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燃气动力的箔条干扰弹布放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世林 刘雨 张久云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7,32,共9页
为了提高某型机载箔条干扰弹箔条载荷雷达截面积(RCS),改变箔条云团布放形态和缩短箔条云形成时间,设计一种基于燃气动力进行箔条载荷布放的弹体结构,利用导气式活塞原理和干扰载荷发射出弹壳时瞬间膛口流场效应,可缩短箔条云形成时间,... 为了提高某型机载箔条干扰弹箔条载荷雷达截面积(RCS),改变箔条云团布放形态和缩短箔条云形成时间,设计一种基于燃气动力进行箔条载荷布放的弹体结构,利用导气式活塞原理和干扰载荷发射出弹壳时瞬间膛口流场效应,可缩短箔条云形成时间,实现近似椭球形布放形态。通过采用Matlab软件对箔条载荷不同时刻布放形态和运动特性仿真模拟分析,对比分析动态发射试验验证和箔条云形态数值模拟结果,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基于箔条云团布放形态,利用测试雷达进行箔条载荷RCS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箔条干扰弹投放间隔和压制比分析,为箔条干扰弹的设计和效能使用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箔条干扰弹 燃气动力 箔条云团 RCS测试 试验研究 干扰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动力一体化打水泥塞装置及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元文 汪长栓 岑海燕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39,2,共3页
介绍了一种以火药燃烧气体为动力,钢缆输送的一体化打水泥塞装置及工艺技术。分析了其设计原理,并简要介绍了试验过程及现场施工情况。结果表明(1)燃气动力一体化打水泥塞装置可将打水泥塞作业一次完成,且不需要桥塞、泵车、电缆车,施... 介绍了一种以火药燃烧气体为动力,钢缆输送的一体化打水泥塞装置及工艺技术。分析了其设计原理,并简要介绍了试验过程及现场施工情况。结果表明(1)燃气动力一体化打水泥塞装置可将打水泥塞作业一次完成,且不需要桥塞、泵车、电缆车,施工安全可靠,成本低;(2)燃气动力一体化打水泥塞工艺施工周期短,注水泥过程仅需几分钟,总共作业时间约2h;(3)所述理论公式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可以作为设计依据及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动力 火药 打水泥塞 注水泥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底引信燃气动力保险开关的启动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晖 陈荷娟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871-4873,共3页
新型燃气动力保险开关用于弹底引信,该机构利用火箭弹发动机燃气压力实现电子延期保险的接电。首先建立了开关的气体动力学模型,用VisualBasic编写了数值仿真程序,计算得到火箭内弹道阶段开关内部气体状态变化和活塞的运动过程,并分析... 新型燃气动力保险开关用于弹底引信,该机构利用火箭弹发动机燃气压力实现电子延期保险的接电。首先建立了开关的气体动力学模型,用VisualBasic编写了数值仿真程序,计算得到火箭内弹道阶段开关内部气体状态变化和活塞的运动过程,并分析了关键结构参数的影响情况。该火箭弹的保险开关接电过程时间小于0.72ms,高低温条件下的差异小,不足以影响武器系统性能。该机构可作为火箭、导弹武器一种可靠的保险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底引信 燃气动力保险 启动特性 内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层内燃气动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魏明英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对采用燃气动力(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技术的控制方式、姿控发动机控制周期、点火逻辑及姿控发动机启控策略等进行了初步探讨。重点对采用燃气动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式中舵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及仿真研究,对姿控发动机控制周期... 对采用燃气动力(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技术的控制方式、姿控发动机控制周期、点火逻辑及姿控发动机启控策略等进行了初步探讨。重点对采用燃气动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式中舵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及仿真研究,对姿控发动机控制周期及控制回路工作周期对制导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仿真研究。通过仿真研究表明:在末制导阶段,采用燃气动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式可提高导弹的快速性,进而提高导弹的制导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动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 点火逻辑 姿控发动机控制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动力弹跳机器人在不同地面弹跳能力
5
作者 栾云广 王化明 +2 位作者 赵东标 汪洋 陈峰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4-991,共8页
燃气动力弹跳机器人具有很强的越障能力,但不同特性地面对其弹跳性能影响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对燃气动力弹跳机器人起跳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理论与试验分析。首先建立了机器人起跳动力学模型,利用Hunt-Crossley模型对机器人脚与地面的... 燃气动力弹跳机器人具有很强的越障能力,但不同特性地面对其弹跳性能影响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对燃气动力弹跳机器人起跳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理论与试验分析。首先建立了机器人起跳动力学模型,利用Hunt-Crossley模型对机器人脚与地面的作用力进行分析;然后构建试验平台,对模拟硬黏土、草地进行静态、动态力学特性测试,得到相应的力学参数;最后对弹跳机构在刚性地面、模拟硬黏土和模拟草地分别进行弹跳分析与试验。在一定充气压力条件下(丙烷0.01 MPa、一氧化二氮0.21 MPa)燃烧室内燃后压力基本相同(最大压力约3.1 MPa),而弹跳机构(总重为3.55 kg)在刚性地面和硬黏土地面的弹跳高度分别为2.0 m和1.4 m,在草地地面相对充气压力为0 MPa条件下,其弹跳高度为0.1 m。结果表明,机器人在松软的地面较刚性地面弹跳高度较低,且模拟3种地面的弹跳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动力弹跳机器人 动力学分析 地面力学特性 接触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动力鱼雷管水下发射原理试验分析
6
作者 马震宇 赵世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0,共4页
首先介绍以燃气发生器为水下鱼雷管发射动力源的假海模型弹发射原理试验,然后对模型弹内测系统记录数据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给出对有关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鱼雷管水下发射 燃气发生器动力 假海发射模拟试验 模型弹内测数据 气水混合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模拟水下发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世平 李江 +2 位作者 何国强 刘佩进 蔡体敏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模拟水下试验,对导弹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的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发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燃气动力发射方式可行。与干式发射相比,该发射动力装置需要的装药量大,但发射管内的温度较低,热防护问题容易解决。在... 通过模拟水下试验,对导弹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的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发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燃气动力发射方式可行。与干式发射相比,该发射动力装置需要的装药量大,但发射管内的温度较低,热防护问题容易解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射深度、弹后空间、挡流板和装药量对发射内弹道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弹后空间越小,导弹出管速度越大;加装挡流板,可使导弹出管速度明显提高。通过试验对发射方案进行了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气发生器 模拟水下发射 燃气动力装置 内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汽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晓磊 李仁凤 +2 位作者 谢能刚 刘庆运 马大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2-798,共7页
为了研究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汽化机理,根据燃气与冷却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均质两相流模型和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及动态分层网格技术,建立了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数值模型。在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含水室的... 为了研究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汽化机理,根据燃气与冷却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均质两相流模型和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及动态分层网格技术,建立了含水室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数值模型。在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含水室的燃气-蒸汽弹射装置流场结构和燃气与冷却水的汽化机理。结果表明,冷却水的汽化区域主要存在于水室和弯管内燃气与冷却水的接触面上,未参与汽化的冷却水存在"附着"现象;受内聚力的影响,下游喷水孔外冷却水的附着区域逐渐扩大;水室和二级喷管内的冷却水的变化规律与燃气压力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燃气-蒸汽弹射动力装置汽化机理研究和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一蒸汽弹射动力装置 水室 汽化机理 气液两相流 动态网格分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活塞式弹翼展开动力系统内弹道性能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鋆 唐金兰 +2 位作者 王占利 屠小昌 任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为了给某型燃气活塞式弹翼展开动力系统的研制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弹翼展开机构的具体结构,考虑展开动力系统与展开执行机构之间的耦合联动关系及弹翼展开过程中的气动负载等,建立了该动力系统的内弹道性能分析模型并完成了性能计算... 为了给某型燃气活塞式弹翼展开动力系统的研制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弹翼展开机构的具体结构,考虑展开动力系统与展开执行机构之间的耦合联动关系及弹翼展开过程中的气动负载等,建立了该动力系统的内弹道性能分析模型并完成了性能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翼展开机构 燃气活塞式动力系统 耦合联动 内弹道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损失对燃气蒸汽式发射动力系统内弹道计算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栋 李鹏永 +1 位作者 闫晴霄 强新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5-402,共8页
传统发射动力系统使用定能量系数修正内弹道计算模型,提高了内弹道特征值计算精度,但内弹道参数曲线计算值与测试值存在一定偏差。某型燃气蒸汽式发射动力系统发射筒内压力计算值与测试值存在一定的偏差,经分析内弹道模型中假设能量系... 传统发射动力系统使用定能量系数修正内弹道计算模型,提高了内弹道特征值计算精度,但内弹道参数曲线计算值与测试值存在一定偏差。某型燃气蒸汽式发射动力系统发射筒内压力计算值与测试值存在一定的偏差,经分析内弹道模型中假设能量系数为常数是造成发射筒内压力计算偏差的主要因素。为了获得能量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使用热损失经典算法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发射动力系统工作过程中的热损失进行了计算研究,发射动力系统总的热损失为32 969.6 kJ,能量系数随发射动力系统工作逐渐增加。使用变能量系数修正内弹道计算模型对发射内弹道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变能量系数可有效提高导弹发射筒内压力的计算精度,同时经过分析燃气发生器和弯管仍具有降低热损失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式发射动力系统 能量系数 发射筒内压力 内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分布式燃气输配系统水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梦娴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4期217-220,共4页
针对动力分布式燃气输配系统进行了简要阐述,基于水力工况结合其水力特点及水力耦合现象,对动力分布式燃气输配系统进行了深入系统化的研究。指出了对比传统燃气输配系统,动力分布式燃气输配系统所设置的动力设备相对较多,水力耦合出现... 针对动力分布式燃气输配系统进行了简要阐述,基于水力工况结合其水力特点及水力耦合现象,对动力分布式燃气输配系统进行了深入系统化的研究。指出了对比传统燃气输配系统,动力分布式燃气输配系统所设置的动力设备相对较多,水力耦合出现概率相对较高,水力耦合作用更为显著。将动力分布式燃气输配系统水力耦合作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力工况分析、水力耦合计算分析,总结得出了结论,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分布式燃气输配系统 水力耦合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筒口燃气压力波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栋 何国强 +2 位作者 胡仁海 魏祥庚 李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7-502,共6页
文章利用气泡脉动理论对筒口燃气脉动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和k-ε湍流模型,对导弹水下发射时筒口燃气脉动压力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型与实验数据比较接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筒口压... 文章利用气泡脉动理论对筒口燃气脉动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和k-ε湍流模型,对导弹水下发射时筒口燃气脉动压力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型与实验数据比较接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筒口压力波的变化规律,为水下发射环境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动力 压力波 VOF模型 动网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燃气流场环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玉竹 陈劲松 +2 位作者 平仕良 张国栋 贺建华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3,共5页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活动发射平台承受着最严酷的燃气流场环境。为全面掌握活动发射平台在发射环境下受燃气流的烧蚀和冲刷状态,基于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仿真预示结果,设计了一种有...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活动发射平台承受着最严酷的燃气流场环境。为全面掌握活动发射平台在发射环境下受燃气流的烧蚀和冲刷状态,基于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仿真预示结果,设计了一种有效的飞行任务搭载测试方法,获得了实际任务火箭发射过程中活动发射平台典型位置的压力、温度、热流密度等热学环境载荷数据,据此提炼出长征五号活动发射平台燃气流载荷的设计边界,证实了活动发射平台目前热防护措施和结构强度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平台 燃气动力 热流密度 热防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动力机无级调速系统设计
14
作者 姜浩 王旱祥 +2 位作者 詹敏 李勇 刘立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93,98,共4页
以煤层气为动力源的煤层气抽油机是偏远气井开采煤层气的理想方式。但燃气动力机输出转速较高,需配置相应的无级调速系统以适应煤层气开采的各种工况。为此,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步进电机为执行机构,以气井输出排量为反馈参数,设计了... 以煤层气为动力源的煤层气抽油机是偏远气井开采煤层气的理想方式。但燃气动力机输出转速较高,需配置相应的无级调速系统以适应煤层气开采的各种工况。为此,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步进电机为执行机构,以气井输出排量为反馈参数,设计了无级调速系统。该系统采用PID控制模型,能实时调节变速器输出转速,进而改变动力机转速。实验室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良好,具有反应速度快,控制准确的特点,能够较好地解决煤层气动力机和开采设备转速不匹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级调速系统 煤层气 燃气动力 PID 变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增程式混动车加载策略对NO_x排放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赞 邓远海 官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由于京Ⅵ法规的特殊性,典型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整车排放可以达标国Ⅵ法规要求,但无法满足京Ⅵ法规要求.针对该问题,在一台4缸4.5 L排量的增程式混合动力天然气车专用发动机上,按照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循环)工况开展了不同加载策略... 由于京Ⅵ法规的特殊性,典型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整车排放可以达标国Ⅵ法规要求,但无法满足京Ⅵ法规要求.针对该问题,在一台4缸4.5 L排量的增程式混合动力天然气车专用发动机上,按照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循环)工况开展了不同加载策略对瞬时NO_x排放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典型增程式混合动力天然气车发动机启动阶段的工作特征,以及启动阶段加载时间和加载路径对整车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常规加载路径(即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线性增长)情况下,延长加载时间3 s至40 s能有效降低NO_x排放,把整车瞬时NO_(x)排放30 s平均值从786×10^(-6)减少至504×10^(-6),能够满足京Ⅵ法规但相对法规限值的裕度不大.然而通过在启动阶段改变加载路径策略的研究发现,使用先在小负荷工况提升发动机转速至目标值,之后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提升发动机负荷至目标值的加载路径,可以将整车瞬时NO_x排放30 s平均值进一步降低至271×10^(-6),满足京Ⅵ整车法规要求的同时保证了足够的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气 加载策略 瞬时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动力系统内弹道优化设计计算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庆贵 齐强 +1 位作者 周源 赵汝岩 《舰船科学技术》 2011年第5期91-93,97,共4页
建立了燃气-蒸汽发射动力系统内弹道优化设计的基本关系式,并对某型导弹的弹射内弹道进行了设计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对弹射内弹道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燃气-蒸汽发射动力系统 弹射内弹道 冷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层内复合控制拦截弹切换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玉林 万自明 +1 位作者 黄荣度 刘庆鸿 《现代防御技术》 2002年第5期30-35,共6页
大气层内拦截弹采用空气动力与燃气动力的复合控制方式是当今世界防空导弹的发展方向之一。复合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考虑目标机动加速度大小、目标机动时刻以及目标角闪烁的条件下 ,确定了拦截弹的控制方式... 大气层内拦截弹采用空气动力与燃气动力的复合控制方式是当今世界防空导弹的发展方向之一。复合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考虑目标机动加速度大小、目标机动时刻以及目标角闪烁的条件下 ,确定了拦截弹的控制方式由空气动力切换到复合控制时的切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截弹 燃气动力控制 复合控制 切换时间 拦截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发射初期双面排导型发射台瞬态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劲松 林禹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3,共4页
利用发射燃气动力学瞬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双面排导型发射台承受的燃气流冲击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双面排导型发射台承受燃气流作用力随着喷管距双面导流器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由于燃气射流压力波系呈正负交替变化,使得导流... 利用发射燃气动力学瞬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双面排导型发射台承受的燃气流冲击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双面排导型发射台承受燃气流作用力随着喷管距双面导流器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由于燃气射流压力波系呈正负交替变化,使得导流器承载在总体下降中呈脉动变化;同时,由于喷管内压强的不同,导流器承受的燃气流冲击作用力呈现脉动变化或平稳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台 发射燃气动力 双面导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装备空投的智能托盘研究
19
作者 丁毅 程泉 刘金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102,共2页
结合重装备空投的特点,旨在提出一种利用智能托盘实现安全,可靠空投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利用智能托盘实现空投的方式及其本身的内部结构,通过喷口产生力来控制下降姿态,利用控制系统的智能判断功能来实现对燃气流量的控制.克服了传统方... 结合重装备空投的特点,旨在提出一种利用智能托盘实现安全,可靠空投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利用智能托盘实现空投的方式及其本身的内部结构,通过喷口产生力来控制下降姿态,利用控制系统的智能判断功能来实现对燃气流量的控制.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装空投 智能托盘 智能判断 燃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同心筒发射筒口流场影响因素数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晓磊 乐贵高 +1 位作者 马大为 蔡德咏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0,共5页
为了研究车载同心筒结构对导弹点火时筒口流场的影响,采用11组分12步H2/CO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导弹自力发射点火阶段燃气流场进行数值研究。研究了燃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对同心筒筒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筒口流场时需要考虑燃气射... 为了研究车载同心筒结构对导弹点火时筒口流场的影响,采用11组分12步H2/CO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导弹自力发射点火阶段燃气流场进行数值研究。研究了燃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对同心筒筒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筒口流场时需要考虑燃气射流组分的二次燃烧,研究了外筒高度和内筒尾部收敛角对筒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外筒高度、增加内筒尾部收敛角均能够减小燃气流对导弹顶部的热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同心筒 筒口流场 燃气射流动力 二次燃烧 热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