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转录因子6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沛 彭瑜 张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3-397,共5页
激活转录因子6(ATF6)是一种位于内质网的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包括心肌在内的多种组织,主要通过调节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来参与内质网应激,是器官及组织稳态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多项研究表明,ATF6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 激活转录因子6(ATF6)是一种位于内质网的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包括心肌在内的多种组织,主要通过调节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来参与内质网应激,是器官及组织稳态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多项研究表明,ATF6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肥厚、糖尿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文就ATF6的结构、分型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转录因子6 心血管疾病 内质网应激 未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后活化转录因子6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
2
作者 胡跃强 唐农 +3 位作者 吴林 胡玉英 梁妮 秦红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1d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激活转录因子6 RNA 信使 再灌注 聚合酶链反应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对ATF6调控XBP1启动子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文君 朱慧芳 +3 位作者 周菁华 李祥柱 刘艳娜 郭风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确定XBP1启动子的转录核心区域,探讨激活转录因子6(ATF6)在内质网应激(ERS)与非ERS状态下对XBP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ATF6基因及两个缺失体ATF6s1p、ATF6s2p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F6、pcDNA3.... 目的确定XBP1启动子的转录核心区域,探讨激活转录因子6(ATF6)在内质网应激(ERS)与非ERS状态下对XBP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ATF6基因及两个缺失体ATF6s1p、ATF6s2p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F6、pcDNA3.1(-)-s1p、pcDNA3.1(-)-s2p,以及XBP1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pGL3-XBP1。针对XBP1启动子的各个组成元件设计和构建XBP1一系列截短体的报告基因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并确定XBP1启动子的核心启动子区,Western blotting检测ATF6及缺失体s2p、s1p在ERS与非ERS状态下对XBP1核心启动子区转录的调控作用。结果 XBP1启动子的-407bp-+133bp区域是转录活性调控的核心区域,-2000bp--407bp区域不具有转录活性,该区域可能含有抑制转录活性的组成元件。非ERS状态时,ATF6及两个缺失体s2p、s1p可明显上调XB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及XBP1蛋白表达;而在ERS状态时,ATF6及两个缺失体s2p、s1p下调了XB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和XBP1蛋白表达。结论 ATF6对XBP1的转录调控作用在ERS状态和非ERS状态下存在差异。非ERS状态时,ATF6上调XBP1的转录和表达,而ERS状态时,ATF6下调XBP1的转录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转录因子6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毒活菌卡介苗通过STAT6对哮喘小鼠肺组织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敏 吴斌 靳妮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研究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气管肺泡盥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及肺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CG治疗组3组,每组小鼠都为10只... 目的:研究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气管肺泡盥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及肺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CG治疗组3组,每组小鼠都为10只。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致敏激发,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BCG治疗组于OVA致敏前及后5天分别以BCG皮内注射干预,所有小鼠在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24小时收集BALF,计数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中IL-4、IFNγ-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STAT6表达。结果:小鼠肺组织HE切片显示哮喘组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哮喘组、BCG治疗组小鼠肺组织STAT6蛋白表达和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IL-4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哮喘组比较,BCG治疗组肺组织STAT6蛋白表达和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IL-4水平均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BALF中的IFNγ-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BCG治疗组BALF中的IFNγ-水平增加(P<0.05)。结论:BCG能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小鼠Th2型细胞因子IL-4的生成、提高Th1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其干预机制可能与BCG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STAT6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卡介苗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IL-4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海涛 李沁 +2 位作者 蔡飞 胡国富 滕云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9-55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芹菜素(API)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和极化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RAW264.7组(不做任何处理)和RAW264.7+API组(2、4、8、16和32μmol·L^(-...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芹菜素(API)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和极化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RAW264.7组(不做任何处理)和RAW264.7+API组(2、4、8、16和32μmol·L^(-1)API)。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选取API实验浓度。将RAW264.7细胞分为RAW264.7组(正常RAW264.7细胞)、RAW264.7+ox-LDL组(0.08 g·L^(-1)ox-LDL诱导24 h)、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2μmol·L^(-1)API和0.08 g·L^(-1)ox-LDL诱导24 h)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8μmol·L^(-1)API和0.08 g·L^(-1)ox-LDL诱导24 h),药物处理细胞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RAW264.7细胞中泡沫细胞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p-NF-κB)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磷酸化STAT6(p-STAT6)和精氨酸酶1(Arg-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随着API的浓度增加,RAW264.7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选择无毒的低浓度(2μmol·L^(-1))和高浓度(16μmol·L^(-1))API作为后续实验API浓度。油红O染色,RAW264.7组极少数RAW264.7细胞被油红O染色;RAW264.7+ox-LDL组较多细胞被染成暗红色,胞内脂质明显增加,表明成功建立了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少量细胞被油红O染色。ELISA法检测,与RAW264.7组比较,RAW264.7+ox-LDL组、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P<0.05),IL-4和IL-10水平降低(P<0.05);与RAW264.7+oxLDL组比较,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RAW264.7组比较,RAW264.7+ox-LDL组、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RAW264.7细胞中iNOS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Arg-1和p-STAT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RAW264.7+ox-LDL组比较,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和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RAW264.7细胞中iNOS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Arg-1和p-STAT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RAW264.7+ox-LDL+低剂量API组比较,RAW264.7+ox-LDL+高剂量API组RAW264.7细胞中iNOS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Arg-1和p-STAT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PI能抑制ox-LDL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泡沫细胞形成和调控巨噬细胞向M2极化,改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F-κB和STAT6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动脉粥样硬化 因子ΚB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GRIA2和STAT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2 位作者 岑红兵 秦灵芝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中离子型谷氨酸受体2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2,GRIA2)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6,STAT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中离子型谷氨酸受体2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2,GRIA2)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6,STAT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SF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48例SFT及60例其他软组织肿瘤中GRIA2、STAT6、PAX8和CD34的表达。比较上述标志物在诊断和鉴别诊断SFT中的价值。结果 (1)在SFT中,GRIA2和STAT6的阳性率分别为91. 7%(44/48)和95. 8%(46/48),在对照组中两者阳性率分别为3. 3%(2/60)和11. 7%(7/60),两种标志物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GRIA2和STAT6在SFT中表达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1. 7%(44/48)、96. 7%(58/60); 95. 8%(46/48)、88. 3%(53/60)。(2)在SFT中,CD34、PAX8、BCL-2和CD99的阳性率分别为81. 3%(39/48)、45. 8%(22/48)、66. 7%(32/48)和60. 4%(29/48),上述4种标志物分别与GRIA2和STAT6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3)在SFT中,GRIA2和STAT6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复发、恶性与否无关(P均> 0. 05)。结论 GRIA2和STAT6在SFT中分别呈细胞质和细胞核阳性的表达模式,是SFT独特的免疫学特征,采用两种标志物可以作为强有力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2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调节IL-6/STAT3/NF-κB信号通路对炎症性肠病大鼠Th17/Treg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茸 王栋 +2 位作者 王晶敏 张玮宇 陶庆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9-816,共8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MT)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K组)、Model... 目的探讨苦参碱(MT)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K组)、Model组,低、中、高剂量MT组(MT-L组,50 mg/kg;MT-M组,100 mg/kg;MT-H组,200 mg/kg),美沙拉嗪组(MSLM组,0.42 g/kg)、MT-H+rIL-6(IL-6激活剂)组(200 mg/kg+0.05 mg/kg),每组18只。除CK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50 g/L三硝基苯磺酸(20 mg/kg)缓冲液与500 mL/L乙醇按照1∶1比例混匀后灌肠以构建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进行给药处理,每天1次,持续7周。分别在给药1、3、5、7周时对大鼠进行体质量的测量;比较各组大鼠结肠长度的变化;HE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7(IL-17)、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例;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IL-6、p-STAT3、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CK组比较,Model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体质量(3、5、7周时)、IL-10水平、Treg细胞比例、Foxp3蛋白表达降低,结肠变短,TNF-α、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RORγt、IL-6、p-STAT3、p-NF-κB p65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Model组比较,MT-L组、MT-M组、MT-H组、MSLM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rIL-6减弱了高剂量MT对炎症性肠病大鼠Th17/Treg平衡的促进作用。结论MT可能通过抑制IL-6/STAT3/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性肠病大鼠Th17/Treg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核转录因子κB(IL-6/STAT3/NF-κB)通路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裴浩 夏冬景 黄莹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探讨STAT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下调STAT6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SACC患者53例,并留取涎腺良性肿瘤正常涎腺腺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SACC和对照组组织中STAT6蛋白表达,培养ACC-... 目的:探讨STAT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下调STAT6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SACC患者53例,并留取涎腺良性肿瘤正常涎腺腺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SACC和对照组组织中STAT6蛋白表达,培养ACC-2细胞,分为STAT6干扰序列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STAT6干扰序列组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细胞中STAT6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TAT6基因表达,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SACC组织中STAT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70%,高于对照组的28.30%(χ2=19.962,P=0.000);SACC组织中STAT6蛋白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STAT6干扰序列组细胞中STAT6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STAT6干扰序列组24~96h细胞A值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STAT6干扰序列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SACC组织中STAT6蛋白呈高表达,下调STAT6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ATF6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9
作者 付饶 李会玲 +3 位作者 王磊 杨迪琦 温鑫 靳亚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7,共6页
为了研究ATF6通路介导的山羊胎盘滋养层细胞(goat trophoblast cell,GTC)凋亡的作用机制,需要构建激活转录因子6(ATF6)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用于试验。采用RNA干扰技术,设计合成以山羊ATF6基因CDS区为靶点的shRNA,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慢... 为了研究ATF6通路介导的山羊胎盘滋养层细胞(goat trophoblast cell,GTC)凋亡的作用机制,需要构建激活转录因子6(ATF6)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用于试验。采用RNA干扰技术,设计合成以山羊ATF6基因CDS区为靶点的shRNA,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慢病毒包装、慢病毒转染、RT-q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筛选出干扰效率达60%的shRNA干扰片段,构建出可用于今后ATF6通路相关研究的重组慢病病毒干扰载体,为山羊妊娠相关研究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转录因子6(ATF6) 内质网应激 短发夹RNA(shRNA)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海侠 刘文强 +1 位作者 吴铭 王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变、脑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激活转录因子6(ATF6)、肌醇需求因子1(IRE1)、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方法7 d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变、脑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激活转录因子6(ATF6)、肌醇需求因子1(IRE1)、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方法7 d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采用改良Rice法建立HIBD模型。对造模72 h时间点的脑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脑病理变化,尼氏染色观察皮质及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ATF6、IRE1、PERK的表达情况。造模后6、24、72 h分别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ATF6、IRE1、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IBD后72 h,HE染色显示Sham组未见神经细胞损伤,HIBD组可见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且主要损伤部位为脑皮层及海马区域。尼氏染色显示HIBD组皮质及海马区受损神经元比例均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Sham组比较,HIBD组脑组织大脑皮质及海马区中ATF6、IRE1、PERK阳性细胞数(棕黄色)增加(P<0.001)。HIBD组神经细胞胞质及核内ATF6表达均增加,胞核内IRE1及胞质内PERK表达增加。HIBD组ATF6、IRE1、PERK各时间点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损伤的部位主要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区,且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组织内质网应激因子表达升高,提示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参与其病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内质网应激 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 激活转录因子6 肌醇需求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ATF6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高峰 李国云 +1 位作者 季雪良 傅茂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6-1949,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活化转录因子6(ATF6)水平,探究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及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各20例,收集同期20例体...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活化转录因子6(ATF6)水平,探究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及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各20例,收集同期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N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C、ASC、CHB及LC组外周血白细胞ATF6 mRNA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ELISA法检测NC及CHB组血清ATF6蛋白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ASC、CHB及LC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ATF6 mRNA水平分别为1.99±0.70、2.12±0.75、1.97±0.85,均明显高于NC组(0.71±0.26)(P值均<0.05)。ATF6 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HBsAg水平、HBV DNA定量、转氨酶水平、HBeAg定性及TBil水平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组血清ATF6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C组[(7.66±1.94) ng/ml vs(3.29±0.30) ng/ml,t=-9.971,P<0.001]。结论ATF6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有着更高的表达,其可能参与慢性HBV感染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激活转录因子6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中内质网应激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彩霞 于尚辰 张咸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6-690,共5页
慢性疼痛作为公共卫生难题,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脊髓神经元兴奋、胶质细胞激活及受体活化等。药物治疗虽能缓解疼痛,但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在慢性疼痛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影响疼痛感受器敏感性、调控伤害信号传... 慢性疼痛作为公共卫生难题,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脊髓神经元兴奋、胶质细胞激活及受体活化等。药物治疗虽能缓解疼痛,但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在慢性疼痛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影响疼痛感受器敏感性、调控伤害信号传递、触发炎症反应及神经可塑性改变,加剧疼痛并促进其发展。本文综述了内质网蛋白激酶样内切割酶(PK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内质网应激调节因子1α (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 IRE1α)和激活转录因子6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 ATF6)等通路在内质网应激与慢性疼痛中的具体机制,旨在为其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支撑,并探讨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内质网应激 内质网蛋白激酶样内切割酶 内质网应激调节因子 激活转录因子6 未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3调控JAK3/STAT6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极化对肺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雅丽 周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55-2061,共7页
目的:探究miR-373调控JAK3/STAT6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2极化对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佛波酯及IL-4诱导M2-TAMs分化;将miR-NC和miR-373分别转染M0/M2-TAMs并检测M2-TAMs特征性基因mRNA和miR-373水平;将M0/M2-TAMs与A... 目的:探究miR-373调控JAK3/STAT6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2极化对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佛波酯及IL-4诱导M2-TAMs分化;将miR-NC和miR-373分别转染M0/M2-TAMs并检测M2-TAMs特征性基因mRNA和miR-373水平;将M0/M2-TAMs与A549、H1299细胞共培养;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73与JAK3的调控关系;RT-qPCR检测细胞JAK3、STAT6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Ki67、MMP-2/9、p-JAK3/JAK3、p-STAT6/STAT6水平。30只裸鼠尾静脉注射已转染慢病毒的A549细胞悬液;检测裸鼠肺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检测肺组织JAK3、STAT6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D31、VEGFA、M2-TAMs特征性基因及pJAK3/JAK3、p-STAT6/STAT6蛋白水平。结果:成功诱导M2-TAMs中CD206及IL-10、Mrc1、Arg1、Ym1、Fizz1、CCL2 mRNA表达增加;与M2+miR-NC组相比,M2+miR-373组IL-10、Mrc1、Arg1、Ym1、Fizz1、CCL2 mRNA和Ki67、MMP-2/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A549、H129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JAK3、STAT6 mRNA和p-JAK3/JAK3、p-STAT6/STAT6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iR-NC组相比,miR-373组裸鼠肺部病理损伤明显缓解;M2-TAMs特征性基因蛋白水平明显降低;JAK3、STAT6 mRNA和p-JAK3/JAK3、p-STAT6/STAT6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miR-373通过抑制JAK3/STAT6信号通路抑制TAMs向M2极化,从而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73 酪氨酸蛋白激酶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信号通路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2型极化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倩雯 刘兴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5-1349,共5页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负责绝大多数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及转运。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细胞内质网对各种诱发因素极为敏感,通过激活自身应激状态缓解内质网压力以恢复稳态,持续或严重的内质网应激(endo...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负责绝大多数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及转运。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细胞内质网对各种诱发因素极为敏感,通过激活自身应激状态缓解内质网压力以恢复稳态,持续或严重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状态则促进细胞走向凋亡。目前发现ER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将ERS相关信号通路、ERS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探索其参与疾病发生的机理、靶向干预ERS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肌醇需求酶1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转录激活因子6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5
作者 秦美洁 叶倩倩 +1 位作者 丁芮 黄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41-1450,共10页
目的:探究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8.3、16.6、33.2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FU(... 目的:探究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8.3、16.6、33.2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FU(30 mg/kg,ip,7 d)诱导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小陷胸汤给药组造模同时按照设定剂量以10 mL·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处理7 d。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观察小肠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比值;采用阿利新蓝染色法(AB)测定小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内毒素(ET)、D-乳酸(D-LA)及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qPCR)检测小肠组织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IL-6、STAT3及EGF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腹泻评分、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小肠黏膜VH:CD比值和杯状细胞数量降低(P<0.01),血清ET和D-LA水平升高,小肠组织DAO水平降低(P<0.05),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P<0.01),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P<0.05),小肠组织IL-6、STAT3 mRNA表达升高,EGFR mRNA表达降低(P<0.01);小肠组织IL-6、STAT3蛋白表达升高,EGFR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陷胸汤能够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小陷胸汤对5-FU介导的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陷胸汤激活EGFR信号转导,下调IL-6/STAT3信号通路,减轻5-FU诱导的肠黏膜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汤 5-氟尿嘧啶(5-FU) 肠黏膜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致病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夏毅 沈霖 +2 位作者 范恒 梁丽 廖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致病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两组大鼠均采用TNBS造模。模型组不设干预,正常饮食;美沙拉嗪组给予美... 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致病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两组大鼠均采用TNBS造模。模型组不设干预,正常饮食;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0.42 g/(kg·d)灌胃;治疗15 d后观察大鼠的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IL-17、β2AR、-βarrestin2、NF-κBp65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β2AR,-βarrestin2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TAT6 mRNA的表达。结果美沙拉嗪组大鼠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改善,大鼠黏膜组织损伤也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F-κBp65和STAT6 mRNA表达增多(P<0.01),β2AR和-βarrestin2的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和STAT6 mRNA表达减少(P<0.01),而β2AR和-βarrestin2的表达增多(P<0.01)。IL-17在正常组和美沙拉嗪组呈低表达,而在模型组呈高表达。结论 IL-17、β2AR、-βarrestin2、NF-κBp65、STAT6在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美沙拉嗪 Β2肾上腺素受体 β-arrestin2 因子-ΚBP65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醌调控M2型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元 谭希 +2 位作者 王原来 谢思楠 章丹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的考察黑种草子中的活性成分百里醌(thymoquinone)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白介素4(IL-4)诱导鼠源巨噬细胞为M2型巨噬细胞模型;MTT法观察百里醌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考察巨噬细胞造模前后自身迁移... 目的考察黑种草子中的活性成分百里醌(thymoquinone)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白介素4(IL-4)诱导鼠源巨噬细胞为M2型巨噬细胞模型;MTT法观察百里醌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考察巨噬细胞造模前后自身迁移力的变化、对乳腺癌4T1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及百里醌干预的影响;qRT-PCR法考察百里醌对M2型巨噬细胞内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 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考察百里醌对细胞内ARG1、i NOS蛋白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百里醌不仅抑制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后自身迁移力的提高,也抑制M2型巨噬细胞促进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外迁移加剧。百里醌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rg1同时提高i NOS的表达,降低STAT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百里醌逆转巨噬细胞M2表型极化,部分通过抑制IL-4/STAT6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Arg1/iNOS的表达消长而干预M2表型极化进程中巨噬细胞自身及其促乳腺癌细胞的体外迁移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种草子 百里醌 巨噬细胞 表型极化 精氨酸酶1(Arg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TAT6)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发肾盂积水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惠鹏祥 杨潇 +7 位作者 王旭 张明 范海涛 于汇康 王寅春 赵群 汤高文 李然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3-1598,共6页
目的:分析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 目的:分析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0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左侧肾肿物并发肾盂积水3 d入院。腹部超声提示左侧肾肿物和左侧肾盂积水,集合系统光点分离2.2 cm;进一步行CT检查显示左肾占位性病变并发肾盂积水,考虑肾透明细胞癌可能。初步诊断为左侧肾恶性肿瘤,术前准备后行经腹左侧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镜下见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交替进行,梭形细胞呈无结构性排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STAT6)(+)、CD34 (+)、Vimentin (+)、CD99 (部分+)],确诊为肾脏SFT。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全腹CT检查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的异常表现,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无不适症状。结论:肾脏SF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确诊主要依赖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肾脏SFT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肾脏 肾盂积水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血管外皮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燕妮 赵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2-46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于甲状腺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sis tumor,SFT)非常罕见,探讨甲状腺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于甲状腺的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背景与目的:原发于甲状腺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sis tumor,SFT)非常罕见,探讨甲状腺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于甲状腺的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复习相关英文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7岁,甲状腺右叶一边界清晰的肿物,直径3.2 cm。光镜下肿瘤由排列较密集的梭形细胞构成,无固定生长模式,少量胶原沉积,较多分支状血管形成。免疫表型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核弥漫强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CD34、CD99阳性,Bcl-2弱阳性。本例患者随访15个月,一般情况良好。英文文献报道中共25例患者有随访信息,随访时间5~160个月,仅1例恶性病例5个月后复发且有远处转移。结论:发生在甲状腺的SFT很罕见,通过特征性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肿瘤多以良性为主,预后良好,恶性少见,易复发转移。确切的生物学行为需要长期随访,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甲状腺 免疫组织化学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对H22荷瘤小鼠STAT3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颜春鲁 骆亚莉 +6 位作者 安方玉 刘雪松 刘永琦 汪永锋 贺娟娟 潘婷 赵崇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9-1366,共8页
本研究前期证实,黄芪总皂苷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发挥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但其具体的抗瘤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并且与治肝癌的化疗药物顺铂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探讨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对H22荷瘤小鼠的抗瘤机制... 本研究前期证实,黄芪总皂苷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发挥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但其具体的抗瘤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并且与治肝癌的化疗药物顺铂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探讨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对H22荷瘤小鼠的抗瘤机制,本研究以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总皂苷治疗组、顺铂治疗组、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治疗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接瘤24 h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干预10 d后,采用HE染色、ELISA法、免疫组化染色,对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病理形态、细胞因子及凋亡蛋白质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可见肿瘤细胞生长密集,细胞出现明显的异型性和病理性核分裂像,其血清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出现大片凝固性坏死,各治疗组瘤体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组的抑瘤率高于单用黄芪总皂苷组和顺铂组的抑瘤率(P<0.05),联合用药疗效具有相加效应;各治疗组小鼠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其肿瘤组织STAT3和存活蛋白素(survivin)的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以LH组作用最为明显。以上结果表明,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中IL-6的含量,以及存活蛋白素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上调,胱天蛋白酶-3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其结果阐释了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可能的抗瘤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黄芪总皂苷 顺铂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