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MP-3及TIMP-1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永明 林珠 +1 位作者 冯雪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 SD成年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 目的 :探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 SD成年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移动 1、3、5、7、14d后取材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图像分析 ,观察MMP- 3和 TIMP- 1表达的变化。结果 :牙齿移动 1d后 ,牙周组织细胞 MMP- 3表达增强 ,5 d后 MMP- 3表达达到高峰。此时破骨细胞胞浆亦呈强阳性表达。而 TIMP- 1于牙齿移动 3d后表达开始增强 ,7d后显著表达。结论 :MMP- 3及 TIMP- 1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 ,MMP- 3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 正畸学 正畸牙周组织改建 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力与大鼠牙周组织改建关系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2
作者 袁林 赵云凤 周伟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研究在体内情况下咬合力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拔牙法拔除大鼠一侧上颌磨牙 ,建立模拟下颌磨牙咬合力丧失及增强的动物模型。选择某一特定细胞因子 ( IL- 6 )用于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实验中鉴定 ,且行组织形态学... 目的 :研究在体内情况下咬合力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拔牙法拔除大鼠一侧上颌磨牙 ,建立模拟下颌磨牙咬合力丧失及增强的动物模型。选择某一特定细胞因子 ( IL- 6 )用于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实验中鉴定 ,且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 HE染色 )。结果 :免疫组化以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IL- 6蛋白及 IL- 6 m RNA表达在咬合力增强组及减弱组均较正常咬合力组明显改变。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 ,咬合力增强及减弱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与正常咬合力明显不同。结论 :通过拔除大鼠一侧上颌磨牙建立的动物模型 ,达到较好地模拟咬合力丧失、增强的目的。此动物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咬合力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中脂联素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珮琼 郑治国 伍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究正畸牙移动中脂联素(adiponectin,APN)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 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 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大鼠构建正畸牙... 目的探究正畸牙移动中脂联素(adiponectin,APN)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 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 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大鼠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PBS组(注射PBS)、APN组(注射APN),以及APN+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 1,IGF-1)组(注射APN,同时给予PI3K/AKt通路激活剂IGF-1),每组15只。观察加力后1,7,14 d第1磨牙移动距离及破骨细胞数量,观察14 d时牙周组织形态,比较各组牙周组织PI3K、AKt mRNA表达及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加力后7 d,14 d,APN组第1磨牙移动距离明显小于空白组(P<0.05),APN组新骨形成量及新骨矿化程度高于空白组、PBS组,APN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空白组(P<0.05)。APN组牙周组织PI3K、AKt mRNA及p-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APN+IGF-1组PI3K、AKt mRNA及p-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APN组(P<0.05)。结论APN可降低正畸牙移动大鼠模型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及牙移动速度,在延缓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脂联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在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彭鹏 蔡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52-256,共5页
正畸牙移动是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多种因子介导的牙周组织改建。随着现代试验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在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特征。在各种参与牙周组织改建的细胞因子中,生长因子是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了解其在正畸牙移... 正畸牙移动是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多种因子介导的牙周组织改建。随着现代试验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在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特征。在各种参与牙周组织改建的细胞因子中,生长因子是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了解其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助于正畸医师更好地理解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行为,指导其在正畸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就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基础、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变化、生长因子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正畸牙移动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作用下猴牙周组织改建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桂芝 陈华 徐如生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2年第1期27-28,F003,共3页
本实验用SEM观察了猴牙受磁力作用后牙周组织的变化,揭示了磁力正牙组织改建的一般规律,同时肯定了磁力正牙的可行性。
关键词 磁力正牙 牙周组织改建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塞膦酸钠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婉红 蔡世雄 苏江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利塞膦酸钠低、中、高剂量组,各15只。在第7 d、14 d、21天,测定正畸牙移动距离,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牙周组织破骨细胞...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利塞膦酸钠低、中、高剂量组,各15只。在第7 d、14 d、21天,测定正畸牙移动距离,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牙周组织破骨细胞分布情况及数量。结果:加力后第7、14、21天,各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增加(P<0.05);利塞膦酸钠各剂量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在第14 d、21天时高于对照组(P<0.05);利塞膦酸钠各剂量组破骨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在第7天达最高峰,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能加速大鼠正畸牙移动,早期增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加速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塞膦酸钠 正畸牙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与牙移动过程牙周组织改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俊 李志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83-385,共3页
1 NO及NOS的特性与生物学作用原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毒性强、易扩散、不稳定、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半衰期极短(3~5s)的自由基,它是左旋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下生成胍氨酸的过程中产生的无机小分子物质,作... 1 NO及NOS的特性与生物学作用原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毒性强、易扩散、不稳定、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半衰期极短(3~5s)的自由基,它是左旋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下生成胍氨酸的过程中产生的无机小分子物质,作为一种新的特殊信使分子,它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各种细胞内,是细胞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调节因子,具有扩张血管、信息传递、炎症介质、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生理及病理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牙周组织改建 移动过程 细胞间信息传递 生物学作用 Oxide 小分子物质 左旋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期牙周炎正畸牙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东红 郑嵘 +1 位作者 曹作宏 吴立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IGF-Ⅰ在静止期牙周炎牙移动和正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表达变化。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牙周炎牙移动及正常牙移动1、3、7、14、21d组及对照组,近中移动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进行IGF-... 目的:对比分析IGF-Ⅰ在静止期牙周炎牙移动和正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表达变化。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牙周炎牙移动及正常牙移动1、3、7、14、21d组及对照组,近中移动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进行IGF-Ⅰ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在既定时间内,牙周炎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大于正常组;牙周炎牙移动组的IGF-Ⅰ含量低于正常牙移动组,加力第1、7、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Ⅰ作为局部调控因子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在慢性炎症环境下,IGF-Ⅰ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牙移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牙移动 牙周组织改建 IGF-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力作用下压力侧Wnt10b、RANKL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莹 王兰珠 +2 位作者 韩博 吴明明 张苗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在正畸力作用下压力侧wnt10b、RANKL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0h、6h、12h、24h、5d、7d、14d组,使用镍钛拉簧对第一磨牙向近中施加50g正畸力,以0h为对照组,每组处死6只。应用实... 目的:研究大鼠在正畸力作用下压力侧wnt10b、RANKL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0h、6h、12h、24h、5d、7d、14d组,使用镍钛拉簧对第一磨牙向近中施加50g正畸力,以0h为对照组,每组处死6只。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对wnt10b、RANKL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压力侧牙周组织中Wnt10b、RANKL mRNA均有表达,其中wnt10b于加力初期表达受抑制,随后升高,于5d达高峰随后下降,14d恢复至正常水平。RANKL表达随加力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7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结论:Wnt10b、RANKL参与正畸加力作用下的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破骨细胞分化 牙周组织改建 Wnt10b RAN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力丧失影响大鼠牙周组织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林 赵云凤 周伟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7-368,400,共3页
目的 :探讨咬合力正常及丧失状态下 ,大鼠牙周细胞IL 6的动态表达 ,初探IL 6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分子机理。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建立正常咬合力、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应用MIAS 2 0 0 0图像分析仪 ,... 目的 :探讨咬合力正常及丧失状态下 ,大鼠牙周细胞IL 6的动态表达 ,初探IL 6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分子机理。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建立正常咬合力、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应用MIAS 2 0 0 0图像分析仪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牙周膜染色强度进行测量 ,观察其牙周形态变化以及牙周组织中IL 6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咬合力丧失引起牙周细胞中IL 6表达较正常咬合力时明显增强 ,同时观察到牙周膜结构紊乱、牙槽骨吸收。结论 :咬合力丧失促使牙周组织产生IL 6明显增多且呈规律性变化 ,提示IL 6在咬合力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 白细胞介素-6 牙周组织改建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美祥 丁寅 +3 位作者 徐如生 邹邦新 梁红英 梁志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20,共4页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为了研究骨质疏松状态下正畸牙齿移动时的牙周组织改建特征,我们利用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周后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外力使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通过HE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光学显微...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为了研究骨质疏松状态下正畸牙齿移动时的牙周组织改建特征,我们利用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周后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外力使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通过HE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骨质疏松时牙槽骨骨吸收活跃,牙周组织改建较快,压力侧牙周膜更窄,破骨细胞较多,成纤维细胞紊乱、稀少;张力侧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较多,成骨明显,血管增生、扩张,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数目较多。但骨质疏松大鼠更容易出现牙周组织创伤性改变,如透明变性、牙骨质吸收等。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老年患者牙颌畸形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正畸牙齿移动 成纤维细胞 牙周组织改建 大鼠 观察 组织形态学 中老年人群 成骨 创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力丧失影响大鼠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林 赵云凤 周伟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初探IL_6mRNA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分子机理。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建立正常咬合力、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 ,观察牙周细胞中IL_6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咬合力丧失引起牙周细胞中IL_6mRNA表达较正常咬合力时... 目的 :初探IL_6mRNA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分子机理。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建立正常咬合力、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 ,观察牙周细胞中IL_6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咬合力丧失引起牙周细胞中IL_6mRNA表达较正常咬合力时明显增强。结论 :咬合力丧失 ,促使IL_6mRNA明显增多 ,诱发了破骨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 白细胞介素-6 mRNA 牙周组织改建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奕 郭亚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0-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d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及mTOR和p70 S6K表达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实验侧牙周组织较对照侧有明显改建,牙槽骨由致密变得疏松,细胞的排列由有序变得紊乱,牙槽骨的骨壁由平整变得凹凸不平,出现了破骨细胞及骨陷窝。RT-PCR结果显示,加力3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m RNA表达增强,7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兔牙周组织中mTOR和p70 S6K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mTOR和p70 S6K参与牙周组织改建,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力 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矫治力对兔牙周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和核糖体S6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奕 毕玮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S6蛋白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用12只日本大耳白兔(体质量2.0kg左右),雌雄不限,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按照3,5,7,14d随机分组,每组3只,上颌右侧戴矫...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S6蛋白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用12只日本大耳白兔(体质量2.0kg左右),雌雄不限,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按照3,5,7,14d随机分组,每组3只,上颌右侧戴矫治器组为实验组,左侧未戴矫治器组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牙周组织中mTOR及p70S6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戴矫治器3d后牙周组织中mTOR和p70S6K表达增强,7d达高峰,14d后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矫治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mTOR及p70S6K表达均明显增强,导致牙周组织发生一系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s6蛋白激酶 牙周组织改建 矫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PI3K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奕 孙素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PI3K在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组;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 目的:探讨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PI3K在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组;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d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对PI3K表达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加力3d后牙周组织中PI3KmRNA表达增强,7d后牙周组织中PI3KmRNA表达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Q-PCR结果一致。结论: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兔牙周组织中PI3K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PI3K参与牙周组织改建,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力 PI3K 实时荧光定量PCR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力丧失对大鼠牙周组织中iNOS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李晶 白冰 +1 位作者 钟鸣 艾红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研究咬合力丧失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 istar大鼠建立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按照拔牙后的各时间段不同随机分8组,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牙周细胞中iNOS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 目的:研究咬合力丧失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 istar大鼠建立咬合力丧失的动物模型,按照拔牙后的各时间段不同随机分8组,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牙周细胞中iNOS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到实验组的牙周组织较正常改建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阳性物质iNOS在牙周膜中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强,尤其是第2 d和第3周组(P<0.01)。结论:咬合力丧失促使牙周组织中iNOS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iNOS很有可能是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丧失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 BW006对实验性牙移动模型大鼠牙周组织中Runx2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蕾 刘宇妍 +5 位作者 于文雯 周雪纯 张骁 申玉芹 郑义 孙新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0-34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免疫刺激性脱氧寡核苷酸(CpG ODN)BW006对实验性牙移动大鼠牙周组织中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正畸牙移动大鼠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36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牙移动模型,左... 目的:通过观察免疫刺激性脱氧寡核苷酸(CpG ODN)BW006对实验性牙移动大鼠牙周组织中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正畸牙移动大鼠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36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牙移动模型,左侧上颌为实验组(局部注射CpG ODN BW006),右侧上颌为对照组(局部注射PBS),每3 d给药1次,每次40μL,于加力3、7和14 d时分别随机选取12只大鼠处死,取含有第一磨牙的上颌骨组织制备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形态表现,测量牙齿移动距离,检测牙周组织中Runx2和Osterix的表达。结果:HE染色,实验组大鼠压力侧骨吸收程度较低,对照组大鼠压力侧骨吸收明显,实验组大鼠张力侧可见大量成骨细胞,牙槽骨丰满度及高度高于对照组;加力7和14 d时实验组牙齿移动距离分别为(0.347±0.007)和(0.443±0.016)mm,对照组分别为(0.585±0.012)和(0.975±0.084)mm,实验组与对照组牙齿移动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加力3和7 d时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中Runx2和Osterix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均于加力7 d时达到峰值;加力14 d时实验组Runx2和Osterix阳性表达水平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pG ODN BW006可通过促进牙移动过程中Runx2和Osterix的表达调控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刺激性脱氧寡核苷酸 Runt2 OSTERIX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力作用下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IP1、RIP3和MLKL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敏杰 张苗苗 +1 位作者 季开心 陈思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RIP1、RIP3和MLKL是坏死性凋亡主要的蛋白因子,在引起细胞死亡及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周组织内RIP1、RIP3和MLKL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在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 目的:RIP1、RIP3和MLKL是坏死性凋亡主要的蛋白因子,在引起细胞死亡及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周组织内RIP1、RIP3和MLKL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在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0 d、1 d、3 d、5 d、7 d、14 d组,每组5只,0 d组为空白对照组,以上颌两中切牙为支抗,镍钛拉簧拉左侧第一磨牙向前,力值为50 g。在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后取其第一磨牙及周围牙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压力侧RIP1、RIP3和MLK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RIP1、RIP3和MLKL的表达增加,表达趋势相似均为先升高后下降,但RIP1的表达在3 d、5 d、7 d时增加明显(P<0.05),RIP3的表达在3 d、5 d时增加明显(P<0.05),而MLKL的表达在5 d时增加明显(P<0.05)。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存在坏死性凋亡,RIP1、RIP3和MLKL参与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牙齿移动 牙周组织改建 压力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连权 陈曦 +2 位作者 蔡绿树 刘建林 戴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680,766,共5页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rhBMP-7)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选取因阻生或正畸需要拔除的牙齿,无菌条件下刮取根中1/3的牙周膜组织,采用...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rhBMP-7)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选取因阻生或正畸需要拔除的牙齿,无菌条件下刮取根中1/3的牙周膜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接种培养板,加入含浓度为50、100、200及400μmol.L-1rhBMP-7的培养液。分别于培养后1、3及5 d,采用MTT法测定HPDLCs的增殖能力,采用ELISA检测HPDLCs培养液中ALP的活性。结果:原代牙周膜细胞生长缓慢,加入rhBMP-7后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形态为纺锤形或成纤维样,胞浆透明,生长状态良好。随着时间的延长,rhBMP-7在100、200及400μmol.L-1各浓度时,HPDLCs细胞的增殖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但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100、200及400μmol.L-1rhBMP-7各浓度组HPDLCs细胞裂解液和培养液中的ALP活性均增高(P<0.05或P<0.01),其中200μmol.L-1rhBMP-7组ALP活性最高。结论:BMP-7可能通过促进HPDLCs细胞的增殖和向骨细胞分化功能而参与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7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对牙周膜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悦 潘劲松 +2 位作者 齐颖新 严志强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张应变 细胞迁移 牙周膜细胞 周期性 正畸矫治 抑制剂 体外培养 加载时间 正畸力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