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多糖诱导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在结合上皮中快速丢失
1
作者 王天璐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08-308,共1页
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ecreted protein,FDC—SP)的mRNA被发现在龈沟结合上皮特异性表达,且FDC—SP在多种与固有免疫密切相关的组织中呈高表达,推断FDC—SP在龈沟内宿主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基... 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ecreted protein,FDC—SP)的mRNA被发现在龈沟结合上皮特异性表达,且FDC—SP在多种与固有免疫密切相关的组织中呈高表达,推断FDC—SP在龈沟内宿主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探讨FDC—SP在结合上皮中的表达和定位,并观察其在实验性炎症条件下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结合上皮 分泌蛋白 脂多糖诱导 PROTEIN 宿主防御机制 特异性表达 F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日升 汪星星 +2 位作者 陈杰云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无肝包膜回缩,邻近胆管有无扩张、肝门区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结果:7个病灶均为肝内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光滑,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信号均匀的实性肿块,5个病灶为实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1个病灶囊变明显,并见出血。动态增强扫描5个病灶表现为“速升平台型”模式;2个病灶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模式;1个病灶周围异常灌注,2个病灶见延迟强化的包膜;1个病灶周围胆管轻度扩张,所有病例肝门区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肝脏FDC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常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实性部分信号均质,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多数表现为明显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倩倩 罗雯雯 +1 位作者 关结霞 梁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59,65,共5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EBV^(+)IFDCS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44.7岁。7例发生于肝,2例发生于脾。肿瘤内可见血管壁纤维样及透明变性(6/9)、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9)和上皮样肉芽肿(2/9)。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滤泡树突状细胞标志物CD21(7/9)、CD23(8/9)和CD35(9/9),部分表达SMA(6/9)和D2-40(1/9)。2例脾IgG4阳性浆细胞明显增高(80~135个/10 HPF),7例肝IgG4阳性浆细胞为0~36个/10 HPF。术后随访3~84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转移,1例失访。结论EBV^(+)IFDCS罕见,低度恶性。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在EBV^(+)IFDC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阳性炎性树突状细胞肉瘤 IgG4相关疾病 EBER原位杂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反应性滤泡树突状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卡波西肉瘤、良性和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的新标记物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智丹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16,共1页
突触核蛋白组成了一个仅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小的可溶性神经蛋白质家族,其作用是促使突触前神经终端的囊泡快速释放神经递质。生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α-Synuclein表达于骨髓的正常巨核细胞和红系幼稚细胞以及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中。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肉瘤 突触核蛋白 血管源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 α-Synuclein 反应性 标记物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样树突细胞分泌蛋白的自然免疫作用和在口腔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陶船思博 梅芳 钟金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44-447,共4页
滤泡样树突细胞分泌蛋白(FDC-SP)是一种由滤泡样树突细胞产生的可锚定于B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其基因定位于4q13富含脯氨酸的唾液多肽和半胱氨酸-X-半胱氨酸趋化因子基因簇染色体4开放阅读框7附近,既可调节抗体应答、B细胞趋化,亦可参与防... 滤泡样树突细胞分泌蛋白(FDC-SP)是一种由滤泡样树突细胞产生的可锚定于B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其基因定位于4q13富含脯氨酸的唾液多肽和半胱氨酸-X-半胱氨酸趋化因子基因簇染色体4开放阅读框7附近,既可调节抗体应答、B细胞趋化,亦可参与防御功能。FDC-SP表达于淋巴生发中心亮区,还表达于白细胞浸润的扁桃体隐窝以及脂多糖(LPS)、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1株活化的白细胞中,也表达于牙龈沟内结合上皮,体现其在口腔自然免疫防御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口腔中,FDC-SP正向调节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并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途径抑制成纤维细胞分化为矿化组织细胞,作为口腔自然免疫防御的结合上皮的特异性标志分子,其表达水平与LPS息息相关,可通过对其的定位和定量测定揭示牙周健康状况及牙周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分泌蛋白 生物标志物 自然免疫 牙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 被引量:7
6
作者 许可见 李汉忠 +2 位作者 师杰 晋红中 刘跃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4-796,共3页
报告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患者男,16岁。因口腔、外阴溃疡伴发热2个月余,全身糜烂20d入院。临床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全身水疱、糜烂及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副肿瘤天疱疮。腹部CT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手... 报告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的副肿瘤天疱疮。患者男,16岁。因口腔、外阴溃疡伴发热2个月余,全身糜烂20d入院。临床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全身水疱、糜烂及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副肿瘤天疱疮。腹部CT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并经组织病理证实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经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及口服、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7周躯干皮损基本愈合,遗留黏膜损害及肢端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副肿瘤 肉瘤 树突状细胞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炎性假瘤与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静 李向红 +1 位作者 吕亚莉 宋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发热、肝肿大、体重减轻等。大体肿瘤呈实性,境界清楚;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波浪状排列,其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散在分布的大的多形性细胞,核仁明显。肝脏炎性假瘤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镜下表现均与肝脏炎性假瘤十分相似,但肿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嗜酸性,除R-S样细胞外,还可见到不少形态怪异的巨细胞,且免疫表型CD21、CD35阳性,EBER(EBV-encoded RNA原位杂交)阳性。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诊断时需注意与肝脏梭形细胞肿瘤甚至霍奇金淋巴瘤鉴别,树突状细胞免疫标记CD21、CD35阳性,特别是EBER原位杂交阳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脏炎性假瘤 肝脏炎性假瘤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甘梅富 余春开 +2 位作者 蔡菊芳 卢洪胜 余心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腮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HE切片、免疫组化等观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多边形,胞质淡染,边界不清,核染色质颗粒状并见明显小核仁,...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腮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HE切片、免疫组化等观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多边形,胞质淡染,边界不清,核染色质颗粒状并见明显小核仁,可见散在核分裂象,呈片状、束状、编织状、旋涡状排列。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及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结构。肿瘤细胞特异性地表达CD21、CD23、CD35、S-100蛋白、CD68、vim entin、EMA。结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是极少见的低中度恶性肿瘤,可出现多种组织结构,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要免疫组化帮助。应与异位脑膜瘤、异位胸腺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淋巴上皮样癌及指突性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增强HIV的感染 被引量:4
9
作者 姜拥军 尚红 王亚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38-441,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 (folliculardendriticcell,FDC)能否增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提取人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 ,与感染HIV 1III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或扁桃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测定HIVP2 4含量 ,HIV 1env... 目的 :研究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 (folliculardendriticcell,FDC)能否增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提取人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 ,与感染HIV 1III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或扁桃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测定HIVP2 4含量 ,HIV 1envDNA及HIV 1nefRNA。结果 :FDC与感染HIV病毒的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 ,P2 4抗原含量高于对照组 6~ 7倍 (P <0 0 1)。PCR结果显示FDC组HIV 1env基因扩增条带密度高于对照组。FDC与感染HIV病毒的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P2 4抗原高于对照组 10倍以上 (P <0 0 1)。FDC与感染HIV病毒的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 4或 6h ,可增加 2~ 3倍的HIV 1nefRNA的表达 (P <0 0 1)。结论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能够增强HIV在淋巴细胞中的感染 ,其相关机制为FDC可促进HIV在淋巴细胞内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树突状细胞 HIV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系膜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陆洪芬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的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特征性的双相性细胞结构 ,由旋涡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的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特征性的双相性细胞结构 ,由旋涡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多边性瘤细胞和大量混杂的小淋巴细胞组成。瘤细胞胞界不清 ,呈合体状。胞质淡嗜伊红色 ,核圆形或卵圆形 ,有清晰的核膜 ,染色质呈空泡状或点彩状 ,可见小核仁 ,灶性区域可见分叶状或多核性瘤细胞。瘤细胞核显示轻到中度的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象。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灶。除与瘤细胞相混杂外 ,部分区域内可见淋巴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 ,形成袖套结构。免疫表型 :瘤细胞表达CD2 1,弱阳性表达EMA ,而CD35、S 10 0蛋白、desmin和AE1/AE3等标记均为阴性 ,大多数小淋巴细胞表达CD4 5RO(UCHL 1)和CD3。结论 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中度恶性肿瘤 ,应予以完整切除 ,必要时辅以化疗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系膜 淋巴结外树突状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usterin对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航波 周晓军 +1 位作者 马恒辉 刘晓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00-602,I0005,共4页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FDCS/T)、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NK/T细胞淋巴瘤(NK/T)、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浆细胞瘤(PC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CD21+CD35在FDCS/T中的表达情况以及CD30、ALK1在ALCL中的表达情况。另选10份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检测Clusterin和CD21+CD35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例FDCS/T中均有Clusterin和CD21+CD35的表达;20份AL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85.00%(17/20);CD30表达率为100.00%(20/20);ALK1表达率为50.00%(10/20);85份DLB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4.70%(4/85);其余淋巴瘤组织均未表达Clusterin。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lusterin和CD21+CD35表达一致,均未表达于B和T淋巴细胞,但都阳性表达于滤泡树突状细胞。结论:Clusterin可能是一种新的诊断FDCS/T标记物;与CD30和ALK1联合使用在AL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IN 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状细胞增强HIV感染机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莹 陈欢 +1 位作者 崔华露 姜拥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78,388,共3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增强HIV感染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transwell隔膜、ELISA等方法探讨FDC对淋巴细胞趋化及对HIV结合、进入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FDC趋化的淋巴细胞(1.95±0.21)×105个高于PRMI1640培养液对照...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增强HIV感染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transwell隔膜、ELISA等方法探讨FDC对淋巴细胞趋化及对HIV结合、进入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FDC趋化的淋巴细胞(1.95±0.21)×105个高于PRMI1640培养液对照组(0.75±0.2)×105个,P<0.05;FDC对HIV与淋巴细胞的结合无影响,P>0.05;FDC或FDC培养上清使HIV进入淋巴细胞(203.3±31.0pg/ml,111.7±29.4.0pg/ml)的量高于对照组(64.0±1.0pg/ml),P<0.05。结论:FDC可能通过趋化淋巴细胞、促进HIV进入淋巴细胞达到增进HIV在淋巴细胞内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亮亮 周斌 +3 位作者 余燚 侯英勇 魏淑飞 张卢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1,94,共4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脏1例),男女比约1.7∶1。年龄36~85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58岁。临床多为体检或因发热、腹泻等症状检查时发现肝脏或脾脏占位,2例具有乙肝病史,1例具有乳腺癌病史,1例合并肝细胞肝癌。影像学检查示肝脏或脾脏内见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镜检: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背景内见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具有轻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梭形或卵圆形,呈席纹状、束状排列或单个散在分布。胞质淡染或略有嗜酸性,细胞核呈空泡状,染色质细腻,核仁可见。部分肿瘤细胞似R-S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21、CD23和CD35。8例EBER原位杂交检查均阳性。随访1~15个月,除1例肝脏有2枚肿瘤患者于术后2个月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少见,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差异较大,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树突状细胞肉瘤 肝脏肿瘤 脾脏肿瘤 EBV阳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的分离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拥军 范霞 +1 位作者 康辉 Tylor Thacker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为探讨人类滤泡树突细胞 (FDC)在HI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摸索分离出提取人FDC的最佳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Ⅳ和DNA酶消化人扁桃体 ,Percoll连续梯度分层液分离含有FDC的细胞层 ,经MACS分选 ,得到富含FDC的细胞 ,用γ 射线将混有的B... 目的 :为探讨人类滤泡树突细胞 (FDC)在HI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摸索分离出提取人FDC的最佳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Ⅳ和DNA酶消化人扁桃体 ,Percoll连续梯度分层液分离含有FDC的细胞层 ,经MACS分选 ,得到富含FDC的细胞 ,用γ 射线将混有的B细胞、T细胞照射致死。结果 :流氏细胞仪分析FDC纯度约为 70 7% ,3H掺入法实验证明分离提取的细胞具有FDC细胞的活性 ,IL 6和IL 2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提取的细胞具有FDC的特征。结论 :此方法为一种行之有效的FDC分离提取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树突状细胞 分离方法 FDC 艾滋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活化、凋亡相关分子及第二受体表达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莹 陈欢 +5 位作者 施万英 金鑫 崔华露 王亚婷 包名家 姜拥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研究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FDC)对T细胞活化、凋亡及受体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扁桃体FDC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将FDC或FDC培养上清与淋巴细胞共培养5天,收集培养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 目的:研究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FDC)对T细胞活化、凋亡及受体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扁桃体FDC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将FDC或FDC培养上清与淋巴细胞共培养5天,收集培养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共培养后T细胞活化受体(CD38)、凋亡受体(CD95)及第二受体(CCR5、CXCR4)表达情况,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FDC和FDC培养上清能够显著增强CD4+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38、第二受体CX-CR4的表达(P<0.05),并且能够显著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标志CD95的表达(P<0.05)。FDC和FDC培养上清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TNF-α(P<0.05)。结论:FDC可促进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第二受体CXCR4的表达,抑制CD4+T细胞的凋亡,并且能够促进T细胞分泌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第二受体 细胞活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状细胞及相关细胞标志物在淋巴结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欢 姜拥军 高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4-525,528,共3页
目的研究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及相关细胞标志物在淋巴结中的分布。方法用HE染色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淋巴结中FDC、CD20+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细胞、CD38+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正常淋巴结被膜下分布着多个生发中心,其内可... 目的研究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及相关细胞标志物在淋巴结中的分布。方法用HE染色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淋巴结中FDC、CD20+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细胞、CD38+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正常淋巴结被膜下分布着多个生发中心,其内可见FDC网络,与CD20+B细胞分布一致;CXCR4+细胞、CD38+细胞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帽区,在生发中心明区和淋巴小结间区亦有少量表达。结论FDC网络周围分布着大量CXCR4+细胞、CD38+细胞,这种分布形式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复制等提供了便利条件,与HIV致病机制密切相关,应成为HIV感染的主要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生发中心 树突状细胞 C-X—C家族超化因子受体4 CD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相关标志物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敏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0,共4页
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是存在于淋巴滤泡中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在淋巴滤泡中形成网状结构,在许多反应性淋巴结病或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可见FDC的增生。生发中心明暗区包含两种不同亚型的FDC,它们的形态和表型各... 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是存在于淋巴滤泡中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在淋巴滤泡中形成网状结构,在许多反应性淋巴结病或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可见FDC的增生。生发中心明暗区包含两种不同亚型的FDC,它们的形态和表型各不相同。免疫组化标记FDC不同标志物呈现不同的染色特征,这也许对反应性淋巴结病或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增生的FDC种类区分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标志物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肉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丽娟 李梅 陈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804-2804,共1页
患者女,43岁。因“自觉咽部异物感”就诊。入院查体发现:咽部充血,右扁桃体Ⅲ度肿大,全身其他部位无肿大淋巴结。行病变扁桃体部分活检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碎组织一堆,总积3.0cm×1.5cm×1.0cm。镜检形态:肿瘤组... 患者女,43岁。因“自觉咽部异物感”就诊。入院查体发现:咽部充血,右扁桃体Ⅲ度肿大,全身其他部位无肿大淋巴结。行病变扁桃体部分活检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碎组织一堆,总积3.0cm×1.5cm×1.0cm。镜检形态:肿瘤组织位于扁桃体被覆鳞状上皮下方,低倍镜下与癌或脑膜瘤相似,排列成片或束状.有时出现局灶性席纹状结构或漩涡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 细胞肿瘤 树突状 肿大淋巴结 肉瘤 肿瘤组织 咽部异物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报告
19
作者 钱益 严栋梁 +2 位作者 邵伟斌 刘宏斌 臧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26-1628,共3页
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结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状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于1986年由Monda等[1]首次发现并报道,不易诊断,易复发和转移。现将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1月收治的1例... 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结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状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于1986年由Monda等[1]首次发现并报道,不易诊断,易复发和转移。现将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1月收治的1例腹腔FDCS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肿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病例分析
20
作者 程朋 罗克枢 +4 位作者 李焱 苏晓妹 谭勇 高辉 朱亚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报道我院2例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报道我院2例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呈椭圆形,瘤组织弥漫分布,瘤组织间常夹杂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CD21(+)、CD35(+)、cluster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i-67表达程度不一。手术加化疗后随访18个月,局部无复发,无全身其他系统转移。结论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形态学变化较大,诊断需要依靠详细的病理形态观察及多种免疫组化标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肉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