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小麦潜在产量时空异质性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蕊 王小燕 刘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6,共11页
气候变化致使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加剧了作物产量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因此,评估气候因子对潜在产量的贡献程度,有利于解析区域间潜在产量差异的形成机制,这对于区域内作物的合理规划和缩小区域间产量差具有重要... 气候变化致使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加剧了作物产量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因此,评估气候因子对潜在产量的贡献程度,有利于解析区域间潜在产量差异的形成机制,这对于区域内作物的合理规划和缩小区域间产量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2021年湖北省小麦生长期间的气候数据,应用验证后的APSIM-Wheat模型模拟小麦的潜在产量,利用多元回归等方法评估各气候因子对潜在产量变化的贡献程度,解析潜在产量空间异质性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潜在产量变化范围为5068.9~7895.3 kg∙hm^(−2),平均潜在产量为7187.6 kg∙hm^(−2)。近35年来,小麦生育期内的平均温度和总降水量分别以0.1℃∙(10a)−1和13.2 mm∙(10a)−1的速率增加,但总太阳辐射以123.3 MJ∙m^(−2)∙(10a)^(−1)的速率下降。这些气候因素变化加剧了生育期内易涝、弱光环境的形成,导致小麦生产潜力降低,潜在产量平均每10年下降422.0 kg∙hm^(−2),降水量的增加对潜在产量下降的贡献最大,相关系数高达−0.73。湖北省小麦潜在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高南低,南北小麦平均潜在产量和光热熵差距分别为218 kg∙hm^(−2)和0.06 MJ∙m^(−2)∙d^(−1)∙℃^(−1)。光热熵的高度空间异质性是造成潜在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二者相关性高达0.82。受光热熵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荆州小麦拔节至成熟期的平均每日生长速率较襄阳地区低28.5 kg∙hm^(−2)∙d^(−1),最终导致荆州小麦的潜在产量较襄阳地区低。综上,气候变化使得湖北省小麦潜在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针对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代表的易涝、弱光的小麦生长环境,选育具有高光效和耐涝性的小麦品种对于缩小区域间的产量差距和实现区域粮食总产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作物模型 潜在产量 气候变化 光热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马铃薯潜在产量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锋 胡开明 +4 位作者 王晓斌 范阿棋 张俊莲 王蒂 白江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26-2336,共11页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潜在产量反映了作物在一个地区产量的理论上限,研究作物的潜在产量,明确作物产量的上限,进而对产量差及产量限制性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潜在产量研究...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潜在产量反映了作物在一个地区产量的理论上限,研究作物的潜在产量,明确作物产量的上限,进而对产量差及产量限制性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潜在产量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当前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马铃薯潜在产量的概念、计算分析方法以及模型之间的分析机理不一致,导致马铃薯潜在产量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未来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中,重点应该将马铃薯生长模型和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手段更好的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考虑自然因素转向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等因素相结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潜在产量 产量 作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三种经济贝类的营养生态位及潜在产量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黎辉 何慧 金启增 《热带海洋》 CSCD 1999年第4期53-60,共8页
通过周年4个季度对大亚湾3种主要经济贝类———珍珠贝Pinctadamartensii,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 和贻贝Pernaviridis的采样、观测和鉴定,分析它们胃肠物中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变化,综合分析了它们的营养生态位。结果显示,3种贝类... 通过周年4个季度对大亚湾3种主要经济贝类———珍珠贝Pinctadamartensii,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 和贻贝Pernaviridis的采样、观测和鉴定,分析它们胃肠物中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变化,综合分析了它们的营养生态位。结果显示,3种贝类的食物组成相似,食物中以碎屑、碎片最多,其次是浮游植物,主要包括硅藻、甲藻、金藻和蓝藻,而浮游动物含量最少,偶尔见到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残体或壳。大亚湾水体的年初级生产力为63万t有机碳,推算出大亚湾生态系统中贝类的最大产量约为1600t·km-2,潜在产量为16—160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贝类 珍珠贝 营养生态位 潜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生物学特性和潜在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波 李雪婷 +3 位作者 祁宏英 李红 孙婴宁 董扬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4,共3页
以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的蒙农杂种冰草种子为材料,地面单株种植后对绝对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分枝数进行测定,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卫星搭载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冰草单株形态指标产生了一定的影... 以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的蒙农杂种冰草种子为材料,地面单株种植后对绝对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分枝数进行测定,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卫星搭载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冰草单株形态指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模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在潜在产量上共有12株系冰草高于对照,分别为株系5、9、10、16、17、22、24、25、27、28、30和株系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搭载 蒙农杂种冰草 生物学特性 潜在产量 模糊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SAT模型的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潜在产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文茹 陈国庆 +2 位作者 刘恩科 居辉 刘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19-3229,共11页
为了探明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潜在产量的影响,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AR5提出的BCCCSM1-1(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1-1)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的基于典型浓度RCP各情景(基准时段baseline... 为了探明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潜在产量的影响,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AR5提出的BCCCSM1-1(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1-1)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的基于典型浓度RCP各情景(基准时段baseline、RCP 2.6、RCP 4.5和RCP 8.5)主要气象要素的逐日模拟数据和历史观测数据。通过DSSAT模型模拟历史时期(2001—2009年)冬小麦的物候期和产量,并计算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二者的均方根误差和一致性指数(开花、成熟期和产量模拟结果的相对均方差根误差分别在0.83%—2.98%之间和7%以下,符合度D均接近于1)明确最优遗传参数,应用最优参数模拟加以验证,完成模型参数区域化。结合历史阶段(1961—1990年)和未来时期(2021—2050年)主要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利用DSSAT模型模拟分析未来3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变化趋势,以期为未来作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DSSAT-CERES-Wheat品种遗传参数本地化后能准确模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潜力。较基准年相比,2021—2050年RCP情景下,冬小麦生育期内≥10℃积温除RCP 2.6情景外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RCP 8.5>RCP 2.6>RCP 4.5;降水量年际波动都比较大,区域性差异明显;太阳总辐射量较基准年均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幅度随着年份的增加逐渐减小,变化率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趋势。除昆山外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较基准年均有所提前,开花期到成熟期天数则随之缩短。仅考虑气候条件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产量潜力与基准年减少,昆山、英山下降幅度较滁州、钟祥大(3%—59%),且区域差异明显。分析可得,一定范围内冬小麦产量随积温的增加逐渐增加,超过一定阈值时则逐渐减少,其他气候因子增加或减少并不能弥补积温过低产生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潜在产量 DSSAT 典型浓度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潜在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董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1期4839-4841,共3页
[目的]研究卫星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产量的影响,为空间诱变对蒙农杂种冰草的诱变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方差分析、权重系数和隶属函数分析,探讨太空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潜在产量的影响。[结果]空间诱变对蒙农杂种冰草抽穗后绝对株... [目的]研究卫星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产量的影响,为空间诱变对蒙农杂种冰草的诱变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方差分析、权重系数和隶属函数分析,探讨太空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潜在产量的影响。[结果]空间诱变对蒙农杂种冰草抽穗后绝对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分枝数都有极显著影响;潜在产量排序为:株系24>17>28>32>22>27>16>25>5>10>30>9>CK>19>31>1>35>29>21>12>6>8>7>15>33>14>26>4>18>3>2>20>23>11>13>34。[结论]12株空间诱变冰草的潜在产量高于对照,可对正向突变较大的株系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搭载 蒙农杂种冰草 潜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夏玉米潜在产量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江铭诺 刘朝顺 高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5-876,共12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为探讨气候变化可能对该地区粮食产量产生的影响,本文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为基础,对作物生长模型WOFOST(WOrld FOod STudy)进行面域化,模拟华北平原1979—2015年夏玉米...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为探讨气候变化可能对该地区粮食产量产生的影响,本文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为基础,对作物生长模型WOFOST(WOrld FOod STudy)进行面域化,模拟华北平原1979—2015年夏玉米的生长情况;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分解(EOF)分析了华北平原夏玉米潜在产量的时空变化,利用逐个栅格相关性分析、奇异值分解(SVD)分析了华北平原不同区域夏玉米潜在产量与全生育期、吐丝前和吐丝后平均温度及日均太阳总辐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夏玉米潜在产量大致呈现从南向北逐渐升高的特点,大部分地区夏玉米潜在产量为7 000~9 000 kg?hm^(-2);研究区西北部夏玉米潜在产量波动较大,波动较小的地区在北京南部、天津以及河北中部一带,标准差在500 kg?hm^(-2)以下;研究区西北部及河北唐山北部以及山东半岛东部夏玉米潜在产量呈上升趋势,这些地区的夏玉米潜在产量上升幅度大部分在200~600 kg?hm^(-2)?(10a)^(-1);研究区的其余大部分地区夏玉米潜在产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河北中南部、天津、鲁西北以及皖北的部分区域下降较明显,变化幅度在-250 kg?hm^(-2)?(10a)^(-1)左右。河北西部和东北部、北京西北部以及山东中部和东部等地区的夏玉米潜在产量与气温具有较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些地区的夏玉米潜在产量在过去37年呈上升趋势,表明这些地区夏玉米潜在产量的增加可能是由气温上升导致的。北京东部和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及秦皇岛唐山南部、山东、河南东部、皖北和苏北等地区的夏玉米潜在产量与太阳总辐射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8左右,其中,吐丝后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区域较吐丝前大,相关系数也较吐丝前大,该区域大部分地区夏玉米潜在产量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该区域太阳总辐射下降导致的,且总辐射的下降主要对夏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构成影响。总的来说,研究区夏玉米潜在产量上升的区域与温度的上升有关,温度的变化是这些地区夏玉米潜在产量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区夏玉米潜在产量下降的区域与太阳总辐射的下降有关,太阳总辐射的变化是这些地区夏玉米潜在产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因此,气候变化背景下针对华北平原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合理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华北平原 夏玉米潜在产量 WOFOST模型 温度 太阳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潜力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克南 杨晓光 +5 位作者 刘园 荀欣 刘志娟 王静 吕硕 王恩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3-1493,共11页
利用华北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资料,验证APSIM-Wheat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尺度有效性,结合1961—2007年47年逐日气候资料,分析冬小麦潜在产量、水分限制产量和水氮限制产量时空分布特征,明确了气候因素对冬小麦不同等级产量潜力分布特征... 利用华北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资料,验证APSIM-Wheat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尺度有效性,结合1961—2007年47年逐日气候资料,分析冬小麦潜在产量、水分限制产量和水氮限制产量时空分布特征,明确了气候因素对冬小麦不同等级产量潜力分布特征的影响程度。对APSIM-Wheat模型在华北地区区域尺度上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区域化模型在华北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华北地区冬小麦各层次产量在时间上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带状分布,不同层次产量空间分布特征有所差别:冬小麦潜在产量从东北向西南减少,水分限制产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水氮限制产量从东向西先增加后降低在山东济宁地区达到最大;河北省为冬小麦潜在产量和水氮限制产量的高值区,同时为水分限制产量的低值区,增加灌溉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途径;山东省为冬小麦潜在产量和水分限制产量的高值区,水氮限制产量的低值区,增施氮肥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途径;河南省为冬小麦潜在产量的低值区,辐射是其主要限制因素。决定冬小麦潜在产量时空分布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为生长季内总辐射,总辐射与潜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决定冬小麦水分限制产量分布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为冬小麦生长季内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候要素对于冬小麦水氮限制产量空间分布特征的解释方差较小,仅为0.48,故土壤等其他因素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不改变作物品种,冬小麦各级产量潜力呈下降趋势,造成其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总辐射下降以及随积温增加冬小麦生长季缩短,决定冬小麦产量潜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总辐射和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华北地区 冬小麦 APSIM-Wheat模型 潜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戴彤 王靖 +1 位作者 赫迪 王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305,共13页
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及土壤资料,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应用该模型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小麦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及相对... 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及土壤资料,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应用该模型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小麦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5个常用小麦品种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与实测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7.0 d以内,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25%,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1961—2010年研究区域36%的站点冬小麦生长季总辐射显著降低,其中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中区最显著;68%的站点生长季≥0℃有效积温显著增加,西部增温显著;30%的站点生长季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南部中区最显著;全区生长季总降水大面积减少但不显著,减少区主要位于最南端和东南部。模拟的冬小麦潜在产量在65%的站点呈显著减产趋势,南部中区和北部变化最明显;雨养产量在25%的站点显著降低,北部地区较明显,全区减产趋势较弱。减产显著的站点中,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气温日较差减小对潜在产量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45%、36%和2%,对雨养产量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36%、39%和-8%,而降水减少对雨养产量降低的贡献率为7%。西南冬小麦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及降水减少共同导致了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显著下降,而气温日较差的降低对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分别表现为负作用和正作用,整体上辐射和温度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PSIM模型 气候变化 气象因子 潜在产量 雨养产量 逐步回归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潜力的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占山 潘学标 +3 位作者 邓绍华 蒋国柱 吴同礼 崔秀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X期21-30,共10页
根据1989年高产栽培试验结果,修改作物生产潜力模拟模型L1D的作物参数,用于棉花生长与潜在产量的模拟。结果表明,用该模型模拟1988与1989年棉花总干物重、总叶重及叶面积系数,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且趋势一致;皮棉产量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也... 根据1989年高产栽培试验结果,修改作物生产潜力模拟模型L1D的作物参数,用于棉花生长与潜在产量的模拟。结果表明,用该模型模拟1988与1989年棉花总干物重、总叶重及叶面积系数,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且趋势一致;皮棉产量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也较吻合,能反映气候生产力的差异,证明L1D模型在棉花生长和潜在产量模拟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长 潜在产量 模拟
全文增补中
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潜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玲玲 冯浩 董勤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研究潜在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定量估计区域内作物产量的可提升空间,揭示限制产量提高的因素,明确未来提高作物产量的重点区域和可行措施。利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2004-2008年的冬小麦数据资料,验证... 研究潜在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定量估计区域内作物产量的可提升空间,揭示限制产量提高的因素,明确未来提高作物产量的重点区域和可行措施。利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2004-2008年的冬小麦数据资料,验证了APSIM-Wheat模型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结合黄土高原1974-2016年逐日气候资料和农业气象站的作物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冬小麦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冬小麦不同等级产量潜力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42 a来在品种、管理措施不变条件下,黄土高原冬小麦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平均值分别是6 554.19 kg· hm^-2 和3 584 kg· hm^-2,变化速率分别为每10 a下降 146.59 kg· hm^-2 和65.11 kg ·hm^-2 。气候变化背景下,对黄土高原冬小麦潜在产量影响最大的为生长季内的最高温度和太阳辐射,分别呈负相关关系( P <0.05)和正相关关系( P <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6和0.35;而水分是决定雨养产量的关键因素,呈显著的正向效应( P <0.05),相关系数为0.47。充分灌溉条件下,甘肃东南部和山西中部属于冬小麦低产且不稳产区。雨养条件下,山西中部和东北部为冬小麦低产且不稳产区。因此,建议通过栽培技术变革或者选择新品种来提升低产不稳产地区的冬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PSIM-Wheat模型 潜在产量 雨养产量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SAT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对江西双季稻生长期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方亮 刘文英 +5 位作者 田俊 汪建军 刘丹 杨军 李迎春 章毅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14-2624,共11页
江西是中国双季稻的主要种植地区。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双季稻生产。基于江西省198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双季稻作物资料,对DSSAT模型进行调参验证;利用验证后的DSSAT模型,分析江西省双季稻生长期和产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t... 江西是中国双季稻的主要种植地区。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双季稻生产。基于江西省198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双季稻作物资料,对DSSAT模型进行调参验证;利用验证后的DSSAT模型,分析江西省双季稻生长期和产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t检验方法,明确气候变化对江西早稻和晚稻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江西早稻(晚稻)播种期至开花期天数、播种期至成熟期天数和产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87%(1.86%)、2.05%(2.36%)和6.05%(7.30%),D指标分别为0.97(0.98)、0.96(0.96)和0.95(0.94);(2)固定播期和品种条件下,1981—2022年江西早稻和晚稻生长期均呈显著缩短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22 d和1.61 d;研究期间江西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181.30 kg hm^(-2)和276.16 kg hm^(-2);(3)t检验表明,江西早稻生长期气候倾向率极显著地小于晚稻,而江西早稻潜在产量气候倾向率极显著地大于晚稻。DSSAT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江西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气候变化对江西早稻生长期和晚稻潜在产量影响更加明显。本研究为江西双季稻作物模型研究、产量预报和气候变化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 早稻 晚稻 生长期 水稻潜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纯枝 李良涛 +2 位作者 陈健 刘明强 宇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3-1287,共5页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间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田块间作物产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缩小该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开展作物产量差研究重要...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间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田块间作物产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缩小该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开展作物产量差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产量差的内涵、研究尺度的扩展及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作物产量差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产量差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目前作物产量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未来作物产量差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产量 作物潜在产量 作物产量 作物生长模型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SSAT模型预测宁夏春小麦产量演变趋势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勤 许吟隆 +2 位作者 林而达 熊伟 陈晓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8,共8页
对DSSAT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小麦模型,在排除虫害和病害影响条件下,以宁夏永宁站永良4号春小麦为样本进行品种参数调试及模拟验证,确定品种参数。宁夏平罗站同一品种15年生育期特征及潜在产量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产量值、开花天数预... 对DSSAT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小麦模型,在排除虫害和病害影响条件下,以宁夏永宁站永良4号春小麦为样本进行品种参数调试及模拟验证,确定品种参数。宁夏平罗站同一品种15年生育期特征及潜在产量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产量值、开花天数预测结果较好,生理成熟天数模拟误差较大。宁夏黄河灌区25 km×25 km共计39个格点1961-1990年Baseline气候情景(无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及构建的2011-2100年A2(CO2约1%的中高排放)、B2(CO2约0.5%的中低排放)气候情景潜在产量模拟对比结果表明,Baseline气候情景下39个格点的平均潜在产量6 428 kg/hm^2,A2情景下的2011-2040、2041-2070、2071-2100平均产量分别为6 235、5 869、5 211 kg/hm^2,与Baseline年相比均为减产趋势,分别减产为3%、8%、19%。B2情景下的2011-2040、2041-2070、2071-2100平均产量分别为6 2195、977、5721 kg/hm^2,与Baseline年相比均为减产趋势,分别减产3%、7%、11%。高排放的减产率比低排放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作物模型 Baseline气候情景 A2、B2气候情景 品种参数 潜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油籽生产潜力大
15
作者 唐仕华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7年第6期8-8,共1页
关键词 生产 印度 油籽 油料作物 大田试验 食用油 作物生产 潜在产量 生产成本 国内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2024/2025年苹果价格预计将创下新高
16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7期46-46,共1页
据EastFruit分析师指出,春季霜冻和冰雹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水果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苹果和梨等水果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苹果总产量预计将下降30%~35%,部分产区的潜在产量损失高达70%。此外,不良气候条件可能降低苹果品质,这将对水果... 据EastFruit分析师指出,春季霜冻和冰雹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水果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苹果和梨等水果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苹果总产量预计将下降30%~35%,部分产区的潜在产量损失高达70%。此外,不良气候条件可能降低苹果品质,这将对水果贮存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到2025年春天,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苹果价格可能创下历史新高。目前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政府代表正试图通过报告增加苹果进口的可能性来安抚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气候条件 水果生产 苹果价格 潜在产量 分析师 白俄罗斯 苹果品质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Eye-1高分遥感影像的冬小麦氮肥推荐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秋阳 杨贵军 +3 位作者 徐新刚 李振海 张长利 王树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85-1693,共9页
为给大区域范围的冬小麦氮素营养遥感诊断及其精准施肥决策提供参考,将GeoEye-1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与氮肥优化算法(NFOA)相结合,开展了冬小麦氮肥推荐应用研究。首先,基于多年地面实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利用光谱响应函数生成GeoEy... 为给大区域范围的冬小麦氮素营养遥感诊断及其精准施肥决策提供参考,将GeoEye-1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与氮肥优化算法(NFOA)相结合,开展了冬小麦氮肥推荐应用研究。首先,基于多年地面实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利用光谱响应函数生成GeoEye-1卫星遥感模拟数据,计算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结合当季估产指数INSEY构建了冬小麦潜在产量预测模型;通过定义可表征小麦氮素丰缺的氮素响应指数RINDVI,结合潜在产量模型,计算得到氮素需求量;最后,利用GeoEye-1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将氮素推荐模型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生成施肥推荐处方图,实现了冬小麦的氮素营养诊断及施肥推荐。结果表明,当季估产指数INSEY可很好地估算冬小麦的潜在产量(r2=0.606,RMSE=0.704t·hm-2),基于GeoEye-1高分遥感影像提取NDVI预测的潜在产量与实测产量显著相关(r2=0.722,RMSE=0.451t·hm-2)。氮素响应指数RINDVI与氮营养指数NNI的倒数也显著相关(r=0.915),可以用RINDVI来诊断冬小麦氮素的丰缺状态。以上结果说明,在没有地面实测小麦氮含量、生物量、地面光谱等数据的情况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气象数据构建模型可估算冬小麦的潜在产量,并能实现对冬小麦的氮营养诊断及生成推荐施肥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分遥感 潜在产量模型 氮营养诊断 施肥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牛哓颖 钱东平 +2 位作者 王秀 杨世凤 邵利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8,共5页
研究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很好地预测潜在产量和判断当时作物氮的吸收情况并最终预测最优施氮量。本系统是一个集成光学传感和施肥控制装置的实时自动变量施肥系统,它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和施肥机具的实际前进速度调节... 研究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很好地预测潜在产量和判断当时作物氮的吸收情况并最终预测最优施氮量。本系统是一个集成光学传感和施肥控制装置的实时自动变量施肥系统,它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和施肥机具的实际前进速度调节施肥量。系统采用无损测试技术和模糊控制算法,实际操作时通过光传感器实时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并使用施氮优化算法(NFOA)计算潜在产量和施氮量,结合施肥机具行进速度调节实施机构中水用电磁阀的开闭,实现实时变量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变量施肥 系统研究 模糊控制算法 无损测试技术 潜在产量 速度调节 施肥机具 施肥系统 控制装置 光学传感 光谱信息 实时监测 实时获取 光传感器 实际操作 优化算法 实施机构 施氮量 施肥量 电磁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林枫 吴萍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运用IS-LM模型,积极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从而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这需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因此,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区分了古典的观点与凯恩斯学派的观点,简单阐明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并加以实证分析。
关键词 总需求 财政乘数 刚性 潜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春小麦对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勤 陈晓光 +2 位作者 许吟隆 林而达 熊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1-496,共6页
应用DSSAT35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模型,在Baseline年(1961—1990)及构建的2011—2100年A2(CO2约1%的高排放)和B2(CO2约0.5%的低排放)气候情景下,对宁夏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在宁夏25km×25km黄河灌区的59个格点进行模拟... 应用DSSAT35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模型,在Baseline年(1961—1990)及构建的2011—2100年A2(CO2约1%的高排放)和B2(CO2约0.5%的低排放)气候情景下,对宁夏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在宁夏25km×25km黄河灌区的59个格点进行模拟试验,模拟对比了100年的潜在产量、生育期、蒸散量、灌溉累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Baseline(基准年)气候情景下,59个格点的平均潜在产量为6234kg/ha,A2、B2情景下模拟潜在产量与Baseline相比均为减产趋势,A2情景下减产率比B2情景下的大;开花期到生理成熟期的生育期天数为24~25d,A2、B2情景下开花期和生理成熟期分别比Baseline明显提前;与Baseline比较,生育期内总蒸散量增加幅度不大;A2、B2情景下,整个季节内平均灌水量比Baseline仅少1~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气候变化 生长发育 潜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