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微织构与自组装对铝合金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杰 王超磊 +2 位作者 刘玉德 高东明 张会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0,共8页
利用激光加工在铝合金表面进行微织构,通过自组装工艺在微织构表面修饰有机硅烷分子膜,制备得到具有疏水/超疏水性表面。利用扫描电镜、三维形貌仪、接触角测量仪对微织构表面微观形貌和润湿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激光微织构具有的微米... 利用激光加工在铝合金表面进行微织构,通过自组装工艺在微织构表面修饰有机硅烷分子膜,制备得到具有疏水/超疏水性表面。利用扫描电镜、三维形貌仪、接触角测量仪对微织构表面微观形貌和润湿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激光微织构具有的微米级粗糙结构与自组装分子膜的共同作用对超疏水表面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接触角随激光微织构加工间距(50~100μm)的减小而增大,且与微织构的形貌类型相关。漂浮承载实验表明,超疏水表面符合Cassie-Baxter状态模型,且可有效提高平台的漂浮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激光微织构 自组装 接触角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织构用吸光涂层正交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建国 李胜 +4 位作者 何镇盐 华希俊 张培耘 符永宏 纪敬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7-911,共5页
为了提高金属表面激光吸收率及激光微织构加工表面质量,采用W-71s型喷枪在试样表面分别喷涂黑漆、水玻璃和黄料,并用Nd∶YAG激光器对其进行激光微凹坑加工。与无涂层试样相比,激光加工水玻璃和黄料涂层试样表面蚀除凹坑体积都增加,其凹... 为了提高金属表面激光吸收率及激光微织构加工表面质量,采用W-71s型喷枪在试样表面分别喷涂黑漆、水玻璃和黄料,并用Nd∶YAG激光器对其进行激光微凹坑加工。与无涂层试样相比,激光加工水玻璃和黄料涂层试样表面蚀除凹坑体积都增加,其凹坑边缘熔渣体积都减少,其中,黄料涂层试样表面蚀除凹坑体积增加了29.4%;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水玻璃和黄料的配比以及厚度对激光微织构加工表面蚀除凹坑体积和凹坑边缘熔渣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吸光涂料的厚度控制在0.1mm左右,黄料含量17%、水玻璃含量18%的涂料为最优涂料配方;正交试验表中最优试样表面蚀除凹坑体积相比无涂层试样增加了70.6%,其凹坑边缘熔渣体积减少了16.2%。该工艺显著提高了激光吸收率和激光加工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微织构加工 吸光涂料 凹坑体积 熔渣体积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表面纳秒激光微织构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朱亮 杨润 +1 位作者 裴绍虎 朱宝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9-170,174,共3页
为考察纳秒激光不同工艺参数对微织构硬质合金表面质量的影响,以正交试验法设计微织构硬质合金试验。采用残余应力仪、显微硬度仪对织构后的材料表面进行表征。实验表明,激光频率对残余压应力和显微硬度的影响最大;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材... 为考察纳秒激光不同工艺参数对微织构硬质合金表面质量的影响,以正交试验法设计微织构硬质合金试验。采用残余应力仪、显微硬度仪对织构后的材料表面进行表征。实验表明,激光频率对残余压应力和显微硬度的影响最大;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材料的影响,主次影响顺序为频率、时间、光斑直径、激光能量;采用激光能量200 mJ,光斑直径0.5 mm,频率2 Hz,时间1 s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更好的表面微织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激光微织构 正交实验法 残余压应力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环表面镀铬与激光微织构的复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韶 刘强宪 +1 位作者 夏禹 尹必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3-1422,共10页
为了从实际加工的角度探究表面镀铬工艺和激光微织构工艺经济有效的结合方式,以某单缸柴油机压缩环为研究对象,结合镀铬和激光微织构两种表面加工工艺的特点,通过系列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加工顺序和加工参数。结果表明:先表面镀铬后激... 为了从实际加工的角度探究表面镀铬工艺和激光微织构工艺经济有效的结合方式,以某单缸柴油机压缩环为研究对象,结合镀铬和激光微织构两种表面加工工艺的特点,通过系列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加工顺序和加工参数。结果表明:先表面镀铬后激光加工的工艺顺序更为合理;当激光脉冲频率为1 600 Hz、单脉冲能量达到0.4 m J时能够在硬铬涂层表面加工出凹坑;选取合理的激光加工参数后,活塞环外圆面能够形成直径为21.43-89.49μm,深度为2.42-11.98μm的圆形凹坑;在合适的脉冲能量和脉冲次数条件下,凹坑直径仅与单脉冲能量有关,凹坑深度只由脉冲次数决定。研究结果为探索在活塞环上应用复合表面加工技术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也为表面织构从理论成果拓展到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环 复合涂层 工艺试验 镀铬 激光微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织构发动机缸孔的后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正阳 符永宏 +1 位作者 华希俊 葛汉青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0-1043,共4页
针对激光微织构技术在工件表面附带形成重铸层,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问题,基于激光脉冲功率分布曲线分析了重铸层的形成机理及特性;采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优化工艺抑制了重铸层的形成。确定了针对发动机缸孔的后处理工艺:第... 针对激光微织构技术在工件表面附带形成重铸层,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问题,基于激光脉冲功率分布曲线分析了重铸层的形成机理及特性;采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优化工艺抑制了重铸层的形成。确定了针对发动机缸孔的后处理工艺:第一阶段中软砂条去除重铸层余量15 s,第二阶段超软砂条修复织构表面的抛光工艺20 s。珩磨头定压进给约1.5 MPa。结果表明:该工艺能高效、稳定的去除灰铸铁缸孔表面凹腔激光微织构的重铸层,表面Rpk值显著降低,对微织构形貌及未织构化区域均无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缸孔 激光微织构 重铸层 抛光工艺 精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轴承表面形貌参数可控的激光微织构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振华 《轴承》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7,共4页
分析关节轴承表面形貌对润滑、减摩和延寿的作用,在向心关节轴承内圈表面设计了微凹坑和交叉微凹槽2种不同的微织构表面形貌,并介绍了一种专门用于关节轴承表面激光微织构的设备。对关节轴承内圈表面微凹坑和微凹槽的激光微织构工艺进... 分析关节轴承表面形貌对润滑、减摩和延寿的作用,在向心关节轴承内圈表面设计了微凹坑和交叉微凹槽2种不同的微织构表面形貌,并介绍了一种专门用于关节轴承表面激光微织构的设备。对关节轴承内圈表面微凹坑和微凹槽的激光微织构工艺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脉冲重复次数、重叠度等条件下试验数据的分析,掌握了微凹坑和微凹槽几何形状和分布的控制方法,得到了关节轴承内圈表面形貌参数可控的激光微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 激光微织构 表面形貌 工艺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织构设备的研究和开发
7
作者 钱振华 何彦虎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39,共5页
激光微织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手段,在摩擦副表面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通过非接触式加工,在工件表面织构出符合摩擦学特性的微观形貌,以达到提高工件使用寿命的目的,且不改变工件的机械性能。采用四轴运动控制卡和通用Window... 激光微织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手段,在摩擦副表面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通过非接触式加工,在工件表面织构出符合摩擦学特性的微观形貌,以达到提高工件使用寿命的目的,且不改变工件的机械性能。采用四轴运动控制卡和通用Windows数控软件,开发了一个能实现工件表面激光微织构的专用设备。介绍了该激光微织构设备的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等,阐述了整个系统的构建过程、工作机理及关键技术。当前该设备已经投入工件试验,在平板和机械密封表面成功进行了微织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织构 设备 运动控制卡 数控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微织构TC4表面的抗结冰能力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玲 崔静 杨广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5-669,共5页
飞机发动机唇口表面结冰将会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研究表明具有微纳结构的表面能有效提升其抑冰性能。文中以Ti6Al4V(TC4)为基底材料,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制备TC4微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和冷台实验装置对样品表面的微... 飞机发动机唇口表面结冰将会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研究表明具有微纳结构的表面能有效提升其抑冰性能。文中以Ti6Al4V(TC4)为基底材料,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制备TC4微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和冷台实验装置对样品表面的微观形貌、化学元素组成、润湿性和抑冰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他激光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扫描间距为80μm的样品表面的分形维数最高,其值为1.683,表现出优异的抑冰效果。接触角和分形维数大的表面结冰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激光微织构 TC4 超疏水 抑冰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激光微织构加工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矾 吴树谦 吴国庆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2,共6页
针对激光微织构加工软件设计中存在的功能不齐全、人机交互性差、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以激光微织构加工需求为背景,基于QT开发一套多功能激光微织构加工软件系统,设计四大功能模块,支持多种工艺加工。考虑到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定位精度不... 针对激光微织构加工软件设计中存在的功能不齐全、人机交互性差、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以激光微织构加工需求为背景,基于QT开发一套多功能激光微织构加工软件系统,设计四大功能模块,支持多种工艺加工。考虑到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定位精度不高、表面形貌不易观测等问题,应用机床三维坐标变换技术等关键技术设计软件功能,实现了加工平台微米级精度运动,以及激光器与加工平台协同工作,改善了激光微织构形貌观测难度。利用激光微织构加工设备构建实验环境,对软件进行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软件能够满足激光微织构加工的功能需求。软件功能设计完善、集成度高、人机交互感好,为激光微织构加工和激光表面形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织构 观形貌 精密加工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气缸内孔分区异化激光微织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华希俊 葛汉青 +2 位作者 符永宏 尹必峰 康正阳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根据气缸内孔不同区域的磨损特征,对缸套内壁进行分区并设计三种缸套内壁激光微织构方案。通过工艺试验确定激光微织构加工参数,并对缸套进行实际激光微织构加工,研究了气缸内孔分区异化激光表面微织构技术(laser surface micro-texturi... 根据气缸内孔不同区域的磨损特征,对缸套内壁进行分区并设计三种缸套内壁激光微织构方案。通过工艺试验确定激光微织构加工参数,并对缸套进行实际激光微织构加工,研究了气缸内孔分区异化激光表面微织构技术(laser surface micro-texturing,LST)对内燃机综合性能的影响。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表明:与原机相比,配装三种激光微织构缸套的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机油消耗率最大降幅达45.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缸套上止点区与裙部主接触区复合微织构方案可显著提高柴油机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缸套 摩擦磨损 分区设计 激光表面织构 台架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气缸内表面激光微织构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世平 刘艳中 +1 位作者 杜江 杨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105,共7页
应用激光表面微织构技术加工缸壁储油槽,可保证储油槽的形貌精度。激光微织构加工装置的工艺参数(激光器控制参数)主要有激光焦距、激光功率密度和脉冲重复次数等。建立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凹腔织构的三维形貌和二维剖面形貌图,分析了不同... 应用激光表面微织构技术加工缸壁储油槽,可保证储油槽的形貌精度。激光微织构加工装置的工艺参数(激光器控制参数)主要有激光焦距、激光功率密度和脉冲重复次数等。建立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凹腔织构的三维形貌和二维剖面形貌图,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凹腔形貌参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激光焦距、激光功率密度和脉冲重复次数能使凹腔的表面织构形貌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织构 激光焦距 功率密度 脉冲重复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织构对V型卡箍回弹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夏蒙蒙 吴国庆 +1 位作者 吴树谦 周井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163,共5页
为了抑制V型卡箍冲压卸载后产生的回弹,在V型卡箍模具表面加工激光微织构以改变模具与板料间的摩擦系数。利用有限元模拟不同摩擦系数下V型卡箍的回弹,对V型卡箍模具表面摩擦系数对卡箍回弹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 为了抑制V型卡箍冲压卸载后产生的回弹,在V型卡箍模具表面加工激光微织构以改变模具与板料间的摩擦系数。利用有限元模拟不同摩擦系数下V型卡箍的回弹,对V型卡箍模具表面摩擦系数对卡箍回弹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抑制V型卡箍头部凸台部位各处产生的回弹,可以减小凸模凸台竖直边区及圆角区的摩擦系数,增加凹模凸台竖直边区及圆角区的摩擦系数;抑制V型卡箍V型底槽圆弧的回弹,可以减小凸模圆弧沟槽圆角区的摩擦系数,增加凹模圆弧沟槽圆角区的摩擦系数。为在V型卡箍模具表面加工激光微织构以抑制回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卡箍 激光微织构 回弹 模具 冲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表面微织构抑制导轨爬行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洪松 吴树谦 +1 位作者 吴国庆 朱维南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5-58,共4页
机床滑动导轨出现的爬行现象降低加工精度并缩短使用寿命,为此,文章提出导轨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以期抑制爬行。利用激光微织构技术在45#钢盘试样端面分别加工规则及有序排列的微凹坑和微凸起,与HT200销试样配副,以普通试样配副为对比,... 机床滑动导轨出现的爬行现象降低加工精度并缩短使用寿命,为此,文章提出导轨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以期抑制爬行。利用激光微织构技术在45#钢盘试样端面分别加工规则及有序排列的微凹坑和微凸起,与HT200销试样配副,以普通试样配副为对比,在Rtec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进行导轨爬行及变润滑油油量的导轨爬行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凹坑试样和微凸起试样配副的临界爬行速度较普通试样配副降低了58%和94%,最大静、动摩擦系数之差降低了45%和51%。实验表明:激光微织构具有抑制爬行作用,对提高机床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导轨 激光微织构 爬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表面微织构工艺试验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培耘 华希俊 +1 位作者 符永宏 尹必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58,73,共5页
在声光调 Q 二级管泵浦固体光源 Nd:YAG 激光器基础上,采用“ 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冶 激光微加工工艺,对 45#钢试样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加工。 分析了离焦量、泵浦电流、重复频率及重复次数对微织构形貌的影响规律。 工艺试验表明, 微凹... 在声光调 Q 二级管泵浦固体光源 Nd:YAG 激光器基础上,采用“ 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冶 激光微加工工艺,对 45#钢试样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加工。 分析了离焦量、泵浦电流、重复频率及重复次数对微织构形貌的影响规律。 工艺试验表明, 微凹腔的直径和深度随着泵浦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重复频率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微凹腔深度随脉冲次数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而微凹腔直径呈缓慢减小趋势。 通过对某型号四缸汽油机的台架性能试验研究,表明与传统平顶机械珩磨相比,采用激光珩磨技术的汽油机机油耗要比原机降低 56% , 燃油耗降低 1 . 94%-4 .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激光表面织构 激光珩磨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工微织构研究进展及其在改善摩擦学特性方面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宇 杨发展 +2 位作者 姜芙林 黄珂 刘朝伟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2,共10页
微织构对表面摩擦磨损有着显著的减缓和改善作用,已成为工程应用和工业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激光烧蚀制备织构的去除机理,并对纳秒、皮秒以及飞秒激光等各类加工织构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织构在多种领域表面改性作用,重点说明了微... 微织构对表面摩擦磨损有着显著的减缓和改善作用,已成为工程应用和工业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激光烧蚀制备织构的去除机理,并对纳秒、皮秒以及飞秒激光等各类加工织构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织构在多种领域表面改性作用,重点说明了微织构减摩降磨与提高润滑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和研究了织构的几何参数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 激光制备织构 减摩降磨 几何参数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织构化石墨涂层对铝合金表面的协同减摩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思思 刘强 +4 位作者 刘金刚 姜胜强 廖君慧 余锦 何建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38,共10页
目的研究微织构和固体润滑涂层对铝合金表面减摩、抗磨性能的协同作用效果,为铝合金内燃机活塞外圆表面的减摩、抗磨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脉冲Nd:YAG激光器在试件表面加工出具有规则形貌的正方形凹坑阵列,利用热喷涂工艺在微织构化基... 目的研究微织构和固体润滑涂层对铝合金表面减摩、抗磨性能的协同作用效果,为铝合金内燃机活塞外圆表面的减摩、抗磨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脉冲Nd:YAG激光器在试件表面加工出具有规则形貌的正方形凹坑阵列,利用热喷涂工艺在微织构化基体表面喷覆固体石墨涂层,在乏油条件下,利用HSR-2M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景深显微系统对试样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微织构几何参数、相对滑动速度、涂层特性对摩擦副表面减摩、抗磨作用的协同机理及影响规律。结果在乏油润滑条件下,仅覆盖石墨涂层的摩擦副表面,摩擦系数较光滑表面降低了44%。经微织构修饰的摩擦副表面,其摩擦系数明显小于光滑表面,其中微织构所占面密度为8.2%时摩擦系数最低,相对于光滑表面降低了67.4%。当在微织构和石墨涂层的协同作用下,摩擦系数进一步降低至0.07,且铝合金基底表面未见明显磨损,此外较高的滑动速度有利于摩擦系数的进一步降低。结论微织构和石墨涂层的协同作用下,能有效改善乏油工况下铝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合理的几何参数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减摩和抗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激光微织构 石墨涂层 乏油润滑 协同减摩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织构对钢制导轨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赟 邓建新 +1 位作者 岳鸿志 李学木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3,共7页
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在钢制导轨副上制备了4种不同的微织构,并通过优化加工功率、扫描速度等激光参数获取了质量良好的微织构。在油润滑的条件下,利用自制导轨摩擦试验机进行直线往复式摩擦实验。通过仿真软件分析微织构对导轨副接触面的... 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在钢制导轨副上制备了4种不同的微织构,并通过优化加工功率、扫描速度等激光参数获取了质量良好的微织构。在油润滑的条件下,利用自制导轨摩擦试验机进行直线往复式摩擦实验。通过仿真软件分析微织构对导轨副接触面的接触应力的影响,结合微织构存储和供应润滑油的能力和产生额外的流体动压效应的能力等作用机理来分析实验结果,探究不同的微织构对导轨副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扫描速度为150 mm/s、加工功率分别为8 W和5 W时,可以获得质量良好的沟槽和圆孔;所有的微织构都可以改善导轨副接触面的接触应力;在磨合阶段,微织构并不能减小导轨副的摩擦系数,而在稳定磨损阶段,所有的微织构都有一定的减摩能力,其中圆孔微织构减小了14.6%,与导轨运动方向平行的直线型微织构减小了2.4%,网格型微织构和与导轨运动方向垂直的直线型微织构分别减小了7.9%和5.5%。这是由不同的微织构其存储和供应润滑油的能力、产生额外流体动压效应的能力和改善接触面接触应力的能力不同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织构 接触应力 存储和供应润滑油 流体动压 减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织构化不同材料表面对润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晓辉 郑晓强 +3 位作者 王子朋 申苗苗 梁瑛娜 高殿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8,共8页
采用激光微织构加工技术分别在SAF2507双相不锈钢和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表面制备不同形状、面积占有率的微织构凹坑,通过润湿性试验分析时间、液滴体积、微织构形状与面积占有率、液滴种类对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润湿材... 采用激光微织构加工技术分别在SAF2507双相不锈钢和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表面制备不同形状、面积占有率的微织构凹坑,通过润湿性试验分析时间、液滴体积、微织构形状与面积占有率、液滴种类对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润湿材料表面过程中,固液接触角先随时间迅速减小,后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值;使用体积较大的液滴测量接触角时,液滴铺展的速度减缓,接触角的测量值变小;CF/PEEK表面的接触角随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的增大而减小,SAF2507表面的接触角随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的增大而增大;微织构面积占有率相同的表面,方柱形微织构表面的接触角小于圆柱形微织构表面,润湿效果更好;天然海水在光滑和织构表面的接触角均小于蒸馏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织构 润湿性 SAF2507 CF/PEEK 固液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微织构表面液滴撞击特性实验研究
19
作者 崔静 白娟 杨广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0-1324,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扫描速度下激光刻蚀钛合金微织构超疏水表面的液滴撞击特性,在工业用材TC4(Ti 6Al4V)表面进行一步成型激光刻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共聚焦电子显微镜对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表面的润湿性,利用高速摄... 为了探究不同扫描速度下激光刻蚀钛合金微织构超疏水表面的液滴撞击特性,在工业用材TC4(Ti 6Al4V)表面进行一步成型激光刻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共聚焦电子显微镜对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表面的润湿性,利用高速摄像机实验平台捕捉液滴撞击过程。结果表明,受表面微织构和表面化学性能的共同影响,扫描速度为200mm·s^(-1)的工况下,表面的疏水性能最佳;疏水性能好的表面由于黏性耗散低,液滴的最大铺展系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Ti6Al4V)钛合金 润湿性激光微织构 超疏水 液滴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织构对WC-8Co在往复摩擦磨损中粘结-扩散磨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林国志 梁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7-668,共12页
采用激光表面纹理化在WC-8Co上制备了微沟槽织构,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对其与Ti6Al4V接触的耐磨性进行分析,并以无表面微沟槽织构的WC-8Co为对比样品,研究了表面微织构对WC-8Co粘结-扩散磨损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摩擦过程中表面微织构的... 采用激光表面纹理化在WC-8Co上制备了微沟槽织构,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对其与Ti6Al4V接触的耐磨性进行分析,并以无表面微沟槽织构的WC-8Co为对比样品,研究了表面微织构对WC-8Co粘结-扩散磨损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摩擦过程中表面微织构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WC-8Co上的微沟槽对摩擦接触面具有抗粘结作用,在高接触载荷下,这种效应更为明显.织构表面的抗粘结机制是由微沟槽包裹的碎屑产生的.此外,与无表面微织构的WC-8Co不同,表面织构化的WC-8Co的磨损最初来源于微沟槽边缘的断裂,随后扩展到摩擦表面.这种磨损特性归因于微沟槽边缘的高热载荷和机械应力集中,以及激光加工过程中WC晶粒长大与摩擦过程中粘结剂Co扩散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织构 粘结-扩散磨损 沟槽 WC-8Co 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