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捕获显微分离-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技术的建立及其在食管癌细胞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沛 凌志强 +4 位作者 金戈 杨洪艳 赵继敏 黄幼田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840,共3页
目的:建立激光捕获显微分离(LCM)-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GMA)技术,并用其分析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LCM直接捕获15例食管癌组织中癌细胞,提取并纯化mRNA,在T7RNA聚合酶作用下扩增成cRNA直接用于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 目的:建立激光捕获显微分离(LCM)-高可信度全基因组mRNA扩增(GMA)技术,并用其分析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LCM直接捕获15例食管癌组织中癌细胞,提取并纯化mRNA,在T7RNA聚合酶作用下扩增成cRNA直接用于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MET和PTPN2基因的表达,并将LCM与组织匀浆法和显微镜下针挑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上调基因MET,其高表达率为12/15;下调基因PTPN2,其低表达率为9/15;2个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上述结果的一致率达100%。组织匀浆法、显微镜下针挑细胞法所获样品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ET结果与LCM-GMA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25%(3/12)和33%(4/12),PTPN2分别为22%(2/9)和33%(3/9)。结论:LCM-GMA技术十分有利于基因表达谱的芯片分析和单个基因表达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激光捕获显微分离细胞技术 高可信度全基因组 mRNA扩增技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用于分离混合斑中精子细胞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芳 王静 +5 位作者 俞丽娟 郭剑章 高俊薇 焦章平 唐晖 刘雅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3-35,42,共4页
目的评估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在分离混合斑中少量精子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配制不同比例的精液-阴道上皮细胞混合液,分别用差异裂解法和LCM法分离精子细胞,用磁珠法提取精子细胞DNA,并用Identifile... 目的评估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在分离混合斑中少量精子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配制不同比例的精液-阴道上皮细胞混合液,分别用差异裂解法和LCM法分离精子细胞,用磁珠法提取精子细胞DNA,并用IdentifilerTM试剂盒进行STR基因型检测。结果 LCM法分离精子细胞的STR成功率为92.86%(13/14),采用差异裂解法检测的成功率为7.14%(1/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M法可有效排除女性细胞成分的干扰,并捕获少量精子细胞得到单一的男性STR分型,显著优于差异裂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精子细胞 混合斑 激光捕获微切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单细胞PCR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匡晓燕 陈芳 +4 位作者 郭家林 陈倩 李龙萍 王全义 邓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建立一套优化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一单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应用于分子组织学研究中单细胞基因的检测。方法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冷冻组织切片中,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1~10个淋巴细胞,采... 目的建立一套优化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一单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应用于分子组织学研究中单细胞基因的检测。方法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冷冻组织切片中,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1~10个淋巴细胞,采用优化的单细胞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β-珠蛋白基因检测。结果单轮常规PCR各组多细胞的扩增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单细胞的扩增阳性率低于各组多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半巢式降落式PCR的单细胞扩增阳性率高于单轮常规PCR,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优化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及半巢式降落式PCR技术,显著提高了单细胞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捕获微切割 细胞 半巢式降落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纯化的乳腺癌上皮细胞和间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学清 刘叔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703,共7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上皮细胞和间质间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用改良HE染色法对临床侵润性导管内原位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样品进行染色,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纯化分离癌变的乳腺上皮细胞和其周围间质后分别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质谱总共检测... 目的研究乳腺癌上皮细胞和间质间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用改良HE染色法对临床侵润性导管内原位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样品进行染色,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纯化分离癌变的乳腺上皮细胞和其周围间质后分别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质谱总共检测了431种蛋白,上皮细胞和间质中分别检测到384和298种蛋白。251种共同表达的蛋白中,69种间质蛋白的含量比在上皮细胞中高,60种比在上皮细胞中低。所检测到蛋白的上皮细胞和间质定位及表达水平和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致。结论在上皮细胞和间质中差异表达蛋白可以是疾病的筛选、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蛋白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间质 激光捕获微切割 乳腺上皮细胞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蛋白质组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福平 胡和平 +3 位作者 艾建华 陆豪杰 王红阳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纯细胞,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证实差异蛋...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纯细胞,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证实差异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图谱分别检测到(1124±110)、(938±90)个蛋白点。分析发现78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出28个有意义的蛋白,20个蛋白仅在肝细胞癌表达或表达明显增高,8个蛋白仅在肝内胆管癌中表达或者高表达。同时免疫组化证实BK125H2.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强阳性,而肝内胆管癌中缺失表达。结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是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组织异质性的问题;本实验检测到的差异蛋白例如BK125H2.1可能成为鉴别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胆管肿瘤 蛋白质组 激光捕获微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鼻咽癌的差异表达蛋白质 被引量:5
6
作者 易红 程爱兰 +7 位作者 黄卫国 张鹏飞 李茂玉 彭芳 李峰 李萃 陈主初 肖志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5-383,共9页
目的:筛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寻找NPC的分子标志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分别从NPC组织和正常鼻咽上皮组织(normal nasopharyngeal ep... 目的:筛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寻找NPC的分子标志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分别从NPC组织和正常鼻咽上皮组织(normal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tissue,NNET)中纯化NPC细胞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ormal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NNEC),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LCM纯化细胞的蛋白质,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ESI-Q-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点,Western印迹和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免疫组织化学验证差异蛋白鳞状细胞癌抗原1(SCCA1)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了LCM纯化的NPC细胞和NNEC的2-DE图谱,质谱鉴定了36个差异蛋白质,其中20个蛋白只在NPC表达或表达上调,16个蛋白在NPC中表达下调或缺失。Western印迹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CCA1在NPC中的表达水平较NNET明显下调,与比较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36个差异蛋白可能与NPC的发病有关,为筛选NPC分子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激光捕获微切割技术 蛋白质组学 二维凝胶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 免疫印迹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切割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DDAH-1在肝细胞癌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庆 洪毅 +5 位作者 胡和平 谈冶雄 艾建华 陆豪杰 刘淑琴 王红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05-510,共6页
目的:应用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结合蛋白组学技术筛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1,D... 目的:应用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结合蛋白组学技术筛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1,DDAH-1)在肝细胞癌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03-2006年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40例。利用LCM技术分离捕获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肝实质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筛选全部标本共同差异表达频率>80%、差异强度>3倍的蛋白质点;应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ESI-MS/MS)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对差异蛋白DDAH-1进行检测。结果:2-DE筛查获得在肝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20个,通过质谱鉴定获得12个蛋白质,其中5个在肝癌组织表达上调,7个下调;这12个蛋白质与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及信号调控相关,其中的DDAH-1是参与调控一氧化氮相关通路的重要酶。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20例标本中16例DDAH-1表达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检测证实,10例标本DDAH-1全部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肝细胞癌组织细胞中筛查到1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的DDAH-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有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激光捕获微切割 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显微分离技术在骨肉瘤组织原位筛选噬菌体肽库 被引量:4
8
作者 吕海 郑燕芳 金大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79-1081,1086,共4页
目的将激光显微分离(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技术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的筛选过程,建立一种可以直接在天然组织中筛选肽库的方法。方法将新鲜人骨肉瘤组织块在噬菌体肽库溶液振荡孵育后制成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 目的将激光显微分离(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技术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的筛选过程,建立一种可以直接在天然组织中筛选肽库的方法。方法将新鲜人骨肉瘤组织块在噬菌体肽库溶液振荡孵育后制成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噬菌体在组织中的浸润扩散。改进常规LCM切片处理方法,以冻干法替代酒精/二甲苯法脱水,以期在LCM操作过程中提高切片上噬菌体的存活率。LCM法分离摄取骨肉瘤切片上的肿瘤靶细胞,转染回收这些细胞上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滴定法检测所筛选的噬菌体对特异性细胞的亲和力。结果利用LCM技术,可以由肿瘤冰冻切片上收集到足够的与特异性噬菌体短肽,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筛选。经过3轮筛选后所获得的噬菌体与人骨肉瘤组织的特异性亲和力提高16倍。结论本研究首次将LCM技术应用于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的筛选,可以使我们直接在新鲜人肿瘤组织中筛选与特定细胞群甚至单个细胞亲合的短肽;同时又避免了天然组织中其他杂质细胞的污染,为研制细胞特异性导向载体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分离技术 噬菌体表面呈现 肽库 体内生物淘筛 骨肉瘤 导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纯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癌变各阶段组织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谷清 程爱兰 +4 位作者 易红 李茂玉 李国庆 李建玲 廖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8-547,共10页
为分析支气管上皮癌变进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肺鳞癌早期诊断标志物,以人支气管上皮癌变各阶段组织为研究对象,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纯化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肺鳞癌组织,再用... 为分析支气管上皮癌变进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肺鳞癌早期诊断标志物,以人支气管上皮癌变各阶段组织为研究对象,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纯化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肺鳞癌组织,再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 LC-MS/MS)鉴定支气管上皮癌变进程中各阶段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共鉴定了1 036个蛋白质,筛选出102个与人支气管上皮癌变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在这些差异蛋白质中,有的在支气管上皮癌变过程中进行性上调,有的在支气管上皮癌变过程中进行性下调,有的呈阶段特异性改变.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代谢、细胞凋亡、增殖、分化、信号传导、转录、翻译、细胞黏附、免疫反应与发育等.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验证了其中2个差异蛋白(S100A9和CKB)的表达,证实了定量蛋白质组学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与支气管上皮癌变相关,并可成为肺鳞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进一步研究差异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将有助于阐明支气管上皮的癌变机制,从而为肺鳞癌的早期诊断与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支气管上皮癌变 肺鳞癌 生物标志物 激光捕获微切割技术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及其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长杰 李纾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单一目标细胞/组织的分离与获取是分子水平上进行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关键。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可以从复杂组织中快速准确地分离目标细胞,从而获取均一性的样品组分,解决了组织细胞的异质性问题,使各种研究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尤其在肿瘤... 单一目标细胞/组织的分离与获取是分子水平上进行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关键。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可以从复杂组织中快速准确地分离目标细胞,从而获取均一性的样品组分,解决了组织细胞的异质性问题,使各种研究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尤其在肿瘤生物学等学科中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就其基本原理及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捕获微切割技术 口腔癌 基因表达 牙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诊断石蜡切片中早期胚胎成分与亲权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李艮平 李彩霞 +4 位作者 郝建文 万立华 胡兰 韩俊平 杨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捕获石蜡切片中胚胎绒毛细胞,进行低体积扩增,实现胚胎个体分型,证实亲子关系。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技术捕获石蜡切片上胚胎绒毛细胞,设置20、30、40个细胞数目组,分别捕获不同数目绒毛细胞,利用低体积扩... 目的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捕获石蜡切片中胚胎绒毛细胞,进行低体积扩增,实现胚胎个体分型,证实亲子关系。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技术捕获石蜡切片上胚胎绒毛细胞,设置20、30、40个细胞数目组,分别捕获不同数目绒毛细胞,利用低体积扩增仪进行1.5μl体系PCR扩增,采用3130遗传分析仪得出胚胎个体分型图谱,并比较各细胞数目组胚胎个体识别的检出率、等位基因丢失率和非特异性扩增情况。最后进行实际案例应用。结果捕获20个胚胎绒毛细胞即可获得胚胎个体分型,40个细胞数目组的胚胎分型检出率最高,等位基因丢失率和非特异性扩增率最低。20个细胞数目反之。结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结合低体积扩增技术可应用于石蜡切片,实现胚胎与母体成分的精确分离并确证亲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DNA 流产绒毛 激光捕获微切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显微分割术结合PCR-SSCP技术诊断裸鼠移植瘤模型肺微转移癌灶
12
作者 郭琳琅 郭颖 +1 位作者 肖莎 DERICK LAU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术结合PCR-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技术对微转移癌灶进行分子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技术分离裸鼠移植瘤模型肺部可疑病灶细胞,提取DNA,二次PCR扩增,非放射性同位素SSCP... 目的探讨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术结合PCR-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技术对微转移癌灶进行分子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技术分离裸鼠移植瘤模型肺部可疑病灶细胞,提取DNA,二次PCR扩增,非放射性同位素SSCP技术分析K-ras基因有无点突变。结果肺微转移癌灶细胞出现K-ras基因突变(密码子12),突变类型为AGT,而良性结节病灶未见K-ras突变,显示野生型K-ras基因(GGT)。结论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术结合PCR-SSCP技术对肺部可疑微转移癌灶进行分子诊断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分割术 PCR-SSCP技术 诊断 裸鼠移植瘤 肺微转移瘤 分子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法医物证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怀谷 张晨 平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激光捕获微切割技术 法医物证检验 应用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捕获口腔上皮细胞的DNA分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顾丽华 张晨 +3 位作者 陈连康 郑会芬 程莉 周怀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6-197,203,共3页
目的探索激光显微技术(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system,LCM)捕获口腔上皮细胞,并进行STR-DNA分型检测的方法。方法用VERITAS显微切割仪红外低能激光显微捕获一定数量口腔上皮细胞,进行ProfilerPlus试剂盒STR复合扩增,检测DNA基因型... 目的探索激光显微技术(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system,LCM)捕获口腔上皮细胞,并进行STR-DNA分型检测的方法。方法用VERITAS显微切割仪红外低能激光显微捕获一定数量口腔上皮细胞,进行ProfilerPlus试剂盒STR复合扩增,检测DNA基因型。结果7~8个口腔上皮细胞能成功获得STR-DNA分型。3~4个口腔上皮细胞不能成功获得STR-DNA分型。结论激光显微捕获作为一种分离单个细胞的新技术,对于微量口腔上皮细胞的STR-DNA分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捕获(LCM) 口腔上皮细胞 STR-DNA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典 万立华 +3 位作者 胡兰 李彩霞 韩俊萍 郝建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比较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Lowvolu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VPCR)技术的影响,为细胞分离检验中细胞核标记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显微捕获联合LVPCR中,用苏木素、龙胆紫、亚甲基蓝3种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 目的:比较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Lowvolu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VPCR)技术的影响,为细胞分离检验中细胞核标记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显微捕获联合LVPCR中,用苏木素、龙胆紫、亚甲基蓝3种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标识。参照龙胆紫染色法,比较0.5、1、2、5、8μl苏木素染液及2、5、8、10、15μl亚甲基蓝染液的染色效果,优化染色条件;并比较优化后的细胞核标识效果。显微操作仪捕获3种染液染色后的细胞进行DNA检验,比较检测结果;并捕获染色10、30、60 min口腔上皮细胞,比较染色时间对DNA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100μl口腔上皮细胞悬液加入2μl苏木素、0.5μl龙胆紫或5μl亚甲基蓝染液,细胞核均着色明显,与胞浆对比清晰。5个细胞的分离检验结果示有效分型率分别为90%、100%、66.7%,成功分型率为20%、100%、11.1%;龙胆紫、苏木素染色时间(≤60 min)对DNA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而亚甲基蓝染色时间延长导致等位基因丢失等现象加重,影响检测结果。结论:3种染液均可清晰标识细胞核;而龙胆紫染液对LVPCR技术抑制最弱,为三者中较优的细胞核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碱性染料 低体积扩增 捕获细胞分离检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卫晋雄 赵怡芳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95-296,299,共3页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是将激光和显微镜结合并用于分离复杂组织中的单一细胞或细胞群的新手段,在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激光微切割技术 原理 分子生物学 细胞分离 基因解剖 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镉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卫娜 陈中健 +4 位作者 吴秀菊 朱翠 李秀梅 梁锐 陈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69-73,F0003,共6页
为了能简单、直观、无损伤地检测重金属镉(Cd)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以植物光照培养箱中的拟南芥组培苗为材料,探讨0、50、75、100、200μmol/L Cd Cl2浓度对拟南芥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大,... 为了能简单、直观、无损伤地检测重金属镉(Cd)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以植物光照培养箱中的拟南芥组培苗为材料,探讨0、50、75、100、200μmol/L Cd Cl2浓度对拟南芥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大,拟南芥组培苗幼根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特别是Cd浓度≥75μmol/L时,根长明显变短,根细胞中累积的活性氧(ROS)和钙离子(Ca^(2+))也逐渐增多,而根细胞活性有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Ca^(2+)螯合剂可减轻ROS的积累,而ROS清除剂对于Ca^(2+)的增加影响明显,表明植株在遭遇镉胁迫时,根部ROS与Ca^(2+)积累存在着一定的互作关系。该技术能有效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毒害,为进一步揭示重金属的毒害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技术 活性氧 细胞活性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肥大心肌活细胞胞浆游离Ca^(2+)动态变化的激光共聚焦研究以及局部IGF-Ⅰ和AngⅡ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振军 张小玲 张志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 :研究运动与心脏重塑过程中心肌胞浆游离Ca2 +([Ca2 +]c)动态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LSCM)对STDInCa2 +荧光试剂负载的运动肥大心肌活细胞 [Ca2 +]c 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运动小鼠心... 目的 :研究运动与心脏重塑过程中心肌胞浆游离Ca2 +([Ca2 +]c)动态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LSCM)对STDInCa2 +荧光试剂负载的运动肥大心肌活细胞 [Ca2 +]c 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运动小鼠心肌局部IGF -Ⅰ和AngⅡ含量。结果 :运动肥大心肌 [Ca2 +]c 变化表现为基值稳态和峰值显著升高 ,达峰时间延长 (P <0 0 0 1)。心肌局部IGF -Ⅰ和AngⅡ显著升高 (P <0 0 0 1)。结论 :运动性心肌肥大与 [Ca2 +]c 变化、机械信号、IGF -Ⅰ和AngⅡ关系密切 ,机械信号、IGF -Ⅰ和AngⅡ可能是引起 [Ca2 +]c 显著升高 ,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的胞外刺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心肌肥大 心肌活细胞 胞浆游离钙 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 IGF-Ⅰ Ang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技术进展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宇清 孙蒙祥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487,共13页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存依赖于不同类型细胞特异性的功能分工,不同类型的细胞尽管基因组相同,但有其独特的发育过程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生物学的一大挑战就是揭示基因如何在正确的位置、正确的时间表达到正确的水平,最近出现了很多通过...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存依赖于不同类型细胞特异性的功能分工,不同类型的细胞尽管基因组相同,但有其独特的发育过程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生物学的一大挑战就是揭示基因如何在正确的位置、正确的时间表达到正确的水平,最近出现了很多通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方法研究单细胞组学的工具,这些新技术使我们能通过空前分辨率,理解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类型的单个细胞基因表达特点及其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单细胞样品的获取一直是单细胞研究的一大技术瓶颈,因此本文将以如何获得起始材料为重点,探讨单细胞研究的样品标记、单细胞分离及获取、组学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等技术方法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类型特异性 荧光激活细胞分离 激光微切割 微流控芯片 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切割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逸飞 李小姣 +2 位作者 曲伟华 茅云翔 杜国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8,共8页
本研究以经济红藻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Laser Microdissection,LMD)分离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紫菜叶状体细胞团。统计细胞团中成活细胞比例,测定成活率,并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法测定成... 本研究以经济红藻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Laser Microdissection,LMD)分离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紫菜叶状体细胞团。统计细胞团中成活细胞比例,测定成活率,并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法测定成活细胞光合活性,建立适合不同类型细胞的激光显微切割流程。结果表明:(1)整个切割流程需要在30 min内完成,不同材料成活率由高到低为:精子囊、成熟紫菜顶部、紫菜幼苗基部、成熟紫菜基部、幼苗顶基部,同株紫菜相同区域的中央与边缘细胞切割后成活率相近;(2)显微切割获得的紫菜细胞团的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中,最大光量子传递效率Fv/Fm、实际光量子传递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qP下降、非光化学淬灭qN上升,其中Fv/Fm、Y(Ⅱ)变动均高于其他参数,可作为指示切割细胞团光合能力的敏感指标;(3)不同时期紫菜适用的切割技术不同:成熟条斑紫菜在10、20、63倍镜下切割的直径100~300μm细胞团,幼苗在6.3、10、20倍镜下切割的直径150~300μm细胞团,成活率高且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本研究针对条斑紫菜不同材料摸索形成适宜的切割技术参数,最少可从100μm直径细胞团(约20细胞)中获取1~6个成活细胞,为细胞的精确分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激光微切割 细胞分离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 光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