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依赖型与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薛凤霞 李卉 焦书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雌激素的高危因素,将1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Ⅰ型及Ⅱ型,并对两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患者占72.8... 目的:研究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雌激素的高危因素,将1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Ⅰ型及Ⅱ型,并对两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患者占72.8%,Ⅱ型占27.2%,Ⅱ型以绝经后患者多见。具有较高恶性程度的非内膜样腺癌(包括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在Ⅱ型中占13.6%,在Ⅰ型中仅占4.2%(P< 0.05)。Ⅱ型患者的分级以中、低分化多见;Ⅱ型的深肌层浸润、淋巴转移率和腹腔细胞学阳性率明显高于Ⅰ型(P分别< 0.01),手术Ⅲ、Ⅳ期的比率较Ⅰ型亦有显著增加(P< 0.05)。结论: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子宫内膜癌分级高,肌层浸润深,分期晚,容易出现转移,预后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激素依赖型 非雌激素依赖型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患儿激素依赖型肾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光陵 茅松 +5 位作者 夏正坤 樊忠民 任献国 何旭 孙涛 高远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近年来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商品名美罗华)是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随着对B淋巴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RTX已用于难治性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文中探讨RTX对患儿激素依赖型肾病... 目的近年来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商品名美罗华)是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随着对B淋巴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RTX已用于难治性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文中探讨RTX对患儿激素依赖型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患儿体重25kg,按体表面积375mg/M2计算,将RTX 365mg稀释于10%葡萄糖液400ml中静脉缓慢滴注,起始滴注速度为50mg/h,1 h后逐渐增加剂量,每0.5h增加50mg,用药前0.5h静脉推注异丙嗪12.5 mg,用药前5 min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5 mg。1周后再次应用RTX 300 mg稀释于10%葡萄糖液4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治疗前后均检测外周血CD20+细胞计数和比例。结果第1次用药前采血查CD20+细胞计数为288个/μl,比例为1.1%。用药后第5天复查CD20+计数为16个/μl,比例为0.3%;第2次用药后第3天再次复查CD20+计数为1个/μl,比例为0.01%。从第1次使用RTX后尿蛋白即转为阴性,未再复发。结论 RTX对外周血中高CD20+的激素依赖型肾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激素依赖型肾病 CD20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晓玲 郑艺 李江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究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疗效,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 目的:探究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疗效,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常规内分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益肾方治疗,同时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肝功能、凝血功能、生命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癌抗原153(CA153)、糖链型抗原125(CA125)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IgA、IgG、Ig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胆固醇(TC)、谷氨酰转肽酶(GC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命质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情志抑郁、不寐、心烦易怒、腰膝酸软、肢体受限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能提高激素依赖型乳腺癌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进展,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益肾方 内分泌 激素依赖型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肝功能 生命质量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丸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硕 武维屏 崔红生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3期438-439,共2页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 ,主治蛔厥 ,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 ,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 ,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 ,乌...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 ,主治蛔厥 ,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 ,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 ,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 ,乌梅丸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机理在于乌梅丸有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等特点 ,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符 ,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有解痉、平喘作用[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激素依赖型哮喘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旭东 张绪良 黄绪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999-999,共1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4例乳腺癌患者,按是否已绝经分为四组:64例绝经前患者为观察Ⅰ组和54例绝经后患者为观察Ⅱ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45例绝经前患者为对照Ⅰ组和41例绝经...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4例乳腺癌患者,按是否已绝经分为四组:64例绝经前患者为观察Ⅰ组和54例绝经后患者为观察Ⅱ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45例绝经前患者为对照Ⅰ组和41例绝经后患者为对照Ⅱ组,均采用单纯CAF化疗方案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记录相关指标.结果: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的CA153、T抑制、总胆固醇(CHOL)、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纤维蛋白原(FIB)均分别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T辅助/T抑制分别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的过程中加强化疗期间以及其后的中医调理,可提高临床疗效,但是否会导致其他毒副作用及能否更加推广应用于临床工作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激素依赖型乳腺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醇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厉芝 甄林林 +2 位作者 韩学东 施建华 任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6-970,共5页
目的:研究皮质醇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皮质醇处理激素依赖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皮质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皮质醇对细胞迁移... 目的:研究皮质醇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皮质醇处理激素依赖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皮质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皮质醇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磷酸化m TOR(p-m TOR)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9、MMP-2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MCF-7细胞在皮质醇剂量为10 nmol/L时增殖显著(P<0.05)、迁移增加(P<0.01)。并且在皮质醇剂量10 nmol/L时,MCF-7细胞表达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m TOR(P<0.05),及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9(P<0.05)、MMP-2(P<0.0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10 nmol/L)皮质醇可以导致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经典m TOR通路诱导细胞增殖及上调MMP-9、MMP-9蛋白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皮质醇 激素依赖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成 王晓玲 +2 位作者 李江涛 汪旻琦 赵莉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70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包括3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内分泌治疗,观察组应用舒肝益肾方联... 目的探讨自拟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70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包括3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内分泌治疗,观察组应用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肿瘤标志物、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内分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随访2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房胀痛、情志抑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两胁作痛、食欲不振、二便不调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8/-10(IL-4/-8/-10)水平低于对照组,Th1/Th2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骨密度值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5.71%(30/35),总生存率为91.43%(32/35);对照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7.14%(27/35),总生存率为85.71%(30/35),两组随访2年生存情况比较(P>0.05)。结论自拟舒肝益肾方联合内分泌治疗可有效改善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抑制肿瘤进展,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减轻内分泌治疗导致的血脂升高、骨密度增加、子宫内膜增厚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依赖型 自拟舒肝益肾方 TH1/TH2型细胞因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
8
作者 赵连臻 段连友 +3 位作者 于建霞 张立兰 刘守兰 陈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36例,从温补脾肾、调理阴阳失衡入手,在激素减量阶段,早期并长期使用温补脾肾中药。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素依赖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芬芬 谢幸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1-403,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发现,EC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13年,其年龄标准化发生率以每年3.4%递增。依据与雌激素的关系,EC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激素...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发现,EC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13年,其年龄标准化发生率以每年3.4%递增。依据与雌激素的关系,EC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另一类是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了解两类EC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有助于延缓发病的上升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因素 女性生殖道 子宫内膜癌 常见恶性肿瘤 激素依赖型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开选 王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症 专题讨论 病因 激素依赖型 子宫内膜增殖症 发病相关因素 绝经过渡期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尤玥 杨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9-422,共4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则仅次于子宫颈癌。EC病例中约有85%以上为Ⅰ型[1],即雌激素依赖型,多见于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分化较好,多数生长缓慢。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妇科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绝经前 激素依赖型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I型和II型全基因表达谱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遂群 邢福祺 +2 位作者 庞占军 方唯意 刘国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4-737,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I型和II型全基因表达谱。方法利用6张Affymetrix全基因组基因芯片,分析两者之间在表达谱上的差异,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许多基因明显在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其中,一些基因涉及了雌激素依赖型中雌激素的...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I型和II型全基因表达谱。方法利用6张Affymetrix全基因组基因芯片,分析两者之间在表达谱上的差异,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许多基因明显在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其中,一些基因涉及了雌激素依赖型中雌激素的代谢与转化,另外一些基因可能为雌激素调节基因。CYP2C9参与了雌激素酮硫酸盐转化为16-羟基硫酸盐代谢;DDC能与类固醇受体结合,增强类固醇受体的转录活性。结论某些基因在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此类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病过程的作用及预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分析 激素依赖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肾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海霞 覃远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68-3970,共3页
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年发病率为1/10万-3/10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儿童难治性肾病(RNS)是经标准激素治疗后激素依赖型(SDNS)、频复发型(FRNS)和激素耐药型(SRNS)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年发病率为1/10万-3/10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儿童难治性肾病(RNS)是经标准激素治疗后激素依赖型(SDNS)、频复发型(FRNS)和激素耐药型(SRNS)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总称,该病占PNS的30%~50%。由于其病理改变、病因、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目前,糖皮质激素(GC)仍为最基本的治疗药物。对于儿童RNS,GC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最常用治疗方法。本文综述儿童RNS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 激素治疗 儿童 联合免疫抑制剂 肾病综合征 发病机制 肾小球疾病 激素依赖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岩 耿晓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870,共2页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雌激素依赖型,即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Ⅱ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雌激素依赖型,即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Ⅱ型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发病率不到子宫内膜癌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非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内膜样腺癌 子宫内膜癌 妇科恶性肿瘤 透明细胞腺癌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美秋(综述) 夏正坤 高春林(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37,共5页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一种具有挑战性且持续存在的肾脏疾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PNS的一线用药,为减少激素剂量累积带来的副反应以及维持疾病缓解状态,免疫抑制剂被应用到PNS的治疗中,但仍有很多患儿疾病不能获得缓解。利妥昔单抗(...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一种具有挑战性且持续存在的肾脏疾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PNS的一线用药,为减少激素剂量累积带来的副反应以及维持疾病缓解状态,免疫抑制剂被应用到PNS的治疗中,但仍有很多患儿疾病不能获得缓解。利妥昔单抗(RTX)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近年来,许多研究对RTX治疗PNS进行了报道。文章主要就该药治疗儿童PNS的机制、疗程与剂量、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利妥昔单抗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 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维司群治疗曾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姜航 王涛 +4 位作者 张少华 杜萌 吴世凯 宋三泰 江泽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随着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治疗失败的后续治疗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氟维司群解救治疗曾接受过AI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 背景与目的: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随着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治疗失败的后续治疗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氟维司群解救治疗曾接受过AI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氟维司群治疗AI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7岁。所有患者均为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率为10.7%。氟维司群的临床获益率为17.9%,客观缓解率为3.6%,中位PFS为3.0(1~17)个月。分为AI反应型和AI耐药型,两者的PFS及临床获益率(clinicalbenefit rates,CB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P=0.5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无病生存时间、是否辅助内分泌治疗、总治疗线数、复发转移后转移灶数目是影响接受氟维司群治疗患者的PFS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氟维司群PFS与无病生存时间、总治疗线数相关(P=0.017和P=0.021)。结论:氟维司群是AI治疗失败后可选择的重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 激素依赖型 氟维司群 晚期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子宫内膜癌术后病理未见或极小病变的处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登凤 张国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7-419,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之后,但已呈明显上升趋势[1]。EC分为两型: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如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UEC...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之后,但已呈明显上升趋势[1]。EC分为两型: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如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UEC)(1级和2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子宫内膜癌 术后病理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CARCINOMA 激素依赖型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