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
9
1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5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郝建军
王捍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案。方法:应用bFGF+IGF 1或TGF β1分别对培养早期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进行平面定向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 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标志...
目的: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案。方法:应用bFGF+IGF 1或TGF β1分别对培养早期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进行平面定向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 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标志物———DSP蛋白和DSPPmRNA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VonKossa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的矿化能力。结果:诱导后部分细胞出现单侧较长的细胞突起,表达DSP蛋白和DSPPmRNA,体外连续培养可自发形成矿化结节,出现较典型的成牙本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结论:bFGF+IGF 1或TGF β1可促进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成
牙
本质
细胞
分化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陆慧
郑烨新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4,共8页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因其在牙髓组织再生领域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种类和培养环境,并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成骨向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牙
髓再生
牙
源
性
间
充质
干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施培磊
于晨浩
+2 位作者
谢旭东
吴亚菲
王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90-695,共6页
牙周炎是以牙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周软硬组织的复杂结构决定了牙周组织修复的困难。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和易获取性使其成为牙周组织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随着细胞膜片...
牙周炎是以牙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周软硬组织的复杂结构决定了牙周组织修复的困难。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和易获取性使其成为牙周组织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随着细胞膜片技术、生物支架材料、3D打印技术的发展,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修复牙周组织缺损方面展现了较好的潜能。本文将对现阶段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牙周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
源
性
间
充质
干
细胞
牙
周组织修复
组织工程
牙
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的免疫调节作用
4
作者
王博群
陆慧
+1 位作者
穆晴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655-661,共7页
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囊泡(EV)可携带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介质。相较于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MSC)有着诸多独特的优势,其分泌的EV能够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活性及局部组织细胞的炎症水平...
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囊泡(EV)可携带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介质。相较于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MSC)有着诸多独特的优势,其分泌的EV能够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活性及局部组织细胞的炎症水平,在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疾病中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可应用于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本文拟从免疫调节的角度出发,对DMSC来源的EV在口腔及其他疾病中的调节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外囊泡
牙
源
性
间
充质
干
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MSCs三维培养方法及其在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国鑫
赵小琳
+4 位作者
李晨曦
刘影驰
朱芷墨
袁瑶
安政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4-571,共8页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MSCs)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越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利用三维培养方法可对DMSCs进行大量体外扩增以满足研究和治疗的需要。与传统的二维培养方法...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MSCs)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越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利用三维培养方法可对DMSCs进行大量体外扩增以满足研究和治疗的需要。与传统的二维培养方法比较,三维培养技术可更有效地模拟干细胞在体内所处的结构和微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上共同调控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近年来开展的体外三维培养方法较多,悬滴培养法操作简单,但较难控制培养组织的气象环境;微流控芯片可更好地控制细胞参数,但成本高昂,且存在技术平台的难题而难以广泛应用;磁悬浮培养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细胞成球速度快,但由于磁化作用难以用来定量分析。其他三维培养方法还包括旋转细胞培养系统、离心成球培养法、液体覆盖法和人工支架法等,上述培养方法都存在不同的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现对体外三维培养DMSCs的不同方法及其在不同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DMSCs功能的精准调控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
源
性
间
充质
干
细胞
球体培养
干
性
维持
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
9
1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郝建军
王捍国
机构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北京解放军
出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基金
国家 863计划组织工程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 2002AA2050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0374)
文摘
目的: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案。方法:应用bFGF+IGF 1或TGF β1分别对培养早期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进行平面定向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 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标志物———DSP蛋白和DSPPmRNA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VonKossa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的矿化能力。结果:诱导后部分细胞出现单侧较长的细胞突起,表达DSP蛋白和DSPPmRNA,体外连续培养可自发形成矿化结节,出现较典型的成牙本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结论:bFGF+IGF 1或TGF β1可促进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关键词
人类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成
牙
本质
细胞
分化
生长因子
Keywords
Human
Dental mesenchymal cell
Odontoblast
Differentiation
Growth factor
分类号
R780.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陆慧
郑烨新
赵玮
机构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4,共8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A1515012554)。
文摘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因其在牙髓组织再生领域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种类和培养环境,并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成骨向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外泌体
牙
髓再生
牙
源
性
间
充质
干
细胞
Keywords
exosome
pulp regeneration
d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分类号
R781.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施培磊
于晨浩
谢旭东
吴亚菲
王骏
机构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出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90-69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1127,81700980)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J0097)。
文摘
牙周炎是以牙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周软硬组织的复杂结构决定了牙周组织修复的困难。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和易获取性使其成为牙周组织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随着细胞膜片技术、生物支架材料、3D打印技术的发展,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修复牙周组织缺损方面展现了较好的潜能。本文将对现阶段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牙周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牙
源
性
间
充质
干
细胞
牙
周组织修复
组织工程
牙
周炎
Keywords
dental-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periodontal tissue repair
tissue engineering
periodontitis
分类号
Q254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的免疫调节作用
4
作者
王博群
陆慧
穆晴
赵玮
机构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655-661,共7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A1515012554)
中山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240491)。
文摘
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囊泡(EV)可携带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介质。相较于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MSC)有着诸多独特的优势,其分泌的EV能够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活性及局部组织细胞的炎症水平,在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疾病中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可应用于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本文拟从免疫调节的角度出发,对DMSC来源的EV在口腔及其他疾病中的调节作用展开综述。
关键词
细胞
外囊泡
牙
源
性
间
充质
干
细胞
免疫调节
Keywords
extracellular vesicle
dental-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immune regulation
分类号
Q254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MSCs三维培养方法及其在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国鑫
赵小琳
李晨曦
刘影驰
朱芷墨
袁瑶
安政雯
机构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生物学教研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4-57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70960)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504200)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JCSZ2021893-35)。
文摘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MSCs)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越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利用三维培养方法可对DMSCs进行大量体外扩增以满足研究和治疗的需要。与传统的二维培养方法比较,三维培养技术可更有效地模拟干细胞在体内所处的结构和微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上共同调控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近年来开展的体外三维培养方法较多,悬滴培养法操作简单,但较难控制培养组织的气象环境;微流控芯片可更好地控制细胞参数,但成本高昂,且存在技术平台的难题而难以广泛应用;磁悬浮培养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细胞成球速度快,但由于磁化作用难以用来定量分析。其他三维培养方法还包括旋转细胞培养系统、离心成球培养法、液体覆盖法和人工支架法等,上述培养方法都存在不同的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现对体外三维培养DMSCs的不同方法及其在不同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DMSCs功能的精准调控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牙
源
性
间
充质
干
细胞
球体培养
干
性
维持
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
Keywords
D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
Sphere culture
Stemness maintenance
Tissue engineering
Regenerative medicine
分类号
R780.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诱导分化
包柳郁
金岩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郝建军
王捍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陆慧
郑烨新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施培磊
于晨浩
谢旭东
吴亚菲
王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的免疫调节作用
王博群
陆慧
穆晴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DMSCs三维培养方法及其在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国鑫
赵小琳
李晨曦
刘影驰
朱芷墨
袁瑶
安政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