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变量中心”到“个体中心”:潜变量混合模型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雅晶 汪雅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5,共9页
传统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假设样本同质,在这一假设不成立时,使用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潜变量混合模型是一类典型的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在探索群体异质性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以潜在类别模型、潜在剖面模型、... 传统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假设样本同质,在这一假设不成立时,使用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潜变量混合模型是一类典型的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在探索群体异质性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以潜在类别模型、潜在剖面模型、潜类别增长模型和增长混合模型为例,介绍常见潜变量混合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步骤。随后,通过实例展现了潜变量混合模型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变量混合模型 在类别模型 在剖面模型 类别增长模型 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变化轨迹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韦淑 杨丽 +3 位作者 罗雨婷 梁秋婷 周溢 卢佳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心理一致感的纵向发展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便利抽样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步放化疗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放疗第1次、15次、30...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心理一致感的纵向发展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便利抽样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步放化疗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放疗第1次、15次、30次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困扰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13对其进行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其心理一致感发展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NPC同步放化疗患者,其心理一致感存在3种轨迹,分别为持续低平组(20.00%)、持续下降组(28.00%)、持续上升组(52.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严重程度、年龄、学历、居住地、照护者和肿瘤分期是鼻咽癌患者心理一致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心理一致感变化轨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心理一致感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描述发展趋势的差异: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红云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9-544,共6页
在追踪研究中,研究者不仅关心某一特质随时间的发展趋势,而且关注个体之间发展趋势的差异及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总体发展同质的情形下,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所研究的总体本... 在追踪研究中,研究者不仅关心某一特质随时间的发展趋势,而且关注个体之间发展趋势的差异及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总体发展同质的情形下,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所研究的总体本身不同质,就需要一种能够描述总体中不同质子总体的不同发展特点的方法。该文简要介绍了一种能够描述不同群体不同发展趋势特征的统计模型——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并通过一个实际例子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应用过程,同时说明了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研究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学龄儿童体质指数变化轨迹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雷芳 宋桂荣 +3 位作者 刘启贵 胡冬梅 李国荣 唐晓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9-522,527,共5页
目的探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和潜类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在识别儿童体重增长变化潜在类别上的应用。方法以大连市932名6~12岁学龄儿童的体检纵向数据为例。运用Mplus8.3软件... 目的探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和潜类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在识别儿童体重增长变化潜在类别上的应用。方法以大连市932名6~12岁学龄儿童的体检纵向数据为例。运用Mplus8.3软件构建不同性别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的GMM和LCGM模型。结果LCGM模型对男女学龄儿童的生长轨迹均识别出3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组:“稳定组”、“肥胖组”、“偏瘦组”;GMM模型对男性学龄儿童的生长轨迹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组:“稳定增长组”和“肥胖增长组”。结论GMM和LCGM模型可以识别学龄儿童BMI发展轨迹的异质性,拓展了描述儿童体重动态变化的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体重变化轨迹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类增长模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慢性心衰患者生理症状变化轨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凤琴 田晶 +4 位作者 孟冰霞 韩琳艾 李靓 韩清华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纵向随访数据,探索不同潜在亚类及个体发展轨迹。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9年6月山西三所三甲医院的286例CHF患者,选取患者住院时、出院后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纵向随访数据,探索不同潜在亚类及个体发展轨迹。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9年6月山西三所三甲医院的286例CHF患者,选取患者住院时、出院后6、12、18、24月的CHF-PRO数据,对患者的生理领域及躯体状况、食欲睡眠和身体独立三个维度拟合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异质性亚类及个体轨迹变化规律。结果生理领域和各维度变化轨迹存在差异。生理领域中3类二次函数模型最优,第一潜在亚类随时间先下降后上升,第二、三潜在亚类随时间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躯体症状维度中3类非定义曲线模型最优,3个潜在亚类都是先上升后趋于平稳。食欲睡眠维度2类二次函数模型最优,第一、二潜在亚类随时间先上升,之后第二潜在亚类出现下降趋势。身体独立维度2个潜在亚类整体好转,最后均趋于平稳。结论患者出院后CHF-PRO的生理领域及各维度水平变化存在不同亚类及个体发展轨迹,对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报告结局 生理症状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喻嘉宏 陈小娜 +5 位作者 郜艳晖 张岩波 陈柏楠 孔羡怡 杨朔 李丽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介绍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理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实践。方法以453名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的随访研究为例,采用Mplus7.4软件构建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结果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一般抑郁组"和"严重抑郁组&... 目的介绍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理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实践。方法以453名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的随访研究为例,采用Mplus7.4软件构建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结果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一般抑郁组"和"严重抑郁组",每个亚类人数分别为380人(83.89%)和73人(16.11%),年龄较小患者属于"一般抑郁组"可能性高(t=-0.051,P<0.05)。结论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纵向数据分析中能够识别不可观测亚群的不同增长轨迹,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的增长模型在探讨群体异质性方面的不足,是纵向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异质性 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依赖发展轨迹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娟 罗彩凤 +6 位作者 谭佳宁 范廷婷 沙慧颖 魏兰芝 陈蕊蕊 卢婷 潘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依赖发展轨迹的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江苏省5所综合性三级医院的598例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累积评分量表、护理依赖量表分别于术后3 d(T1)、出院时(T2)及... 目的 探讨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依赖发展轨迹的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江苏省5所综合性三级医院的598例老年共病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累积评分量表、护理依赖量表分别于术后3 d(T1)、出院时(T2)及出院后1周(T3)进行追踪调查,利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老年共病手术患者疾病累积评分为14(8,17)分;T1、T2、T3护理依赖得分分别为(45.06±16.03)分、(54.40±16.32)分、(63.37±10.91)分;患者护理依赖发展轨迹分为独立性稳步上升组(36.3%)、先降后升组(20.9%)、迅速上升组(28.4%)、先升后降组(14.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居住方式、是否初次发病及共病程度影响护理依赖发展轨迹(均P<0.05)。结论 老年共病手术患者护理依赖存在异质性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轨迹类别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护理依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共病 护理依赖 发展轨迹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限制性饮食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斌 张安琪 +5 位作者 邱致燕 曾奕欣 曾成伟 熊思成 张淑君 王亚楠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1-628,共8页
为考察青少年早期限制性饮食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荷兰饮食行为问卷、身体羞耻量表、身体监控量表对357名初中生在1年内进行3次测试,使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限制性饮食的发展轨迹可分为5个... 为考察青少年早期限制性饮食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荷兰饮食行为问卷、身体羞耻量表、身体监控量表对357名初中生在1年内进行3次测试,使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限制性饮食的发展轨迹可分为5个不同的潜在类别,分别为低风险−恶化组、高风险−稳定组、低风险−缓升组、高风险−缓解组、低风险−稳定组;(2)性别、身体监控对青少年早期限制性饮食的发展轨迹不存在显著预测作用,身体羞耻显著预测青少年早期限制性饮食的发展轨迹。本研究揭示了青少年早期限制性饮食的发展轨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限制性饮食 发展轨迹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家庭功能潜在类别轨迹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嘉怡 范子娜 +3 位作者 曹中强 朱艺 殷晓旭 龚言红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0,共5页
目的探索从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孕产妇家庭功能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从2个妇幼保健院便利抽取1053例孕产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调查家庭功能,孕早期采用爱丁堡产后... 目的探索从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孕产妇家庭功能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从2个妇幼保健院便利抽取1053例孕产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调查家庭功能,孕早期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调查产前抑郁症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孕产妇家庭功能的变化轨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共689例孕产妇完成全程随访。孕产妇家庭功能可分为中重度障碍持续下降组(12.3%)、中度障碍波动下降组(44.9%)、无障碍稳定良好组(42.8%);孕产妇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女、孕早期是否存在抑郁症状是家庭功能轨迹潜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孕产妇家庭功能在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的变化轨迹存在异质性,应及时识别不同亚型的孕产妇,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升孕产妇家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家庭功能 产前抑郁 心理健康 个体视角 纵向研究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产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潜在类别轨迹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何丹宏 沈慧萍 陶科伟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4-78,105,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发展轨迹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别的预测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管理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20例,于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患...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发展轨迹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别的预测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管理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20例,于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分析睡眠质量的发展轨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共2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全程随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可分为睡眠差-平稳改善型(34.90%)、睡眠一般-波动改善型(48.99%)、睡眠好-快速改善型(16.11%)3个类别。年龄、饮酒史、使用可能导致嗜睡的药物、病程、精神症状得分、抑郁症状、当前自杀风险是睡眠质量轨迹潜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睡眠差-平稳改善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P<0.05),灵敏度为0.865,特异度为0.854;睡眠一般-波动改善型的AUC为0.873(P<0.05),灵敏度为0.753,特异度为0.896。十折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睡眠差-平稳改善型的平均AUC值为0.868,睡眠一般-波动改善型的平均AUC值为0.837。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睡眠质量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应及时识别不同亚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发展轨迹 纵向研究 抑郁 自杀风险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精神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GMM模型的中国老年人认知水平发展轨迹的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诚 赖文文 +3 位作者 杨善岚 卢曲琴 吴磊 刘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 LGMM)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 CHARLS)3期追踪数据,考察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CHA... 目的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 LGMM)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 CHARLS)3期追踪数据,考察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CHARLS 2013年、2015年、2018年数据,共包含4662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MMSE量表对老年人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利用Mplus工具构建适用于队列数据的LGMM模型探讨不同老年人群体的认知水平变化轨迹,考察时间恒定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和随时间变化因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睡眠时长、主观生活满意度)对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影响。结果 根据相关指标可将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发展趋势划分为3个类型,分别是C1缓慢下降组(35.2%)、C2快速下降组(20.6%)和C3稳定组(44.2%);老年人的认知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呈整体下降趋势,3个组别的认知水平发展轨迹均有显著的时间效应,C2快速下降组的认知水平随时间下降较快,C1缓慢下降组的认知水平随时间缓慢降低,C3稳定组的认知水平变化不明显,呈稳定态。结论 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发展轨迹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存在不同类别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水平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CHARLS 发展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肖黎丽 蒋旭萍 肖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723,共7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10例,评估患者功能锻炼1周、6周、12周、20周、24周的依从性,利用潜变量增...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10例,评估患者功能锻炼1周、6周、12周、20周、24周的依从性,利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2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可分为4个类别,低依从性平稳型56例(26.7%)、低依从性上升型42例(20.0%),中依从性下降型64例(30.5%)、中依从性上升型48例(22.8%)。年龄、脑卒中知识、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是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功能锻炼依从性发展轨迹变化各异。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提升患者的锻炼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功能锻炼依从性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惠姗 卢梓沛 +1 位作者 朱崇宽 张园园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0,共5页
目的 探讨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2所医院的354名实习期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认同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分别于... 目的 探讨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2所医院的354名实习期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认同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分别于实习开始,实习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进行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探究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的潜在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可分为3个发展轨迹:高水平稳定组(33.90%)、中水平下降组(38.70%)和低水平上升组(27.40%)。专业选择方式、在校平均成绩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是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护生实习期的职业认同表现为不同的发展轨迹,带教老师应帮助护生建立清晰的未来工作规划,强化职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实习 职业认同 影响因素 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纵向研究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受孕孕妇母胎依恋发展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宋丹妮 蒲丛珊 +5 位作者 王义婷 胡双 朱蓉 何瑾 赵纯 单春剑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受孕孕妇母胎依恋发展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相关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12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受孕的2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受孕孕妇母胎依恋发展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相关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12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受孕的2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母胎依恋关系量表分别于研究对象妊娠10~14周、22~26周、34~38周进行调查,利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256例孕妇完成调查,其母胎依恋发展轨迹分为3个类别,分别是中依恋-上升型(65.2%)、低依恋-持续型(7.8%)、高依恋-平稳型(27.0%)。孕次、不良妊娠史、不孕原因、生育动机主要来源是辅助生殖受孕孕妇母胎依恋发展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辅助生殖受孕孕妇母胎依恋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制订提高辅助生殖受孕孕妇母胎依恋水平的干预措施,提高孕妇妊娠质量,促进母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母胎依恋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异常引产产妇创伤后成长轨迹的纵向研究
15
作者 郭宁 程相红 +2 位作者 刘阳 伊丹 石志宜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29,共5页
目的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探究胎儿异常引产产妇创伤后成长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心理干预策略、促进产妇创伤后成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分别... 目的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探究胎儿异常引产产妇创伤后成长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心理干预策略、促进产妇创伤后成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分别于引产前,引产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216例胎儿异常引产产妇进行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后成长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结果识别出胎儿异常引产产妇创伤后成长存在2个潜在类别,分别为渐进成长组(占66.2%)、波动适应组(占33.8%);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高、积极应对的产妇归为渐进成长组的概率大,异常妊娠史、失业归为波动适应组的概率大(均P<0.05)。结论胎儿异常引产后早期产妇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随着时间延长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产妇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异常 引产 产妇 创伤后成长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纵向研究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发展轨迹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16
作者 陈礼静 于龙娟 +2 位作者 李娟 孔祥静 储静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2-450,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发展轨迹及其潜在类别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卒中中心住院治疗的128例急性缺血...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发展轨迹及其潜在类别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卒中中心住院治疗的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于急性住院期收集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认知功能等基线资料,在脑卒中后3、6个月随访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应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认知功能发展轨迹,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发展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根据MoCA评分识别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发展轨迹的3个潜在类别:高水平认知维持组(98例,76.6%)、低水平认知改善组(20例,15.6%)、中水平认知下降组(10例,7.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是否有吞咽障碍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不同发展轨迹类别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可根据认知功能发展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预测因素 在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病人生活质量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齐榕 朱虹玉 +3 位作者 柯熹 青菁 熊倩 骆惠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874-2880,共7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CASI)病人生活质量的发展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62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接触性...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CASI)病人生活质量的发展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62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接触性皮炎评估表、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分别于皮肤损伤发生时、发生后1个月以及发生后2个月进行追踪调查,利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皮肤损伤发生时、发生后1个月以及发生后2个月时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10.08±4.89)分、(12.65±4.33)分、(15.09±6.19)分;病人生活质量发展轨迹可分为中度影响-稳定组(50.6%)、高度影响-改善组(7.4%)、中度影响-加重组(42.0%);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基础疾病种类、延迟维护次数和接触性皮炎是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病人生活质量随病情变化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可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 生活质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发展轨迹 影响因素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敏敏 于秀荣 +1 位作者 吴玉梅 孙士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10,67,共6页
目的探讨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能力的纵向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8例NICU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早产儿入院24 h内、开始肠道喂养、完全肠道喂养、初次经... 目的探讨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能力的纵向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8例NICU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早产儿入院24 h内、开始肠道喂养、完全肠道喂养、初次经口喂养、初次一半喂养、完全经口喂养和出院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其经口喂养能力进行纵向追踪测评。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分析其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可分为高水平缓升组(32.9%)、中水平缓升组(47.5%)、低水平先降后升组(19.6%);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疾病严重程度和喂养前的行为状态是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变化轨迹具有异质性;NICU医护人员可通过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估和干预,实现精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经口喂养能力 疾病严重程度 行为状态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变化轨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伤行为的4年追踪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金健 王梦倩 +1 位作者 李桂莉 陈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动态发展轨迹及性别效应,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高校2016级新生追踪4年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数据5372份。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SMHSS)的自伤行为量表进行...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动态发展轨迹及性别效应,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高校2016级新生追踪4年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数据5372份。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SMHSS)的自伤行为量表进行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LGM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伤行为测量时间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83.57,P<0.001),大一阶段均分最高,大四阶段均分最低。LGMM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可分为缓解组(91.3%)和恶化组(8.7%)2个类型。同时,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有性别效应,恶化组的男生偏多(OR=1.56,95%CI:1.12~2.17)。结论:大学生自伤行为具有群体异质性和性别效应,高校要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行为 发展轨迹 性别差异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元性视角下的企业技术能力动态成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丁丁 朱桂龙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6-1664,共9页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探讨了外部资源作用下组织双元能力的动态成长趋势与特征,并检验了跨界搜寻与吸收能力对其成长过程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在外部资源作用下,组织双元能力存在3种不同的动态成长轨迹,探索能力成长过程存在增长模式和...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探讨了外部资源作用下组织双元能力的动态成长趋势与特征,并检验了跨界搜寻与吸收能力对其成长过程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在外部资源作用下,组织双元能力存在3种不同的动态成长轨迹,探索能力成长过程存在增长模式和U型模式两个潜在亚类,而开发能力存在稳定模式和增长模式两个潜在亚类,且企业开发能力在起始水平与增长速度方面均优于探索能力;拓展搜寻广度对企业探索、开发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提升搜寻深度仅对开发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及其与搜寻广度、深度的交互项分别对企业探索、开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了其促进技术能力成长、缓解过度搜寻行为方面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双元能力 跨界搜寻 吸收能力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