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基因特征
1
作者 徐天圆 李锐驰 +6 位作者 孙芮 王楠 程澍 王黎 许彭鹏 赵维莅 郑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02-1508,共7页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框架下,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之间收治的525例初治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FL患者[342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emo),183例使用利妥昔单...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框架下,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之间收治的525例初治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FL患者[342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emo),183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来那度胺(R2)],分析大包块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以及预后。结果 大包块FL患者相较于非大包块FL患者,淋巴结累及区域≥5、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骨髓累及、LDH升、FLIPI1高危组、FLIPI2高危组的比例显著升高。ZNF608在大包块FL患者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非大包块FL患者。使用R-chemo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大包块FL患者与非大包块FL患者的PFS和OS无统计学差异。使用R2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大包块FL患者的PFS和OS显著缩短。结论 大包块FL患者相较于非大包块患者,基线时多项高危因素的比例显著升高。初治时大包块FL患者的无化疗方案需在R2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大包块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中CH25H和STAT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余文慧 段家豪 +1 位作者 刘沁华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探讨CH25H和STAT3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筛选GEO数据库中FL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收集54例FL和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组织石蜡样本;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CH25H和STAT3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筛选GEO数据库中FL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收集54例FL和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组织石蜡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石蜡样本CH25H和STAT3的表达,分析其与F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FL中CH25H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0.01);FL中CH25H mRNA的表达与STAT3呈线性相关(P<0.01);FL中CH25H高表达率为48.1%,明显高于RLH(15.0%,P<0.05);STAT3高表达率为59.3%,明显高于RLH(25.0%,P<0.05);CH25H蛋白表达与FL肿瘤病理分级、临床Ann Arbor分期均明显相关(P均<0.05),在Ki67高表达(≥30%)的FL中CH25H表达较高,而在Ki67低表达的F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25H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B症状、CD10、BCL6、BCL2的表达、FLIPI-1评分、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STAT3蛋白表达与FL肿瘤病理分级、临床Ann Arbor分期、FLIPI-1评分均明显相关(P均<0.05);在Ki67高表达(≥30%)的FL中STAT3表达较高,而在Ki67低表达的F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B症状、CD10、BCL6、BCL2的表达、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FL中CH25H与STAT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3,P<0.001)。结论FL中CH25H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FL病理诊断、病理分级和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CH25H和STAT3异常表达可能联合参与FL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滤泡性淋巴瘤 CH25H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滤泡性淋巴瘤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彭鹏 钱樱 +3 位作者 陈秋生 李良群 张莉 赵维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预后意义,以期寻找更适合维持治疗的人群,为个体化治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预后意义,以期寻找更适合维持治疗的人群,为个体化治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140例初治F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40例中122例经过治疗后获得缓解,其中56例接受2个月1次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RM),中位维持8次(RM组);66例不接受任何抗淋巴瘤药物治疗(non-RM组)。结果:RM组及non-RM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分级、Ann Arbor分期、FLIPI及FLIPI2评分等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RM组和non-RM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89.7%和77.6%(P=0.043),其2年总生存(OS)分别为100%和98.6%(P=0.131)。无论在整体队列、RM组或non-RM组中,FLIPI2均可将患者分为预后显著差异的3个危险组别(P<0.001)。亚组分析显示,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RM组较non-RM组的PFS显著提升;但在FLIPI2高危组中,RM与non-RM组的2年PFS率分别为55.6%和46.9%(P=0.920)。结论: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缓解的FL患者,无论是否行RM,FLIPI2均对其预后判别具有重要意义。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均可以从RM治疗中获益,但是高危患者中RM治疗的意义仍值得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彭鹏 钱樱 +3 位作者 陈秋生 李良群 张莉 赵维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1-86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国际预后指数(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FLIPI)等传统预后参数在FL中的预后作用存在局限性。该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 背景与目的: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国际预后指数(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FLIPI)等传统预后参数在FL中的预后作用存在局限性。该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bsolute monocyte count,ALC/AMC)在中国人群FL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2013年12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样化疗方案治疗136例初治FL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外周血ALC/AMC数据,并进行FLIPI评分。结果:根据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61例(44.9%),中危(评分2分)42例(30.9%),高危(评分3~5分)33例(24.2%);FLIPI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5%、95.2%和78.8%(P=0.090),2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ivival,PFS)分别为91.4%、74.6%和47.8%(log-rank=23.3,P〈0.001);ALC/AMC≥4.7及〈4.7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68.6%(P=0.005),2年PFS分别为96.0%和69.7%(log-rank=13.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LC/AMC≥4.7是独立于FLIPI的预后因素。对FLIPI无法区分的低危及中危患者,可通过ALC/AMC进一步细分为预后不同的两组(log-rank=7.535,P=0.006)。结论:对使用R-CHOP样方案的FL患者,ALC/AMC是简单可行的预后指标,反映患者机体免疫及肿瘤微环境并具有独立于FLIPI的预后意义。对于FLIPI难以区分的低危及中危患者,应当考虑ALC/AMC作为综合判断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淋巴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岳文勤 徐丽丽 +1 位作者 杨建民 陈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7-974,共8页
目的比较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1月16日至2019年6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7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含利妥昔... 目的比较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1月16日至2019年6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7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55例接受传统化疗方案(单纯化疗组)。按FLIPI和FLIPI2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107例F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25~77)岁,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83.8%和74.9%。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1.7%、72.0%和50.4%(χ^(2)=14.274,P<0.001);FLIPI2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86.8%、64.4%和39.0%(χ^(2)=16.67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根据FLIPI2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97,P<0.01);在单纯化疗组,根据FLIPI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2,P=0.003)。在年龄≤60岁组,根据FLIPI和FLIPI2评分分组,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且年龄≤60岁组,仅FLIPI2可对FL患者进行良好的危险分层,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5.2%、87.5%和50.0%(χ^(2)=13.989,P<0.001)。结论利妥昔单抗时代,FLIPI2相比FLIPI可对FL患者进行更好的危险分层,年龄不再是影响FL患者PFS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存活率分析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7
作者 谢蕴 潘玉林 +2 位作者 金晓龙 袁春艳 浦文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9-891,共3页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阑尾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FL),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入院后即行阑尾切除手术。阑尾切除标本经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阑尾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FL),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入院后即行阑尾切除手术。阑尾切除标本经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结果病理学检查发现,阑尾管壁局部增厚达0.8cm,镜下肠壁内大量淋巴滤泡样结节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bcl-2、CD20、CD79a、CD10和bcl-6。病理学诊断:"阑尾原发性FL1级,滤泡占8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B超、PET/CT检查和骨髓活检均未见异常。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阑尾原发性FL非常罕见。肿瘤性滤泡无套区和边缘区结构;肿瘤细胞特征性地表达b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滤泡性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杜晓艳 胡凯 +4 位作者 赵伟 杨萍 万伟 景红梅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6-764,共9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治疗方案及疗效、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多为中老年起病...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治疗方案及疗效、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9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多为中老年起病,中位发病年龄50.5岁,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1.35;72.3%的患者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25.5%的患者起病时存在B症状;57.4%起病时即存在结外器官侵犯,其中以骨髓侵犯最为常见,占36.2%;BCL-2/IGH基因重排的检测阳性率为33.9%,FL 3级的患者占24.5%;起病时Ⅲ-Ⅳ期为71.3%;87例可追踪并可评价疗效的患者,ORR为92.0%,其中CR率为79.3%,复发率为35.2%,其3、5和10年OS分别92.1%,84.6%和77.4%,3、5和10年PFS分别为68.5%,61.4%和41.9%;应用美罗华组患者累积OS及PFS均较未应用组患者改善,但二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L分期、ECOG评分、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消化道受累、初治是否达CR对患者OS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受累与否、初治是否达CR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CL-2、CD10、ECOG评分、白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数是否正常、血红蛋白、血沉、LDH正常与否、消化道受累与否对FL患者PFS有显著影响(P<0.05);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初治是否CR、有无消化道受累、LDH正常与否、ECOG评分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L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确诊时多为晚期,骨髓受累常见。CD10阴性为FL预后不良因素。消化道受累与否,初治是否达CR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治是否CR、有无消化道受累、LDH正常与否、ECOG评分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免疫分型 美罗华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例滤泡性淋巴瘤组织学及遗传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潘毅 孟斌 +1 位作者 付凯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的诊断、分级、鉴别诊断及染色体的易位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FL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原始HE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福尔马林固定并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的诊断、分级、鉴别诊断及染色体的易位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FL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原始HE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福尔马林固定并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CD10及Ki-67等抗原的表达,并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FL中Bcl-2-lgH及Bcl-6的易位状态。结果:98例FL的临床病理资料中,男性51例,女性47例,男女比例约为1.09:1;年龄范围25~83岁,中位年龄59岁。本组病例1~2级共54例,其中1级24例,2级30例,3a级26例,3b级18例。FL在形态学上具有典型特征,联合应用Bcl-2、CD10及Ki-67等免疫标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表型:Bcl-2阳性率为87.8%,CD10阳性率为62.2%,Ki-67高表达(≥25%)的阳性率为50.0%。FISH检测结果为FL的Bcl-2-IgH易位总的发生率是58.5%,1级、2级、3a级及3b级者分别为91.7%、63.0%、52.0%及16.7%16.7%。Bcl-2-IgH易位的状态与CD10的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FL中Bcl-6易位总的发生率为16.3%(15/92),其中1~2级的发生率为0,3级总的发生率为35.7%(15/42),易位的发生均存在于高级别FL中。结论:FL的发病年龄较晚,中位年龄超过50岁,组织结构和构成细胞均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联合应用Bcl-2、CD10及Ki-67等抗体可基本明确诊断,辅以CD5、CD23、Cyclin D1和CD43可与反应性增生及其他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鉴别;FL中Bcl-2-IgH易位的发生率随着分级的增高逐渐降低,易位的状态与肿瘤分级及CD10和Ki-67的表达率相关;Bcl-6易位的出现与肿瘤分级相关,易位均存在于高级别FL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易位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泓毅 张钧栋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1-584,共4页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亚型,常累及十二指肠第二部(降部),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如滤泡树突状细胞网状结构缺乏、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表达消失等,呈现惰性的临床病程且病变常局限于肠道内。炎症相关标志物提示微环境可能在DFL的发病机制及其良好的预后中发挥作用。由于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且进展率低,故DFL的治疗方案主要为观察和等待。本文将对DFL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 十二指肠淋巴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丽 赵林胜 +1 位作者 万钧 胡晓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诊断的3例PTFL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均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 目的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诊断的3例PTFL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均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多重PCR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单克隆性重排及EBER原位杂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童,年龄最大者12岁,最小者8岁。3例均发生于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被膜尚完整;镜下见大小不等、形状欠规则、密集分布的滤泡结构,套区显著变薄,部分消失,部分滤泡融合,可见“星空”现象,中心母细胞数>15个/10 HPF。免疫表型:滤泡CD20阳性,滤泡间区内散在阳性;生发中心及滤泡间区CD3散在少数阳性;生发中心CD10、BCL-6阳性;生发中心Ki-67增殖指数70%~80%;CD5显示套区变薄,局部消失;BCL-2、TDT、MUM1、CD15、CD30和MPO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显示IgH/IgK单克隆性重排。结论 PTFL少见,需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相鉴别,此外PTFL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在组织学、免疫表型、发病机制、预后上均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 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树梅 李莉娟 张连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570,共5页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它是对放疗和化疗最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FL在不同发病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在早期阶段,主要为放射治疗;在疾病...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它是对放疗和化疗最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FL在不同发病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在早期阶段,主要为放射治疗;在疾病进展至中晚期时,进行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中,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T细胞(CAR-T)是从基因层面研究出来的精准靶向治疗的新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与肿瘤细胞存活关系密切,使用肿瘤疫苗可增强FL的抗肿瘤免疫,免疫调节剂调节肿瘤生存的免疫微环境并同传统化疗药物起到协同作用,新型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将突破原有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而发挥更好疗效。上述治疗研究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需进一步研究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就FL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如使用CAR-T细胞、HDAC抑制剂、肿瘤疫苗、免疫调节剂和新型单克隆抗体等进行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疫苗 免疫调节剂 新型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祥祥 王丽娜 +1 位作者 杨伟林 席亚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0-254,共5页
滤泡性淋巴瘤(FL)是淋巴瘤常见的病理亚型,仅次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位居第二位,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2%。FL在生物学和临床上都具有多样性,患者可表现为惰性、无症状或侵袭性、有症状、高肿瘤负荷。一线治疗方案的制定取... 滤泡性淋巴瘤(FL)是淋巴瘤常见的病理亚型,仅次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位居第二位,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2%。FL在生物学和临床上都具有多样性,患者可表现为惰性、无症状或侵袭性、有症状、高肿瘤负荷。一线治疗方案的制定取决于病理组织学、肿瘤负荷以及患者的症状。FL的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自体或异体干细胞移植。早期FL患者首选放疗,晚期及复发FL患者可选择化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免疫放疗、干细胞移植。近年来,治疗淋巴瘤的药物越来越多,包括硼替唑米、雷利度胺、Ofatumumab,Epratuzumab等药物,而且治疗方案也不断更新。本文就近年来FL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 放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与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的免疫组化及DNA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小秋 许良中 +5 位作者 许越香 盛伟琪 陆良勇 朱伟萍 郑爱华 李远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观察滤泡性淋巴瘤 (FL)与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RFH)中滤泡生发中心细胞 (GCCs)核DNA含量、倍体情况以及bcl 2癌基因蛋白、免球蛋白轻链 (IgL)表达情况 ,探讨它们对于二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 2 1例FL及 2 1例RFH进行bcl 2蛋... 目的 :观察滤泡性淋巴瘤 (FL)与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RFH)中滤泡生发中心细胞 (GCCs)核DNA含量、倍体情况以及bcl 2癌基因蛋白、免球蛋白轻链 (IgL)表达情况 ,探讨它们对于二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 2 1例FL及 2 1例RFH进行bcl 2蛋白、Kappa、Lambda轻链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及DNA图像细胞分析。结果 :6 1 9%FL中GCCs有bcl 2表达而RFH的GCCs均为bcl 2阴性 (P <0 0 0 5 )。IgL限制性表达仅在 6 / 12中有满意检出。肿瘤性GCCs的DN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性GCCs(P <0 0 0 1) ,6 6 7%的FL病例为超二倍体而 90 5 %RFH系二倍体或亚二倍体。FL各细胞学分级之间bcl 2表达率及DNA含量有所差异。结论 :DNA定量分析与bcl 2检测两方法有互补作用 ,对于FL与RFH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有实用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反应淋巴增生 DNA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18F-FDG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重阳 孙晋 +1 位作者 李天女 徐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FL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所有患者于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并从病理分级、...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FL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所有患者于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并从病理分级、国际预后指数2的分级、有无肿块及骨髓受累,临床检测指标及治疗转归方面评估,治疗前SUVmax与预后因子、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组织学分为1级、2级和3级患者间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FLIPI2)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有、无大肿块及有、无骨髓受累患者的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UVmax与分期、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含量、LDH及Ki-67均无相关性(均P>0.05)。完全缓解与未完全缓解患者的SUVmax、有效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无效患者(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设定10、15为SUVmax界限值,SUVmax低者与高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3年PFS率及3年OS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L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的SUVmax预测预后的价值在本组研究中不明确,目前尚不能通过其来判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F-FDG PET/CT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伟 张国香 +3 位作者 史文芝 董露 刘华 申徐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标本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全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绝对数(AMC)、淋巴细胞绝对数(AL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累及的淋巴...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标本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全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绝对数(AMC)、淋巴细胞绝对数(AL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累及的淋巴结数目,骨髓受累(BMI)、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使用FLIPI和FLIPI-2进行预后分层,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4C)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8C)。结果:Ann Arbor分期较高、Hb<120 g/L、LDH大于正常上限、累及淋巴结数目>4、累及骨髓者、高β2-MG水平、FLIPI评分和FLIPI-2评分较高者,其AMC水平亦较高(P<0.05)。不同因素分组的ACD4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MC≥0.89×10~9/L患者较AMC<0.89×10~9/L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短(P=0.010,0.002)。ACD4C>0.16×10~9/L患者较ACD4C≤0.16×10~9/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P=0.016,0.012)。低ACD4C和高AMC与较短的PFS和OS相关(P=0.013,0.020)。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26)、累及骨髓(P=0.017)、升高的LDH(P=0.001)、β2-MG(P=0.014)、FLIPI(P=0.004)和FLIPI-2评分(P=0.000)与较短的PFS相关。而较短时的OS与Hb(P=0.015)、升高的LDH(P=0.003)、β2-MG(P=0.045)、累及骨髓(P=0.016)和FLIPI-2评分(P=0.003)相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CD4C≤0.16×10~9/L是影响FL预后(PFS和OS)的因素(P<0.05)。结论:低ACD4C水平与F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ACD4C水平可作为判断FL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单核细胞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素云 李燕 +5 位作者 杨洁 李杰 王瑞仓 袁军 成志勇 郝洪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9-1321,共3页
1病例资料男性,43岁,主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7个月余、左侧腹股沟区肿物1个月余,于2014年10月19日第1次收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7个多月时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7cm×1cm×1cm,质地中等,活动度欠佳,无发热、乏力、腹痛、腹... 1病例资料男性,43岁,主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7个月余、左侧腹股沟区肿物1个月余,于2014年10月19日第1次收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7个多月时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7cm×1cm×1cm,质地中等,活动度欠佳,无发热、乏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排气、排便。无尿频、尿急、尿痛,未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滤泡性淋巴瘤 腹股沟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原发性bcl-2阴性的滤泡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淑红 周小鸽 +2 位作者 王鹏 张彦宁 郑媛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脾肿 滤泡性淋巴瘤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合并转移性鳞癌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晓刚 蔡辉 +3 位作者 吴艳 王丽宁 马郁琳 薛慧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29,共2页
患者男性,75岁,因“喉癌肿物切除术后7年,呼吸困难2个月”入院。纤维喉镜检查示:双侧声带有菜花状肿物。颈部增强CT示:喉部软组织占位,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喉癌术后复发。临床摘取右侧颈部肿大淋巴结2枚送检。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扁桃体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大菊 杨华 +2 位作者 王连有 刘学娟 钟艳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508,F0003,共5页
目的:按照WHO 2008年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最新分类,对原发性扁桃体滤泡性淋巴瘤(FL)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其与淋巴结原发性FL的异同,以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复习37例原发于扁桃体F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切... 目的:按照WHO 2008年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最新分类,对原发性扁桃体滤泡性淋巴瘤(FL)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其与淋巴结原发性FL的异同,以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复习37例原发于扁桃体F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LCA、CD20、CD79a、CD45RO、CD3、CD10、Bcl-6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37例原发性扁桃体FL患者中,活检前临床诊断扁桃体肿物28例,扁桃体癌6例,淋巴瘤3例。组织形态与淋巴结内FL类似,滤泡型4例,滤泡和弥漫型1例,少滤泡型32例,无弥漫型。低级别(1-2级)17例,高级别(3级)2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表达LCA及B细胞标记物CD20和CD79a,不表达CK及T细胞的标记物CD45RO和CD3。CD10阳性率43.24%,Bcl-6阳性率86.48%,CD10和Bcl-6共表达率为37.83%;22例表达Bcl-2,阳性率59.46%;CD10、Bcl-6、Bcl-2在低级别FL和高级别FL中的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在儿童的扁桃体FL其形态及免疫表型均与WHO新分类的儿童FL相同。结论:扁桃体FL组织形态与淋巴结FL相似,本组活检标本中以少滤泡型为主,高级别占多数。B细胞和生发中心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FL基本一致,而Bcl-2表达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扁桃体肿/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