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发展趋势: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1
作者 吴鹏 王宇亮 蒋星雨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揭示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趋势,探究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通过2年共5次问卷调查,对1646名高中生进行测试。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发现:(1)高中生未来职业探索的发展趋势呈两阶段性,即先下降后增长;(2)高中生未来职业投入的发展趋势可分... 为揭示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趋势,探究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通过2年共5次问卷调查,对1646名高中生进行测试。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发现:(1)高中生未来职业探索的发展趋势呈两阶段性,即先下降后增长;(2)高中生未来职业投入的发展趋势可分为2个亚组,高投入下降组和低投入增长组;(3)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可以预测高中生未来职业探索的发展速率,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可以预测高中生未来职业投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公正世界信念对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验证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对高中职业规划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职业规划 潜变量增长模型 发展趋势 高中生 公正世界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2
作者 郭泽希 伊力扎提·麦麦提 古丽格娜·艾塔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7-611,共5页
背景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群体,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整体发展趋势,但缺少对于大学生强迫症状发展轨迹的研究。目的通过纵向追踪的方式,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背景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群体,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整体发展趋势,但缺少对于大学生强迫症状发展轨迹的研究。目的通过纵向追踪的方式,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强迫症状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3次追踪测试,第一次施测时间为2020年11月(T1),第二次施测时间为2022年3月(T2),第3次施测时间为2023年3月(T3)。对调查结果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同时参与3次测量的3289份有效被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3289名大学生中女性1966人(59.8%),汉族2352人(71.5%),首次施测平均年龄(21.0±0.7)岁。大学生焦虑得分分别为:T1(1.48±0.51)分,T2(1.38±0.45)分,T3(1.33±0.43)分;强迫症状得分分别为:T1(1.75±0.58)分,T2(1.66±0.55)分,T3(1.53±0.5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大学生强迫症状与焦虑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无条件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拟合良好,模型截距显著>0(P<0.001)、斜率显著<0(P<0.001),截距与斜率之间呈负相关(r=-0.033,P<0.001),表明大学生强迫症状得分呈现下降趋势,起始水平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纳入性别协变量(赋值:男=0,女=1)后,发现性别对截距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05,P<0.001),对斜率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01,P>0.05),即女大学生强迫症状起始水平高于男大学生,下降速度不存在差异。纳入焦虑协变量后,发现各时间点焦虑正向影响强迫症状(P<0.001),性别对斜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17,P<0.05),对截距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即控制焦虑的影响后,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下降速度低于男大学生。结论大学生强迫症状随年级升高而下降,高起始水平不一定带来长期困扰。焦虑阻碍强迫症状的缓解,并更大程度地影响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出现及男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状 发展轨迹 焦虑 性别差异 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中晚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俊升 周颖 李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使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84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历时三年的四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检验小学2~5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变化趋势,并考察不同性别儿童孤独感变化的差异性以及同伴接纳对孤独感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2~5年... 使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84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历时三年的四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检验小学2~5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变化趋势,并考察不同性别儿童孤独感变化的差异性以及同伴接纳对孤独感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2~5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呈曲线递减趋势,递减速度逐渐减缓,起始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2)女孩起始的孤独感水平显著低于男孩,而发展速度、加速度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较高的同伴接纳对当时儿童孤独感的降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采用孤独感发展的情境观,并结合儿童认知、自我发展的特点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发展轨迹 潜变量增长模型 性别差异 同伴接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殊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基于面板数据的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颖 喻炜婷 王建民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40,共7页
本研究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运用潜变量增长模型(LGM)探究了特殊教育产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投入方面,我国特殊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比重过小,特殊教育生均经费指数偏低,各地区师生比均... 本研究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运用潜变量增长模型(LGM)探究了特殊教育产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投入方面,我国特殊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比重过小,特殊教育生均经费指数偏低,各地区师生比均远低于国家标准;在产出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以及毕业生数在城乡间、地区间分布不平衡,特殊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不均衡。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表明,特殊教育产出受自身发展基础的制约,先发优势和累积效应明显;各地特殊教育的产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在地区间呈收敛趋势,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特殊教育产出的增长速度越慢。最后,本研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投入 产出 经济发展 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早期社会能力的发展:一个潜变量增长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晓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88-1397,共10页
对119名幼儿进行历时两年的三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建模,检验童年早期的社会能力是否呈线性增长,并考察气质、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社会能力发展水平与速度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能力在两年中呈线性增长,起... 对119名幼儿进行历时两年的三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建模,检验童年早期的社会能力是否呈线性增长,并考察气质、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社会能力发展水平与速度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能力在两年中呈线性增长,起始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2)女孩起始的社会能力水平高于男孩;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儿童起始的社会能力水平就越高;(3)气质节律性对社会能力增长速度的预测因儿童性别而异:节律性能够负向预测女孩社会能力的增长速度、正向预测男孩社会能力的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能力 潜变量增长模型 气质 母亲受教育程度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变化轨迹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苑芮 黄时华 +1 位作者 金艳 鲁丹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7-893,共7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变化轨迹以及自我同情对利他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913名高校新生进行3次纵向追踪,每次间隔1年。采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ABQ-CS)和大学生自我同情问卷(SCQ-CS)测量利他行为和自我同情水平,采用潜变量增... 目的:了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变化轨迹以及自我同情对利他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913名高校新生进行3次纵向追踪,每次间隔1年。采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ABQ-CS)和大学生自我同情问卷(SCQ-CS)测量利他行为和自我同情水平,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利他行为的变化轨迹和自我同情对利他行为变化的影响。结果:大学3年期间大学生的ABQ-CS得分呈下降趋势(P<0.01);3年间女生ABQ-CS得分均高于男生(均P<0.01);ABQ-CS得分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有个体间差异(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截距和斜率呈负相关(r=-0.46,P<0.01);3个时间点的SCQ-CS得分分别可以正向预测3个时间点的ABQ-CS得分(β=0.53、0.51、0.54)。结论:大学生利他行为水平呈线性下降趋势,女生利他行为水平高于男生;较高的自我同情水平对当时大学生利他行为的上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行为 变化轨迹 潜变量增长模型 性别差异 自我同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学过渡期高中新生大五人格与主观社会地位变化轨迹的关系: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程刚 邹燕 +2 位作者 余玮 丁芳媛 贾云丞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2-699,共8页
为了考察入学过渡期高中新生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SSS)的变化轨迹及人格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546名高一新生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4次追踪测试。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1)SSS呈阶段化线性增长,且个体间差异... 为了考察入学过渡期高中新生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SSS)的变化轨迹及人格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546名高一新生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4次追踪测试。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1)SSS呈阶段化线性增长,且个体间差异显著;(2)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性均能显著预测SSS的初始水平;(3)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对SSS的第一阶段变化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SSS会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初步形成,且人格与其变化轨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新生 入学过渡期 大五人格 主观社会地位 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基于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峰青 龚勋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考察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与睡眠质量的变化轨迹及二者间的关系。采用简版社交网站成瘾倾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774名大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每年施测一次的追踪调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及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 考察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与睡眠质量的变化轨迹及二者间的关系。采用简版社交网站成瘾倾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774名大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每年施测一次的追踪调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及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3年期间学生的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slope value=1.052, p<0.01)及睡眠质量(slope value=0.992,p<0.01)均呈恶化趋势;三年中上一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可以正向预测下一年的睡眠质量,反之则不能;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初始水平可显著预测睡眠质量的初始水平(β=0.445, p<0.01),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发展速度可显著预测睡眠质量的发展速度(β=0.303, p<0.01)。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初始水平及发展是其睡眠质量恶化的推动因素,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 睡眠质量 交叉滞后模型 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郭凯林 王世强 +3 位作者 李丹 王一杰 王少堃 胥祉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2-749,755,共9页
背景衰弱是人口老龄化突出的表现形式,我国关于老年人衰弱的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忽视了对老年人衰弱发展轨迹的考察。目的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4期追踪数据,考察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 背景衰弱是人口老龄化突出的表现形式,我国关于老年人衰弱的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忽视了对老年人衰弱发展轨迹的考察。目的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4期追踪数据,考察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CHARLS 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数据,该调查于2011年开展,随后每2~3年追踪1次,采用多阶段PPS抽样,对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中老年人群进行家户调查,范围覆盖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单位。其中2011年为全国基线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8年为全国追踪调查。将4期数据通过个人编码匹配合并,最终形成4期调查均参与的2267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衰弱指数(FI)对老年人的衰弱状况进行评估。利用Mplus工具构建3类无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选取最优的拟合模型确定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发展轨迹,并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考察随时间恒定因素(性别、教育程度)和随时间变化因素(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睡眠)对老年人衰弱的影响。结果不定义曲线潜变量增长模型能更好地拟合数据,为我国老年人衰弱发展轨迹的最优模型,其中χ^(2)(3)=36.16,比较拟合指数(CFI)=0.992,非规范拟合指数(TLI)=0.984,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0.070,标准化均方根残差(SRMR)=0.022,表明我国老年人衰弱水平呈曲线增长的趋势;模型截距、斜率以及截距的变异和斜率的变异均显著>0(P<0.01),表明老年人衰弱的初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恒定因素性别、教育程度对模型截距(性别:β=-0.113,P<0.01;教育程度:β=-0.173,P<0.01)和斜率(性别:β=-0.181,P<0.01;教育程度:β=-0.151,P<0.01)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相比于男性和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女性、低教育程度老年人衰弱的初始水平更高,增长速度更快。时间变化因素中体力活动、睡眠在4期调查中均对老年人衰弱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0.05);吸烟和饮酒分别在2011年、2015年、2018年和2013年、2015年调查中对老年人的衰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结论我国老年人的衰弱呈曲线增长的发展轨迹,初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女性、低教育程度能预测衰弱的发展,中高体力活动、睡眠充足有助于衰弱水平的降低,长期吸烟、饮酒过多则会使衰弱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人 发展轨迹 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及其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一个潜变量增长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亚华 冯瑶 +5 位作者 李宜逊 马嘉琪 沈岚岚 张文建 伍新春 冯秋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4-1086,共13页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汉语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进行历时6年8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儿童六年级时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汉语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进行历时6年8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儿童六年级时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呈持续地非线性增长,其中三年级和五年级是儿童口语词汇知识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差异稳定的发展模式;(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和相关阅读认知技能后,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显著预测六年级时的阅读准确性、阅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且对阅读准确性和阅读理解的预测比对阅读流畅性的预测更强;相对于起始水平,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词汇知识 阅读准确性 阅读流畅性 阅读理解 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暇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发展轨迹:基于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勇 吴静涛 +1 位作者 张晓林 胡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4,共13页
大学生睡眠障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余暇体育锻炼的干预机制和潜变量发展趋势并不清楚。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357名大学生进行历时1年3次的追踪调查,分析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余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 大学生睡眠障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余暇体育锻炼的干预机制和潜变量发展趋势并不清楚。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357名大学生进行历时1年3次的追踪调查,分析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余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时序效应。研究发现:(1)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在3个时段呈线性递减趋势(Slope value=-0.03,P<0.01),而睡眠质量呈线性增长趋势(Slope value=0.01,P<0.01);(2)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初始水平可以负向预测睡眠质量的初始水平和后续增长速率(β=-0.23,P<0.01);(3)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下降速率显著预测了后期睡眠质量增长速度(β=-0.06,P<0.01);(4)余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7,P<0.01)。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初始水平及发展是睡眠质量改善的推动因素,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暇体育锻炼 睡眠质量 情绪调节 潜变量增长模型 交叉滞后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冉 张宝山 林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5-1227,共13页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对257名老年人进行了历时1年的3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与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了家人情感卷入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变化趋势,家人情感卷入发展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发展的关系,以及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对257名老年人进行了历时1年的3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与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了家人情感卷入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变化趋势,家人情感卷入发展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发展的关系,以及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时序效应。结果发现:(1)老年人感知到的家人情感卷入在1年内呈线性递减,而老年自我刻板印象呈线性增长;(2)家人情感卷入的初始水平负向预测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初始水平与增长速率;(3)家人情感卷入的下降速率也显著预测了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增长速率;(4)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老年人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总体负向预测作用。本研究为老年刻板印象内化的家庭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对减少老年刻板印象内化、改善消极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干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人情感卷入 老年自我刻板印象 发展轨迹 潜变量增长模型 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心衰患者报告临床结局动态轨迹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若雅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0-513,518,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纵向随访数据,揭示患者动态变化轨迹规律,为高危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采取个性化干预以及提高重症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心衰患者4个时点生存质量随访数据,分别拟合线性潜变量增长模型、二次函数型潜变...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纵向随访数据,揭示患者动态变化轨迹规律,为高危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采取个性化干预以及提高重症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心衰患者4个时点生存质量随访数据,分别拟合线性潜变量增长模型、二次函数型潜变量增长模型、非定义类型的潜变量增长模型。通过比较模型拟合效果,揭示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分的动态变化轨迹。结果通过在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分的领域水平拟合3种潜在增长模型,结果均表明二次函数型潜在增长模型较其余两种模型为较优模型,其拟合指标更接近可接受限值。在领域水平,个体间的生存质量起始值不同,而个体内的变化趋势差异并不显著。进一步在生理领域的3个维度水平拟合潜在增长模型,在躯体症状、食欲睡眠、独立性维度拟合结果表明最优模型分别为非定义类型、线性、二次函数型潜在增长模型。总体来说患者在出院后的报告临床结局评分呈先升高后平稳的变化趋势。结论通过探究院后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随时间的变化轨迹规律,了解个体生存质量变化趋势并进一步解释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对患者不同阶段生命历程给予个性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报告临床结局 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抑郁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发展轨迹:基于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文玉 张雯 +3 位作者 刘影 张思敏 丁雪辰 徐刚敏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29,共7页
采用自我报告和教师评价对535名小学3~4年级儿童抑郁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三次追踪,通过交叉滞后回归分析和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考察抑郁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发展轨迹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抑郁水平和学业成绩在... 采用自我报告和教师评价对535名小学3~4年级儿童抑郁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三次追踪,通过交叉滞后回归分析和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考察抑郁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发展轨迹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抑郁水平和学业成绩在三年中都较为稳定,三年中上一年抑郁水平可以负向预测下一年的学业成绩,反之则不能;(2)儿童学业成绩的初始水平可以负向预测抑郁水平的发展速度。研究表明:较高的学业成绩可能是抑郁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为儿童情绪健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水平 学业成绩 交叉滞后模型 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变化轨迹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韦淑 杨丽 +3 位作者 罗雨婷 梁秋婷 周溢 卢佳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心理一致感的纵向发展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便利抽样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步放化疗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放疗第1次、15次、30...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心理一致感的纵向发展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便利抽样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步放化疗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放疗第1次、15次、30次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困扰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13对其进行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其心理一致感发展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NPC同步放化疗患者,其心理一致感存在3种轨迹,分别为持续低平组(20.00%)、持续下降组(28.00%)、持续上升组(52.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严重程度、年龄、学历、居住地、照护者和肿瘤分期是鼻咽癌患者心理一致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心理一致感变化轨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心理一致感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突发事件下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变化:基于潜变量增长和交叉滞后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孟可 焦丽颖 +4 位作者 郭震 史慧玥 赵锦哲 许燕 任爱玲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对1495名被试的价值观与幸福感进行了三个时间点的追踪研究,通过潜变量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回归模型,考察重大突发事件下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结果发现:(1)T1到T3民众的自我超越价值观显著下降,保守和开放价值观显著上升;(... 对1495名被试的价值观与幸福感进行了三个时间点的追踪研究,通过潜变量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回归模型,考察重大突发事件下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结果发现:(1)T1到T3民众的自我超越价值观显著下降,保守和开放价值观显著上升;(2)T2到T3民众的幸福感显著下降;(3)T2自我超越价值观正向预测T3幸福感,T2自我增强价值观负向预测T3幸福感;(4)T2幸福感正向预测T3自我超越和保守价值观,负向预测T3自我增强和开放价值观。该结果为今后重大突发事件下的价值观引导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价值观 幸福感 潜变量增长模型 交叉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丽霞 郜艳晖 +1 位作者 张敏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3-716,共4页
目的介绍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在分析纵向研究资料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大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具体实例说明模型参数的指定和结果的解释及如何对不同群体的增长趋势进行比较。结果增长曲线模型不仅可以分析纵向资料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能对个... 目的介绍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在分析纵向研究资料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大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具体实例说明模型参数的指定和结果的解释及如何对不同群体的增长趋势进行比较。结果增长曲线模型不仅可以分析纵向资料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能对个体间发展趋势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做出解释。结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是研究者分析纵向资料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多样本比较 增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立业 高彩虹 +2 位作者 王晓成 宋平平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中的疾病状态和生命质量相结合,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随疾病状态转移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针对3次随访的纵向资料,以认知正常老化为状态1、轻度认知损害为状态2、中重... 目的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中的疾病状态和生命质量相结合,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随疾病状态转移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针对3次随访的纵向资料,以认知正常老化为状态1、轻度认知损害为状态2、中重度认知损害为状态3、阿尔茨海默病为状态4,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研究AD进程中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随状态转移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总的来说,初始状态平均生命质量为29.9,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在随访期内,生命质量有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变化速度却不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而且初始时生命质量的高低与后来的变化速度之间相关不显著。各个状态转移组初始状态生命质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状态2→状态3和状态3→状态4这两个转移组生命质量有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而且前者升高要较后者明显,生命质量的发展速度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状态1→状态2和状态3→状态2这两个转移组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应根据AD进程中不同认知转归结局各自的发展变化,开展疾病分阶段重点防治。潜变量增长模型在纵向研究中考虑到数据个体间差异,在应用中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状态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描述发展趋势的差异: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被引量:37
19
作者 刘红云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9-544,共6页
在追踪研究中,研究者不仅关心某一特质随时间的发展趋势,而且关注个体之间发展趋势的差异及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总体发展同质的情形下,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所研究的总体本... 在追踪研究中,研究者不仅关心某一特质随时间的发展趋势,而且关注个体之间发展趋势的差异及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总体发展同质的情形下,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所研究的总体本身不同质,就需要一种能够描述总体中不同质子总体的不同发展特点的方法。该文简要介绍了一种能够描述不同群体不同发展趋势特征的统计模型——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并通过一个实际例子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应用过程,同时说明了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研究 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学龄儿童体质指数变化轨迹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芳 宋桂荣 +3 位作者 刘启贵 胡冬梅 李国荣 唐晓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9-522,527,共5页
目的探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和潜类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在识别儿童体重增长变化潜在类别上的应用。方法以大连市932名6~12岁学龄儿童的体检纵向数据为例。运用Mplus8.3软件... 目的探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和潜类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在识别儿童体重增长变化潜在类别上的应用。方法以大连市932名6~12岁学龄儿童的体检纵向数据为例。运用Mplus8.3软件构建不同性别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的GMM和LCGM模型。结果LCGM模型对男女学龄儿童的生长轨迹均识别出3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组:“稳定组”、“肥胖组”、“偏瘦组”;GMM模型对男性学龄儿童的生长轨迹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组:“稳定增长组”和“肥胖增长组”。结论GMM和LCGM模型可以识别学龄儿童BMI发展轨迹的异质性,拓展了描述儿童体重动态变化的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体重变化轨迹 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增长模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