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流量空调水系统热力稳定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天怡 张吉礼 孙德兴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3-838,共6页
综合考虑管网水力特性与末端空调设备热力特性,针对特定的调节时段,定义了热力稳定性并给出其评价指标.针对某变流量空调水系统,仿真研究了某主动支路调节阀动作行程周期内,水泵不控、定压差控制及变压差设定值控制下各被动支路水力及... 综合考虑管网水力特性与末端空调设备热力特性,针对特定的调节时段,定义了热力稳定性并给出其评价指标.针对某变流量空调水系统,仿真研究了某主动支路调节阀动作行程周期内,水泵不控、定压差控制及变压差设定值控制下各被动支路水力及热力特性的动态变化情况,以热力稳定性与水泵节能效果为参考,评价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变压差设定值控制策略节能效果明显,但设定值的变化步长应兼顾热力稳定性进行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稳定性 变流量 空调水系统 变压差设定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预测
2
作者 陶林节 徐凡丁 +2 位作者 郭宇 龙建纲 鲁卓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72-1985,共14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最显著的成果为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设计,该成果于2024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可以预见,对蛋白质各类物理和化学属性的精准预测将是蛋白质预测领域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最显著的成果为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设计,该成果于2024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可以预见,对蛋白质各类物理和化学属性的精准预测将是蛋白质预测领域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在深入了解生命活动机制、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物技术产业中酶制剂的生产、生物传感器研发以及蛋白质药物制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的精准预测将大幅提升蛋白质相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产业发展效率。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预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从生物实验测定方法、传统能量函数计算方法到现代机器学习预测方法。重点讨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尤其是深度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等前沿算法在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预测中的突破。深入讨论了突变稳定性预测的核心挑战,如数据集质量与数量不平衡、模型过拟合及蛋白质动态性的建模等难题。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框架,助力突变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预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蛋白质热力稳定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热力学稳定性及其驱动因素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窦森 Yves Tardy +7 位作者 张晋京 李凯 于水强 平立凤 关松 候素艳 林学巍 高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6,共6页
从过程考虑,腐殖质的形成和转化主要是微生物主导的生物化学过程,但就其始态和终态的能量水平变化而言,是热力学稳定性问题。在土壤中,影响腐殖质的形成转化的因素很多,如黏粒含量和类型,植被和微生物状况,土壤湿度、温度和空气组成,土... 从过程考虑,腐殖质的形成和转化主要是微生物主导的生物化学过程,但就其始态和终态的能量水平变化而言,是热力学稳定性问题。在土壤中,影响腐殖质的形成转化的因素很多,如黏粒含量和类型,植被和微生物状况,土壤湿度、温度和空气组成,土壤溶液的化学组成、浓度、酸度和氧化还原状况等。但从热力学角度,为了计算反应平衡常数(logKR)和吉普斯生成自由能(ΔGfθ),如果将温度设为25℃,我们可以将土壤条件诸多因素简化为水活度([H2O])、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这3个参数。之所以简化为这3个参数,因为任何有机成分均是由含有这3种元素的物质形成的,最终又均可以分解为含有这3种元素的H2O和CO2。本文按照上述新思路,以黑土为例探讨了胡敏酸(HA)、富里酸(FA)形成转化的驱动因素和热力学稳定性的研究方法,用元素组成-土壤条件参数法计算HA、FA的logKR和ΔGfθ及热力学稳定性范围。同时通过土壤添加有机物料的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单因素对HA和FA数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HA和FA的元素组成分子式分别为nC21H21O9N和nC24H33O17N。FA在缺氧、多水和高浓度二氧化碳条件下较稳定;HA则相反。培养实验中,高二氧化碳和低氧气浓度处理使FA与HA的相对比例增加。这一研究方法和结果将有助于解释和推测土壤腐殖质组成的空间变异规律,指导土壤肥力、土壤固碳的调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 水活度 胡敏酸 富里酸 热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H_2气态分子热力学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权 徐成刚 +1 位作者 王红艳 朱正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52-955,共4页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了PuH2分子的微观性质、不同温度下气态PuH2分子的能量(E)、熵(S)及气态PuH2分子生成反应的标准焓变△H(?)、标准熵变△S(?)和标准自由能变△G(?).计算结果表明,气态PuH2分子不具有热力学稳定性.
关键词 气态分子 PuH2 热力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能量 氢化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AlH4与Li3AlH6的成键特性及热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初 黎光旭 +3 位作者 蓝志强 刘奕新 韦文楼 郭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6-690,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计算了LiAlH4分解反应中各个产物的晶胞参数、电子结构、生成焓和分解反应的反应焓.反应中各固态、气态物质的晶胞的结构优化后的晶格参数与相应的实验值均符合得较好.对LiAlH4与Li3A...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计算了LiAlH4分解反应中各个产物的晶胞参数、电子结构、生成焓和分解反应的反应焓.反应中各固态、气态物质的晶胞的结构优化后的晶格参数与相应的实验值均符合得较好.对LiAlH4与Li3AlH6的电子结构分析均表明,其中的Al—H键为共价键、Li—H键为离子键.对各分解反应的反应焓计算结果表明,(1)LiAlH4→1/3Li3AlH6+2/3Al+H2,(2)1/3Li3AlH6→LiH+1/3Al+1/2H2及(3)LiH+Al→LiAl+1/2H2均为吸热反应,298K时计算的反应焓分别为14.3、14.9与50.9kJ·mol-1,与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l-H络合物 电子结构 成键特征 热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铒碲酸盐玻璃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谱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炳炎 刘粤惠 +1 位作者 陈东丹 姜中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0-556,共7页
分析了掺Er3+碲酸盐玻璃的热力学稳定性能,研究了掺Er3+碲酸盐玻璃的吸收和荧光光谱性质;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碲酸盐玻璃中Er3+离子的强度参数Ω(Ω2=4.79×10-20cm2, Ω4=1.52×10-20cm2,Ω6=0.66×10-20cm2),计算了... 分析了掺Er3+碲酸盐玻璃的热力学稳定性能,研究了掺Er3+碲酸盐玻璃的吸收和荧光光谱性质;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碲酸盐玻璃中Er3+离子的强度参数Ω(Ω2=4.79×10-20cm2, Ω4=1.52×10-20cm2,Ω6=0.66×10-20cm2),计算了离子的自发跃迁几率,荧光分支比;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Er3+的受激发射截面(σe=10.40×10-21cm2)、Er3+离子4I13/2→4I15/2 发射谱的荧光半高宽(FWHM=65.5nm)及各能级的荧光寿命(4I13/2能级为τrad=3.99ms);比较了不同基质玻璃中Er3+离子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掺铒碲酸盐玻璃更适合于掺Er3+光纤放大器实现宽带和高增益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酸盐玻璃 热力稳定性 光谱性质 Judd—Ofelt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酰胺金属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东昭 郭延河 +2 位作者 朱守荣 林华宽 许新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0-742,共3页
N,N-Bis(2-pyridylmethyl)-amine-N-ethyl-2-pyridine-2-carboxamid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At 25 ℃, I=0.1 mol/L KNO 3,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binary system formed by the li... N,N-Bis(2-pyridylmethyl)-amine-N-ethyl-2-pyridine-2-carboxamid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At 25 ℃, I=0.1 mol/L KNO 3,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binary system formed by the ligand with metal ions in 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were studied by pH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and the appropriate structures with respect to the titration species we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rder of divalent metals binding to the ligand is Co<Ni>Cu<Zn which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order of the Irving-Williams series. Then the abnormal property of copper complex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金属配合物 热力稳定性 吡啶-2-甲酰胺配体 Irving—Williams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对Mg_2Ni氢化物电子结构和热力学稳定性影响: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捷狮 曾含 +2 位作者 王路 蓝志强 郭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6-223,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计算并分析了Mg2Ni1-xMx(M=Mn,Fe,Co,Ni,Cu,x=0.25)合金及其氢化物Mg2Ni1-xMxH4的电子结构和热力学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Mg2NiH4和Mg2Ni1-xMx的晶胞参数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对Mg2Ni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计算并分析了Mg2Ni1-xMx(M=Mn,Fe,Co,Ni,Cu,x=0.25)合金及其氢化物Mg2Ni1-xMxH4的电子结构和热力学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Mg2NiH4和Mg2Ni1-xMx的晶胞参数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对Mg2Ni1-xMxH4的电子结构分析发现:氢化物中的Ni—H和M—H键为共价键、Mg—H键为离子键,且Ni—H与M—H键的相互作用强于Mg—H键的。Mn、Fe和Co的部分替代对Ni—H键的相互作用影响较小,而Cu的替代则减弱了Ni—H键的相互作用,这可能是Cu替代后氢化物结构稳定性降低的一个原因。计算了Mg2Ni0.75M0.25H4(M=Mn,Fe,Co,Ni,Cu)的生成焓,分别为-57.7、-61.5、-61.4、63.4和41.6 kJ/mol,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NI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热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系统稳定性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世琦 郭祀远 +1 位作者 李琳 蔡妙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7-32,共6页
反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的有机介质中形成的纳米级尺度的球状聚集体,属热力学稳定体系。文章从低界面张力效应、稀释效应、分散熵效应、弯矩效应四个方面对反胶束体系的稳定性作了唯象的分析,通过对反胶束形成过程体系自由能变化... 反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的有机介质中形成的纳米级尺度的球状聚集体,属热力学稳定体系。文章从低界面张力效应、稀释效应、分散熵效应、弯矩效应四个方面对反胶束体系的稳定性作了唯象的分析,通过对反胶束形成过程体系自由能变化ΔF求极值,得到一个反胶束水池半径与体系物性参数的关联式,对关联式所作的分析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提高,反胶束水池半径有增大的趋势,与文献报道的实验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热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双(2-吡啶)甲基]吡啶-2-甲酰胺金属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东昭 郭延河 +2 位作者 朱守荣 林华宽 许新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3-496,391,共5页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酰胺类配体氮 -[双 ( 2 -吡啶 )甲基 ]吡啶 -2 -甲酰胺 ( L) ,在 2 5℃ ,I=0 .1 mol/ LKNO3的 3 0 %乙醇 -水溶液中用 p H滴定法测定了其与不同金属离子组成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结合单晶结构讨论了物种的...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酰胺类配体氮 -[双 ( 2 -吡啶 )甲基 ]吡啶 -2 -甲酰胺 ( L) ,在 2 5℃ ,I=0 .1 mol/ LKNO3的 3 0 %乙醇 -水溶液中用 p H滴定法测定了其与不同金属离子组成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结合单晶结构讨论了物种的可能构型 ,并比较了配体与 Cu( )和 Fe( )形成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配合物 热力稳定性 线性自由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b_2O_5碲酸盐玻璃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谱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东丹 刘粤惠 +1 位作者 邓再德 姜中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掺铒碲酸盐玻璃中加入Nb2 O5以提高其热力学稳定性 ,测试了 4种掺铒碲酸盐玻璃的热力学稳定性参数及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应用Judd Ofelt理论计算了玻璃的强度参数Ωt(Ω2 =(5 99~ 10 38) × 10 - 2 0 cm2 ,Ω4 =(1 91~ 2 ... 在掺铒碲酸盐玻璃中加入Nb2 O5以提高其热力学稳定性 ,测试了 4种掺铒碲酸盐玻璃的热力学稳定性参数及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应用Judd Ofelt理论计算了玻璃的强度参数Ωt(Ω2 =(5 99~ 10 38) × 10 - 2 0 cm2 ,Ω4 =(1 91~ 2 6 7) × 10 - 2 0 cm2 ,Ω6 =(0 92~ 1 2 8)× 10 - 2 0 cm2 ) ,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受激发射截面 .比较了不同组成对碲酸盐热力学稳定性和光谱性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0 70TeO2 - 0 15ZnO - 0 0 5BaO -0 10Nb2 O5玻璃具有较大的受激发射截面 (10 96 × 10 - 2 1cm2 )和荧光半高宽 (6 7nm) ,热力学稳定性良好 ,是一种理想的掺Er3+宽带光纤放大器用基质玻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铒碲酸盐玻璃 热力稳定性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BH_4)_2络合物电子结构及热力学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晓伟 陈捷狮 +2 位作者 熊凯 黎光旭 郭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3-740,共8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低温及高温相Ca(BH_4)_2络合物的电子结构、晶格振动及其反应焓.计算结果表明:低温及高温相Ca(BH_4)_2中Ca^(+2)与[BH_4]^-以离子键形式相结合,[BH_4]^-离子中B原子和H原子以共价键形式相结合,对该共价键有贡献的...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低温及高温相Ca(BH_4)_2络合物的电子结构、晶格振动及其反应焓.计算结果表明:低温及高温相Ca(BH_4)_2中Ca^(+2)与[BH_4]^-以离子键形式相结合,[BH_4]^-离子中B原子和H原子以共价键形式相结合,对该共价键有贡献的主要是B原子的2p轨道电子,H原子的1s轨道电子.Ca(BH_4)_2可能的反应路径为:Ca(BH_4)_2→2CaH_2+CaB_6+10H_2,该反应在300 K下反应焓为43.22 kJ/molH_2.拉伸B—H键所对应的声子频率较高,其值为2360~2500 cm^(-1),这可能是导致B—H键断裂释放氢气需要较高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H4)2络合物 电子结构 热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H_2和RuN_2固态分子热力学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友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73-976,共4页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了RuH2和RuN2分子的结构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及生成反应的标准焓变ΔHo、标准熵变ΔSo和标准自由能变ΔGo.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98.15 K时固态RuH2具有热力学稳定性,温度低于398.15 K时固态RuN2具有热力学稳...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了RuH2和RuN2分子的结构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及生成反应的标准焓变ΔHo、标准熵变ΔSo和标准自由能变ΔGo.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98.15 K时固态RuH2具有热力学稳定性,温度低于398.15 K时固态RuN2具有热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H2 RuN2 热力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热力不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李志安 钟建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3-360,共8页
根据地幔热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地幔在多种因素(特别是地球自转效应)影响下的热力不稳定性条件和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地质年代在影响地幔热力不稳定性的诸因素中,地幔内部的热源(放射性生热、相变生热、绝热压缩生热和底部加热)效... 根据地幔热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地幔在多种因素(特别是地球自转效应)影响下的热力不稳定性条件和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地质年代在影响地幔热力不稳定性的诸因素中,地幔内部的热源(放射性生热、相变生热、绝热压缩生热和底部加热)效应能够使地幔lavleish数增大,即增大地幔运动的动力;而地球的自转效应却能减小地幔运动的临界阻力,因此它们对地幔热力不稳定性都具激发作用,而对地幔粘滞性和热传导效应,关系式表明,它们对地幔热力不稳定性都具致稳作用。对于岩石图绝对运动的影响,取决于岩石圈绝对运动方向与地幔所受合力方向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热力稳定性 地幔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α-葡糖基-β-环糊精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热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15
作者 刘璘 郑海平 王权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对经 6 α 葡糖基 β 环糊精 (G β CD)修饰后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在G β CD与HRP的摩尔比为 5 ,pH 7.5条件下经低温混合处理 2 .5h后的修饰HRP获得较好的热稳定性综合改善作用。与天然酶... 对经 6 α 葡糖基 β 环糊精 (G β CD)修饰后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在G β CD与HRP的摩尔比为 5 ,pH 7.5条件下经低温混合处理 2 .5h后的修饰HRP获得较好的热稳定性综合改善作用。与天然酶相比 ,修饰酶活力约为 94% ,表观热失活常数k降低至原来的 2 7%。经 75℃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6-α-葡萄基-β环糊精 G-β-CD 修饰作用 热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H_2和YH_2分子热力学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16
作者 蔡竞春 陈风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59,共3页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dH2 and YH2 and their thermodynamic functions(H,S,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had been calcul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3LYP method,and the standard formed thermodynamic functions(Δ...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dH2 and YH2 and their thermodynamic functions(H,S,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had been calcul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3LYP method,and the standard formed thermodynamic functions(ΔH°,ΔS°,ΔG°) for PdH2 and YH2 molecules had also been calculated by thermodynamic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dH2 and YH2 molecules hav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below 598 K and 698 K,respee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H2 YH2 热力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硫代鸟嘌呤磺化异构体热力学稳定性的计算研究
17
作者 任宏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5-750,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6-硫代鸟嘌呤硫醇式与硫酮式两类共14种磺化异构体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全自由度优化了各物种构型,进行了振动分析,获得了各磺化异构体的零点能、焓、热力学能...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6-硫代鸟嘌呤硫醇式与硫酮式两类共14种磺化异构体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全自由度优化了各物种构型,进行了振动分析,获得了各磺化异构体的零点能、焓、热力学能以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热力学数据.分析了各异构体磺化前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探讨了磺化异构体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不论是硫酮式还是硫醇式磺化异构体,当H原子连接到N7上时磺化异构体稳定性均比连接到N9上时较高一些.在6-硫代鸟嘌呤磺化异构体中,STG(3,7,10,10)是最稳定的异构体,STG(1,7,10,10)、STG(1,9,10,10)和STG(1,3,7,10)等异构体也可共存,其他异构体存在的可能性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硫代鸟嘌呤 磺化异构体 热力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体钯的热力学稳定性
18
作者 沈其峰 沈祥惠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1997年第10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纳米晶体钯 热力稳定性 EMF 化学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图法的W/O型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潘海敏 杨伯伦 +2 位作者 李萌萌 李国智 贺拥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9-684,共6页
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正戊醇、正己醇和正庚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正戊烷为油相,制备了油包水型(W/O)微乳液。用相图法分析了微乳液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计算了... 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正戊醇、正己醇和正庚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正戊烷为油相,制备了油包水型(W/O)微乳液。用相图法分析了微乳液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计算了水核半径的大小,并考察了影响微乳液W/O区域范围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这几种微乳液体系在实验条件下能自发形成;微乳液的水核半径处于纳米量级,可作为制备纳米粒子的超微反应器;以TX-10为表面活性剂时,水核可以包容更多的水分子,微乳液的W/O区域较大;而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时,由于其极性头之间的空间和静电排斥作用强,微乳液的W/O区域最小;以硝酸镧溶液作为分散相时,微乳液的W/O区域变化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微乳液的W/O区域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纳米反应器 水核 相图法 热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光散射和电泳对工业栲胶溶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继平 龚英 陈武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采用动态光散射(DLS),用现代测试仪器ZetasizerNanoZS系列,从胶体电化学性质的角度,考查了几种植鞣常用的工业亚硫酸化栲胶溶液体系的Zeta电位和粒径以及微粒的分散度指数(PDI)受时间、温度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陈放时间对栲胶溶液... 采用动态光散射(DLS),用现代测试仪器ZetasizerNanoZS系列,从胶体电化学性质的角度,考查了几种植鞣常用的工业亚硫酸化栲胶溶液体系的Zeta电位和粒径以及微粒的分散度指数(PDI)受时间、温度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陈放时间对栲胶溶液的微粒粒径影响不大。温度的变化对栲胶溶液有较大的影响,除厚皮香栲胶溶液以外,其他栲胶溶液的粒径都随温度升高而上升,而Zeta电位则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与其他所有的胶体体系一样,pH值对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尤其是对溶液Zeta电位的影响,是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其中尤以水解类橡椀栲胶对溶液pH值的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栲胶 热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