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氧基二甲醚-2燃烧动力学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宁 赵玉伟 +5 位作者 魏衍举 孔祥东 余涛 武颖韬 汤成龙 刘圣华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采用试验研究与动力学建模相结合方法,对聚甲氧基二甲醚-2(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2,PODE_(2))的中低温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二甲氧基甲烷(dimethoxymethane,DMM)详细反应机理,遵循基于反应类的速率准则构建了PODE_(2)... 采用试验研究与动力学建模相结合方法,对聚甲氧基二甲醚-2(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2,PODE_(2))的中低温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二甲氧基甲烷(dimethoxymethane,DMM)详细反应机理,遵循基于反应类的速率准则构建了PODE_(2)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并与文献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在快速压缩机试验平台测量了PODE_(2)在温度范围为550~900 K,当量比为0.5、1.0、2.0时着火延迟时间,结合所构建的详细反应机理,对PODE_(2)中低温条件下自着火过程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PODE_(2)反应机理可以很好地再现试验测量的着火延迟时间,对文献中现有的试验数据均能给出合理的预测。PODE_(2)自着火过程呈现明显的两阶段着火现象,没有表现出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行为;PODE_(2)第一阶段着火延迟时间在低温段随温度呈线性变化,在720~820 K的中温范围内呈“平台”状,几乎不随温度变化。PODE_(2)低温反应活性来自于3个替代性通道,由氧加成反应开启的典型低温链分支反应序列作用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化学反应动力学 快速压缩机 燃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滴高压蒸发理论的变时滞燃烧室动力学建模与研究
2
作者 刘新林 龙相州 +2 位作者 李清廉 成鹏 陈兰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8,共13页
为实现燃烧室组件的精确建模及其动力学特性的仿真研究,以零维时滞燃烧室模型为基础,考虑燃烧室内喷射、雾化、蒸发、混合、化学反应过程,采用针栓喷注器SMD(Sauter Mean Diameter,索特尔平均直径)经验关联式以及液滴高压蒸发理论对液氧... 为实现燃烧室组件的精确建模及其动力学特性的仿真研究,以零维时滞燃烧室模型为基础,考虑燃烧室内喷射、雾化、蒸发、混合、化学反应过程,采用针栓喷注器SMD(Sauter Mean Diameter,索特尔平均直径)经验关联式以及液滴高压蒸发理论对液氧/甲烷推进剂组合的燃烧时滞进行求解,建立了基于液滴高压蒸发理论的变时滞燃烧室模型。基于1 kg/s级推力室开展热试车验证了变时滞燃烧室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变时滞燃烧室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燃烧室的压力以及温度动态响应过程,与试验结果相比,稳态压力以及温度误差均在6%以内,压力参数动态响应时间的误差在14%以内,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变时滞燃烧室模型开展仿真研究,研究发现:液氧液滴初始粒径以及燃烧室温度作为影响液氧液滴寿命的主要因素,主导着液氧时滞的变化;变时滞模型可以根据工况参数动态计算推进剂燃烧时滞,启动初期喷注器雾化效果较差,液滴最大粒径达到800μm,且燃烧室温度低,进而导致燃烧时滞偏大,最大达到了1100 ms,约为稳定工作状态下燃烧时滞的40倍。本文所建立的变时滞燃烧室模型可根据工况参数对燃烧时滞进行动态计算,相较于传统时滞模型,其燃烧时滞的变化趋势更符合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同时其室压的响应时间、稳态值也更接近实验值,该模型未来可为实际发动机时序设计等提供仿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甲烷发动机 燃烧动力学模型 喷雾燃烧 液滴高压蒸发理论 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生物柴油详细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超 毛功平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小球藻生物柴油的组分和比例,分析了小球藻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小球藻生物柴油的表征物质。应用“叠加法”构建了小球藻生物柴油的详细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激波管试验和发动机台架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小球藻生物柴油的组分和比例,分析了小球藻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小球藻生物柴油的表征物质。应用“叠加法”构建了小球藻生物柴油的详细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激波管试验和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物质的量比为1∶1的癸酸甲酯和正庚烷作为小球藻生物柴油的表征物质,所构建的详细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包含3300种物质,10851个基元反应。温度高于1000 K时,着火延迟期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误差小于8.1%,温度低于1000 K时,误差介于8.1%~15.3%。所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内燃机缸内压力,最大相对误差为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生物柴油 模型构建 燃烧化学动力学模型 着火延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炉煤对气流式内热炉温度场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杰 王小勇 马伟 《工业加热》 2025年第5期62-67,共6页
气流式内热炉温度场的分布对煤炭的干馏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炉煤的粒径大小是影响气流式内热炉温度场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不同粒径炉煤在干馏过程中的热解行为和温度场分布进行实验研究,能够揭示不同粒径炉煤对气流式内热炉温度场... 气流式内热炉温度场的分布对煤炭的干馏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炉煤的粒径大小是影响气流式内热炉温度场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不同粒径炉煤在干馏过程中的热解行为和温度场分布进行实验研究,能够揭示不同粒径炉煤对气流式内热炉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干馏工艺和提高煤炭热解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所提方法首先分析了气流式内热炉整体结构,以气流式内热炉作业过程中的气体传热与炉煤传热为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炉煤燃烧的反应动力和反应速率。结合不同粒径炉煤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初步判断出不同粒径炉煤的气流式内热炉温度场影响途径。在CFD软件中设置边界条件,结合UDF函数与CFD-POST工具,模拟分析不同粒径炉煤燃烧条件下,气流式内热炉气体温度场与炉体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得出炉煤粒径越小,气流式内热炉温度场分布越均匀的变化规律,为气流式内热炉作业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提供指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热 炉煤传热 炉煤燃烧动力学模型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Palladium Catalysts for Methane Combustion 被引量:5
5
作者 Liu Wenge Guo Deyong Xu X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2年第3期1-9,共9页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lladium catalysts for methane combustion are described in this study.The influence of active species,precursor,solvent,preparation methodologies,support and dopant on ...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lladium catalysts for methane combustion are described in this study.The influence of active species,precursor,solvent,preparation methodologies,support and dopant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palladium catalysts was discussed.Results of deactivation and poisoning of palladium catalysts were analyzed.Furthermore,possible kinetic model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ere indicated for Pd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E catalytic combustion palladium catalysts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