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溶解有机碳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晶晶 刘季花 +2 位作者 邹建军 宋晓红 朱爱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7-482,共6页
采用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了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较好,精密度较高,方法检出限为0.024 mg/L;所测海水样DOC质量浓度的最高值为3.95 mg.L-1,最小值为1.47 mg.L-1;采样点距离海岸越远,DOC质量浓度越低。... 采用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了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较好,精密度较高,方法检出限为0.024 mg/L;所测海水样DOC质量浓度的最高值为3.95 mg.L-1,最小值为1.47 mg.L-1;采样点距离海岸越远,DOC质量浓度越低。海水样品置于4℃下冷藏保存,滴加饱和HgCl2溶液的水样,其保存效果要好于不加饱和HgCl2溶液的水样,且在55 d内,其DOC质量浓度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海水DOC的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萱 宋金明 +2 位作者 于颖 俞立东 林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76,共5页
采用实验测定和误差分析的方法,对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总有机碳分析仪vario TOC cube测定海水DOC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对导致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各分量进行了量化估算。结果表明,其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即样... 采用实验测定和误差分析的方法,对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总有机碳分析仪vario TOC cube测定海水DOC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对导致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各分量进行了量化估算。结果表明,其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即样品重复性测量、标准曲线拟合、标准溶液配制(包括称量、定容、移液产生的不确定度,标准物质纯度和相对原子质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及测量仪器本身,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0.016、0.018、0.0086、0.0079。标准曲线拟合与样品重复性测量是影响海水DOC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但标准溶液配制和测量仪器所引起的不确定度亦不可忽略。对实际海水DOC浓度为1.20 mg/L的样品分析,合成以上四种不确定度分量得到DOC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21 mg/L。按照正态分布,取扩展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0.07 mg/L,此海水样品中DOC含量的测定结果应为(1.20±0.07)mg/L(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海水溶解有机碳(DOC) 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 总有机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测定土壤有机碳 被引量:6
3
作者 赵莉 《绿色科技》 2015年第11期223-225,共3页
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碳,结果表明:燃烧法具有操作过程简单、分析速度快、测定结果准确度好、精密度高等优点。当样品量为0.005 0g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3个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均在保证值范围内,相... 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碳,结果表明:燃烧法具有操作过程简单、分析速度快、测定结果准确度好、精密度高等优点。当样品量为0.005 0g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3个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均在保证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3.2%-5.2%。实际样品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分析仪和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总碳含量的比对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宗定 许春雪 +3 位作者 刘贵磊 王岚 孙慧中 安子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1-775,共5页
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是土壤和沉积物中总碳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为探究元素分析仪发展为土壤、沉积物中总碳含量标准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题示项目研究。选取5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沉积物标准物质,分别采用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和元素分析... 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是土壤和沉积物中总碳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为探究元素分析仪发展为土壤、沉积物中总碳含量标准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题示项目研究。选取5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沉积物标准物质,分别采用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和元素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2%~2.7%,相对误差为-2.9%~0.63%;元素分析仪测定值的RSD(n=6)为0.24%~2.7%,相对误差为-3.3%~0.84%;两种方法t检验结果均满足|t|<t_(0.05),P>0.05,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基于元素分析仪简便、快速、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测定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可考虑将其发展为土壤和沉积物等地质样品中总碳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 燃烧-红外吸收光谱 土壤 沉积物 总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EDTA滴定法与热解重量-示差热分析法相结合测定钢渣中游离氧化钙含量 被引量:14
5
作者 杜君 刘家祥 李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1-964,共4页
提出了用乙二醇-EDTA滴定法结合热解重量-示差热分析法(TG-DTA)准确测定了钢渣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含量。试验表明:用乙二醇-EDTA滴定f-CaO时,共存的氢氧化钙几乎定量参与反应;因此,滴定结果实为f-CaO的合量;试验还表明:利用Ca(OH)2的... 提出了用乙二醇-EDTA滴定法结合热解重量-示差热分析法(TG-DTA)准确测定了钢渣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含量。试验表明:用乙二醇-EDTA滴定f-CaO时,共存的氢氧化钙几乎定量参与反应;因此,滴定结果实为f-CaO的合量;试验还表明:利用Ca(OH)2的TG-DTA图谱可计算钢渣中氢氧化钙的含量。由上述两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值即可得到钢渣中f-CaO的含量。此外,乙二醇与f-CaO反应生成可溶性乙二醇钙的同时产生了水分,而钢渣中胶凝组分与此水分将发生水合反应而产生氢氧化钙,致使所测得的f-CaO值偏高。本方法中提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硅胶使上述反应中所生的水吸附除去,从而克服上述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EDTA滴定 热解重量-示差热分析 游离氧化 硅胶 钢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燃烧法制备掺铝氧化锌(ZAO)纳米粉体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林 何爱红 +4 位作者 刘悦 刘芳 曾蓉 李石庚 施卫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56,共3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了掺铝氧化锌(ZAO)纳米体粉体,研究了点火温度对燃烧产物粒度及燃烧反应完全程度的影响,借助XRD、TG和FE-SEM对ZAO纳米粉体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ZAO纳米粉体为纤锌矿结构,在550℃点火燃烧所得ZAO粉体的颗粒... 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了掺铝氧化锌(ZAO)纳米体粉体,研究了点火温度对燃烧产物粒度及燃烧反应完全程度的影响,借助XRD、TG和FE-SEM对ZAO纳米粉体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ZAO纳米粉体为纤锌矿结构,在550℃点火燃烧所得ZAO粉体的颗粒小,分散性好且分布较均匀,一次晶粒粒径13.9nm,颗粒平均粒径为26.8nm,燃烧反应较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凝胶-燃烧 掺铝氧化锌(Z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肼-四氧化二氮气相燃烧反应机理构建及反应特性研究
7
作者 余鹏 赵婷 +2 位作者 李剑锐 施伟 吴凌峰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2-310,共9页
基于层级结构思路构建了包含24组分和25步基元反应的自燃MMH-NTO简化燃烧反应机理Mech25.Mech25机理中MMH-NTO燃烧反应过程包括冷反应(积累热量和自由基)、着火反应(快速放热)、高温燃烧反应(反应平衡)3个阶段.反应机理包含了CH_(3)NHNH... 基于层级结构思路构建了包含24组分和25步基元反应的自燃MMH-NTO简化燃烧反应机理Mech25.Mech25机理中MMH-NTO燃烧反应过程包括冷反应(积累热量和自由基)、着火反应(快速放热)、高温燃烧反应(反应平衡)3个阶段.反应机理包含了CH_(3)NHNH_(2)逐步脱氢反应、HONO分解反应、小分子及自由基反应与高温分解反应等.温度敏感性分析表明燃烧温度对CH_(3)NHNH_(2)与CH_(3)NNH脱氢反应最为敏感;热释放速率分析表明CH_(3)NNH与HCO的氧化反应对热释放贡献最大,而HONO分解反应吸热效应最显著,H_(2)O分解反应促使反应由快速放热转为平衡反应;着火延迟敏感性分析表明其对R2反应最为敏感,反应(R2)活化能值对能否发生自着火至关重要;氧燃比影响分析表明,终产物H_(2)O与N_(2)非同步达峰在近当量燃烧区域产生了温度对氧燃比变化不敏感的平台区.与已有简化机理相比,Mech25机理对MMH-NTO反应终态温度预测最为准确,其值与详细机理偏差仅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肼-氧化二氮 燃烧机理 敏感性分析 姿轨控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钠-甲醇法对涤氨织物定量分析
8
作者 赵凤鑫 张美玉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88,共3页
根据涤纶和氨纶在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中溶解性能的差异,文中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涤氨织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改变温度和时间优化了最佳溶解工艺,并与传统手工拆分法对比,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验证氢氧化钠-甲醇法定量分析涤氨的可... 根据涤纶和氨纶在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中溶解性能的差异,文中用氢氧化钠-甲醇法对涤氨织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改变温度和时间优化了最佳溶解工艺,并与传统手工拆分法对比,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验证氢氧化钠-甲醇法定量分析涤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对涤氨织物定量分析最佳条件为:10%氢氧化钠-甲醇溶液,70℃水浴震荡15 min,涤纶不仅能完全溶解,且修正后的氨纶含量与手工拆分法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甲醇 涤氨织物 定量分析 手工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制备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程永亮 宋武林 谢长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0-72,共3页
燃烧法是制备氧化物纳米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其中,气相燃烧法、燃烧火焰-化学气相凝聚法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而一些新的工艺方法,如低温燃烧合成法、喷雾燃烧法、电控火焰合成法在制备纳米材料上也各有优缺点,燃烧法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 燃烧法是制备氧化物纳米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其中,气相燃烧法、燃烧火焰-化学气相凝聚法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而一些新的工艺方法,如低温燃烧合成法、喷雾燃烧法、电控火焰合成法在制备纳米材料上也各有优缺点,燃烧法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在研究开发阶段。详细阐述了然烧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纳米材料 低温燃烧 喷雾燃烧 气相燃烧 燃烧火焰-化学气相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燃烧合成法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欧玉静 喇培清 +1 位作者 魏玉鹏 朱丹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39,共4页
简要介绍了纳米金属氧化物的一些应用;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溶液燃烧合成法;其中着重评述了近年来改进的溶液燃烧制备方法:自蔓延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浸渍在惰性支撑物中的燃烧合成法、浸渍在活性支撑物中的燃... 简要介绍了纳米金属氧化物的一些应用;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溶液燃烧合成法;其中着重评述了近年来改进的溶液燃烧制备方法:自蔓延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浸渍在惰性支撑物中的燃烧合成法、浸渍在活性支撑物中的燃烧合成法、盐助溶液燃烧合成法、微波助溶液燃烧合成法、乳液燃烧合成法和纤维素辅助溶液燃烧合成法;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燃烧合成 纳米金属氧化 自蔓延溶胶-凝胶燃烧合成 盐助溶液燃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费用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王志轩 彭俊 +1 位作者 张家杰 成先红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分析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治理费用的构成及新老机组、不同工艺在治理费用方面的区别;以主流烟气脱硫工艺即典型的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为对象,以煤的含硫量为0.5%、1.0%、2.0%为测算分析条件,以现行的国家及行业规定的有关财务费用、... 分析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治理费用的构成及新老机组、不同工艺在治理费用方面的区别;以主流烟气脱硫工艺即典型的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为对象,以煤的含硫量为0.5%、1.0%、2.0%为测算分析条件,以现行的国家及行业规定的有关财务费用、税收及取费标准等规定为依据,测算单位SO2控制费用及单位千瓦时SO2控制费用;对测算的结果进行不确定性、敏感性等的分析;得出投资约占总成本费用的45%、煤的含硫量对电价增量的敏感性较小、而对脱除每千克SO2经济性的敏感性很大的结论;提出烟气脱硫应当首先在高硫煤电厂进行,烟气脱硫的合理成本应计入电价,积极促进排污交易以降低SO2排放总量,加强对烟气脱硫设施监督管理等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烟气脱硫 石灰石-石膏 费用分析 氧化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燃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智微 孙宝洪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96-1399,共4页
介绍了一氧化碳在循环流化床 ( CFB)锅炉中燃烧的研究状况 ,结合已有的试验研究结果和 CFB锅炉运行状况 ,对实际测量的一氧化碳浓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 ,简述了一氧化碳的燃烧对 CFB锅炉的一些影响。通过分析一氧化碳燃烧对氧气浓度场的影... 介绍了一氧化碳在循环流化床 ( CFB)锅炉中燃烧的研究状况 ,结合已有的试验研究结果和 CFB锅炉运行状况 ,对实际测量的一氧化碳浓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 ,简述了一氧化碳的燃烧对 CFB锅炉的一些影响。通过分析一氧化碳燃烧对氧气浓度场的影响 ,增加氧气的后期混合有利于提高 CFB锅炉的燃烧效率。图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环结构 氧化 燃烧效率 燃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氧化镁陶瓷纤维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春野 沈湘黔 +1 位作者 王涛平 景茂祥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9-392,共4页
以碱式碳酸镁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成功制得超细氧化镁陶瓷纤维,并应用红外光 谱仪(FTIR)分析了胶体的形成;应用DSC分析了凝 胶前驱体的热处理过程;通过XRD、SEM分析和观察 了凝胶前驱体纤维及其于450℃热处理后所得到的 超... 以碱式碳酸镁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成功制得超细氧化镁陶瓷纤维,并应用红外光 谱仪(FTIR)分析了胶体的形成;应用DSC分析了凝 胶前驱体的热处理过程;通过XRD、SEM分析和观察 了凝胶前驱体纤维及其于450℃热处理后所得到的 超细氧化镁陶瓷纤维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凝胶 的可纺性主要受合成反应溶液中柠檬酸与镁离子物 质的量比、溶液的pH值及搅拌时间的影响,在柠檬 酸与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2,溶液的pH值在4.0 ~5.0,搅拌时间为16~18h的条件下,制得的凝胶 具有较好的可纺性;凝胶的热分解经历脱水、分解及 氧化镁的形成3个阶段,前驱体凝胶纤维经450℃保 温0.5h处理后,可得到直径均匀,表面光滑、致密的 超细氧化镁陶瓷纤维,其直径可在1μ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纤维 超细 氧化 前驱体 溶胶-凝胶 DSC分析 可纺性 物质的量比 溶液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煤粉锅炉燃烧工况综合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阎维平 李钧 李春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58,共5页
针对现有锅炉燃烧优化方法的不足,结合某300 MW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实际运行工况,创新性地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锅炉燃烧工况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析。按公共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加权相加计算综合评价得分,从而评价各因素影响作用的大小,... 针对现有锅炉燃烧优化方法的不足,结合某300 MW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实际运行工况,创新性地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锅炉燃烧工况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析。按公共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加权相加计算综合评价得分,从而评价各因素影响作用的大小,避免了各因素之间不可比性给评判决策造成的困难,综合评判的结果正确反映了锅炉实际运行工况,如优化工况6的综合评价得分为0.375 59,其飞灰可燃物含量为3.46%,与同负荷下最大值相比较,减少了2.26%,氮氧化物为643 mg/m3,与同负荷下最大值相比较,减少了52 mg/m3。解决了高效燃烧技术与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矛盾,相对现有锅炉燃烧工况评判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切圆煤粉锅炉 燃烧优化 因子分析 飞灰含碳量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1-萘胺为底物伏安法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彤 薛淑云 +1 位作者 刘会峦 尚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78-680,共3页
提出了1-萘胺-过氧化氢-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体系应用于HRP的伏安法测定。在pH 7.0的K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HRP催化过氧化氢氧化1-萘胺生成电活性产物,在极谱仪上进行二阶导数伏安线性扫描,该产物在滴汞电极上... 提出了1-萘胺-过氧化氢-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体系应用于HRP的伏安法测定。在pH 7.0的K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HRP催化过氧化氢氧化1-萘胺生成电活性产物,在极谱仪上进行二阶导数伏安线性扫描,该产物在滴汞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于-0.43 V(vs.SCE)左右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HRP浓度在3.0×10^(-7)~5.0×10^(-5)g·L^(-1)范围内与线性扫描峰电流的二阶导数值(△I″_p)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7)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 1-萘胺 辣根过氧化物酶 酶联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容量法测定碳酸钡总硫含量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光明 刘淑英 +1 位作者 邢士军 王凡凡 《无机盐工业》 CAS 2002年第4期36-37,共2页
介绍了燃烧容量法测定碳酸钡总硫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中各价态的硫 ,在铁屑和锡粒催化下 ,经氧气流高温氧化为二氧化硫 ,经吸收液吸收变为亚硫酸。用碘—淀粉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根据其消耗量计算出总硫含量。燃烧容量法与日本标准方法... 介绍了燃烧容量法测定碳酸钡总硫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中各价态的硫 ,在铁屑和锡粒催化下 ,经氧气流高温氧化为二氧化硫 ,经吸收液吸收变为亚硫酸。用碘—淀粉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根据其消耗量计算出总硫含量。燃烧容量法与日本标准方法测定原理一样 ,测定结果一致 ,与日本标准方法相比 ,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容量 测定 碳酸钡 总硫含量 分析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521-1352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用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用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微波辅助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参数,并研究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性。[结果]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120 s,料液比1∶20,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花生壳黄酮得率为6.11%;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的自氧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多,抗氧化能力增强。[结论]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较好的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花生壳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花生壳 黄酮类化合物 超声-微波辅助提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自燃烧法制备纳米锰铁氧体的相变与电磁性能研究
18
作者 孙杰 李松梅 刘建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1268-1271,共4页
以柠檬酸盐为络合剂,通过sol-gel自燃烧的合成方法制备了锰铁氧化物纳米晶体。采用FT-IR、DSC-TG、XRD、TEM、波导等方法对产物以及产物的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前驱体中,金属离子与柠檬酸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凝胶在225... 以柠檬酸盐为络合剂,通过sol-gel自燃烧的合成方法制备了锰铁氧化物纳米晶体。采用FT-IR、DSC-TG、XRD、TEM、波导等方法对产物以及产物的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前驱体中,金属离子与柠檬酸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凝胶在225℃完成自燃烧反应,生成了尖晶石型MnFe2O4纳米氧化物。在保温处理过程中,尖晶石型MnFeaO4纳米氧化物在602℃发生了相变反应,由AB2O4型转变为ABO3型氧化物。尖晶石型MnFe2O4纳米晶体在8~12GHz的测试条件下具有介电损耗与磁损耗,在转变为钙钛矿氧化物以后,由于超交换作用的消失,在测试条件下FeMnO3纳米晶体不再具有电磁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自燃烧 纳米晶体 锰铁氧化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合成二氧化钛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朱新锋 杨家宽 肖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019-2021,共3页
借助于金属盐和柠檬酸形成的溶胶具有燃烧特性,本文采用三氯化钛盐为原料,用柠檬酸和尿素合成凝胶,燃烧直接形成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典型的偶氮染料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与P25催化剂进行了光催化活性比较.结... 借助于金属盐和柠檬酸形成的溶胶具有燃烧特性,本文采用三氯化钛盐为原料,用柠檬酸和尿素合成凝胶,燃烧直接形成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典型的偶氮染料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与P25催化剂进行了光催化活性比较.结果发现用本方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简单、成本低、污染小,催化剂晶粒较小,晶相组成与P25催化剂相似,但是催化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燃烧 纳米二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维预测燃烧模型建模方法
20
作者 胡登 王贺春 +3 位作者 王彬彬 王银燕 杨传雷 史明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2-1329,共8页
为了解决神经网络建立的柴油机零维燃烧模型对稳态和动态工况预测能力不稳定问题,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进行综合优化,提出了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基于TBD620型柴油机,通过稳态和瞬态试验获得运行参数和缸压数... 为了解决神经网络建立的柴油机零维燃烧模型对稳态和动态工况预测能力不稳定问题,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进行综合优化,提出了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基于TBD620型柴油机,通过稳态和瞬态试验获得运行参数和缸压数据,通过代数分析法结合遗传算法获得对应燃烧参数,最后分别利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对燃烧模型进行构建并对比辨识结果。结果表明:与神经网络算法相比,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构建的零维燃烧模型对应φ_(50)和IMEP预测值平均误差分别降低了43.84%和42.73%,遗传算法具有高效的权值、阈值寻优能力,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泛化性更好,适用于柴油机零维燃烧模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韦伯方程 零维燃烧模型 神经网络 遗传算 生物柴油 代数分析 遗传算-神经网络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