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下盐碱土脱盐效率及水稻生长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博 王洪德 +4 位作者 丁继辉 施超 潘永春 彭大育 佘冬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3,共7页
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对盐碱土壤盐分分布、水稻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根据微咸水利用情况,设置四种灌溉模式处理:淡水灌溉(对照组)、退水重灌、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通过盆栽水稻试验... 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对盐碱土壤盐分分布、水稻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根据微咸水利用情况,设置四种灌溉模式处理:淡水灌溉(对照组)、退水重灌、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通过盆栽水稻试验,分析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下水稻生长影响以及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能够降低水稻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量子产量(Ф_(PSⅡ))、光化学淬灭(q_(p)),同时这两种处理也能降低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mmol)和气孔导度(Cond),而降低水稻光合速率是非气孔因素造成的。②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相比于淡水灌溉均显著增加土壤上层盐分,退水重灌主要能够降低0~30 cm土壤盐分。所有灌溉模式均对土壤盐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淋洗,0~50 cm土壤层的脱盐率均超过40%,其中退水重灌处理的脱盐效果最为显著,达到了58.3%。③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抑制水稻生长,不同处理下产量大小依次为:退水重灌>淡水灌溉>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水稻生育期期间,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用水量最少,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在盐碱土背景下实施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水稻产量,还能显著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这对于淡水资源有限的盐碱地区,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且可持续的农业灌溉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咸水 灌溉模式 盐分动态 生理生态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对胡杨根蘖苗功能性状的影响
2
作者 孟祥东 凌红波 +3 位作者 张广朋 张凌凯 王子康 覃小林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为巩固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成效,需探明最适宜胡杨根蘖苗生长的灌溉模式,以促进区域生态恢复。根蘖苗作为胡杨种群的主要增殖方式和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其功能性状是反映生存策略的重要指标,但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研究在昆阿斯特生... 为巩固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成效,需探明最适宜胡杨根蘖苗生长的灌溉模式,以促进区域生态恢复。根蘖苗作为胡杨种群的主要增殖方式和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其功能性状是反映生存策略的重要指标,但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因此,研究在昆阿斯特生态闸口附近,进行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胡杨根蘖苗功能性状影响的野外试验。通过设置3种不同的灌溉梯度,研究灌溉频次、灌溉水量和灌溉持续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胡杨根蘖苗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F2灌溉模式下,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以及根蘖苗的叶面积(LA)、干物质含量(LDMC)和氮磷比(LN/LP)均显著高于F1和F3灌溉模式。相比之下,F1灌溉模式导致土壤全盐含量较高,进而引起根蘖苗LDMC和LN/LP的下降,同时比叶面积(SLA)有所上升。进一步研究表明,土壤全氮对叶面积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贡献率达到52.4%。相反,土壤全盐含量对LDMC和LN/LP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对SLA具有促进作用,贡献率为31.6%。土壤全磷、pH和含水率对根蘖苗功能性状的总体贡献率较低,仅为16%。因此,根据不同灌溉模式下根蘖苗长势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根蘖苗功能性状的影响,确定出F2灌溉模式(灌溉频次23 d,每10 m断根沟每次灌溉水量6 m^(3),灌溉持续时间2 d)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进而有效的促进胡杨根蘖苗的生长。这一研究结果为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灌溉模式 根蘖苗 功能性状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灌溉模式对养殖尾水净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牛颖媛 郭雨耕 +5 位作者 杨星 童瑶 张雯叶 王如珂 潘杰华 郭相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探寻滨海盐土稻田净化养殖尾水的方式。采用桶栽试验,设置灌溉模式和施用生物炭两种因素,分设浅水勤灌(I1)、浅淹灌溉(I2)和深淹灌溉(I3) 3种水平,以及施用生物炭(B1)和不施用生物炭(B0) 2种水平,共6个处理。灌水后连续3 d测定田面水... 为探寻滨海盐土稻田净化养殖尾水的方式。采用桶栽试验,设置灌溉模式和施用生物炭两种因素,分设浅水勤灌(I1)、浅淹灌溉(I2)和深淹灌溉(I3) 3种水平,以及施用生物炭(B1)和不施用生物炭(B0) 2种水平,共6个处理。灌水后连续3 d测定田面水中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结果表明:(1)养殖尾水滞留稻田3 d后TN、TP和COD去除率达65.84%~71.10%、65.06%~70.66%和95.27~41%;(2)施用生物炭提升稻田净化尾水效果,TN、TP和CDO去除率分别提高11.45%~31.06%、10.35%~39.52%和27.29%~41.63%,去除量提高17.4%~22.9%、14.8%~19.8%和10.9%~16.9%;(3)在100 mm和150 mm淹水深度下,TN、TP和COD去除量提升90%~190%、90%~170%和80%~170%,单位面积的尾水处理量提高100%和200%;(4)返青期后灌水深度100~150 mm维持3 d不会降低水稻产量。研究表明,滨海盐土稻田可降低养殖尾水污染物浓度,且施用生物炭和增加灌溉水深提高净化效果,且未减少产量。研究为滨海盐土稻田净化养殖尾水提供了一种优化模式,即采用100~150mm淹水深度并施用生物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净化 生物炭 灌溉模式 滨海盐土稻田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碳、氮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彦 王豪毅 +3 位作者 司振江 王柏 王占浩 曹程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4,119,共9页
为探究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试验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七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采用大田试验,以“龙粳31”为种植品种,设置了控制灌溉(KG)、常规灌溉(CG)和浅晒浅灌溉(QG)3种灌溉模... 为探究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试验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七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采用大田试验,以“龙粳31”为种植品种,设置了控制灌溉(KG)、常规灌溉(CG)和浅晒浅灌溉(QG)3种灌溉模式,研究了水稻全生育期内不同灌溉模式下0~60 cm土层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G模式下水稻产量相对QG模式和CG模式分别提升3.2%和7.7%。KG模式和QG模式耗水情况相较于CG模式分别降低14.2%和10.3%。SOC、DOC和LOC共3种碳素含量变化情况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40~6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小。不同灌溉模式下,KG模式稻田土壤中SOC相对QG模式和CG模式分别降低4.9%和9.1%,DOC相对降低3.8%和4.1%,LOC含量相对降低12.3%和13.6%。3种灌溉模式下NH_(4)^(+)-N含量两次变化拐点均出现在分蘖期以及抽穗开花期,KG模式和QG模式下NH_(4)^(+)-N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小于CG模式;NO_(3)^(-)-N含量变化拐点与NH_(4)^(+)-N变化情况相似,NH_(4)^(+)-N含量在浅层变化较为明显,KG模式NH_(4)^(+)-N含量增多了3.3%和9.8%。节水灌溉模式下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的分解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固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水稻 灌溉模式 土壤有机碳 活性碳组分 铵态氮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模式及推广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立国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6期90-92,共3页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节水灌溉模式具有节水效率高和对环境友好的特点,逐渐成为农业灌溉的主流选择。该文围绕推广节水灌溉模式的重要性展开探讨,详细介绍了滴灌、微喷灌、地下渗灌、智能灌溉等不同灌溉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强政策补...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节水灌溉模式具有节水效率高和对环境友好的特点,逐渐成为农业灌溉的主流选择。该文围绕推广节水灌溉模式的重要性展开探讨,详细介绍了滴灌、微喷灌、地下渗灌、智能灌溉等不同灌溉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强政策补贴支持与建立激励机制、提供技术培训与支持服务、关注创新研发与技术升级等有效的推广策略,旨在促进节水灌溉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为现代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及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模式 现代农业 推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模式和灌水量对疏勒河灌区蜜瓜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6
作者 许文霞 冯涛 +5 位作者 潘启兵 孙向春 张美珍 吕铎 殷晓燕 赵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7,209,共10页
疏勒河灌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蜜瓜灌溉主要以传统沟灌为主,为提高灌区蜜瓜品质和产量,探究适宜蜜瓜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旨为疏勒河灌区蜜瓜高质优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设置5个处理:滴灌+3 600 m^(3)·hm^(-2)灌量+水... 疏勒河灌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蜜瓜灌溉主要以传统沟灌为主,为提高灌区蜜瓜品质和产量,探究适宜蜜瓜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旨为疏勒河灌区蜜瓜高质优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设置5个处理:滴灌+3 600 m^(3)·hm^(-2)灌量+水肥一体化(D1)、滴灌+4 200 m^(3)·hm^(-2)灌量+水肥一体化(D2)、滴灌+4 800 m^(3)·hm^(-2)灌量+水肥一体化(D3)、沟灌+9 000 m^(3)·hm^(-2)灌量+追肥撒施(G1)、沟灌+9 000 m^(3)·hm^(-2)灌量+不追肥(G2),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蜜瓜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蜜瓜品质、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可显著提高蜜瓜0~5 cm土层土壤温度1.9~6.2℃,使蜜瓜0~5 cm土层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率;滴灌较沟灌模式可提高蜜瓜品质和IWUE,增加灌水量会显著降低蜜瓜品质和IWUE、提高蜜瓜干物质量和蜜瓜产量,其中蜜瓜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表现为D1>D2>D3>G1>G2,且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蜜瓜产量表现为G1>D3>D2>G2>D1,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蜜瓜产量增加趋势逐渐减弱;D2处理IWUE最高、其次为D1和D3处理、G2处理最低。D2处理蜜瓜经济效益达到111 108 CNY·hm^(-2),继续增加灌水量则蜜瓜经济效益增加趋势不再显著,且D2处理和D3处理的蜜瓜产投比最高。综上,建议在疏勒河灌区推行蜜瓜滴灌灌溉方式+4 200 m^(3)·hm^(-2)灌量+水肥一体化技术(N 300 kg·hm^(-2)、P_2O_5150 kg·hm^(-2)、K_2O 300 kg·hm^(-2);25%N、100%P_2O_5、50%K_2O在播种前一次性基施,剩余部分全部追施,追肥均通过滴灌系统随水滴施),以提高蜜瓜品质和经济效益及灌溉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瓜 产量 品质 灌溉模式 灌水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疏勒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措施分析
7
作者 张世梅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2期76-78,共3页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农业领域,水资源是维系生产的核心要素。随着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喷灌、微灌、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模式不断涌现,为农业节水提供了多样化技术路径。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技术...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农业领域,水资源是维系生产的核心要素。随着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喷灌、微灌、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模式不断涌现,为农业节水提供了多样化技术路径。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涉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灌溉设施建设水平不足等。因此,亟须针对性地突破这些发展瓶颈,科学优化农田水利灌溉模式,推动节水技术高效应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灌 滴灌 喷灌 农田水利 节水措施 灌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的措施
8
作者 安冬强 《当代农机》 2025年第8期26-27,共2页
甘谷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生产环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做好灌溉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将节水技术应用于农业水利灌溉中,有助于减少农业灌溉环节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节水型农业与社会建设,促进甘谷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鉴... 甘谷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生产环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做好灌溉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将节水技术应用于农业水利灌溉中,有助于减少农业灌溉环节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节水型农业与社会建设,促进甘谷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鉴于此,介绍了甘谷县应用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探讨了农业节水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 灌溉模式 节水技术措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
9
作者 孙鹏飞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灌溉工程,水利灌溉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在节水灌溉上做文章。本文针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现状,提出了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通过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模...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灌溉工程,水利灌溉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在节水灌溉上做文章。本文针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现状,提出了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通过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和对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的深入研究,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半干旱地区 农业水利 灌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10
作者 马敏敏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2期94-96,共3页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区农业发展数量众多。随着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促使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生变化。在引进新型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时,为各项生产作业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加强对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的...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区农业发展数量众多。随着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促使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生变化。在引进新型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时,为各项生产作业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加强对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的运用,目的在于促进灌溉效率的提升,使灌溉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既要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也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面对当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强对农业灌溉模式的改进十分必要,采用合适的节水技术,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从传统、现代两方面着手分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总结相关节水技术措施,探讨优化节水技术的有效办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 灌溉模式 节水技术 水资源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11
作者 杨发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7期119-120,122,共3页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之一,也是农业灌溉的重要基础。农业灌溉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和土壤侵蚀,进而影响到水质。本文首先阐述农业水利灌溉与节水技术的重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之一,也是农业灌溉的重要基础。农业灌溉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和土壤侵蚀,进而影响到水质。本文首先阐述农业水利灌溉与节水技术的重要性,接着介绍常见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然后分析农业节水灌溉具体方法,并讨论了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希望能对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 灌溉模式 节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田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的运用探讨
12
作者 李瑾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2期67-69,共3页
2024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在《方案》提出后,我国水利部门为配合《方案》执行明确表示应结合水网工程建设,开展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编制了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研究提... 2024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在《方案》提出后,我国水利部门为配合《方案》执行明确表示应结合水网工程建设,开展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编制了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了未来5~10年灌溉面积的发展规模、数量和布局。当前,我国水利部门已经对农田灌溉提出新要求,不仅要求农田水利建设保证灌溉效率,还要求灌溉做到节水、节能。基于此,相关部门应联合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户共同研究节水节能的农田灌溉模式及相关技术,为农田灌溉及农业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灌溉模式 农田灌溉 水利部门 节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模式和播种密度对东北地区春小麦光合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丰明 王英杰 +2 位作者 王术 庄艳 葛维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9,共11页
为挖掘辽宁小麦品种增产增收潜力,以‘辽春33’春小麦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4种灌溉模式,包括两种喷灌模式(P1:一条喷灌带服务10行小麦,P2:一条喷灌带服务12行小麦)和两种滴灌模式(D1:一条滴灌带服务6行小麦,D2:一条滴灌... 为挖掘辽宁小麦品种增产增收潜力,以‘辽春33’春小麦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4种灌溉模式,包括两种喷灌模式(P1:一条喷灌带服务10行小麦,P2:一条喷灌带服务12行小麦)和两种滴灌模式(D1:一条滴灌带服务6行小麦,D2:一条滴灌带服务8行小麦),并设置4个播种密度水平:225(M1)、262(M2)、300(M3)、337 kg·hm-2(M4),探究播种密度及灌溉模式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种密度条件下,滴灌处理的春小麦光合特性、SPAD值、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喷灌处理,其中滴灌处理D2的春小麦产量较D1、P1和P2处理分别提高2.15%、4.57%和6.16%;同一灌溉模式下,M3密度处理的叶片光合特性、SPAD值、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优于M1、M2、M4处理,增产幅度为2.44%~10.75%。D2M3处理春小麦籽粒产量达7025.48 kg·hm^(-2),较其他处理提高1.24%~15.90%。综上,一条滴灌带服务8行小麦的滴灌方式配合300 kg·hm^(-2)的播种密度可作为辽宁省推荐的春小麦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播种密度 灌溉模式 光合效率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模式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宇钦 王平章 +4 位作者 黄必善 王述斌 熊威 何军 陈真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6,23,共7页
旨在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下灌溉模式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阐明机理。选取“Y两优1928”为供试稻种开展水稻种植的测坑试验,设置2种栽培方式:移栽(C1)和直播(C2),3种灌溉模式:淹水灌溉(W1)、间歇灌溉(W2)和蓄雨型间... 旨在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下灌溉模式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阐明机理。选取“Y两优1928”为供试稻种开展水稻种植的测坑试验,设置2种栽培方式:移栽(C1)和直播(C2),3种灌溉模式:淹水灌溉(W1)、间歇灌溉(W2)和蓄雨型间歇灌溉(W3)。结果表明,C2全生育期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均高于C1,W2、W3有利于抑制水稻前期无效分蘖和保持黄熟期有效茎蘖数;C2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C1,W2、W3有利于减缓叶面积指数的下降。C2产量较C1平均提高1.92%,W2、W3产量较W1平均提高11.47%、10.54%。W2、W3水分利用效率较W1平均提高了35.5%、40.72%;W3全生育期灌水量较W2、W1减少了66.06%、19.80%,降雨利用率较W2、W1平均提高了30.66%、26.28%。直播栽培结合蓄雨型间歇灌溉可以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降雨利用率,实现水稻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灌溉模式 生长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移栽 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下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15
作者 秦子元 张忠学 +2 位作者 郑和祥 赵文博 刘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199,共9页
为阐明秸秆还田下灌溉模式对黑土稻作产量形成、水氮利用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通过设置常规淹灌(FI)、常规淹灌+秸秆还田(FI+SR)、浅湿灌溉+秸秆还田(SI+SR)、控制灌溉+秸秆还田(CI+SR)共4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下灌溉模式对水稻农艺性... 为阐明秸秆还田下灌溉模式对黑土稻作产量形成、水氮利用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通过设置常规淹灌(FI)、常规淹灌+秸秆还田(FI+SR)、浅湿灌溉+秸秆还田(SI+SR)、控制灌溉+秸秆还田(CI+SR)共4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下灌溉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水氮利用率及土壤NH_(4)^(+)-N和NO_(3)^(-)-N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峰值,抽穗期到成熟期CI+SR处理叶面积指数较FI处理平均提高6.97%。与FI处理相比,FI+SR和SI+SR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起抑制作用,CI+SR处理可促进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不同处理水稻干物质累积速率平均快增期为33.49 d,CI+SR处理干物质累积速率快增期最短,为28.39 d,FI、FI+SR和SI+SR处理水稻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较CI+SR处理分别降低27.19%、35.37%和30.08%。与FI处理相比,FI+SR和SI+SR处理水稻产量分别降低9.92%和4.59%,CI+SR处理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粒数使产量提高6.55%,并显著提高水稻水氮利用率(P<0.05)。秸秆还田处理NH_(4)^(+)-N含量较FI处理平均增加33.44%,20~40、40~60 cm土层中,FI+SR、SI+SR、CI+FI处理NO_(3)^(-)-N含量较FI处理平均分别降低6.37%、16.16%、18.43%。综上所述,秸秆还田下控制灌溉模式可作为节水、省肥、减排并兼顾产量的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灌溉模式 水稻 产量 水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的运用探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永恩 《当代农机》 2024年第5期64-65,68,共3页
分析了农田水利灌溉基本模式,探讨了农田水利灌溉中的主要节水技术措施。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灌溉模式 管道输水 节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措施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1期226-228,共3页
农田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比较关键的举措,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符合农业生产要求。在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成为比较重要的基本要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农田水利灌溉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当前... 农田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比较关键的举措,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符合农业生产要求。在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成为比较重要的基本要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农田水利灌溉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当前常见的灌溉模式,比如渠道灌溉、喷灌以及微灌等,探讨了比较有效的节水措施,希望有助于解决原有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灌溉模式 节水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灌溉模式与相应节水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兰英 《当代农机》 2024年第5期95-95,97,共2页
对此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灌溉模式 节水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以菏泽市鄄城县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龙祥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7期62-64,共3页
探索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及其节水技术,以期提高灌溉效率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当前农业用水需求与水资源分配,以及灌溉管理与政策环境的综合分析,揭示鄄城县在农业水利方面的现状和挑战。研究方法包括实地... 探索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及其节水技术,以期提高灌溉效率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当前农业用水需求与水资源分配,以及灌溉管理与政策环境的综合分析,揭示鄄城县在农业水利方面的现状和挑战。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重点关注了3种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管灌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并分析这些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鄄城县农业水利灌溉模式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这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助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灌溉模式 节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凉市冬小麦需水量及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敏 王涛 +3 位作者 宫亚玲 李新梅 刘铠源 孟永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5期12-15,共4页
作物需水量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研究对种植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业灌溉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探究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支撑能力高度矛盾的甘肃省陇东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及节水高效灌溉模式,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田间试... 作物需水量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研究对种植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业灌溉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探究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支撑能力高度矛盾的甘肃省陇东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及节水高效灌溉模式,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田间试验,探索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小麦生长期的最佳灌溉模型。结果表明:灌溉越冬水750 m^(3)/hm^(2)、拔节水750 m^(3)/hm^(2),灌溉定额1500 m^(3)/hm^(2)为冬小麦的最佳灌溉模式;该灌溉模式下冬小麦生长期需水量为447.6 mm,需水强度为1.69 mm/d;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耗水量达到一定值时,产量随着耗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呈下降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腾发量为409.66 mm,日均1.56 mm,作物系数为1.10。该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溉模式提供定量化的科学支撑和差异化的推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节水 高效灌溉模式 耗水量 需水量 平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