产应接近于需求,可是实际中往往生产的变化大于需求的变化.政策、气候、条件、技术的发展会引起农业生产的变化.但是在油脂行业,引起生产的变化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12种主要油脂(大豆油、棉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玉米油、椰子油、棕仁油、棕油、猪油、鱼油、牛脂),棉籽油、玉米油、猪油、牛脂、鱼油这五种显然是副产品.另外,大豆也常常被当作副产品.因为大豆的压榨主要满足豆粕的需要.这六种副产品总量占12种油脂总量的55%.棕榈、棕仁和椰子是木本植物,生长期长,生产成本低.所以东南亚的这些植物高产国希望发展棕榈以赢得更多的市场.理论上讲,可以调正葵花籽油,菜籽油、花生油的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可是在主要生产国,这些油料的种植政府往往花费很高的津贴.欧州共同体、东欧、印度这些国家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油 大豆油 棕仁油 油料产量 行业 生产 情况预测 牛脂 欧州 产品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
20
《中国油脂》 CAS 1984年第1期61-69,共9页
R155.5油脂和动脉硬化症的予防(Ⅳ)(心绞痛、心肌梗塞症的予防)油脂动脉硬化症予防(Ⅳ)(狭心症,心筋梗塞症予防—福住一雄;油脂,1983,36,No11,79~84(日)。
关键词 动脉硬化症 心筋 一雄 工业 甘油三酸酯 松本 氢化植物油 OLIVE 牛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