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翔 李妍颖 +4 位作者 李绍康 杨津津 任耀宗 李娟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8-1336,共9页
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弱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的影响.因此,为更准确地进行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引入污染复合强度... 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弱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的影响.因此,为更准确地进行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引入污染复合强度要素.选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地表排污河、垃圾场和加油站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污染源种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源释放可能性、缓冲区半径和污染复合强度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污染源权重,基于ArcGIS 10.2软件对沧州市进行地下水综合潜在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结果表明:Ⅳ、Ⅴ级风险区面积为5560.0 km^2,占总面积的41.6%,主要位于沧州市中部、北部地区,其危害性受工业源影响最大;Ⅰ、Ⅱ级风险区面积为3303.4 km^2,占总面积的25.2%,主要位于沧州市东部地区.研究显示,该评价方法强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危害性的影响,可为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提供参考,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潜在污染源 危害性评价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污染源对食品厂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付聪 仝纪龙 +1 位作者 袁九毅 潘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5-178,共4页
目前对食品加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分析和评价的内容集中在项目自身的排污治理措施分析。而往往忽视了外界潜在污染源对食品厂区的环境空气影响,文章探讨了外界潜在污染源对食品厂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方法,分别从评价因子选取、标... 目前对食品加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分析和评价的内容集中在项目自身的排污治理措施分析。而往往忽视了外界潜在污染源对食品厂区的环境空气影响,文章探讨了外界潜在污染源对食品厂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方法,分别从评价因子选取、标准值确定、模式选取、预测结果分析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以乳制品厂为实例进行说明,通过分析预测结果判断外界潜在污染源与乳制品厂之间距离是否合理,并且判断外界潜在污染源是否对乳制品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污染源 食品厂区 乳制品厂 环境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臭氧污染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 被引量:26
3
作者 何涛 乔利平 +2 位作者 徐圃青 李春玉 彭燕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3,共7页
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HYSPLIT4模式,计算了2013—2015年常州市臭氧(O_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常州市PM2.5、PM10、SO2、NO2、O_3数据,分析了O_3超标日不同类型气团来源对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引入权重因... 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HYSPLIT4模式,计算了2013—2015年常州市臭氧(O_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常州市PM2.5、PM10、SO2、NO2、O_3数据,分析了O_3超标日不同类型气团来源对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引入权重因子后的潜在污染源贡献函数分析了影响常州市O_3超标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O_3超标期间易受到东南和西南方向气流影响,其中从东海和黄海途经浙江东北部、上海、江苏南部等地的东南气流占比达50%以上。自内陆途经黄山-湖州-宜兴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高,为116μg/m3。自山东经枣庄-宿迁-淮安-泰州-苏州-无锡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低,为78μg/m3,但该气流对应的SO2和NO2平均值为各聚类中的最高。影响常州市O_3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在常州周边200 km以内的区域,且集中在从南京至上海的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和杭州湾区域;其中太湖湖区为重点污染源源区之一。O_3超标日影响常州NO2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和上海3个区域,太湖周边的常州、无锡、苏州和湖州等几个临近城市为潜在的重点污染源区。与影响常州O_3的WPSCF高值区相比,影响NO2的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大、距离更远。影响常州O_3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的高排放区域较为一致,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O_3污染与本区域的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传输路径 潜在污染源贡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村改造复建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估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丹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2期223-225,共3页
为了全面评估拟再开发土地的土壤状况及发展潜力,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并防止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环境问题,选取了某旧村改造复建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地块的历史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收集、组织多次实地考察、与人员访谈,进一步掌握了该地... 为了全面评估拟再开发土地的土壤状况及发展潜力,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并防止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环境问题,选取了某旧村改造复建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地块的历史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收集、组织多次实地考察、与人员访谈,进一步掌握了该地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特点和潜在污染源。结果表明,该地块土壤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均未超出相应的筛选值或标准限值,土壤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无须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或健康风险评估,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的开发利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旧村改造 潜在污染源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济南市PM_(2.5) 叠加沙尘重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治非 张文娟 +5 位作者 李敏 吕波 付华轩 孙凤娟 吕晨 边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88-2598,共11页
为揭示重污染过程中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选取济南市2018年11月25日—12月4日一次长时间、高强度PM_(2.5)污染和沙尘混合的重污染过程,利用气象资料、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及水溶性离子在线数据,开展污染特性以及潜在污染源... 为揭示重污染过程中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选取济南市2018年11月25日—12月4日一次长时间、高强度PM_(2.5)污染和沙尘混合的重污染过程,利用气象资料、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及水溶性离子在线数据,开展污染特性以及潜在污染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ρ(PM_(10))、ρ(PM_(2.5))平均值分别为294、141μg/m^(3),污染较严重.②根据ρ(PM_(2.5))ρ(PM_(10))将此次重污染过程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Ⅳ总水溶性离子浓度分别为(107.3±35.9)(95.2±34.5)(99.0±18.2)(29.3±9.3)μg/m^(3),分别占ρ(PM_(2.5))的73.8%、56.9%、64.2%和43.2%.SOR(硫氧转化率)分别为0.47、0.42、0.55、0.25,NOR(氮氧转化率)分别为0.42、0.26、0.28、0.13,表明济南市大气中出现了显著的二次转化过程,SOR均大于NOR表明SO_(4)2-转化程度高于NO_(3)-.NO_(3)-SO_(4)2-(质量浓度比)分别为2.97、1.75、1.69、1.45,表明此次污染各阶段中氮和硫的来源以移动源为主.③此次重污染过程济南市ρ(PM_(2.5))受本地及周边城市传输和两次沙尘过境的综合影响,主要潜在污染源有山东省本地以及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京津冀地区等区域.④近地面均压场、高湿、小风等不利气象因素是导致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济南市此次污染过程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一次积累和二次转化、区域污染传输、沙尘天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PM_(2.5) 沙尘天气 水溶性离子 潜在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的黄河小浪底水质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24
6
作者 武俐 王祖恒 +2 位作者 王亮 赵同谦 金新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4,共7页
[目的]监测了黄河小浪底水库南山、大横岭、桐树岭3个断面,分析了黄河小浪底水库水质现状及潜在污染来源,以期为其环境改善提供帮助。[方法]根据3个断面的水质实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选择主要评价因子,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水库水质进行评... [目的]监测了黄河小浪底水库南山、大横岭、桐树岭3个断面,分析了黄河小浪底水库水质现状及潜在污染来源,以期为其环境改善提供帮助。[方法]根据3个断面的水质实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选择主要评价因子,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要水质因子,分别是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其中DO和BOD5属于Ⅰ类水,其值分别在3.8~12.8 mg/L和0.9~1.7 mg/L之间;NH3-N介于Ⅰ类水与Ⅱ类水之间,其值为0.03~0.72 mg/L;TN超过Ⅴ类水,其值在2~4.88 mg/L之间;TP和COD(Mn)属于Ⅱ类水,其值分别在0.02~0.05 mg/L和1.8~2.7 mg/L之间。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水库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水质整体属于Ⅲ类水,达到了水质要求。[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发现,小浪底水库水质基本满足要求,但存在TN和TP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主成分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 潜在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性问题
7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9-20,共2页
X501 200500131 对北美五大湖空气中的潜在农药、PCBs和PAHs 污染源的研究=Potential sources of pesticides,PCBs, and PAHs to the atmosphere of the Great Lakes[刊, 英]/William D.Hafner…//Environ.Sci.&Technol.. -2003,37(... X501 200500131 对北美五大湖空气中的潜在农药、PCBs和PAHs 污染源的研究=Potential sources of pesticides,PCBs, and PAHs to the atmosphere of the Great Lakes[刊, 英]/William D.Hafner…//Environ.Sci.&Technol.. -2003,37(17).-3764~3773 国图一个称为潜在污染源散布功能(PSCF)的概率模型被用来对北美五大湖空气中的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污染源区进行评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性问题 北美五大湖 有机氯农药 多环芳烃 概率模型 污染源 多氯联苯 潜在污染源 评价分析 P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