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_(2)包覆nZVI@Fe_(3)O_(4)类Fenton体系对偶氮染料的降解
1
作者 钟金魁 何嘉文 +5 位作者 王新昊 张尹 高原虎 朱彩亚 周鑫悦 王思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41-4353,共13页
通过液相还原法和stober水解法合成了SiO_(2)@nZVI@Fe_(3)O_(4)复合材料,并采用SEM-EDS、TEM、XRD、FTIR、VSM和XPS对其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以SiO_(2)@nZVI@Fe_(3)O_(4)为非均相催化剂与H_(2)O_(2)耦合构建类Fenton体系... 通过液相还原法和stober水解法合成了SiO_(2)@nZVI@Fe_(3)O_(4)复合材料,并采用SEM-EDS、TEM、XRD、FTIR、VSM和XPS对其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以SiO_(2)@nZVI@Fe_(3)O_(4)为非均相催化剂与H_(2)O_(2)耦合构建类Fenton体系,考察该体系对偶氮类染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SiO_(2)包覆后nZVI@Fe_(3)O_(4)复合材料的分散性和抗氧化性得到提高,由其构建的类Fenton反应体系能促进Fe^(2+)和HO·的生成.在25℃,pH3,H_(2)O_(2)浓度为15mmol/L,材料投加量为0.6g/L的条件下,刚果红、橙黄Ⅱ和酸性黑210的去除率分别为99.68%、98.14%和99.35%.复合材料在循环利用3次后对3种污染物的去除率仍保持在79%以上,表明SiO_(2)@nZVI@Fe_(3)O_(4)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催化性能.活性氧物种淬灭实验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SiO_(2)@nZVI@Fe_(3)O_(4)类Fenton体系对偶氮染料的去除机理主要是通过nZVI的还原作用和HO·的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ZVI@Fe_(3)O_(4) sio_(2)包覆 FENTON 偶氮染料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亲油性烷基SiO_(2)/PTFE膜制备与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2
作者 彭倩倩 郭春刚 +5 位作者 常娜 陈江荣 邵伟 孙玮 王海涛 刘国昌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采用透油截水原理实现油水混合液或油水乳液的高效分离,需要制备超疏水/亲油性分离膜。利用真空抽滤法,将自制的烷基SiO_(2)以浸涂液形式沉积于聚四氟乙烯(PTFE)膜,制得疏水/亲油性SiO_(2)/PTFE膜(SP膜),并对SP膜的膜表面性能、油水分... 采用透油截水原理实现油水混合液或油水乳液的高效分离,需要制备超疏水/亲油性分离膜。利用真空抽滤法,将自制的烷基SiO_(2)以浸涂液形式沉积于聚四氟乙烯(PTFE)膜,制得疏水/亲油性SiO_(2)/PTFE膜(SP膜),并对SP膜的膜表面性能、油水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烷基SiO_(2)改性后的PTFE膜表面形成了微纳米粗糙结构,膜疏水/亲油性提升。当烷基SiO_(2)沉积量为1956 mg/m^(2)时,其水接触角可达154°,油滴1 s内完全渗透。SP膜对正十六烷/水混合液的分离效率以及渗透通量随着油比例的提升而增大,油水质量比为3∶1时,对正十六烷分离效率98.31%,渗透通量(-0.09 MPa)为992 L/(m^(2)·h);对正己烷/水、正癸烷/水、正十六烷/水以及Isopar G/水混合液的分离效率均达到98%以上,渗透通量(-0.09 MPa)分别为2574、1781、992和3007 L/(m^(2)·h);对正己烷、正十六烷油包水乳液的分离效率达到97%以上,渗透通量(-0.09 MPa)分别为512和230 L/(m^(2)·h)。SP膜油水和乳液分离所得油相含水率均小于0.01%,10个周期循环使用后,SP膜对正十六烷/水混合液分离效率仍保持在96%以上、渗透通量衰减率小于7%,显示出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sio_(2) PTFE膜 疏水亲油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类SiO_(2)改性聚乳酸高效除油非织造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炜栋 黄旭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58,共4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烷基类SiO_(2)纳米颗粒(HD-SiO_(2)),再通过喷涂工艺整理到聚乳酸非织造布表面,制备具有疏水性能的纳米微球薄膜。对疏水非织造布的表面形貌、接触角、过滤效率、透气性,以及对油的循... 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烷基类SiO_(2)纳米颗粒(HD-SiO_(2)),再通过喷涂工艺整理到聚乳酸非织造布表面,制备具有疏水性能的纳米微球薄膜。对疏水非织造布的表面形貌、接触角、过滤效率、透气性,以及对油的循环吸附性能等进行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聚乳酸非织造布具有高效的除油效果,经过10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整理后的聚乳酸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过滤效率和透气性稍有降低,对织物总体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整理 纳米微球 烷基sio_(2) 非织造布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QqQ-MS/MS法检测油脂类功能食品中辐照标志物2-十二烷基环丁酮和2-十四烷基环丁酮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茜 韩丽 +6 位作者 伊雄海 时逸吟 张浩 王国明 彭涛 杨振宇 任硕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480,共6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QqQ-MS/MS)同时检测油脂类功能食品中辐照标志物2-烷基环丁酮(2-ACBs)类化合物中2-十二烷基环丁酮(2-DCB)和2-十四烷基环丁酮(2-TCB)的方法。样品用正己烷溶解,过ProElut Silica固相萃取...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QqQ-MS/MS)同时检测油脂类功能食品中辐照标志物2-烷基环丁酮(2-ACBs)类化合物中2-十二烷基环丁酮(2-DCB)和2-十四烷基环丁酮(2-TCB)的方法。样品用正己烷溶解,过ProElut Silica固相萃取柱净化。结果表明,2-DCB和2-TCB与基质干扰峰得到较好的分离,在0.005~1.0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9。在油脂类功能食品中添加0.01、0.05、0.10mg/kg水平的2-DCB和2-TCB,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6%~97.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0%(n=6),方法定量限(LOQ)为5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能为油脂类功能食品中辐照标志物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十二烷基环丁酮 2-十四烷基环丁酮 油脂功能食品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A类泡沫灭火剂的泡沫稳定性及木垛火灭火效能
5
作者 陈有成 代张音 +2 位作者 黄淙葆 钟曼尹 江泽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307-8315,共9页
为了提高森林火灾灭火效率,减少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制备了一种由A类泡沫灭火剂与纳米SiO_(2)颗粒组成的三相A类泡沫灭火剂。采用双注射器法和木垛灭火试验平台,研究了纳米SiO_(2)质量分数对泡沫稳定性和灭火效能的影响。研究... 为了提高森林火灾灭火效率,减少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制备了一种由A类泡沫灭火剂与纳米SiO_(2)颗粒组成的三相A类泡沫灭火剂。采用双注射器法和木垛灭火试验平台,研究了纳米SiO_(2)质量分数对泡沫稳定性和灭火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_(2)显著增强泡沫稳定性,延缓泡沫析液与泡沫粗化;与传统A类泡沫灭火剂相比,三相A类泡沫灭火剂在相同驱动压力下更快速、高效地熄灭火焰,无复燃且用量更少;1.5%SiO_(2)的三相A类泡沫灭火剂表现出最佳灭火效能。三相A类泡沫灭火剂显著提升灭火效率,减少灭火剂消耗,且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森林火灾。研究为森林火灾的高效灭火提供了新方案,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三相 A泡沫灭火剂 纳米sio_(2) 泡沫稳定性 灭火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修饰NiFe2O4对亚甲基蓝的类芬顿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周自成 李煦 +1 位作者 郭琳琳 范小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532-5538,共7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的纳米酸镍(记为NiFe2O4-S),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能谱(EDS)、透射电镜(TEM)、BET比表面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多相芬顿氧化技术,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废...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的纳米酸镍(记为NiFe2O4-S),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能谱(EDS)、透射电镜(TEM)、BET比表面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多相芬顿氧化技术,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废水,研究了SDS对铁酸镍的改性效果、亚甲基蓝溶液初始pH以及催化剂循环使用等不同条件因素对样品类芬顿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SDS改性后的NiFe2O4-S比纯相NiFe2O4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催化性能,NiFe2O4-S对酸性(pH=3.5)、近中性(pH=6.5)和碱性(pH=9.5)的亚甲基蓝溶液均有着较好的催化降解效果;NiFe2O4-S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对该催化反应体系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NiFe2O4-S表现出优异的类芬顿催化活性归因于更强的电子转移能力,吸附的SDS能促进H2O2和?O2-分别与表面Fe3+反应将其还原转化为Fe2+。·OH是直接分解亚甲基蓝的活性物种,反应中NiFe2O4-S表面较高浓度的Fe2+可以有效地把H2O2分解为·OH。SDS增强了催化剂表面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促进了·OH与亚甲基蓝的分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镍(NiFe2O4) 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芬顿 废水 亚甲基蓝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苯基环己硫醇在γ-Al_(2)O_(3)和SiO_(2)负载的MoS_(2)催化剂上的脱硫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琳 周学荣 +2 位作者 李翔 王安杰 刘盛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51,共13页
合成了2-苯基环己硫醇(2-PCHT),在临氢和非临氢条件下研究了其在γ-Al_(2)O_(3)和SiO_(2)担载的MoS_(2)催化剂上的脱硫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 合成了2-苯基环己硫醇(2-PCHT),在临氢和非临氢条件下研究了其在γ-Al_(2)O_(3)和SiO_(2)担载的MoS_(2)催化剂上的脱硫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MoO3高度分散于载体γ-Al_(2)O_(3)和SiO_(2)中;在240℃和5.0 MPa H2条件下,2-PCHT在MoS_(2)上主要通过β消除、氢解和脱氢3条路径脱硫,其中β消除和氢解并重,氢解快于β消除;非临氢条件下,主要通过β消除、C-S键均裂(或氢解)以及脱氢3条平行路径脱硫,并以β消除为主,临氢和非临氢条件下,2-PCHT在MoS_(2)催化剂上β消除路径不同。临氢条件下,MoS_(2)/Al_(2)O_(3)的氢解活性高于MoS_(2)/SiO_(2);非临氢条件下,MoS_(2)/Al_(2)O_(3)的β消除活性高于MoS_(2)/SiO_(2)。含氮化合物哌啶对β消除路径和脱氢路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氢解和C-S键均裂路径几乎没有影响。MoS_(2)的加氢活性以及对2-PCHT的脱硫活性均高于W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环己硫醇 MoS_(2) 脱硫 烷基C-S键 哌啶 sio_(2) γ-Al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富斜长石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图解:评价与辨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金朋 汪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3-1980,共18页
富斜长石花岗岩类指其实际矿物含量中斜长石在长石中的比例超过65%的花岗质侵入岩,包括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和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前寒武纪大陆地壳所包含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合... 富斜长石花岗岩类指其实际矿物含量中斜长石在长石中的比例超过65%的花岗质侵入岩,包括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和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前寒武纪大陆地壳所包含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合被称为TTG岩套,现今弧岩浆组合也包括相当数量的英云闪长岩或奥长花岗岩以及花岗闪长岩。有效判别富斜长石花岗岩类对了解大陆地壳的组成以及地壳形成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全球典型英云闪长岩(含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其相关岩性的687组数据,以实际矿物v(Q)—v(A)—v(P)分类图为基准,对n(An)—n(Ab)—n(Or)、n(Q′)—n(ANOR)和w(SiO_(2)′)—w(CaO)/[w(K_(2)O)+w(CaO)]3种分类图解识别富斜长石花岗岩类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三种判别图解对富斜长石长英质侵入岩的判别正确率在70%左右。对实际矿物含量v(Q)—v(A)—v(P)图解投影在英云闪长岩(含奥长花岗岩)的样品,w(SiO_(2)′)—w(CaO)/[w(K_(2)O)+w(CaO)]图解的判别准确率达90%,n(Q′)—n(ANOR)图解和n(An)—n(Ab)—n(Or)图解约为75%。对实际矿物含量QAP图解投影在花岗闪长岩的样品,3种图解的判别准确率均在70%左右。w(SiO_(2)′)—w(CaO)/[w(K_(2)O)+w(CaO)]和n(Q′)—n(ANOR)图解是识别英云闪长岩(含奥长花岗岩)有效岩石化学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福建长乐—南澳构造带早白垩世和台湾大南澳晚白垩世侵入岩组合均不属于经典定义的TTG岩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斜长石花岗岩 英云闪长岩 奥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TTG岩套 QAP图解 Q′—ANOR图解 sio_(2)′—CaO/[K_(2)O+CaO]图解 An—Ab—Or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全氟烷基醚类羧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鑫 王荣雨 +1 位作者 王晓 纪文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2,共7页
电喷雾离子源条件下全氟烷基醚类羧酸(PFECA)发生源内裂解和CO_(2)中性丢失,导致其准分子离子峰的丰度降低,影响该类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该文选择[CF_(3)(CF_(2))_(n)O]或[M-H-CO_(2)]作为母离子,其他次级氟化烷氧基和烷基片段作为子离... 电喷雾离子源条件下全氟烷基醚类羧酸(PFECA)发生源内裂解和CO_(2)中性丢失,导致其准分子离子峰的丰度降低,影响该类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该文选择[CF_(3)(CF_(2))_(n)O]或[M-H-CO_(2)]作为母离子,其他次级氟化烷氧基和烷基片段作为子离子,可将全氟烷基醚类羧酸的质谱响应最大提高4个数量级。结合液液萃取,对水样中4种全氟烷基醚类羧酸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4种PFECA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01~0.005 ng/mL和0.003~0.01 ng/mL,加标回收率为90.2%~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7.9%。该方法为PFECA的准确定量、高灵敏检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羧酸(PFECA) 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源内裂解 CO_(2)中性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磷脂酶A_2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月春 刘国荣 +6 位作者 闫洁 王宝军 张京芬 张晖 崇奕 庞江霞 郝喜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对兔血浆中磷脂酶A2(PLA2)、脂蛋白相关PLA2(Lp-PLA2)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建立慢性缺氧动物模型),每组6只。分别在实验前、实验第...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对兔血浆中磷脂酶A2(PLA2)、脂蛋白相关PLA2(Lp-PLA2)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建立慢性缺氧动物模型),每组6只。分别在实验前、实验第4周、8周和12周末取外周血,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兔血浆中PLA2、Lp-PLA2和LPA水平,并于12周末取各组兔主动脉弓和腹主动脉进行超声检测和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同组实验前比较,慢性缺氧组兔第4、8和12周末,血浆中PLA2、Lp-PLA2和LPA水平不同程度增高,且在12周时增高最明显(P<0.05)。在12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缺氧组兔主动脉弓及腹主动脉的血管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结论慢性缺氧能上调兔血浆中PLA2、Lp-PLA2和LPA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在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磷脂酶A2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溶血磷脂素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4
11
作者 方顺淼 葛兴利 +1 位作者 李运田 杜大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的12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为...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的12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血浆Lp-PLA2和H-FABP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MACE,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浆Lp-PLA2、H-FABP水平高于术后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0%vs 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术后Lp-PLA2和H-FABP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P<0.01),且上述指标均与MACE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Lp-PLA2和H-FABP反映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程度,对老年AM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对MAC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 心肌梗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AMPS-co-OcMA-co-EDMA)整体材料搅拌头萃取-液相色谱分析环境水样中四环素类药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乔 余琼卫 +2 位作者 容亮斌 罗彦波 冯钰锜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50,共6页
将聚(2-丙烯酰氨-2-甲基-1-丙磺酸-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oly(AMPS-co-OcMA-co-EDMA))聚合物原位聚合于玻璃内插管外表面,制备了一种多孔聚合物涂层,并将其作为萃取介质,利用搅拌头吸附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 将聚(2-丙烯酰氨-2-甲基-1-丙磺酸-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oly(AMPS-co-OcMA-co-EDMA))聚合物原位聚合于玻璃内插管外表面,制备了一种多孔聚合物涂层,并将其作为萃取介质,利用搅拌头吸附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立了一种测定环境水样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四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具有宽的线性范围,其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40~0.51ng/mL和0.13~1.71ng/mL,日内和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0.2%和9.9%,加标回收率大于90.9%。该方法操作简便、样品预处理步骤简单、检测灵敏度高、重现性较好,可用于环境水样中上述四种四环素类药物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药物 搅拌棒吸附萃取 聚(2-丙烯酰氨-2-甲基-1-丙磺酸-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坷 金晓 王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治疗的a... 目的探讨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治疗的aSAH患者100例,根据DCI发生情况分为DCI组31例和非DCI组69例。检测患者血清sFlt-1、YKL-40、Lp-PLA2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sFlt-1、YKL-40、Lp-PLA2水平对aSAH后DCI的预测价值。结果DCI组sFlt-1、YKL-40、Lp-PLA2表达水平高于非DCI组[(0.13±0.02)g/Lvs(0.07±0.01)g/L,(292.65±78.60)μg/Lvs(206.33±59.28)μg/L,(396.59±41.12)μg/Lvs(281.19±66.02)μ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lt-1、YKL-40、Lp-PLA2水平升高及Hunt-Hess分级≥3级、改良Fisher分级≥3级、WFNS分级≥3级是aSAH后DCI的危险因素;血清sFlt-1、YKL-40、Lp-PLA2水平预测aSAH后DCI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789和0.893,三者联合预测aSAH后DCI的AUC为0.950。结论sFlt-1、Lp-PLA2、YKL-40在aSAH患者发生DCI血清中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aSAH后D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壳多糖酶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