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泡样树突细胞分泌蛋白的自然免疫作用和在口腔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陶船思博 梅芳 钟金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44-447,共4页
滤泡样树突细胞分泌蛋白(FDC-SP)是一种由滤泡样树突细胞产生的可锚定于B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其基因定位于4q13富含脯氨酸的唾液多肽和半胱氨酸-X-半胱氨酸趋化因子基因簇染色体4开放阅读框7附近,既可调节抗体应答、B细胞趋化,亦可参与防... 滤泡样树突细胞分泌蛋白(FDC-SP)是一种由滤泡样树突细胞产生的可锚定于B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其基因定位于4q13富含脯氨酸的唾液多肽和半胱氨酸-X-半胱氨酸趋化因子基因簇染色体4开放阅读框7附近,既可调节抗体应答、B细胞趋化,亦可参与防御功能。FDC-SP表达于淋巴生发中心亮区,还表达于白细胞浸润的扁桃体隐窝以及脂多糖(LPS)、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1株活化的白细胞中,也表达于牙龈沟内结合上皮,体现其在口腔自然免疫防御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口腔中,FDC-SP正向调节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并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途径抑制成纤维细胞分化为矿化组织细胞,作为口腔自然免疫防御的结合上皮的特异性标志分子,其表达水平与LPS息息相关,可通过对其的定位和定量测定揭示牙周健康状况及牙周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样树突细胞分泌蛋白 生物标志物 自然免疫 牙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EBV阴性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2
作者 朱文标 闫春梅 +3 位作者 毛杰维 谢寿城 刘清华 黄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性,48岁。因左上腹部轻度疼痛于2017年4月入梅州市人民医院。腹部CT示:胰尾部囊实性肿物,最大径10.2 cm,囊内可见分隔,肿块紧贴胃小弯侧及肝左叶,边界尚清(图1A)。MR检查示: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ADC值减低,... 患者男性,48岁。因左上腹部轻度疼痛于2017年4月入梅州市人民医院。腹部CT示:胰尾部囊实性肿物,最大径10.2 cm,囊内可见分隔,肿块紧贴胃小弯侧及肝左叶,边界尚清(图1A)。MR检查示: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ADC值减低,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欠均匀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图1B)。临床诊断为胰腺癌,经多学科讨论,决定手术治疗。术中见胰尾肿物,大小约10 cm×8 cm,与胃壁黏连紧密,脾动静脉包裹在其中,难以分离。为完全切除肿瘤,进行了胰体尾部切除术、脾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假瘤树突细胞肉瘤 EBV阴性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炎性假瘤与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静 李向红 +1 位作者 吕亚莉 宋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发热、肝肿大、体重减轻等。大体肿瘤呈实性,境界清楚;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波浪状排列,其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散在分布的大的多形性细胞,核仁明显。肝脏炎性假瘤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镜下表现均与肝脏炎性假瘤十分相似,但肿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嗜酸性,除R-S样细胞外,还可见到不少形态怪异的巨细胞,且免疫表型CD21、CD35阳性,EBER(EBV-encoded RNA原位杂交)阳性。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诊断时需注意与肝脏梭形细胞肿瘤甚至霍奇金淋巴瘤鉴别,树突状细胞免疫标记CD21、CD35阳性,特别是EBER原位杂交阳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脏炎性假瘤 肝脏炎性假瘤树突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反应性滤泡树突状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卡波西肉瘤、良性和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的新标记物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智丹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16,共1页
突触核蛋白组成了一个仅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小的可溶性神经蛋白质家族,其作用是促使突触前神经终端的囊泡快速释放神经递质。生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α-Synuclein表达于骨髓的正常巨核细胞和红系幼稚细胞以及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中。
关键词 树突细胞肉瘤 突触核蛋白 血管源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 α-Synuclein 反应性 标记物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在结合上皮中快速丢失
5
作者 王天璐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08-308,共1页
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ecreted protein,FDC—SP)的mRNA被发现在龈沟结合上皮特异性表达,且FDC—SP在多种与固有免疫密切相关的组织中呈高表达,推断FDC—SP在龈沟内宿主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基... 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ecreted protein,FDC—SP)的mRNA被发现在龈沟结合上皮特异性表达,且FDC—SP在多种与固有免疫密切相关的组织中呈高表达,推断FDC—SP在龈沟内宿主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探讨FDC—SP在结合上皮中的表达和定位,并观察其在实验性炎症条件下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结合上皮 分泌蛋白 脂多糖诱导 PROTEIN 宿主防御机制 特异性表达 F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薛菊 谢珣 +4 位作者 李阳璨 戴鹏辉 杨小丰 王琨 陈志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EBER检测、PBRM1和NTRK2突变、治疗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中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31~71岁,平均54.1岁,中位年龄58.5岁。5例肿瘤发生于脾脏,3例发生于肝脏。肿瘤最大径1.5~10 cm。免疫表型:CD21(8/8)、CD35(8/8)、CD23(6/8)、vimentin、SMA和S-100蛋白均阳性。8例EBER原位杂交均阳性。其中1例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3年后复发,行二代测序检测发现伴PBRM1和NTRK2突变。8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复发后行二次肿瘤切除并化疗。8例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7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复发后继续化疗。结论IPT-like FDCS形态学特点与炎性假瘤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相似,易误诊,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可协助诊断;IPT-like FDCS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少数病例术后易复发,需长期随诊、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肉瘤 炎性假瘤 EB病毒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及纵隔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泊 丁重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5,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岁,2周前体检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遂至我院行胸腹部CT,CT示肝右叶巨大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可见粗大供血血管;下段食管前方及胸11-12椎体右旁另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图1a~c),CT...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岁,2周前体检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遂至我院行胸腹部CT,CT示肝右叶巨大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可见粗大供血血管;下段食管前方及胸11-12椎体右旁另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图1a~c),CT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胃镜示慢性胃炎,肠镜未见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两对半及肿瘤标志物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炎性假瘤树突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
8
作者 吴婷婷 方超 韩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8-1278,共1页
患者男,47岁,因“反复低热伴下肢乏力半年余”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无特殊,双下肢肌力正常(5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10μg/ml)。腹部超声:脾脏内5.5 cm×5.0 cm混合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于其内见短线状血流... 患者男,47岁,因“反复低热伴下肢乏力半年余”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无特殊,双下肢肌力正常(5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10μg/ml)。腹部超声:脾脏内5.5 cm×5.0 cm混合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于其内见短线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脾内病灶动脉期快速增强,静脉期减退呈低回声改变,内见无强化区(图1A、1B);考虑脾少见类型恶性肿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诊断显像 炎性假瘤树突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 被引量:7
9
作者 许可见 李汉忠 +2 位作者 师杰 晋红中 刘跃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4-796,共3页
报告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患者男,16岁。因口腔、外阴溃疡伴发热2个月余,全身糜烂20d入院。临床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全身水疱、糜烂及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副肿瘤天疱疮。腹部CT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手... 报告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患者男,16岁。因口腔、外阴溃疡伴发热2个月余,全身糜烂20d入院。临床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全身水疱、糜烂及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副肿瘤天疱疮。腹部CT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并经组织病理证实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经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及口服、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7周躯干皮损基本愈合,遗留黏膜损害及肢端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副肿瘤 肉瘤 树突细胞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混合性髓样-滤泡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雪梅 昌红 +3 位作者 陈奕至 张建英 沈兵 高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样-滤泡细胞癌(mixed me-dullary and follicular cell carcinomas,MMFCC)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MMF-CC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免疫组化分别采用EnVision法和LSAB法检测Calcitonin、T...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样-滤泡细胞癌(mixed me-dullary and follicular cell carcinomas,MMFCC)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MMF-CC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免疫组化分别采用EnVision法和LSAB法检测Calcitonin、TTF-1、CK19、Tg、Galectin-3、CgA、Syn、CEA、p53、Ki-67、PTH等抗体表达,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例1肿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梭形细胞巢及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构成,梭形细胞巢呈浸润性生长,滤泡癌细胞侵犯被膜和血管,两者相互分离,淋巴结内见转移性髓样癌。例2肿瘤细胞大小中等,较一致,呈圆形、椭圆形或立方形,核圆,核染色深,胞质内分泌有少许蓝染黏液,形成大小不等的腺腔和扩张的小囊,似筛状和蜂窝状结构,腺腔和囊内含有淡蓝色的黏液,形成腺样囊性癌样分化。淋巴结内有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转移。免疫表型:滤泡区CK19(),TTF-1、Tg、Galectin-3均(+),Calcitonin、CgA、Syn、CEA、p53均(-),Ki-67增殖指数5%。巢状区(包括腺样囊性癌样区域)Calcitonin、CEA、CK19、CgA、TTF-1均(+),p53、PTH均(-)。结论 MMFCC临床罕见,依据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方式,同甲状腺髓样癌或甲状腺滤泡细胞癌有一致的细胞特征,结合免疫表型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混合性髓-细胞肿瘤 降钙素 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CSP对胆管癌预后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王志清 姚明辰 +2 位作者 李赫阳 姚晓含 王发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FDCSP)对胆管癌预后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TCGA-CHOL数据集分析FDCSP mRNA在胆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胆管癌与...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FDCSP)对胆管癌预后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TCGA-CHOL数据集分析FDCSP mRNA在胆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胆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FDCSP蛋白的表达。使用R软件绘制FDCSP高表达(n=17)与低表达(n=18)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利用脂质体介导的siRNA转染构建体外敲低FDCSP基因的胆管癌细胞(HuCCT-1和CCLP1),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DCSP的表达,采用克隆形成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P27、P21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中FDCSP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胆管癌组织中FDCSP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69±2.18)%vs(65.07±3.40)%,P<0.001]。FDCSP基因高表达的胆管癌患者预后较差(P<0.001)。敲低FDCSP基因后,FDC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数下降(P<0.05);CCND1、CCNE1蛋白的表达下调,P27、P2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FDCSP基因高表达的胆管癌患者预后较差;敲低FDCSP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树突细胞分泌蛋白 预后 HuCCT-1细胞 CCLP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乳腺样分泌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晶晶 李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684,共8页
唾液腺乳腺样分泌癌(MASC)是一种近年来才被描述的唾液腺肿瘤新类型,因其存在与乳腺分泌性癌类似的特异性的E-二十六变异基因6-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3融合基因而得名。MASC在病理形态上非完全特异,与诸多唾液腺肿瘤有重叠,所以在病理... 唾液腺乳腺样分泌癌(MASC)是一种近年来才被描述的唾液腺肿瘤新类型,因其存在与乳腺分泌性癌类似的特异性的E-二十六变异基因6-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3融合基因而得名。MASC在病理形态上非完全特异,与诸多唾液腺肿瘤有重叠,所以在病理诊断中经常将其诊断为腺泡细胞癌或黏液表皮样癌等。本文就MASC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分泌 唾液腺乳腺分泌 E-二十六变异基因6.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3融合基因 细胞 乳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Cs-miR-548m-CDK6轴在套细胞淋巴瘤集落形成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芳 张新伟 +2 位作者 张翼鷟 魏枫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FDCs-miR-548m-CDK6轴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集落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L细胞与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共培养后miR-548m和CDK6的变化。以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548m的靶... 目的:探讨FDCs-miR-548m-CDK6轴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集落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L细胞与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共培养后miR-548m和CDK6的变化。以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548m的靶点,Western Blot检测MCL细胞系分别转染pre-miR-548m和anti-miR-548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CDK6)的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DK6是否为miR-548m的直接作用靶点。MCL细胞系与/不与FDCs共培养,过表达miR-548m或者敲低CDK6后MCL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FDCs与MCL的粘附作用可以下调miR-548m并上调CDK6。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显示CDK6的3'UTR是miR-548m的潜在靶点,且过表达miR-548m能够减少CDK6的表达,抑制miR-548m表达能够增加CDK6。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DK6的3'UTR是miR-548m的一个直接作用靶点。集落形成实验显示过表达miR-548m或者敲低CDK6后,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减弱。结论:FDCs通过抑制MCL中miR-548m表达上调CDK6,增强MCL的集落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淋巴瘤 树突细胞 miR-548m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 集落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附29例分析)
14
作者 张建兵 韩枋 +2 位作者 童淑兰 曹松 陶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8-19,共2页
一般认为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来自滤泡旁细胞(C细胞),能分泌降钙素等激素。MTC的生存率差异很大,本文对29例作光、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并探讨其预后因素。
关键词 甲状腺髓 细胞 免疫组化研究 降钙素 甲状腺球蛋白 Carcinoma 蛋白 石蜡标本 肿瘤最大直径 带瘤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经鼻黏膜免疫牙周炎基因疫苗pVAX1-HA2-FimA-(IL-15)后Tfh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源 陈靖 +4 位作者 曾凤娇 于航 刘霞 刘建国 白国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观察SD大鼠经鼻黏膜免疫牙周炎基因疫苗后Tfh细胞的变化,探讨Tfh细胞在黏膜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sIgA抗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鼻滴方式免疫SD大鼠,A组为生理盐水组,B组为空载体(pVAX1)组,C组为牙周炎疫苗pVAX1-HA2-FimA-(IL-15)组,EL... 目的:观察SD大鼠经鼻黏膜免疫牙周炎基因疫苗后Tfh细胞的变化,探讨Tfh细胞在黏膜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sIgA抗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鼻滴方式免疫SD大鼠,A组为生理盐水组,B组为空载体(pVAX1)组,C组为牙周炎疫苗pVAX1-HA2-FimA-(IL-15)组,ELISA法检测大鼠唾液中特异性sIgA抗体的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鼻黏膜Tfh细胞及CD4+CXCR5+ICOS+Tfh细胞的表达。结果:第3~7周C组大鼠唾液中特异性sIgA抗体表达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FITC(CD4)和Aleax flour 594(CXCR5)融合后呈黄色荧光,A组和B组的免疫荧光双染结果中未见双阳性荧光信号;C组大鼠鼻黏膜细胞中CD4+CXCR5+Tfh及CD4+CXCR5+ICOS+Tfh细胞的表达均高于A组和B组(P<0.05);且发现大鼠唾液中特异性sIgA与大鼠鼻黏膜CD4+CXCR5+Tfh及CD4+CXCR5+ICOS+Tfh细胞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牙周炎基因疫苗pVAX1-HA2-FimA-(IL-15)经鼻黏膜免疫大鼠后可激活Tfh细胞在鼻黏膜的表达,表达水平与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Tfh细胞可能在促进机体产生特异性sIgA抗体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基因疫苗 牙龈卟啉单胞菌 黏膜免疫 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球蛋白制剂对肉用仔鸡法氏囊发育有促进作用
16
作者 尚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5年第7期5-5,共1页
上海农学院动物科学系用透射电镜对肌注血清γ-球蛋白后仔鸡的法氏囊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鸡法氏囊滤泡发育程度及滤泡间上皮(ISE)细胞分泌功能高于同期对照组。A-A肉用仔鸡法氏囊从孵出后到4周龄之间... 上海农学院动物科学系用透射电镜对肌注血清γ-球蛋白后仔鸡的法氏囊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鸡法氏囊滤泡发育程度及滤泡间上皮(ISE)细胞分泌功能高于同期对照组。A-A肉用仔鸡法氏囊从孵出后到4周龄之间处于生长发育期。其生长特点是淋巴滤泡不断增大,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法氏囊 γ-球蛋白 细胞分泌功能 形态结构 间上皮 制剂 透射电镜 淋巴 淋巴细胞增殖 上海农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的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巫泓生 张帅 古维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900-3902,共3页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传统上分为甲状腺分化性癌、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髓样癌,分化性癌又分为乳头状癌和滤泡型腺癌[1],甲状腺未分化癌比较少见且预后极差,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传统上分为甲状腺分化性癌、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髓样癌,分化性癌又分为乳头状癌和滤泡型腺癌[1],甲状腺未分化癌比较少见且预后极差,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一种,在多发性2型内分泌瘤中约25%的患者伴有甲状腺髓样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肿瘤标志物 甲状腺未分化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甲状腺髓 甲状腺细胞 恶性肿瘤 乳头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屹霄 杨莹韵 杨爱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826-832,共7页
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以炎症和纤维化为主的胰腺炎,属于IgG4相关性疾病。目前关于Ⅰ型AIP的发病机制认识尚浅,普遍认为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近年来,在Ⅰ型AIP发病的细... 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以炎症和纤维化为主的胰腺炎,属于IgG4相关性疾病。目前关于Ⅰ型AIP的发病机制认识尚浅,普遍认为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近年来,在Ⅰ型AIP发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主要从免疫学角度阐述其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IGG4相关性疾病 浆母细胞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细胞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