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链氧解耦燃煤发电系统过程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雨 赵海波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7,共9页
当前煤的化学链燃烧中煤主要通过以下3步进行转化:煤的热解、煤焦的气化以及煤热解和气化产物与氧载体的反应。由于煤焦的气化反应速率较低,燃烧转化全过程受限于较慢速的煤焦气化过程,导致燃烧效率和CO_(2)捕集效率的下降。化学链氧解... 当前煤的化学链燃烧中煤主要通过以下3步进行转化:煤的热解、煤焦的气化以及煤热解和气化产物与氧载体的反应。由于煤焦的气化反应速率较低,燃烧转化全过程受限于较慢速的煤焦气化过程,导致燃烧效率和CO_(2)捕集效率的下降。化学链氧解耦燃烧采用具有吸释氧能力的氧载体,煤焦可以与氧载体释放的气态氧直接反应而转化,避免较慢速的煤焦气化过程,显著提高燃料的转化速率。运用Aspen Plus软件构建了以CuO/Cu_(2)O为氧载体的600 MW化学链氧解耦燃煤发电系统。基于系统仿真结果,分别进行了能量、[火用]和[火用]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链氧解耦燃煤发电系统的净热效率为37.66%;系统中内部[火用]损失最大的组件为燃烧反应器,占子系统总内部[火用]损失的44.23%。仅以发电量为产品时,化学链氧解耦燃煤发电系统的[火用]效率为36.27%;如果将高浓度CO_(2)也作为产品,系统的[火用]效率为40.47%;化学链氧解耦燃煤发电系统中单位[火用]成本最大的组件为第7台给水加热器,其次为第5个低压汽轮机、凝汽器、第1个高压汽轮机和空气预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氧解耦燃煤发电系统 Aspen Plus 系统模拟 [火用]分析 [火用]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的[火用]方法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侯宏娟 王梦娇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评价模型,并以太阳能辅助某33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对该辅助发电系统在燃煤节省型和功率增大型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发电系统在两种运行模式下其性能均... 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评价模型,并以太阳能辅助某33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对该辅助发电系统在燃煤节省型和功率增大型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发电系统在两种运行模式下其性能均优于单纯燃煤机组,且燃煤节省型辅助发电系统性能优于功率增大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设备的损、效率与损系数为指标,对燃煤节省型辅助发电系统与单纯燃煤机组的设备耗散状况展开研究,揭示系统的能量损失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阳能这一辅助能源引入单纯燃煤机组,使设备总损由448.95 MW减少为435.15 MW、总损系数由57.76%减少为56.49%;单纯燃煤机组引入太阳能,削弱了能量在利用过程中的贬值,使系统对能量的利用效果得到改善,同时也表明了用分析方法对设备性能进行分析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 [火用]分析 性能评价 燃煤节省型 功率增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太阳能贡献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勇平 朱勇 翟融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3,94,共9页
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是将塔式太阳能所获得的热量与燃煤电站相同品位的能量相耦合,借助燃煤电站的发电系统,实现太阳能热的间接发电,该方法可以省却单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所需的汽轮机、发电机和回热换热器等部件,从而降低太阳能热发... 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是将塔式太阳能所获得的热量与燃煤电站相同品位的能量相耦合,借助燃煤电站的发电系统,实现太阳能热的间接发电,该方法可以省却单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所需的汽轮机、发电机和回热换热器等部件,从而降低太阳能热发电的初投资。由于太阳能热在系统中间接发电,如何准确评价太阳能在发电过程中的贡献度值得深入研究。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经济学基本原理,对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中太阳能的贡献度进行研究,厘清太阳能热在系统中的分布关系,得出太阳能热的实际发电量和由于太阳能设备的投入而增加的度电成本。最后对某600 MW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进行案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该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中,太阳能的发电量占4.24%,而其度电成本中太阳能所占比例仅有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 燃煤发电系统 太阳能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单耗模型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勇平 王梦娇 侯宏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36-2041,共6页
为研究太阳能引入对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从单耗分析理论出发,建立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单耗模型,对单纯燃煤机组和不同集成方式下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替代1段抽汽... 为研究太阳能引入对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从单耗分析理论出发,建立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单耗模型,对单纯燃煤机组和不同集成方式下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替代1段抽汽的辅助发电系统的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均最低,分别为284.27 g/k Wh和0.38$/k Wh。在此基础上,以单耗性能最优的集成方案为例,对太阳直射辐射强度(DNI)、集热面积、油水换热温差、煤炭价格、集热器价格等关键因素对辅助发电系统燃料单耗及成本单耗的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 单耗理论 燃料单耗 成本单耗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韩中合 白亚平 +2 位作者 陈东旭 郭董阳 李鹏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92,共12页
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再压缩循环、再压缩再热循环、部分冷却循环、部分冷却再热循环燃煤发电系统,采用MATLAB软件分别进行参数计算与分析。随后分别讨论了分流系数,主压缩机出口、入口压力对系统循... 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再压缩循环、再压缩再热循环、部分冷却循环、部分冷却再热循环燃煤发电系统,采用MATLAB软件分别进行参数计算与分析。随后分别讨论了分流系数,主压缩机出口、入口压力对系统循环效率、各设备及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并对4种循环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循环布局下或同一循环布局,不同运行参数下,循环效率随相同参数的变化规律不同;分流系数存在使循环效率、[火用]效率达到最高的最优值,主压缩机出口、入口压力与分流系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存在耦合关系;对于不同参数变化,系统[火用]效率主要受不同设备?效率的影响;再热可提高系统循环效率和[火用]效率,有部分冷却的循环对参数变化敏感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燃煤发电系统 循环布局 循环效率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后CO_2捕集燃煤发电系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丹 曾涛 徐明厚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0-226,共7页
利用商业软件Aspen Plus 11.1,对一带有燃烧后CO2捕集的600,MW燃煤发电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热力性能仿真,并基于该仿真结果对该系统开展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后CO2捕集发电系统的效率为35.59%,较之传统燃煤发电系统,... 利用商业软件Aspen Plus 11.1,对一带有燃烧后CO2捕集的600,MW燃煤发电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热力性能仿真,并基于该仿真结果对该系统开展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后CO2捕集发电系统的效率为35.59%,较之传统燃煤发电系统,效率下降了8.12%.其中锅炉设备的损失比例为42.49%,是燃烧后捕集系统中损失最大的部分.单乙醇胺(MEA)捕集系统的损失比例为8.64%,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CO2压缩系统的损失比较小,但有较大的热能浪费,可以用于加热给水以减少系统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后CO2捕集 燃煤发电系统 [火用]分析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燃煤发电系统仿真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闯 王顺森 +1 位作者 王兵兵 李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360-6366,共7页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主压缩机间冷再热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建立了相关的热力学模型。通过详细的模拟仿真,研究高压透平入口压力、高压透平入口温度、主压缩机入口温度以及压力损失等关键参数对循环最佳热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主压缩机间冷再热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建立了相关的热力学模型。通过详细的模拟仿真,研究高压透平入口压力、高压透平入口温度、主压缩机入口温度以及压力损失等关键参数对循环最佳热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提升高压透平入口压力和高压透平入口温度、降低主压缩机入口温度都有利于循环热效率的提升,压力损失的增加会导致循环效率降低。最后,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燃煤机组的性能与实际运行的蒸汽循环燃煤发电机组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CO2循环机组可以通过改进循环参数取得与水蒸汽循环相当或者更低的供电煤耗;但是在供电功率相同的情况下,SCO2循环机组工质在锅炉里面的体积流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再压缩 再热 主压缩机间冷 燃煤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勇 裴杰 +1 位作者 曹传钊 刘明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4,共9页
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是一种提高太阳能利用率、降低燃煤消耗的发电技术。该技术是将高温塔式太阳能热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相耦合,利用塔式太阳集热场产生高温蒸汽并参与燃煤电站系统作功。本文对某1 000 MW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 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是一种提高太阳能利用率、降低燃煤消耗的发电技术。该技术是将高温塔式太阳能热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相耦合,利用塔式太阳集热场产生高温蒸汽并参与燃煤电站系统作功。本文对某1 000 MW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在太阳辐射资源和电网电力调度波动下的发电量及其构成(燃煤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和电站全生命周期内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运营期内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为18.2%,远高于常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光电转换效率;电站项目的平准化电力成本为0.319元/(k W·h),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29%,具有良好的收益能力和较低的投资成本;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比相同电力调度下1 000 MW燃煤电站少燃煤257.4万t,减少CO2排放723.8万t;当考虑碳捕集成本时,为使该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与相同容量燃煤电站具有相同的市场竞争力,则需国家电价补贴0.065元/(k 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 燃煤发电系统 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经济性分析 平准化电力成本 电价补贴 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捕集技术的风光-富氧燃煤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文伟 王维庆 +2 位作者 王海云 樊小朝 武家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76-189,共14页
为降低火电厂碳排放,提升风光-富氧燃煤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提出了考虑双源双荷场景缩减与递变阶梯碳价的风光-富氧燃煤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以富氧燃烧捕集技术为核心构建风光-富氧燃煤发电系统,并建立了精细化富氧燃烧模... 为降低火电厂碳排放,提升风光-富氧燃煤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提出了考虑双源双荷场景缩减与递变阶梯碳价的风光-富氧燃煤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以富氧燃烧捕集技术为核心构建风光-富氧燃煤发电系统,并建立了精细化富氧燃烧模型。同时,为应对复杂多样的源荷场景,提出双源双荷场景缩减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场景下含递变阶梯碳价的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并建立以系统年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风光-富氧燃煤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最后,基于某地区源荷数据进行仿真,并设立对比方案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双源双荷场景缩减法比传统方法的聚类效果更佳,精细化富氧燃烧模型的提出和递变阶梯碳价的制定,可进一步提升系统经济与低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风光-富氧燃煤发电系统 碳捕集 场景缩减法 碳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蓄热系统设计
10
作者 权学森 王培红 +3 位作者 赵刚 赵明 李孟阳 梁俊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16-3221,共6页
针对载热流体直接蓄热型蓄热系统,建立蓄热系统动态模型与燃煤机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在充热和放热模式下的导热油流量变化规律与蓄热罐中的导热油体积变化规律。以南京地区辐射条件加热600 MW亚临界火电机组给水为例,计算结果... 针对载热流体直接蓄热型蓄热系统,建立蓄热系统动态模型与燃煤机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在充热和放热模式下的导热油流量变化规律与蓄热罐中的导热油体积变化规律。以南京地区辐射条件加热600 MW亚临界火电机组给水为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槽式太阳集热器 辅助燃煤发电系统 蓄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有机朗肯循环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发电系统的变工况热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睿哲 叶学民 +1 位作者 董志坚 李春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构建了集成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Rankinecycle,ORC)与碳捕获和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CCS)的660MW太阳能-燃煤发电系统,利用凝结水回收CO_(2)压缩过程的余热、后经太阳能集热场气化、为再沸器提供能量,同时利用中压缸抽汽作为再... 构建了集成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Rankinecycle,ORC)与碳捕获和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CCS)的660MW太阳能-燃煤发电系统,利用凝结水回收CO_(2)压缩过程的余热、后经太阳能集热场气化、为再沸器提供能量,同时利用中压缸抽汽作为再沸器热源,再沸器冷凝水的经ORC回收余热后返回至H9低压加热器出口。分析了该系统的经济指标及变工况时热力性能、㶲性能,研究了ORC和CCS中参数变化和太阳能系统运行特性对集成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系统的热力性能及经济性均优于目前常见的抽汽式燃煤碳捕集机组。随λ(中压缸抽汽热量占再沸器所需热量之比)增大,机组热力性能有所下降,汽轮机㶲效率增加。随负荷降低,汽轮机㶲效率有所升高。再沸器冷凝水经ORC回收余热后,可以在变工况时更好的匹配凝结水的温度,减少能量损失,且返回H9低压加热器出口时,ORC循环热效率最高,机组热力性能也较好。在春分、夏至、秋分时,太阳辐射强度(directnormalirradiance,DNI)稳定后系统能以较低λ运行,机组热力性能有较大提升;在冬至,DNI波动较大,此时只能保持较高λ运行,机组热力性能提升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压缩 太阳能-燃煤碳捕集发电系统 有机朗肯循环 变工况 热力性能 辅助系统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辅助燃煤混合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学民 王佳 李春曦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4,80,共6页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发电模式可有效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建立了由太阳能、生物质能组成的辅助系统作用于加热器汽侧的热经济性分析模型,以300MW和600MW机组为例,对辅助系统分别作用于回热系统高加侧和低加侧时混合发电系统减排CO2及降...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发电模式可有效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建立了由太阳能、生物质能组成的辅助系统作用于加热器汽侧的热经济性分析模型,以300MW和600MW机组为例,对辅助系统分别作用于回热系统高加侧和低加侧时混合发电系统减排CO2及降低燃煤成本等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0MW机组节能减排潜力高于600MW机组;辅助系统作用于高加侧的热经济性高于低加侧;作用于1号高加时,混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最好;完全排挤汽轮机抽汽工况下,热经济性指标达最大值,CO2减排节约成本达2 001.56万元/年,并随标准煤价格升高,煤炭节约成本增大,当标准煤价格为1 000元/t时煤炭节约成本达3 294.11万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混合燃煤发电系统 热经济性分析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ORC的太阳能辅助燃煤碳捕集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志坚 叶学民 +1 位作者 宋睿哲 李春曦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7-656,共10页
基于SimaPro软件,采用ReCiPe Midpoint(H)V1.13方法对传统燃煤机组(方案一)和集成有机朗肯循环(ORC)与太阳能的燃煤碳捕集发电系统(方案二)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分析了碳捕集系统再生能耗及碳捕集率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功能单... 基于SimaPro软件,采用ReCiPe Midpoint(H)V1.13方法对传统燃煤机组(方案一)和集成有机朗肯循环(ORC)与太阳能的燃煤碳捕集发电系统(方案二)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分析了碳捕集系统再生能耗及碳捕集率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功能单元所有选定类别的影响得分中,气候变化潜势(CCP)得分最高,臭氧损耗潜势(ODP)得分最低;除CCP外,对于其他影响类别得分,方案二>方案一;对于人体毒性潜势(HTP)得分,煤炭开采和运输阶段贡献最大,而其他影响类别中系统运行阶段的贡献最突出;随着碳捕集率增大,单位电量CCP得分减小,其他环境指标得分增大;随着再生能耗增加,集成系统所有环境影响类别得分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碳捕集发电系统 太阳能 有机朗肯循环 生命周期评价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毛剑 杨勇平 +1 位作者 侯宏娟 张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6-1412,共7页
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发电方式是近年来大规模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之一。以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辅助某330MW燃煤机组替代高加回热抽汽加热给水的互补发电系统为例,对功率不变型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点热力性能及年热力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 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发电方式是近年来大规模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之一。以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辅助某330MW燃煤机组替代高加回热抽汽加热给水的互补发电系统为例,对功率不变型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点热力性能及年热力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辅助发电系统的年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20.41%,高于单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方式。在此基础上,以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对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互补发电系统的经济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的分析评价,得到了太阳能上网电价、集热器造价、燃料成本等关键因素对内部收益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槽式集热器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 性能分析 内部收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辅助超超临界燃煤电站耦合方案研究
15
作者 张锦坤 王渡 黄嘉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了充分的利用塔式太阳能集热场的能量,提出将塔式太阳能集热场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耦合的新型发电系统。太阳能可取代的锅炉受热面为省煤器段、低温过热段、一次再热器蒸汽低温段,结合能量梯级利用原理,提出4种耦合方案,通过Ebsilon热... 为了充分的利用塔式太阳能集热场的能量,提出将塔式太阳能集热场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耦合的新型发电系统。太阳能可取代的锅炉受热面为省煤器段、低温过热段、一次再热器蒸汽低温段,结合能量梯级利用原理,提出4种耦合方案,通过Ebsilon热力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和分析。对于使用二代熔融盐的塔式太阳能热电站与超超临界参数燃煤机组的耦合方案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太阳能的热量加热锅炉尾部烟道受热面内流经的工质最适宜。同时,集热场中的熔融盐给水换热器与省煤器并联、熔融盐蒸汽换热器与一次低温再热器并联的效果最好。相较于原机组,可提高1.98%的机组热效率和1.7%的机组效率,并降低9.41g/(kW·h)的机组供电标准煤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熔融盐 超超临界参数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 耦合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直接数值模拟对移动颗粒层除尘的研究及实验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敏 袁竹林 许世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利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分别采用不同粒径的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器 ,对不同粒径粉尘颗粒的碰撞次数进行统计 ,并对移动床除尘中过滤介质尺寸与粉尘粒径尺寸之间的相互选择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模拟计算了在同一风速下碰撞次数与... 利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分别采用不同粒径的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器 ,对不同粒径粉尘颗粒的碰撞次数进行统计 ,并对移动床除尘中过滤介质尺寸与粉尘粒径尺寸之间的相互选择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模拟计算了在同一风速下碰撞次数与粉尘粒径以及移动层颗粒径之间的关系。计算统计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 ,二者存在定性上的一致。结果表明 ,在移动床过滤除尘器中不同粒径的过滤层对不同粒径尘粒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颗粒 数值模拟 过滤 除尘 煤气 净化 移动颗粒层 煤气化联合循环 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颗粒层过滤高温除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世森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32,41,共5页
高温除尘是 IGCC和 PFBC-CG等先进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温除尘技术之一。研究温度等因素对移动颗粒层过滤高温除尘性能的影响规律,首... 高温除尘是 IGCC和 PFBC-CG等先进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温除尘技术之一。研究温度等因素对移动颗粒层过滤高温除尘性能的影响规律,首次提出温度与捕集比的理论关系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了移动颗粒层在高温状态下进行过滤除尘的实验结果,为移动颗粒层过滤高温除尘工艺的放大和工程化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颗粒层 高温除尘 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