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旱地夏玉米生产潜力长周期定量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姜志伟 武雪萍 +6 位作者 华珞 蔡典雄 逄焕成 吴会军 姜涛 郑妍 李银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5-324,共10页
以洛阳孟津地区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作物数据库和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库为基础,应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当地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并对节水潜力开发现状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47 a夏玉米光温生... 以洛阳孟津地区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作物数据库和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库为基础,应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当地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并对节水潜力开发现状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47 a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为6900.00-15805.00 k.ghm^-2,均值为12039.96 k.ghm^-2,可作为补灌区平均最高产量的上限参考值;光温水生产潜力为1529.31-13742.00 k.ghm^-2,均值为8894.42 k.ghm^-2,仅占光温生产潜力82%左右,可作为雨养夏玉米平均最高产量的上限参考值。夏玉米生育期内平均降水量为356.22mm,年际间波动幅度较大,平均水分满足率为71.9%,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降雨年型夏玉米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变幅较大,波动范围为8.04-37.46 k.ghm^-2.mm^-1,47 a均值为26.424 k.ghm^-2.mm^-1。近8 a旱作夏玉米现实水分利用效率仅占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45.87%,平均光温水生产潜力开发度为47.55%。夏玉米节水潜力非常大,采用合理的节水农业措施,加强农田建设,改善地力状况,增强土壤储水蓄水稳定能力,高效利用降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今后提高夏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模型 夏玉米 生产 潜在水分利用效率 开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单性木兰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蔡锡安 孙谷畴 +1 位作者 赵平 曾小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7-212,共6页
2001年夏季(7月15-19日)和秋季(10月20-25日)分别测定了在3组土壤水分条件下(高WH、中WM和低WL3种土壤水分处理)单性木兰(Kmeriaseptentrionalis)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潜在水分利用效率(IntrinsicWUE)和叶绿素含量等特性... 2001年夏季(7月15-19日)和秋季(10月20-25日)分别测定了在3组土壤水分条件下(高WH、中WM和低WL3种土壤水分处理)单性木兰(Kmeriaseptentrionalis)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潜在水分利用效率(IntrinsicWUE)和叶绿素含量等特性。夏季和秋季土壤水分的减少均引起单性木兰叶片单位面积干重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夏季,单性木兰的Pn均在上午900达到峰值,其日进程为鞍型格式,WH、WM和WL处理组的Pn分别为4.41±1.10、4.28±1.23和1.89±0.94μmolm-2s-1,土壤水分的降低限制了单性木兰叶片的Pn,它们的Gs和IntrinsicWUE的日进程与Pn相似。秋季,WH组的Pn在上午1200达到峰值,WM和WL组在900达到峰值,3组的Pn的日进程相似,都为单峰曲线格式。3组的Pn、Gs和IntrinsicWUE的日平均值都是秋季比夏季高。不管夏季和秋季,凡土壤水分低的,其Pn、Gs和IntrinsicWUE都低。因此,调节土壤水分将有助于促进单性木兰的生长和有效提高单性木兰的迁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性木兰 光合作用 气孔导度 潜在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孟津冬小麦生产潜力长周期定量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志伟 武雪萍 +6 位作者 华珞 蔡典雄 逄焕成 吴会军 姜涛 郑妍 李银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4-991,共8页
以洛阳孟津地区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作物数据库和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库为基础,应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当地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并对节水潜力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46年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7... 以洛阳孟津地区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作物数据库和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库为基础,应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估算了当地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并对节水潜力及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46年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7571~10965kg·hm-2,平均9209kg·hm-2,此值可作为当地补灌区产量的上限参考值;光温水生产潜力为3957~7450kg·hm-2,平均5510kg·hm-2,仅占光温生产潜力的59.8%,此值可作为雨养冬小麦产量的上限参考值。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降水量为226.29mm,不及需水量的一半,平均水分亏缺量占生育期降水量比例高达72.5%,平均水分满足率为66.4%,生育期水分亏缺成为影响洛阳孟津地区旱作冬小麦生产发展的首要障碍。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降雨年型冬小麦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变幅较大,波动范围为12.06~22.94kg·hm-2·mm-1,46年均值为16.94kg·hm-2·mm-1。近8年旱作冬小麦现实水分利用效率仅占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58.5%,平均光温水生产潜力开发度为60.5%。结果表明,洛阳孟津地区冬小麦节水潜力较大,采用合理的节水农业措施,加强农田建设,改善地力,增强土壤储水蓄水能力,高效利用降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今后提高冬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模型 冬小麦 生产 潜在水分利用效率 现实水分利用效率 开发度 洛阳孟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碳通量耦合的长江中下游稻田蒸散发组分分解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博 汪文超 +1 位作者 崔远来 徐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4-101,共8页
探明稻田生态系统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组分特征对于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长江中下游典型双季稻田水碳通量进行了连续2 a(2017—2018年)的观测,使... 探明稻田生态系统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组分特征对于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长江中下游典型双季稻田水碳通量进行了连续2 a(2017—2018年)的观测,使用潜在水分利用效率(Underlying Water Use Efficiency,u WUE)法将稻田ET分解为植株蒸腾(Transpiration,T)和棵间蒸发(Evaporation,E),揭示了稻田生态系统ET及其组分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使用小型蒸渗仪/涡度相关(Micro-lysimeter/Eddy Covariance, ML/EC)法观测结果对u WUE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早晚稻植株蒸腾占蒸散发的比例(T/ET)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水稻生育期T/ET在0.49~0.62之间,其中早稻季T/ET明显低于晚稻季。通过比较u WUE法和ML/EC法两种ET组分分解方法发现,u WUE法与ML/EC法估算T/ET差异主要在水稻生长前期和阴天;在其他时期,u WUE法和ML/EC法估算的T/ET显著线性相关(R^(2)=0.852,P<0.01),表明u WUE法可以较好地模拟稻田ET组分。以上研究成果可为u WUE法在稻田生态系统的应用以及长江中下游稻田节水灌溉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蒸腾 蒸发 涡度相关技术 水碳通量耦合 稻田生态系统 潜在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