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剂作用下滨海盐化潮土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征 王学君 +3 位作者 董晓霞 刘苹 郑福丽 沈玉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7-333,共7页
通过对滨海盐化潮土小麦—玉米轮作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施用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对照(CK)、有机土壤改良剂(OSA)和有机—无机... 通过对滨海盐化潮土小麦—玉米轮作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施用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对照(CK)、有机土壤改良剂(OSA)和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CSA),分析土壤团聚体分布、水稳性大团聚体(R0.25)、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分形维数(D)、有机碳储量(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SOCS)和有机碳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of organic carbon)。结果表明,滨海盐化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主要以<0.25 mm粒径为主,改良剂施用后土壤R0.25显著提高,其影响主要集中在>5 mm和2~5 mm粒径级,OSA处理2个粒级团聚体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7.38%和59.00%,CSA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9.17%和100.66%。施用OSA与CSA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值,说明2种改良剂的施用均有利于提高大团聚体数量及稳定性。施用改良剂2年处理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高,OSA处理以1~2 mm粒级提高最多,CSA以2~5 mm粒级提高最多,且前者达显著水平。与CK相比,改良剂可促使土壤有机碳向大团聚体富集,显著提高>1~2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93.62%~109.76%,降低或显著降低<1~2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20.55%~24.92%。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改良剂施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滨海盐化潮土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还可显著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储量,是加强盐碱土壤有机碳库积累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滨海盐化潮土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素菌肥改良滨海盐化潮土作用的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金环 杨益民 吴伟 《土壤肥料》 CSCD 1998年第4期35-36,34,共3页
施用酵素菌肥改良滨海盐化潮土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酵素菌肥能使土壤形成合理的微生物群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盐化潮土脱盐、抑盐能力。
关键词 酵素菌肥 滨海盐化潮土 微生物群落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冬枣开甲技术及配套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付生 安福枝 《中国果菜》 2012年第7期15-17,共3页
滨州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其土壤类型以滨海盐化潮土为主,土壤pH值在7.8-8.3之间,耕层土壤含盐在0.2%-0.3%。冬枣在我市滨海盐碱地广泛栽植,冬枣是多花树种,在较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密植冬枣园,座果率较低。开甲是提高冬枣产... 滨州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其土壤类型以滨海盐化潮土为主,土壤pH值在7.8-8.3之间,耕层土壤含盐在0.2%-0.3%。冬枣在我市滨海盐碱地广泛栽植,冬枣是多花树种,在较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密植冬枣园,座果率较低。开甲是提高冬枣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般可增30%左右。但是仅靠开甲,而其它辅助管理措施跟不上,不但不会提高座果率,而且会使树势衰弱。一旦衰弱,滨海盐碱地冬枣树势很难恢复。自我市开始大面积栽种冬枣以来,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总结出了滨海盐碱地冬枣开甲比较成功的经验,可使冬枣667m2产量达到1500kg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碱地 冬枣园 开甲 配套管理 滨海盐化潮土 黄河入海口 土壤PH值 土壤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施用硅肥效果及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翠珍 邵长泉 孙汉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869-6869,6889,共2页
在滨海盐化潮土上进行夏玉米施用硅肥田间点播试验,研究夏玉米施用硅肥效果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强玉米抗病性,改善植株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结构;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施硅肥112.5 kg增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硅肥75 kg次之,与对... 在滨海盐化潮土上进行夏玉米施用硅肥田间点播试验,研究夏玉米施用硅肥效果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强玉米抗病性,改善植株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结构;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施硅肥112.5 kg增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硅肥75 kg次之,与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6.64%、15.87%,每公顷纯增效益分别为916.81、127.1元。从产出投入结果看,经济最佳硅肥施用量为75-11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滨海盐化潮土 硅肥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施用硅肥效果及适宜用量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翠珍 邵长 +3 位作者 泉孟凯 泉维洁 侯晓芳 邹强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3期44-45,共2页
在滨海盐化潮土上进行水稻施硅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强水稻抗倒、抗病能力;改善植株生态和产量结构;与对照相比,水稻增产19%~34%。硅肥的适宜用量为每亩50~70kg。
关键词 水稻 滨海盐化潮土 施肥 硅肥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吸硅特点及应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翠珍 邵长泉 +3 位作者 孟凯 泉维洁 侯晓芳 邹强 《山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29-31,共3页
在滨海盐化潮土条件下进行小麦施硅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吸硅特点为抽穗期>成熟期>拔节期>返青期。因此,硅肥可作基肥施用也可在返青期作追肥。施硅处理与对照相比,小麦成熟期提前,抗逆能力增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在滨海盐化潮土条件下进行小麦施硅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吸硅特点为抽穗期>成熟期>拔节期>返青期。因此,硅肥可作基肥施用也可在返青期作追肥。施硅处理与对照相比,小麦成熟期提前,抗逆能力增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后期,增产效果1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硅肥 吸硅特点 滨海盐化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