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响应钙信号转录因子MdbHLH2原核表达分析
1
作者 苟莎莎 安欣 +3 位作者 张玮玮 胡康棣 张华 姚改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5,共4页
转录因子MdbHLH2能响应钙信号且影响苹果采后贮藏的性能。为进一步探究其结构和功能,文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MdbHLH 2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全长,连接至pMAL-c2X原核表达载体,并将重... 转录因子MdbHLH2能响应钙信号且影响苹果采后贮藏的性能。为进一步探究其结构和功能,文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MdbHLH 2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全长,连接至pMAL-c2X原核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质粒转入表达菌株Rosetta(DE3);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MBP标签的MdbHLH2重组蛋白,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检测出MdbHLH2-MBP的重组表达蛋白。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dbHLH2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转录因子MdbHLH2 原核表达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BnHY5-2参与盐碱胁迫的响应
2
作者 杨明煊 李明玉 +5 位作者 汪波 王泽 刘智强 周广生 于放 刘志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转录因子BnHY5-2与植物抗逆性相关。为揭示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BnHY5-2对盐碱胁迫的响应,主要通过瞬时转化过表达、qRT-PCR分析、亚细胞定位等方法,分析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BnHY5-2对光和盐碱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处理油菜后,在叶与茎中B... 转录因子BnHY5-2与植物抗逆性相关。为揭示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BnHY5-2对盐碱胁迫的响应,主要通过瞬时转化过表达、qRT-PCR分析、亚细胞定位等方法,分析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BnHY5-2对光和盐碱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处理油菜后,在叶与茎中BnHY5-2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分别为黑暗条件下的29.22,3.15倍,叶片对光的敏感性大于茎,说明叶片是响应光转录因子BnHY5-2的主要部位。在光照条件下应用大连滨海盐碱土种植油菜,处理后BnHY5-2的表达在叶和茎中均显著下调,分别下调53.1%,31.0%;在黑暗条件下应用盐碱处理后BnHY5-2的表达在茎中下调48.2%,而在叶中的表达差异则不显著,表现出器官的差异性,说明叶片对光照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在油菜叶片中瞬时过表达BnHY5-2基因时,6个与盐碱相关的候选基因的表达中,有2个(BnNAC32、BnGS)上调表达,分别为原来的1.25,3.28倍;而有4个(Bnamy、BnAsp、BnNHX7、BnTPS)下调表达,分别下降24.8%,25.4%,71.0%,82.0%,同时甜菜碱含量由0.256 mg/g提升至0.573 mg/g,提高了1.24倍,说明过表达BnHY5-2基因会提高油菜的盐碱抗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转录因子BnHY5-2定位于细胞核中,调控功能基因的表达。因此,BnHY5-2不仅与光信号有关,还参与油菜盐碱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HY5-2 盐碱胁迫 过表达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脂质运载蛋白2检测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浔丹 张文婷 +2 位作者 安培莉 侯小霞 金京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
目的 检测孕妇血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脂质运载蛋白2 (lipocalin-2,LCN2)水平,探讨孕妇血清STAT3、LCN2检测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 目的 检测孕妇血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脂质运载蛋白2 (lipocalin-2,LCN2)水平,探讨孕妇血清STAT3、LCN2检测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疑似胎儿窘迫的18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根据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分为窘迫组89例和非窘迫组92例。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umbilical artery end systolic peak/end diastolic peak,S/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TAT3、LCN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及血清STAT3、LCN2水平与胎儿窘迫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验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及血清STAT3、LCN2水平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结果窘迫组血清STAT3、LCN2水平及阿普加评分、S/D、PI、RI低于非窘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S/D、PI、RI及血清STAT3、LCN2均与胎儿窘迫相关(P<0.05)。S/D、PI、RI及血清STAT3、LCN2水平及五者联合预测胎儿窘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770、0.771、0.861、0.774、0.956,95%CI分别为0.732~0.864、0.703~0.838、0.699~0.844、0.805~0.917、0.705~0.843、0.927~0.985。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STAT3、LCN2水平降低可能与胎儿窘迫发生有关,二者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S/D、PI、RI联合可有效预测胎儿窘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彩色多普勒超声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脂质运载蛋白2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通过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诱导HeLa细胞凋亡 被引量:1
4
作者 甘露 丁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414-2417,共4页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多沙唑嗪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activator protein-2α,AP-2α)在多沙唑嗪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HeLa细胞经过多沙唑嗪处理、过表达AP-2α或反义寡核苷酸干扰AP-2...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多沙唑嗪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activator protein-2α,AP-2α)在多沙唑嗪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HeLa细胞经过多沙唑嗪处理、过表达AP-2α或反义寡核苷酸干扰AP-2α表达后,通过流式分析检测凋亡;以相对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AP-2α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多沙唑嗪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总细胞死亡率,上调AP-2α和caspase-3的表达。AP-2α的过表达导致多沙唑嗪诱导的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总细胞死亡率增加,增强caspase-3的表达;而反义AP-2α却导致多沙唑嗪诱导的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总细胞死亡率降低,部分地阻断了多沙唑嗪对caspase-3表达的增强效应。结论多沙唑嗪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HeLa细胞凋亡,转录因子AP-2α在多沙唑嗪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中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蛋白-2α α1-肾上腺素拮抗剂 凋亡 宫颈癌 多沙唑嗪 HELA细胞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3个R2R3-MYB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和自激活活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丁恺 麻鹏达 +3 位作者 贾彦彦 裴天林 白朕卿 梁宗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94,共9页
R2R3-MYB转录因子能够有效调控丹参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将丹参的SmMYB33、SmMYB54和SmMYB93与拟南芥的R2R3-MYB进行比对,找到拟南芥中与丹参3个转录因子亲缘关系最近的功能已知的转录因子,根据这些功能已知的转录因子,对丹参3个转录因子... R2R3-MYB转录因子能够有效调控丹参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将丹参的SmMYB33、SmMYB54和SmMYB93与拟南芥的R2R3-MYB进行比对,找到拟南芥中与丹参3个转录因子亲缘关系最近的功能已知的转录因子,根据这些功能已知的转录因子,对丹参3个转录因子的功能进行预测。构建含有绿色荧光报告基因的载体pA7-GFP-SmMYB33、pA7-GFP-SmMYB54和pA7-GFP-SmMYB93,使用基因枪方法将载体分别转化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3个转录因子主要定位在细胞核,绿色荧光也有少部分出现在细胞质中。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DEST-GBKT7-SmMYB33、pDEST-GBKT7-SmMYB54和pDESTGBKT7-SmMYB93用于酵母自激活活性分析,结果表明SmMYB33有自激活活性,SmMYB54和SmMYB93没有自激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R2R3-MYB转录因子 二级结构分析 亚细胞定位 激活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在Buerger’s病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文涛 李涛 +1 位作者 吴田芳 代远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or protein-2,AP-2)在Buerger’s病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临床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共23例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节标本,应用RT-PCR、Western b...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or protein-2,AP-2)在Buerger’s病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临床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共23例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节标本,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2在Buerger’s病组中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P-2在Buerger’s病组中的表达分布规律,以观察在该组中的表达特点。临床收集12例正常病例标本以同样方法处理。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中相比,Buerger’s病组中A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病理组AP-2表达高于正常组,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结论:Buerger’s病组中AP-2水平升高,表明AP-2在Buerger’s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erger’s病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2-核转录因子-κB/激活蛋白-1介导的重度哮喘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邓至 邹依宁 +5 位作者 毕晶 闵智慧 曾瑜真 毛若琳 姜志龙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探讨重度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分子机制,尤其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glucocorticoid receptor,GC/GR)及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及其下游的炎性转录因子途径进行研究。方法临床... 目的探讨重度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分子机制,尤其从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glucocorticoid receptor,GC/GR)及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及其下游的炎性转录因子途径进行研究。方法临床招募健康对照者12例,轻中度哮喘患者12例,重度哮喘患者10例,收集其外周血,进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抑制IL-8释放试验,检测重度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lecule cells,PBMCs)是否存在激素敏感性下降。通过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BMCs的GRα蛋白质水平及跨膜转运情况。HDAC2活性试剂盒检测PBMCs核蛋白的HDAC2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NF-κB、激活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1,AP-1)的亚基磷酸化c-Jun及磷酸化c-Fos的水平。结果重度哮喘患者PBMCs在TNFα诱导IL-8释放实验中表现出对Dex敏感性下降;GR总蛋白质水平虽然代偿性升高,但GRα水平下降且向核内转移减弱;HDAC2活性降低,炎性转录因子NF-κB、AP-1亚基被激活。结论重度哮喘患者的PBMCs中存在激素不敏感,可能是通过HDAC2-NF-κB/Ap-1介导的炎症通路引起了GRα表达量下降和转运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哮喘 组蛋白脱乙酰酶2(HDAC2) 糖皮质激素受体 转录因子 激活蛋白-1(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和硬脂酸对HepG2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和核转录因子Nrf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郝丽红 张秀英 +3 位作者 张金铭 崔晓旭 孙晓琦 关舒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3-608,共6页
研究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作用HepG2细胞后,对其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核转录因子Nrf2在转录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A和SA分别以0.25、0.5、0.75、1.0mmol·L-1浓度刺激HepG2细胞24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研究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作用HepG2细胞后,对其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核转录因子Nrf2在转录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A和SA分别以0.25、0.5、0.75、1.0mmol·L-1浓度刺激HepG2细胞24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HO-1和Nrf2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A作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PA浓度的递增HepG2细胞中Nrf2和HO-1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而SA组浓度为0.25、0.5、0.75 mmol·L-1时,Nrf2和HO-1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当SA浓度为1.0mmol·L-1时其增加量相对减少。在1mmol·L-1范围内,较高浓度的PA和较低浓度的SA对HepG2细胞Nrf2和HO-1的mRNA转录及其蛋白质的诱导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硬脂酸 HEPG2细胞 血红素加氧酶-1 转录因子Nr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与B7-2对调节人IL-2基因的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相同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克晓燕 John Gribben +1 位作者 王晶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 2和IL 4mRNA的影响 ,并初步测定IFN γmRNA的改变 ,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 1或B7 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 1和tDR7/B7 2刺激CD2 8+ T细胞 ,通过DNA 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 2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结果表明 :抗B7 2单抗和CTLA 4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L 2和IL 4mRNA合成 ,而抗B7 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 ,2种或 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 1 - 6小时 ,单独tDR7即可诱导NF κB的表达 ,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 ,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 ,B7却可显著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 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 1的表达 ,联合转染B7分子在 2 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 1的上调作用 ,B7 1与B7 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 :B7通过减少IL 2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 2分泌 ,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在转录水平B7 1与B7 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B7-2 IL-2基因 NF-кB 转录因子 AP-1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耗还原型谷胱甘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激活巨噬细胞c-Jun/ATF-2及NF-κB 被引量:4
10
作者 娄宁 余学清 +1 位作者 祝胜郎 董秀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激活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 -Jun/ATF - 2及NF -κB中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 ;用丁基硫堇硫氧胺 (BSO)消耗细胞内GSH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c -Jun/ATF - ...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激活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 -Jun/ATF - 2及NF -κB中的作用。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 ;用丁基硫堇硫氧胺 (BSO)消耗细胞内GSH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表达及NF -κBp6 5表达 ;用凝胶滞留法测定细胞NF -κB活性 ;用细胞免疫组化观察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表达的时间模式。结果 :AngⅡ (1μmol/L)刺激 30 - 6 0min可降低RAW2 6 4 7细胞内GSH ;而后GSH逐渐适应性恢复。同时 ,AngⅡ刺激 6 0min ,呈剂量依赖性降低RAW 2 6 4 7细胞内GSH。GSH特异性消耗剂BSO(0 5mmol/L)与RAW 2 6 4 7细胞共同孵育 18h ,即可完全消耗细胞内GSH。AngⅡ (1μmol/L)可诱导RAW 2 6 4 7巨噬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表达 ;BSO预先完全消耗细胞内GSH ,AngⅡ (1μmol/L)不能诱导巨噬细胞c -Jun/ATF - 2磷酸化。同样 ,AngⅡ (1μmol/L)可激活RAW 2 6 4 7巨噬细胞NF -κB ;BSO预先完全消耗细胞内GSH ,AngⅡ (1μmol/L)不能激活巨噬细胞NF -κB。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可能参与调控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Jun/ATF - 2及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血管紧张素Ⅱ 激活转录因子-2 NF-ΚB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核转录因子-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伟生 欧士钰 +2 位作者 靳雅玲 覃浩 孙旭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3-948,共6页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s-κB,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s-κB,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L高剂量组、TFL低剂量组及秋水仙碱(Colchicine,Col)组。模型组、TFL高剂量组、TFL低剂量组及Col组以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腹腔注射4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TFL高、低剂量组分别以TFL[200、100 mg/(kg.d)],Col组以Col 0.1 mg/(kg.d)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处死大鼠,计算大鼠肝脾指数,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MMP-2,取肝脏同一部位行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组织NF-κB、MMP-2的表达。结果:TFL高、低剂量组血清AST、ALT、HA、LN、MMP-2水平及肝脾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NF-κB、MMP-2表达及纤维化程度评分亦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TFL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MMP-2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肝纤维化 转录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盐胁迫持续上调转录因子基因TaERF8-2D的克隆及其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德周 李永波 +4 位作者 隋新霞 黄琛 杨在东 樊庆琦 楚秀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7,共6页
盐胁迫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了深入挖掘小麦耐盐功能基因,本研究从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中克隆了ERF类转录因子基因TaERF8-2D,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以及盐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ERF8-2D开放阅... 盐胁迫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了深入挖掘小麦耐盐功能基因,本研究从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中克隆了ERF类转录因子基因TaERF8-2D,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以及盐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ERF8-2D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62 bp,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26.96 kD,理论等电点(pI)为9.55,为不稳定亲水蛋白。该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组成,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存在30个氨基酸磷酸化修饰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核。RT-PCR结果表明,在盐胁迫诱导下TaERF8-2D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暗示该基因在小麦盐胁迫响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TaERF8-2D基因的耐盐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转录因子 TaERF8-2D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相关基因甲状腺转录因子-2转基因小鼠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磊 石冰 +2 位作者 郑谦 蒙田 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建立腭裂相关基因甲状腺转录因子-2(TTF-2)转基因小鼠模型,利用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TTF-2基因的活动规律和表达模式发生变化时对腭突发育过程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C57BL/6J小鼠基因组TTF-2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BROAD... 目的建立腭裂相关基因甲状腺转录因子-2(TTF-2)转基因小鼠模型,利用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TTF-2基因的活动规律和表达模式发生变化时对腭突发育过程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C57BL/6J小鼠基因组TTF-2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BROAD3-mcs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BROAD3-TTF-2,利用显微注射技术把线性化表达载体注射到受精卵的雄原核中,建立TTF-2转基因小鼠。利用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和Southern blot方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TF-2基因在转基因小鼠腭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共注射原核期受精卵982枚,发育为2-细胞胚胎的580枚,均移植入48个假孕受体昆明白小鼠中,得到胎鼠68只。提取基因组DNA,发现有13只转基因阳性的胎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TTF-2在转基因小鼠腭突中持续表达。结论通过显微注射法使外源基因pBROAD3-TTF-2整合入小鼠基因组中,成功建立了腭突持续表达TTF-2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其表现型为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转录因子-2 持续表达 转基因小鼠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在TNF-α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伟 钱桂生 +2 位作者 雷撼 黄桂君 张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hBD-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TNFα-和或NFκ-B抑制剂PDTC处理体外培养人气道原代上皮细胞,RT-PCR法检测hBD-2 mRNA的表达,W ester...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hBD-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TNFα-和或NFκ-B抑制剂PDTC处理体外培养人气道原代上皮细胞,RT-PCR法检测hBD-2 mRNA的表达,W estern b lot检测细胞质IκBα-蛋白活性变化,凝胶迁移试验(EMSA)检测不同时相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TNFα-刺激0.5 h后可见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PDTC可抑制hBD-2mRNA表达;NFκ-B在TNFα-刺激1 h后明显活化,抗体超迁移率实验结果显示p65-p50异型二聚体NFκ-B参与了NFκ-B的活化。结论一定剂量的TNFα-可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NFκ-B在TNFα-诱导气道上皮细胞hBD-2mRNA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气道上皮细胞 人Β防御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表达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建新 林增茂 +1 位作者 段学宁 刘荫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5-19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影响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因子,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是二者之间的介导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影响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因子,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是二者之间的介导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组织中TF、PAR-2和MMP-9表达的变化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TF、PAR-2和MMP-9的表达,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其表达的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85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G5)为8.3%,其他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TF、PAR-2和MMP-9阳性率均降低,其中MMP-9显著降低(P<0.05)。新辅助化疗后,MMP-9表达阳性减弱的患者病理疗效显著好于阳性增强者(P<0.05);TF、MMP-9由阳性转为阴性患者的病理疗效显著好于由阴性转为阳性患者(P<0.05)。PAR-2的改变则与病理疗效无显著关系。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TF、MMP-9的阳性表达降低与病理缓解率相关,有助于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织因子 蛋白酶激活受体-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睫状肌细胞中核转录因子抑制因子-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弛 赵刚平 +4 位作者 陈俊杰 许扬扬 余建洪 虞林丽 胡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4-428,共5页
目的探讨在人睫状肌(human ciliary muscle,HCM)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合成针对人核转录因子抑制因子-α(inh... 目的探讨在人睫状肌(human ciliary muscle,HCM)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合成针对人核转录因子抑制因子-α(inhibitorαof nuclear factor-kappa B,IκBα)siRNA片段,并将其转染入HCM中,分别于转染后24 h、48 h、72 h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α、NF-κB p65和MMP-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Zymography技术检测酶原形式的MMP-2(pro-MMP-2)和活性形式的MMP-2(active-MMP-2)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IκBαsiRNA进入HCM后24 h、48 h、72 h,IκBα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IκBαsiRNA转染入HCM 24 h、48 h、72 h,实验组NF-κB p65总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但细胞核内的NF-κB p65蛋白表达却大幅度升高(均为P<0.05)。MMP-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IκBαsiRNA转染入HCM细胞后各时间点均有上升,转染后72 h表达最高(均为P<0.05)。Pro-MMP-2和active-MMP-2的表达也在转染后各时间点不同程度增加,峰值也是出现在转染后72 h,分别为170.2%±10.4%和151.8%±8.4%(均为P<0.05)。各时间点pro-MMP-2、active-MMP-2均较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均为P<0.05)。结论在HCM细胞中通过抑制IκBα表达,引起NF-κB p65的激活,转位入HCM细胞核,促进了MMP-2分泌和活化,从而降解HCM细胞外基质,增加葡萄膜巩膜房水外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睫状肌细胞 葡萄膜巩膜通道 RNA干扰 转录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a细胞系中核转录因子-κB与Bcl-2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卫红 田芳 +2 位作者 许培荣 刘红涛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状态及其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NF-κB亚单位p50和p65及其下游调控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RT-PCR... 目的:分析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状态及其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NF-κB亚单位p50和p65及其下游调控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p50和p65 mRNA的表达。EMSA法检测HeLa229细胞核中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质中NF-κB的亚单位p50和p65均有表达,p50/p65在细胞核中具有较高的DNA结合活性。RT-PCR结果表明,p50和p65的mRNA在细胞质中也存在表达,并且在HeLa229细胞中也检测到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在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存在有NF-κB及其下游基因Bcl-2的表达,提示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抗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229细胞株 转录因子-ΚB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和激活转录因子4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红 王军 +2 位作者 朱冠南 曹修丽 李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p)]、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表达的变化。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p)]、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表达的变化。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别于缺氧缺血(HI)后6、12、24和72 h取其脑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变侧大脑皮质eIF2α(p)、ATF4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不行缺氧缺血处理,采用同样方法检测其eIF2α(p)、ATF4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eIF2α(p)、ATF4蛋白少量表达,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HIBD组6 h可以观察到较多eIF2α(p)、ATF4蛋白,12 h达到高峰,72 h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HIB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IF2α(p)、ATF4参与了新生大鼠HIBD病理生理过程。HIBD可能诱发了内质网应激反应,启动了PKR样内质网激酶(PERK)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应答(UPR)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 激活转录因子4 未折叠蛋白反应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国宪 沈捷 陈家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变异和2型糖尿病(DM)、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81例门诊及住院病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非DM组(糖耐量正常者,糖耐量低减者)和2型DM组;并根据血压分为...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变异和2型糖尿病(DM)、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81例门诊及住院病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非DM组(糖耐量正常者,糖耐量低减者)和2型DM组;并根据血压分为高血压病(HT)组和非高血压病(NGT)组。分析他们PA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2型DM者和非DM者相比: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0和6.3,P<0.05);在DM组中冠心病者和非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者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9和7.6,P<0.05和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冠心病和年龄有显著关系(P<0.001),与PAI-1基因多态性也有显著意义(P<0.01),与肥胖也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因素;PAI-1基因突变可能是2型DM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肥胖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基因启动子 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基因变异 DM HT C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转录抑制因子1、E-钙黏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表达及两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尚立娜 周彰映 +5 位作者 张城 龚川友 田世馨 安利锋 李晓琴 赵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7-1324,共8页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中央区Bit1、E-钙黏蛋白、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各蛋白质表达评分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标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在不同P16INK4a表达情况下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Bit1与E-钙黏蛋白的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7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肿瘤中央区P16INK4a、E-钙黏蛋白、Bit1高表达率分别为32.5%(25/77)、67.5%(52/77)、63.6%(49/77),而在肿瘤出芽区分别为67.5%(52/77)、33.8%(26/77)、37.7%(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5、17.561、10.391,P均<0.01)。无论在肿瘤出芽区还是中央区,P16INK4a高表达组与P16INK4a低表达组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中央区Bit1低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053、4.400,P均<0.05),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和Bit1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80、7.573,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与Bit1表达均呈正相关(r=0.287,P=0.011;r=0.236,P=0.039)。结论宫颈癌侵袭力的增高与Bit1及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及P16INK4a表达增高有关,宫颈癌细胞可能通过抑制Bit1获得失巢凋亡抗性并影响EMT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侵袭能力,但P16INK4a并未参与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失巢凋亡 Bcl2转录抑制因子1 E-钙黏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P16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