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过江苏热带气旋活动及潜在破坏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1
作者 张雪蓉 廖一帆 +2 位作者 濮梅娟 陈联寿 李英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2-1216,共15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选取路径穿过江苏省的TC,采用统计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穿过江苏的TC活动及潜在破坏力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49—2021年西北太平洋TC中共有6...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选取路径穿过江苏省的TC,采用统计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穿过江苏的TC活动及潜在破坏力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49—2021年西北太平洋TC中共有67个穿过江苏,分别占西北太平洋和登陆中国TC总数的2.7%和10.2%,7和8月生成频数最多、源地分布范围最广。从生成到进入江苏,穿过江苏TC主要在6—10月登陆,8月登陆频次最多、登陆点南北跨度最大,登陆路线共有14种,其中以登陆中国台湾后二次登陆福建省经陆上进入江苏的登陆路线占比最高。穿过江苏的TC其4类路径的整体形态和穿过江苏时的运动方向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程度密切相关。TC主要发生在7—9月,从江苏东南部进入,于江苏东部沿海离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环流等大尺度系统的季节性调整使得TC进入和离开江苏的位置随月份分别发生北上-南落和西进-东退的分布变化。江苏TC路径频率总体上表现为由江苏东南部向西北方向减少的分布特征,TC平均移动方向以偏北或北偏东为主,路径频率和移速矢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月际变化。由于1949—2021年穿过江苏TC的登陆强度和在江苏境内平均强度均显著增大,江苏区域TC潜在破坏力(JS-PDI)存在显著上升趋势。JS-PDI存在明显月际变化,其中8月JS-PDI明显高于其他月份。JS-PDI大值区主要分布于沿海区域和苏南东部,与江苏区域TC平均强度大值区分布较为一致,同时JS-PDI大值中心与江苏省TC路径频率大值中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tc)活动 热带气旋(tc)路径 江苏省 潜在破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20年南海生成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与大风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亚新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利用东京台风中心提供的1971—2020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南海生成热带气旋的发生频数、发生源地、强度和持续时间、移动路径以及大风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5—12月,其中6—9月为盛行期,约有70... 利用东京台风中心提供的1971—2020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南海生成热带气旋的发生频数、发生源地、强度和持续时间、移动路径以及大风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5—12月,其中6—9月为盛行期,约有70%的热带气旋生成;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季节变化明显,6—9月多生成于南海北部17°N附近,11月—次年4月多生成于14°N以南的南海南部,5月和10月为季节转换期,生成位置大幅北进或南撤;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为940~1004 hPa,平均值为985.4 hPa,近中心最大风速为35~85 kt,平均值为48.3 kt,平均持续天数为6.2 d;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以西移和西北移路径居多,各月都有发生,其次为东北移路径,主要发生在5—6月;近90%的南海热带气旋10级以上大风以中心呈对称分布,大风圈平均半径为53.2 n mile,在7级以上大风中以中心呈对称分布的略多于不对称分布的,7级大风圈的平均半径为142.3 n m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热带气旋 活动规律 大风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10月海南省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杜吉净 吴慧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11-116,共6页
为了深入认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10月海南省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活动的影响,利用1981-2020年的TC资料对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循环背景下10月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生成源地和路径的... 为了深入认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10月海南省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活动的影响,利用1981-2020年的TC资料对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循环背景下10月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生成源地和路径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月影响海南省的TC受ENSO影响最大。冷(暖)事件年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比中性年偏多(少),影响TC的生成源地位置偏西(东),冷事件年西北太平洋影响海南省的TC西行路径增多、转向路径和西北行路径减少,暖事件年转向路径增多而西北行路径减少。这与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影响沃克环流的强度和位置,从而影响南海和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频数和生成位置有关,海温异常还可能通过影响东亚中层环境场的异常分布使西北太平洋TC路径改变,从而使影响海南省的TC频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10月 海南省 热带气旋活动 tc频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纬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40
4
作者 雷小途 陈联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949~ 1 998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 ,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TC)的源地、活跃地、变性和消亡地、北上率、变性率和消亡率及强度和移动等气候特征的纬度分布 ,揭示了热带气旋在不同纬度带活动的一些基本事实 ...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 1 949~ 1 998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 ,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TC)的源地、活跃地、变性和消亡地、北上率、变性率和消亡率及强度和移动等气候特征的纬度分布 ,揭示了热带气旋在不同纬度带活动的一些基本事实 ,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热带气旋与不同纬度带环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纬度分布 气候特征 西北太平洋 tc 变性率 消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a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磊 陈光华 黄荣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采用1979—2006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Northwest Pacific,NWP)TC强度、路径、登陆地点的气候特征、年际变化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TC以发源于... 采用1979—2006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Northwest Pacific,NWP)TC强度、路径、登陆地点的气候特征、年际变化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TC以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西侧以及南海中、北部为主,并且在NWP西南区生成的登陆我国的TC基本以西北移动路径为主,而在NWP西北侧和南海生成的登陆我国的TC多为打转或移动路径转向;登陆我国的TC不仅在强度上具有明显增强的变化规律,而且在登陆位置上存在向东北方向偏移的演变趋势,使得登陆厦门以北区域的TC数量具有增加的趋势,而登陆厦门以南的TC数量存在减少的趋势;登陆我国的NWP TC移动路径存在年代际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活动 时空分布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综述 被引量:7
6
作者 应明 余晖 +1 位作者 梁旭东 李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100,共7页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海温和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2007年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的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简称TC)活动状况及海-气条件。结果表明,相对于气候平均值,2007年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季节峰期推后了约2个月,源地明显偏北,生成点纬...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海温和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2007年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的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简称TC)活动状况及海-气条件。结果表明,相对于气候平均值,2007年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季节峰期推后了约2个月,源地明显偏北,生成点纬度发生了2次明显跃变,年度TC的总体活动较弱,但个体的强度较强,路径以西北行为主,登陆比例偏大。影响上述TC活动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年内ENSO循环的位相使得上半年的大气环流不利因素居多,而下半年大尺度上升运动、热带辐合带均较强,副高偏北、局地垂直风切变较小和对流层低层较强的扰动活动等条件,也十分有利热带气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年度活动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在中低纬度环境场中的不同活动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雷小途 陈联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9-301,共13页
利用1951~1996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并详尽比较了中、低纬度环境场中的热带气旋活动的不同特征,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如:约65 %(5月达90 %)的低纬度热带气旋能北上进入中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活动的热带气旋平均移向较低纬度偏东60... 利用1951~1996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并详尽比较了中、低纬度环境场中的热带气旋活动的不同特征,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如:约65 %(5月达90 %)的低纬度热带气旋能北上进入中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活动的热带气旋平均移向较低纬度偏东60 左右、移速则较低纬度大10 km/h以上;约60 %的热带气旋在中纬度地区消亡;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在中、低纬系统的分界线附近最大等。为进一步揭示热带气旋与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不同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纬度 相互作用 tc 大气环流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特征 被引量:39
8
作者 马丽萍 陈联寿 徐祥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4,共8页
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在国际上取得的进展。从3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气候变化特征对全球热带气旋的影响;(2)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振荡以及影响因子;(3)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数值模拟进展。... 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在国际上取得的进展。从3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气候变化特征对全球热带气旋的影响;(2)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振荡以及影响因子;(3)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数值模拟进展。总结国际上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全球气候变化主要以全球大气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全球海面温度以及温盐环流(ThermohalineCirculation)这4个方面相互影响及其共同作用,可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发生频率、强度、路径趋势和登陆地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热带气旋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 海气相互作用 温盐环流 海面温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雪 任福民 +1 位作者 杨修群 王长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10,共7页
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 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明显多于南海,且两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年际变化上,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9,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变化上相对独立。在季节变化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主要决定了整个西北太平洋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活跃期5~11月内季节差异不够明显,8~9月为相对盛期;特别地,从热带气旋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来看,5~6月南海区域由前期的寂静期骤然上升至31.7%~33.8%,使得5~6月成为全年比率中最突出的2个月份。对上述热带气旋活动区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显示在年际变化上ENS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季节变化上,5~6月南海出现了较之西北太平洋更加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的动力条件(季风槽)和热力条件(高海温),这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在5~6月成为全年最突出的两个月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活动 区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菲 李元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共10页
利用1965—2007年美国台风预警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伴随着西北太平洋(尤其南海区域)TC生成个数和活动频... 利用1965—2007年美国台风预警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伴随着西北太平洋(尤其南海区域)TC生成个数和活动频数比爆发前有显著增加,而超过1/2的年份南海夏季风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150°E以西)有TC活动,表明TC活动可能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触发机制之一。在大多数(77%)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TC活动偏多,且TC生成位置偏西;而大多数(77%)爆发偏晚年份,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没有TC活动。季风的偏早爆发受季节内振荡、西北太平洋TC活动、中纬度冷空气活动等复杂因素影响,而季风的偏晚爆发则主要受季节内振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爆发 热带气旋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东亚副热带反气旋进退活动的非线性机理讨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韧 史汉生 沙文钰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8-426,共9页
采用三维强迫耗散非线性动力学模式,结合夏季东亚副热带地区实际的环流结构和天气特征,对东亚上空副热带反气旋的活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导出了系统稳定性的位涡拟能判据并据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所得判据可为分析和预报夏季东亚... 采用三维强迫耗散非线性动力学模式,结合夏季东亚副热带地区实际的环流结构和天气特征,对东亚上空副热带反气旋的活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导出了系统稳定性的位涡拟能判据并据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所得判据可为分析和预报夏季东亚上空副热带高压的进退变化及相应的东亚天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位涡拟能 热带气旋 东亚 进退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郝赛 毛江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0-392,共13页
利用1945~2011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与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生成频数、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季... 利用1945~2011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与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生成频数、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季节变化差异及其成因。从热带气旋路径穿越经度带频数的角度,探讨了ENSO对气旋活动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显著地受季风调控。在南海冬季风作用下,1~4月热带气旋生成于10°N以南且频数较少、强度较弱,这主要是低层气旋式相对涡度和弱东风切变区偏南造成的。相反,受夏季风影响,6~9月是热带气旋生成最多、最频繁的季节,大都生成于南海北部17°N附近。在5月(10月)的季节转换期,生成位置大幅度北进(南撤)且生成频数显著增加(减少),取决于风速垂直切变及中层的相对湿度的急剧转变。11、12月两海域热带气旋生成于10°N以南主要归因于其上空中层大气相对湿度较北部偏大。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季节变化没有南海显著,只在7月有一次明显的变化,7~10月是热带气旋活动的"盛期"。在强度上,西北太平洋大部分区域全年均为弱东风切变,因此热带气旋以台风为主且持续时间长;但南海多为热带风暴。ENSO事件使得不同季节热带气旋生成区域和气旋路径地理位置发生显著变化。在El Nio事件期间,穿越南海所在经度带路径频数为负距平,而西北太平洋经度带为正距平;在La Nia事件期间,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南海 热带气旋活动 季节变化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气旋的时间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利华 骆高远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根据热带气旋的年内活动性,用新提出的等密图分析法来表示其年内出现机会最多的日期(频发期)和强度(频发值);根据热带气旋的年际活动性,用描述自然现象状态转移规律的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来分析其活动趋势,结果是比较理想的,可... 根据热带气旋的年内活动性,用新提出的等密图分析法来表示其年内出现机会最多的日期(频发期)和强度(频发值);根据热带气旋的年际活动性,用描述自然现象状态转移规律的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来分析其活动趋势,结果是比较理想的,可以为热带气旋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频发期 频发值 马尔可夫链 时间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文玉 金德山 +1 位作者 闻斌 毛祖松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从预报服务实际出发,使用1951~1995年,青海、西藏两地冬春(11月至翌年3月)积雪资料与中国气象局对1951~1995年编号的热带气旋(不含热带低压,下同),经过统计分析,分类计算,综合归纳,实际验证,发现... 本文从预报服务实际出发,使用1951~1995年,青海、西藏两地冬春(11月至翌年3月)积雪资料与中国气象局对1951~1995年编号的热带气旋(不含热带低压,下同),经过统计分析,分类计算,综合归纳,实际验证,发现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包括降雪)与大气环流的改变有着直接关系,与海水温度及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明显的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大气环流 热带气旋 气旋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小红 张红雨 +1 位作者 任福民 徐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88,共6页
分析了1960—2005年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简称TC)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影响TC频数呈减少趋势;7—9月影响频数多,8月为最多;影响频次的空间分布呈东南-西北递减的带状分布;南海是影响TC生成频数最多的集中区域。分析了TC异常活动的环境场,... 分析了1960—2005年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简称TC)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影响TC频数呈减少趋势;7—9月影响频数多,8月为最多;影响频次的空间分布呈东南-西北递减的带状分布;南海是影响TC生成频数最多的集中区域。分析了TC异常活动的环境场,在TC异常偏多年份,低层ITCZ位置偏北,西北太平洋(WNP)生成TC位置也较偏北,同时在中国东南沿海为异常的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非常有利于TC的生成和发展。对于低压环流影响年份,在WNP区域TC生成频数偏多偏北情况下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TC较频繁,则影响福建TC数偏多;反之,ITCZ明显偏弱,中国东南沿海为异常的反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时,影响福建TC数偏少。对亚洲地区500 hPa大气环流分析发现,影响福建TC异常偏多(少)年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福建tc 气候特征 异常活动 ItcZ 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若干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应明 余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4-461,共8页
200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共生成23个风暴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TC),比常年偏少,但登陆我国的频数(10个)多于常年,台风以上等级TC的活动强于常年。TC源地较常年偏西,并且季节性纬向迁移特征明显,而经向位移并无显著异常,在南海海域生成... 200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共生成23个风暴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TC),比常年偏少,但登陆我国的频数(10个)多于常年,台风以上等级TC的活动强于常年。TC源地较常年偏西,并且季节性纬向迁移特征明显,而经向位移并无显著异常,在南海海域生成的TC比例(26.1%)远高于气候均值;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登陆华南TC较多。登陆台风在我国造成强烈的降水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2009年TC源地随季节东移的趋势主要与热带太平洋的海气耦合变化即Walker环流上升支和对流层高低空扰动动能增强区以及低层南风涌逐渐东移有关;TC偏西路径为主、登陆华南较多主要由西北太平洋局地环流特征尤其是TC活动期副热带高压呈带状的形势所决定;TC个体平均强度偏强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扰动动能和高层辐散增强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活动 西北太平洋 局地环流 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9-935,共7页
文章用热带气旋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有五方面的特点:(1)编号最少,登陆比例最高;(2)生成时间集中,生成位置偏西;(3)强台风和短生命期热带气旋比例偏高;(4)初台偏晚,终台... 文章用热带气旋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有五方面的特点:(1)编号最少,登陆比例最高;(2)生成时间集中,生成位置偏西;(3)强台风和短生命期热带气旋比例偏高;(4)初台偏晚,终台偏晚;(5)登陆前少后多,登陆地点相对集中。另外,还对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东印度洋持续偏暖是导致编号热带气旋异常偏少的重要原因;厄尔尼诺事件的滞后影响也是重要外强迫因素之一。(2)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直接原因,表现在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季风槽位置异常偏西,垂直风切变偏大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活动特征 成因分析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年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淑瑞 战淑芸 +1 位作者 林玉英 王咏亮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2-27,共6页
本文对埃尔-尼诺持续年的1992年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北半球极涡、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征量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与常年进行了比较,找出了199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成因。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活动特征 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强度与频度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洪杰 田鸿飞 彭洪灿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在对西北太平洋地区大量热带气旋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数学拟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热带气旋的强度一时间分布关系和频度一空间分布关系,并发现了两种分布关系具有相似的分布函数形式。
关键词 太平洋 热带气旋 气旋活动 强度 频度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袁子鹏 张立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2,共4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0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52年间在黄渤海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和季节分布、强度、移向和移速、源地及变性等气候特征,揭示了此类气旋大部分强度较强并易发生陆上变性,变性后增强的气旋的维持时间较...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0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52年间在黄渤海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和季节分布、强度、移向和移速、源地及变性等气候特征,揭示了此类气旋大部分强度较强并易发生陆上变性,变性后增强的气旋的维持时间较长等事实,并发现了其变性的高频地区位于黄海北部至中朝边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活动 统计分析 登陆 黄渤海 2000年 中国气象局 季节分布 渤海沿岸 气候特征 黄海北部 变性 强度 整编 年际 移速 移向 源地 陆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