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去熟悉化”的若干思考
1
作者 王尧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共6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问题和方法,但需要以“去熟悉化”的研究对现有经验进行再陌生化处理,反思、质疑、修正文学史建构和文学批评中已经累积的成果,特别是文学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观念、方法、逻辑和论述等。“完美理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问题和方法,但需要以“去熟悉化”的研究对现有经验进行再陌生化处理,反思、质疑、修正文学史建构和文学批评中已经累积的成果,特别是文学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观念、方法、逻辑和论述等。“完美理性”推测“有限理性”、文学史发展脉络、文学史结构以及整体性论述等问题尤其值得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熟悉 有限理性 结构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题熟悉度对高一学生英语听力焦虑的影响
2
作者 刘畅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6期128-132,共5页
话题熟悉度是指学习者是否具有与材料一致的背景知识或与主题内容接近的生活经验。话题熟悉度和听力焦虑的关系是个较新的研究话题,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层次,鲜有针对高中生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34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 话题熟悉度是指学习者是否具有与材料一致的背景知识或与主题内容接近的生活经验。话题熟悉度和听力焦虑的关系是个较新的研究话题,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层次,鲜有针对高中生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34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为工具,探究了话题熟悉度和英语听力焦虑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熟悉 听力焦虑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与线索熟悉性判断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劲 林仲贤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7,共7页
这项研究对F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进行了进一步检验。该假说认为,人们是根据自己对记忆线索是否熟悉而作FDK判断的。研究结果表明,线索熟悉性判断与FOK判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它们可以在相同的刺激模式下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模式。
关键词 FOK 线索熟悉性假说 线索熟悉性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猜谜:测测你和动物的熟悉程度
4
作者 狸奴 游海风(插画) 《中华手工》 2024年第22期6-7,共2页
作为人类的好伙伴,动物在文化、器皿以及生活等方面,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且,动物也一直是各种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看看下列谜语,找出正确的谜底,测测你对动物的熟悉程度吧~。
关键词 熟悉程度 灵感来源 谜语 猜谜 动物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熟悉的人彰显个性
5
作者 苏月 赵卷卷 《小学生作文》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习作题目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同学、亲朋好友、生活中遇到的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长相不同,穿着打扮不同,且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选择一个你特别熟悉的人,抓住他/她的特点写一写。
关键词 彰显个性 习作 写一写 个性特征 熟悉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题熟悉度对南疆地区高中英语学习者读后续写的影响:一项实证研究
6
作者 王紫明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4期201-203,206,共4页
文章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某中学的100名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话题熟悉度对读后续写中协同效应和语言表现(准确度、复杂度和流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话题熟悉度越高,学生续写内容与阅读文本的协同效益越强。此外,熟悉话题组学... 文章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某中学的100名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话题熟悉度对读后续写中协同效应和语言表现(准确度、复杂度和流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话题熟悉度越高,学生续写内容与阅读文本的协同效益越强。此外,熟悉话题组学生的句法准确性和复杂度以及续写流利度均显著高于不熟悉话题组,而不熟悉话题组的词汇复杂度则高于熟悉话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熟悉 读后续写 协同效应 语言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悉性能够支持联结记忆:一体化编码的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志伟 李娟 肖凤秋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双加工理论认为熟悉性和回想是支持情景记忆的两种基本加工过程。一般认为熟悉性和回想都可以支持项目记忆,但只有回想能够支持联结记忆。然而,一体化假说提出,当刺激材料在学习阶段得到一体化编码,形成一个单一、整合的表征时,熟悉性... 双加工理论认为熟悉性和回想是支持情景记忆的两种基本加工过程。一般认为熟悉性和回想都可以支持项目记忆,但只有回想能够支持联结记忆。然而,一体化假说提出,当刺激材料在学习阶段得到一体化编码,形成一个单一、整合的表征时,熟悉性也能够支持联结记忆。以往研究主要利用实验材料的固有特征,或使用定义法、交互表象法来实现对刺激材料的一体化编码,然后通过配对联结再认范式或来源记忆范式验证一体化假说。神经成像研究发现,位于内侧颞叶的嗅周皮层能够支持编码阶段一体化表征的形成和基于熟悉性对一体化表征的提取。未来研究应克服以往研究中存在的方法学缺陷、从功能神经网络的角度考察一体化加工的脑神经机制、并注重一体化编码策略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熟悉 回想 联结再认 来源记忆 嗅周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熟悉度对电影字幕偏好性影响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福兴 周宗奎 +2 位作者 赵显 白学军 闫国利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50-57,共8页
字幕作为电影和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起到辅助加工的作用。研究以电影视频作为刺激材料,设置了中文、英文、乱码三种字幕,采用眼动技术探讨了文字熟悉性对电影观看过程中字幕偏好性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虽然仅凭电... 字幕作为电影和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起到辅助加工的作用。研究以电影视频作为刺激材料,设置了中文、英文、乱码三种字幕,采用眼动技术探讨了文字熟悉性对电影观看过程中字幕偏好性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虽然仅凭电影中的声音就完全可以理解电影内容,但是被试仍然对不同熟悉度的字幕表现出了字幕偏好性;字幕的偏好性受到文字熟悉性的影响,随着文字熟悉度的下降,字幕的偏好性也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幕偏好性 眼动 电影观看 熟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F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的重新检验 被引量:9
9
作者 罗劲 林仲贤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1-247,共7页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F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进行重新检验。研究发现:如果采用1×2设计而不是原来的1×4设计并且增大处理间的对比力度的话,就可以观察到某些原来不能被观察到的关键性差异,而这些差异是EOK的线...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F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进行重新检验。研究发现:如果采用1×2设计而不是原来的1×4设计并且增大处理间的对比力度的话,就可以观察到某些原来不能被观察到的关键性差异,而这些差异是EOK的线索熟悉性假说所不能解释的。这一结果提示我们,FOK判断的决定因素不仅在于线索熟悉性或目标熟悉性,而且也在于线索一目标之间的联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F判断 线索熟悉性假说 元记忆判断 记忆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鑫 孙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7,共8页
本文选取32对隐/明喻对作为刺激语料,采用隐喻和明喻A is/are (like) B的最基本形式,分别探讨了恰当性、规约度以及熟悉度对隐/明喻选择倾向的影响。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请受试对隐/明喻的选择偏好进行等级评定。通过对所收集数据展开... 本文选取32对隐/明喻对作为刺激语料,采用隐喻和明喻A is/are (like) B的最基本形式,分别探讨了恰当性、规约度以及熟悉度对隐/明喻选择倾向的影响。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请受试对隐/明喻的选择偏好进行等级评定。通过对所收集数据展开相关性分析,笔者发现恰当性和熟悉度对其施加决定性影响而规约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恰当性越高,越偏好隐喻表达;恰当性越低,越偏好明喻表达。同样,熟悉度越高,越偏好隐喻表达;熟悉度越低,越偏好明喻表达。随后的回归和共性分析表明:尽管恰当性和熟悉度均为隐/明喻选择的关键性因素,但熟悉度的预测力更强。由此推论,是熟悉度而不是恰当性成为决定隐/明喻选择的最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当性 规约度 熟悉 选择偏好 等级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想、熟悉性与启动在编码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晓红 陈幼贞 孟迎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01-1110,共10页
为了探究基于回想和熟悉性的外显记忆及基于启动的内隐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认知加工差异,该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并结合迫选再认测验和相继记忆(Dm)范式,把学习项目分为四类:随后记住、随后知道、随后启动及随后忘记。结果表明,与... 为了探究基于回想和熟悉性的外显记忆及基于启动的内隐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认知加工差异,该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并结合迫选再认测验和相继记忆(Dm)范式,把学习项目分为四类:随后记住、随后知道、随后启动及随后忘记。结果表明,与启动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刺激后700 ms开始的中央区,随后启动比随后忘记更为负走向,即负走向的Dm效应;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表现为从400 ms开始的右前额区正走向Dm效应以及800 ms开始的枕区负走向Dm效应,而与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300~400 ms的前额区及500~600 ms的顶区正走向Dm效应。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些Dm效应与不同记忆类型的关联,第二个实验中在编码阶段同时设置了干扰任务,以探究编码干扰下Dm效应的变化,结果发现,在编码干扰的作用下,与启动关联的中央区负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而与两种外显记忆:回想和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即在编码干扰下并未发现任何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但与熟悉性关联的正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主要表现在600~800 ms的右侧额区。综合这些结果,表明回想、熟悉性与启动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应该存在着分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想 熟悉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Dm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大学生阅读不同主题熟悉度汉语说明文的眼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于鹏 焦毓梅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本文以18名韩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仪记录他们在阅读不同主题熟悉度汉语说明文时的眼动数据,考察主题熟悉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韩国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及阅读中眼动特征的影响,进而为针对汉语中高水平韩国大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韩国大学生 主题熟悉 汉语篇章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幼儿对多重竞争条件下熟悉面孔的注意偏向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顺森 白学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640-647,共8页
探讨自闭症幼儿对熟悉面孔的注意偏向,选取11名自闭症幼儿和11名正常幼儿,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采集在多重竞争条件下其观看不同熟悉度面孔图片的视觉指标。结果显示:(1)自闭症幼儿对不同熟悉度面孔的觉察时间均显著长于正常幼儿,对各类面... 探讨自闭症幼儿对熟悉面孔的注意偏向,选取11名自闭症幼儿和11名正常幼儿,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采集在多重竞争条件下其观看不同熟悉度面孔图片的视觉指标。结果显示:(1)自闭症幼儿对不同熟悉度面孔的觉察时间均显著长于正常幼儿,对各类面孔的注视时间均显著少于正常幼儿;(2)自闭症幼儿与正常幼儿一样,优先觉察陌生面孔,对熟悉面孔注意维持时间最长。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对面孔的觉察、加工的效率劣于正常儿童,但其模式与正常儿童相似;熟悉面孔没有优先觉察效应,但对其注视时间更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熟悉面孔 注意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的语音提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金桥 帅平 王明月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1-27,共7页
本文采用纸笔测验方法探讨了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的语音提取特点。结果表明,字的类型、声旁位置和形旁可命名性影响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的语音提取,具体表现为:规则字的命名成绩好于不规则字;声旁在... 本文采用纸笔测验方法探讨了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的语音提取特点。结果表明,字的类型、声旁位置和形旁可命名性影响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的语音提取,具体表现为:规则字的命名成绩好于不规则字;声旁在右的汉字命名成绩好于声旁在左的汉字,形旁不可命名的汉字命名成绩好于形旁可命名的汉字。当陌生形声字的形旁不可命名时,中级水平留学生对整字的命名更倾向于利用声旁信息;形声字声旁在右时,利用可单独命名的声旁命名整字的可能性更大;当形旁可命名时,声旁的语音线索与形旁的语音线索存在竞争。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语音提取主要采用"读声旁"、"读形旁"和"类比"三种策略,尤其以"读声旁"和"读形旁"等"读半边"策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部件熟悉 陌生形声字 语音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仙峰 闫国利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年第3期194-198,共5页
采用眼动实验方法,研究大学生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四个变量在句子阅读中所产生的字词识别效应,以及效应作用的时间进程。对这四个变量与词阅读的首次注视时间、单一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进行多元重复回归分析... 采用眼动实验方法,研究大学生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四个变量在句子阅读中所产生的字词识别效应,以及效应作用的时间进程。对这四个变量与词阅读的首次注视时间、单一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进行多元重复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词频和熟悉度在词识别过程的所有方面都具有重要性,获得年龄对词识别的早期加工过程敏感,具体性对各个阶段的词识别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频 具体性 获得年龄 熟悉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孔熟悉过程中部件加工与整体加工的区域异步性和眼睛区域特异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哲 倪昊 +2 位作者 封丹 严璘璘 孙宇浩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1-876,共16页
人们对熟悉面孔的识别绩效显著好于陌生面孔。然而,对于熟悉度提升面孔识别绩效背后的认知加工与信息整合机制,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招募了两个班级的大学生(分别为相互接触1个月和相互接触13个月),操纵被试第一注视点所落的区域(... 人们对熟悉面孔的识别绩效显著好于陌生面孔。然而,对于熟悉度提升面孔识别绩效背后的认知加工与信息整合机制,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招募了两个班级的大学生(分别为相互接触1个月和相互接触13个月),操纵被试第一注视点所落的区域(眼睛或嘴巴),呈现完整面孔、区域部件(regional part,眼睛或嘴巴)和区域外周(regional periphery,完整面孔上,遮挡眼睛或嘴巴后剩余的外周部分),用延迟匹配任务测量两组学生对同班同学面孔和陌生人面孔的识别绩效。获得四个发现:(1)接触1个月的被试组表现出较弱的熟悉度效应,接触13个月的被试组表现出较强的熟悉度效应。(2)熟悉面孔的区域部件和区域外周的识别绩效都高于陌生面孔。(3)在面孔熟悉度增加的过程中,眼睛区域和嘴巴区域表现出区域异步性(regional asynchronization)。(4)眼睛区域在面孔识别中存在特殊的重要性。综上,实验提示面孔熟悉是一个具有区域异步性的绩效提升累积过程,以眼睛区域为中心的面孔整体加工在面孔知觉与记忆表征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悉面孔 接触时间 眼睛区域 整体加工 部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文章难度条件下文化特征类型熟悉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爱平 陈叔和 舒华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共5页
该研究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具有不同英语语言水平学习者在不同难度条件下两种文化特征熟悉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1)语言水平高,或对材料背景熟悉的学习者可通过调用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阅读理解,其得分均高于低水平,或对材料... 该研究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具有不同英语语言水平学习者在不同难度条件下两种文化特征熟悉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1)语言水平高,或对材料背景熟悉的学习者可通过调用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阅读理解,其得分均高于低水平,或对材料不熟悉的学习者;(2)在熟悉的文化背景条件下,当材料难度与学习者语言水平基本一致时,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也可较好地运用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阅读理解。实验结果表明:文化特征的内容熟悉度和英语语言水平(或文章难度)对阅读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水平越高,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 文化特征类型熟悉 阅读理解 英语语言水平 文章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词和尾词频率对高熟悉度成语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熊建萍 闫国利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词汇判定法,考察首词频率和尾词频率对高熟悉度四字成语识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高熟悉度成语的识别规律与多层聚类表征模型的观点比较吻合;(2)构成成语的成份词对成语表征有竞争和干扰作用,高频率成份词相对于低频率成份词... 采用词汇判定法,考察首词频率和尾词频率对高熟悉度四字成语识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高熟悉度成语的识别规律与多层聚类表征模型的观点比较吻合;(2)构成成语的成份词对成语表征有竞争和干扰作用,高频率成份词相对于低频率成份词,对成语表征的竞争和干扰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词频 尾词频 熟悉 词汇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悉性与回想分离的新证据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广平 郭秀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22-1128,共7页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SPM)。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熟悉感来...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SPM)。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再认,与基于回想的再认相互独立(dual-process theories,DPT)。在实验室,评估熟悉性与回想是否相互独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两者分离的证据。本文尝试梳理无线索回忆再认(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RWCR)范式的研究,结果显示:熟悉性对某种特殊的概念加工和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要比回想更加敏感,并没有支持SPM关于回想和熟悉性各自对意义加工和局部特征的知觉加工更加敏感的推断。而且RWCR研究还观测到熟悉性与回想在行为和神经成像方面的实验性分离,支持了DPT关于熟悉性与回想相互独立的推断。最后,本文从熟悉性的深层机制和中英文材料对RWCR的不同影响出发,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曾相识 无线索回忆再认 熟悉 再认记忆 再认的双加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岁儿童面子谎及其熟悉度与权威效应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傅根跃 蒋培丽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3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实验以 85名大班 6岁儿童为被试 ,其中实验组 45人 ,采用 2× 2设计 (即熟悉度 (熟悉 ,陌生 )×权威性 (老师 ,同伴 ) ) ,以 7点量表评画为任务 ,考察了儿童在当事人是否在场情况下的评分改变问题。研究发现 :(1 ) 6岁儿童在 ... 本实验以 85名大班 6岁儿童为被试 ,其中实验组 45人 ,采用 2× 2设计 (即熟悉度 (熟悉 ,陌生 )×权威性 (老师 ,同伴 ) ) ,以 7点量表评画为任务 ,考察了儿童在当事人是否在场情况下的评分改变问题。研究发现 :(1 ) 6岁儿童在 4位不同身份的人士面前均出现较高的说面子谎率。 (2 ) 6岁儿童在说面子谎上无性别差异。 (3) 6岁儿童在说面子谎上更倾向于给熟悉的人面子 ,而权威性则对儿童的说面子谎行为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面子谎 熟悉 权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