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生物学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邹杰林 毛靖 石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0-361,共12页
再生性牙髓治疗利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缺损牙本质和牙髓组织,再生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以期恢复牙髓的血管神经化和免疫功能并重建管样牙本质。显著影响再生性牙髓治疗效能的因素包括干细胞、生物信号分子和生物支架材... 再生性牙髓治疗利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缺损牙本质和牙髓组织,再生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以期恢复牙髓的血管神经化和免疫功能并重建管样牙本质。显著影响再生性牙髓治疗效能的因素包括干细胞、生物信号分子和生物支架材料。根据是否来自牙源性组织,干细胞可分为牙源性干细胞(如牙髓干细胞)和非牙源性干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于干细胞具有倾向分化为其原始来源组织的特性,牙源性干细胞在再生性牙髓治疗中展现出一定优势。联合应用多种信号分子并通过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如Wnt/β-catenin、BMP/Smad,对改善干细胞迁移、增殖、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和血管神经再生潜能发挥关键作用。适用于再生性牙髓治疗的生物支架材料包括自然来源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应模仿天然组织进行生物仿生修饰,以营造适宜的再生微环境并实现对信号转导通路的时空调控。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真正实现有赖于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归巢两大策略。干细胞归巢策略因可避免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而在临床操作上更具优势,但如何提高干细胞归巢成功率并促进其增殖和分化以实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真正再生仍有待解决。本文介绍了诱导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影响因素,探讨其科学、可行的生物学策略,并展望再生性牙髓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再生性牙髓治疗临床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 干细胞 生物信号分子 生物支架材料 细胞移植 细胞归巢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第一腮弓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蔓菁 陈小红 +2 位作者 刘鲁川 安建平 匡桂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胚胎12.5d(E12.5d)大鼠第一腮弓上皮及外胚间充质细胞离散后肾被膜下移植的成牙能力。方法切取E12.5d大鼠第一腮弓(下颌突),酶消化离心后与明胶海绵支架复合植入大鼠肾被膜下,4周后收获移植物,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 目的观察胚胎12.5d(E12.5d)大鼠第一腮弓上皮及外胚间充质细胞离散后肾被膜下移植的成牙能力。方法切取E12.5d大鼠第一腮弓(下颌突),酶消化离心后与明胶海绵支架复合植入大鼠肾被膜下,4周后收获移植物,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抗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检测。结果种植4周,植入细胞在肾被膜下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DSP在新生的牙本质组织中呈阳性表达。Masson三色法显示绿色矿化基质形成。结论E12.5d大鼠第一腮弓细胞部分保留了牙齿自然发育的遗传信号,在肾被膜下可以构建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腮弓细胞 本质-牙髓复合 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增龄性变化推断年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储光 张智勇 +3 位作者 周洪 阎春霞 陈腾 郭昱成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80-285,共6页
年龄推断是法医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在体外保存时间较长。随着年龄增长,继发性牙本质逐渐生成,髓腔体积不断减小,法医牙科学家提出通过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增龄性变化来推断年龄。近年来该方... 年龄推断是法医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在体外保存时间较长。随着年龄增长,继发性牙本质逐渐生成,髓腔体积不断减小,法医牙科学家提出通过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增龄性变化来推断年龄。近年来该方法在法医学年龄推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法医牙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方法评估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增龄性变化从而推断年龄,不同测量方法各有优缺点,这要求法医工作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提高年龄推断的准确性。本文对国内外利用牙本质-牙髓复合体进行年龄推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法医科学 综述 年龄测定 齿 本质 牙髓 本质-牙髓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修复再生同质异体大鼠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铁晓敏 刘佳 +3 位作者 王丽萍 王璇 李伯琦 刘奕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5-648,共4页
目的:观察第3代同质异体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s)定植于冠髓被摘除的大鼠髓腔后,再生修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能力。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全麻下摘除大鼠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冠髓,实验组同期髓腔... 目的:观察第3代同质异体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s)定植于冠髓被摘除的大鼠髓腔后,再生修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能力。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全麻下摘除大鼠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冠髓,实验组同期髓腔定植体外培养的同质异体大鼠牙髓干细胞,对照组冠髓摘除后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均使用光固化树脂充填封闭髓腔。两组动物均于术后2、4、6周处死,取其上颌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牙本质的厚度测量。结果:实验组4周时,肉眼可见牙髓充血减少;6周时,X线显示牙本质厚度增加,根尖孔闭合;6周时,光镜下显示明显新生牙本质形成,成牙本质细胞栅栏状排列;牙本质厚度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牙本质厚度2周时增厚,4周增厚更明显,持续至6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髓干细胞髓腔内定植,可以促进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修复再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牙髓本质复合 再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梦洁 柏祥娥 +3 位作者 张娟 刘霞 王贺 张颖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模型,观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后修复的组织病理学反应。方法:选择28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7组,每组4只,随机取一组作为对照组,另6组在双侧第一磨牙备洞。分别于术后、即刻、6h、1、3、7...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模型,观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后修复的组织病理学反应。方法:选择28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7组,每组4只,随机取一组作为对照组,另6组在双侧第一磨牙备洞。分别于术后、即刻、6h、1、3、7、14d处死取牙齿标本,经固定、脱钙、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术后6h血管扩张明显,3d可见炎症细胞聚集在备洞下方牙髓,7d炎症程度降低牙本质-牙髓复合体修复活跃可见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新生牙本质样细胞。14d备洞下方可见修复性牙本质。结论:备洞法可观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后自然修复过程,是研究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的一个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牙髓复合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颖 王晓春 +2 位作者 李昊妍 张秀丽 梁景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 建立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取20~30岁成人新鲜、健康、完整的第三磨牙,纵向将牙齿切成厚约2mm的片状结构,每片牙片均包含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运用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隔天换液,连续培养21d。分别在培养... 目的 建立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取20~30岁成人新鲜、健康、完整的第三磨牙,纵向将牙齿切成厚约2mm的片状结构,每片牙片均包含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运用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隔天换液,连续培养21d。分别在培养的第7、14、21天,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模型进行鉴定。结果 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在培养的第7天和第14天时,均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培养第21天时,部分细胞开始发生变性。免疫组化检测表明,成牙本质细胞牙本质涎磷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该模型能够在体外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为人类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体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本质复合 生物学特性 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2/Cbfa1在出生后小鼠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克清 李纾 +1 位作者 杨丕山 赵艳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Runx2/Cbfa1在出生后小鼠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及牙本质形成中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Runx2/Cbfa1在出生后BALB/c小鼠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及特点。结果Runx2/Cbfa... 目的探讨Runx2/Cbfa1在出生后小鼠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及牙本质形成中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Runx2/Cbfa1在出生后BALB/c小鼠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及特点。结果Runx2/Cbfa1在成牙本质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具有时空特异性,在牙根尚未发育之前的牙胚钟状晚期,Runx2/Cbfa1只在前期牙本质中有表达,在牙髓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中皆为阴性;约从第11天开始,随着牙根的发育,Runx2/Cbfa1在根部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细胞中表达为阳性,在冠部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为阴性。结论Runx2/Cbfa1参与牙本质的形成和矿化及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的发育,可能对它们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x2/Cbfa1 免疫组织化学 牙髓本质复合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体机械损伤后牙本质牙髓组织MMP-2和MMP-9表达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昊妍 陈颖 +1 位作者 张丹 梁景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研究牙体机械损伤后牙本质牙髓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以离体第三磨牙(n=30)制作牙体机械损伤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模型组)。分别于培养后第3、7、14天收集样本,免疫... 目的研究牙体机械损伤后牙本质牙髓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以离体第三磨牙(n=30)制作牙体机械损伤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模型组)。分别于培养后第3、7、14天收集样本,免疫组化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和MMP-9在培养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以无牙体损伤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培养的离体第三磨牙(n=30)作为对照组。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发现,MMP-2和MMP-9在对照组成牙本质细胞呈阳性表达,在牙髓细胞则呈阴性表达;在模型组,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MMP-2和MMP-9均呈阳性表达。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培养后各时间点MMP-2和MMP-9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模型组培养第3天MMP-2和MMP-9表达均显著高于培养第7和第14天(P<0.05)。Real-time PCR检测表明,模型组培养后第3天的MMP-2和MMP-9 mRNA表达显著高于培养后第7和第14天(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模型组培养后各时间点均有MMP-2和MMP-9蛋白表达,以培养后第3天时较为明显。结论在牙体损伤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培养过程中,MMP-2和MMP-9表达呈现先增加后减弱,与基质降解和合成的时间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牙髓复合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机械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VIP阳性神经纤维的研究
9
作者 姚江江 朱世柱 朱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21-823,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 (VIP)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表达 ,探讨其功能。方法 :收集人前磨牙 ,石蜡包埋切片 ,作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定量分析。结果 :VIP阳性神经纤维自根尖孔呈束状进入牙髓 ,至颈部扇形分开 ,在冠髓大量分支 ,部分围...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 (VIP)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表达 ,探讨其功能。方法 :收集人前磨牙 ,石蜡包埋切片 ,作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定量分析。结果 :VIP阳性神经纤维自根尖孔呈束状进入牙髓 ,至颈部扇形分开 ,在冠髓大量分支 ,部分围绕在血管周围 ,部分终止于牙髓基质 ,部分参与形成成牙本质细胞层下Raschkow神经丛 ,然后发出分支伸入成牙本质细胞层和前期牙本质 ,但不进入成熟牙本质。VIP阳性神经纤维在冠髓的积分光密度为 12 74± 1 80 7,体密度为 0 0 192± 0 0 12 7,线密度为 0 0 0 46± 0 0 0 2 9,在前期牙本质的积分光密度为 13 0 7± 1 92 7,线段长度为 (19 6 0± 8 5 97)mm。结论 :VIP阳性神经纤维存在于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部分纤维围绕血管 ,部分纤维止于牙髓基质和前期牙本质 ,这种分布提示该纤维除与血管运动有关外 ,可能还与感觉有关 ,在痛觉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本质复合 神经纤维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前磨牙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CGRP阳性神经纤维的研究
10
作者 姚江江 朱世柱 朱艺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 :研究CGRP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表达 ,探讨牙痛、牙过敏机理。方法 :收集人前磨牙 ,石蜡包埋切片 ,免疫组化 ,图象定量分析。结果 :CGRP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牙髓、前期牙本质 ,但不到达成熟牙本质 ,部分分支围绕血管 ,部分分支终... 目的 :研究CGRP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表达 ,探讨牙痛、牙过敏机理。方法 :收集人前磨牙 ,石蜡包埋切片 ,免疫组化 ,图象定量分析。结果 :CGRP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牙髓、前期牙本质 ,但不到达成熟牙本质 ,部分分支围绕血管 ,部分分支终止于牙髓基质 ,或成牙本质细胞层 ,或前期牙本质。CGRP阳性神经纤维在冠髓的积分光密度为 12 .39± 1.6 6 ,体密度为 0 .0 182± 0 .0 10 6 ,线密度为 0 .0 0 46± 0 .0 0 2 6 ,在冠部前期牙本质的积分光密度为13 .0 7± 1.74,线段长度为 (19.42± 8.43)mm。结论 :CGRP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牙髓、前期牙本质 ,未达成熟牙本质 ,牙外因素引起的牙痛可能与间接刺激神经有关 ,牙内因素引起的牙痛可能与直接刺激神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本质复合 CGRP阳性神经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图象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根尖乳头干细胞生成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熊华翠 陈柯 +1 位作者 黄义彬 刘彩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讨人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可能性。方法从牙根未发育完全的健康阻生智齿中分离牙乳头,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CAP。细胞分别在成骨诱导液中培养3周及普通培养基中培养60d后,用茜素红...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讨人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可能性。方法从牙根未发育完全的健康阻生智齿中分离牙乳头,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CAP。细胞分别在成骨诱导液中培养3周及普通培养基中培养60d后,用茜素红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法和RT-PC检测成骨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骨钙素(0c)和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选取5~6周雌性裸鼠6只,将SCAP与羟磷灰石膦酸三钙(H~TcP)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仅有HA/TCP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同一只裸鼠背部皮下,左右侧各1个。8N后移植物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组织情况。结果SCAP在体外经成骨诱导3周及普通培养基培养60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且表达成骨细胞标志物ALP、BSP、OC和DSP。实验组移植物8N后可见牙髓牙本质样结构形成,且紧靠牙本质样结构内侧的细胞DSP阳性表达,而对照组未见任何硬组织形成。结论SCAP可应用于组织工程,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 干细胞 细胞分化 牙髓本质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12
作者 李俊 樊明文 陈智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各结构组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功能性的有机整体。本文就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概念、动力学特性、体外培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牙髓-本质复合 本质 牙髓 本质细胞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深层牙本质粘结时牙髓反应的短期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翠 程祥荣 +5 位作者 张智星 郑铁丽 张帼 邓东来 王飒 韩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体系的牙本质粘结系统直接用在人深层牙本质上时牙髓 -牙本质复合体在短期内的反应。方法 :局麻下在 2 4颗因正畸治疗需要而计划拔除的前磨牙的颊面颈部预备深Ⅴ类洞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牙齿的窝洞各壁直接应用全酸...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体系的牙本质粘结系统直接用在人深层牙本质上时牙髓 -牙本质复合体在短期内的反应。方法 :局麻下在 2 4颗因正畸治疗需要而计划拔除的前磨牙的颊面颈部预备深Ⅴ类洞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牙齿的窝洞各壁直接应用全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Prime&BondNT ,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PB组 ) ;另一组的窝洞内则直接使用自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XenoⅢ (Xeno组 )。以上所有的牙齿在术后 7~ 2 0d之间拔除 ,常规组织病理切片预备 ,HE、Masson’strichrome、BrownandBrenn染色 ,显微镜下盲法评价其牙髓 -牙本质复合体的反应。结果 :PB组中有大量粘结树脂成分沿着牙本质小管扩散 ,同时牙髓出现较为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紊乱。相比之下 ,Xeno组牙髓的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在深窝洞中直接使用全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Prime&BondNT是不恰当的 ,此时使用自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XenoⅢ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粘结 牙髓反应 自酸蚀 预备 拔除 齿 复合 NT 系统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牙本质损伤修复过程中TGF-β1/Smads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飞 左静 +2 位作者 李月恒 杨正艳 罗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0-1036,共7页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模型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选择5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剩余20只于双侧上颌第一...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模型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选择5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剩余20只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采用改良备洞法备洞,建立牙本质牙髓损伤修复模型,右侧为LIPUS组,予以LIPUS辐照(强度为30 m W/cm2,频率为1.5 MHz,调制信号波宽为200μs,重复率为1 k Hz,20 min/d);左侧为备洞组,予以超声假照处理。分别在辐照1,3,5,7,14 d后处死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TGF-β1,Smad 2和3在牙髓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TGF-β1,Smad 2,3蛋白在正常牙髓组织中均呈弱阳性表达,而在牙本质损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加。备洞组TGF-β1蛋白表达在1 d时增加,在5 d时TGF-β1表达最强,在14 d时表达减弱接近正常水平;与备洞组相比,LIPUS组在3和5 d时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Smad 2,3在LIPUS组及备洞组牙髓中表达均呈现逐步升高的基本变化,其中LIPUS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TGF-β1/Smad 2,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牙本质损伤的修复过程,LIPUS在牙本质损伤修复早期可上调TGF-β1,Smad 2,3的表达,可能参与并促进了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损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本质牙髓复合 转化生长因子 SMAD 2 SMAD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大鼠牙本质损伤修复过程中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静 甄佳秀 +2 位作者 杨正艳 李月恒 罗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辐照SD大鼠牙本质损伤模型后对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上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360±13)g]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备洞建立牙本质损伤模型,随机对其中20只大鼠备洞牙及剩余20只大鼠...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辐照SD大鼠牙本质损伤模型后对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上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360±13)g]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备洞建立牙本质损伤模型,随机对其中20只大鼠备洞牙及剩余20只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予以超声辐照(强度30 mw/cm^2,频率1.5 MHz,频宽200μm,重复率1 kHz),形成备洞组、备洞+LIPUS组、LIPUS组及空白对照组(n=10),超声辐照每日1次,持续20 min,分别在辐照1、3、7、14 d后处死实验动物,应用HE染色观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Cav 1.2、NCX1)的表达差异。结果:组织形态学分析发现牙本质损伤后LIPUS可协同炎症反应促进第三期牙本质的形成,而LIPUS辐照正常牙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出现。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备洞+LIPUS组在1 d及3 d时较备洞组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LIPUS组1 d时Cav1.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其余时间点两者无差异。结论:LIPUS可能在牙本质损伤早期积极调控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加快第三期牙本质修复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及机械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Cav1.2 钠钙交换NCX1 本质牙髓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胶原基材料及其在口腔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曾奕苇 刘海 +2 位作者 沙川路 周加境 李蕙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4,共8页
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细胞和生物材料的组成以及空间分布形态,制造用于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支架。胶原蛋白是动物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已经被用于多种组织再生的3D打印生物墨水。口腔及颅颌面组织的... 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细胞和生物材料的组成以及空间分布形态,制造用于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支架。胶原蛋白是动物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已经被用于多种组织再生的3D打印生物墨水。口腔及颅颌面组织的缺损会对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外貌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当前临床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文章综述了当前常用的生物3D打印技术、胶原蛋白的来源及提取方法、载细胞与无细胞的3D打印胶原基材料的制备。同时,归纳了3D打印胶原基材料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周组织、骨、软骨、皮肤再生等口腔医学中应用,对胶原基材料在口腔健康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胶原蛋白 口腔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牙髓-本质复合 再生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动物的牙齿具有双上皮起源
17
作者 谢蟪旭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721-721,共1页
通常认为,脊椎动物的牙齿是外胚层内陷、由形成釉质上皮的外胚层和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神经嵴(源于间充质)发育而成。有些脊椎动物的牙齿在口腔和咽腔中发育,口咽膜在内、外胚层的交界处。当口咽膜破裂时,来源不同的上皮细胞最... 通常认为,脊椎动物的牙齿是外胚层内陷、由形成釉质上皮的外胚层和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神经嵴(源于间充质)发育而成。有些脊椎动物的牙齿在口腔和咽腔中发育,口咽膜在内、外胚层的交界处。当口咽膜破裂时,来源不同的上皮细胞最终的分化结果却鲜为人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动物 上皮细胞 齿 本质-牙髓复合 外胚层 间充质 神经嵴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水凝胶在口腔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宇洁 邹杰林 +3 位作者 蔡明轩 汪一帆 毛靖 石鑫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牙髓炎、牙周炎、颌骨缺损及颞下颌关节损害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然而传统治疗手段无法有效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抗氧化性、抗炎活性和广谱抗菌性,壳聚糖基水凝胶在口腔组织工程领域... 牙髓炎、牙周炎、颌骨缺损及颞下颌关节损害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然而传统治疗手段无法有效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抗氧化性、抗炎活性和广谱抗菌性,壳聚糖基水凝胶在口腔组织工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季铵化、羧甲基化、磺化是改善壳聚糖基水凝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常见的化学修饰策略,通过携载多孔性微球或纳米颗粒构建水凝胶复合体系能实现多种药物或生物活性因子的局部序贯递送,为实现缺损组织有序再生奠定坚实基础。化学交联法常用于制备不可逆永久性壳聚糖凝胶,而物理交联法有助于形成可逆性凝胶网络。作为适宜的生物支架材料,目前多种壳聚糖基水凝胶协同干细胞、生长因子或胞外体移植已应用于口腔软硬组织缺损再生修复的探索中,并在促进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颌骨再生和软骨再生方面获得显著进展。然而,壳聚糖基水凝胶的临床转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可致力于开展基于口腔内复杂微环境的体内研究,并将壳聚糖基水凝胶与多种不同的活性因子、生物材料和先进生物制造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多层次全面口腔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水凝胶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 周组织再生 颌骨再生 软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信号分子LIM矿化蛋白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效英 张旗 陈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05-707,共3页
关键词 LIM矿化蛋白1 信号分子 胞内 牙髓本质复合 LMP-1 内外研究 周膜细胞 家族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