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时变纯滞后系统的在线辨识与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世超 姜波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2-103,126,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滞后时变系统的在线参数辨识和控制方法。将基于遗传算法的时滞系统参数辨识和时滞系统的Smith预估控制结合起来,试验证明本方法对于参数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的大滞后系统的控制是有效的。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滞后系统 在线辨识 SMITH预估控制 在线参数辨识 系统参数辨识 滞后系统 控制方法 时变系统 时滞系统 大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ith预估的纯滞后系统的控制 被引量:36
2
作者 朱晓东 王军 万红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77-81,共5页
针对具有纯时间滞后的系统,分析了PID算法、Dahlin算法和Smith预估算法的特点,指出只要对Smith预估控制器进行适当的设计,就能等效于Dahlin算法.提出了利用Smith预估器补偿时间滞后,按Dahlin算法原理设计控制器的Dahlin-Smith算法和将Sm... 针对具有纯时间滞后的系统,分析了PID算法、Dahlin算法和Smith预估算法的特点,指出只要对Smith预估控制器进行适当的设计,就能等效于Dahlin算法.提出了利用Smith预估器补偿时间滞后,按Dahlin算法原理设计控制器的Dahlin-Smith算法和将Smith预估系统结构变换为内模控制器(IMC)结构,再按内模控制原理进行控制器设计的IMC-Smith算法.在模型匹配和失配情况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控制算法在系统模型不精确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于大时间滞后系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th预估 滞后系统 DAHLIN算法 内模控制 控制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滞后系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军 裴润 +1 位作者 裴辛哲 刘志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12-215,共4页
对于输入受约束的离散不确定滞后系统,提出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其中不确定性存在于系统的状态矩阵和输入矩阵当中,且满足范数有界条件。用LMI解决滞后系统的不确定性和约束,针对滞后系统给出了新的鲁棒性能指标上界和系统稳定的充分条... 对于输入受约束的离散不确定滞后系统,提出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其中不确定性存在于系统的状态矩阵和输入矩阵当中,且满足范数有界条件。用LMI解决滞后系统的不确定性和约束,针对滞后系统给出了新的鲁棒性能指标上界和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通过求解LMI凸优化得到状态反馈控制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 LMI约束不确定滞后系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易于求解,适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滞后系统 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峻颖 杨马英 谢启 《控制工程》 CSCD 2002年第6期91-93,共3页
针对时滞对象的控制问题 ,着重选取几种控制方法 ,考虑模型失配、时滞大小及干扰作用等因素 ,进行仿真 ,比较控制性能 ,以期对含有大时滞的实际对象的控制起到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 ,其中预测PI和内模PID两种控制方法响应速度快 ... 针对时滞对象的控制问题 ,着重选取几种控制方法 ,考虑模型失配、时滞大小及干扰作用等因素 ,进行仿真 ,比较控制性能 ,以期对含有大时滞的实际对象的控制起到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 ,其中预测PI和内模PID两种控制方法响应速度快 ,超调量小 ,对模型失配的鲁棒性强 ,抗干扰能力好 ,时滞时间越长 ,越能体现出其优越性 ,是克服纯滞后所产生影响的较好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系统 控制方法 PID控制 Smith预估 工业过程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滞后系统控制算法在再热汽温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遵基 王东风 +1 位作者 靳祁 毛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9-63,共5页
通过对一种再热汽温系统的分析,针对大滞后再热汽温系统,在对PID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积分的改进措施,并对系统的实际投运进行了几点改进,包括定值偏置、一种自动情况下的调节器跟踪,变化比例带及积分时间。通过利... 通过对一种再热汽温系统的分析,针对大滞后再热汽温系统,在对PID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积分的改进措施,并对系统的实际投运进行了几点改进,包括定值偏置、一种自动情况下的调节器跟踪,变化比例带及积分时间。通过利用T640控制器的实现,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热汽温系统 滞后系统 控制算法 热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大滞后系统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侯明冬 王印松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2-1188,共7页
针对一类非线性大滞后系统,基于伪偏导数概念的动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模型,利用离散时间预测器技术,实现了系统原始表达式中滞后环节的隐性表达,并结合离散积分滑模控制(discret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DISMC)方法,提出了一种... 针对一类非线性大滞后系统,基于伪偏导数概念的动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模型,利用离散时间预测器技术,实现了系统原始表达式中滞后环节的隐性表达,并结合离散积分滑模控制(discret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DISMC)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模型自适应离散积分滑模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discret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MFA-DISMC)方案.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控制器设计仅取决于被控对象的输入和输出测量数据.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算法的稳定性,仿真研究表明,相比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 MFAC)、Smith预估控制、改进的MFAC控制以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控制方法,本文方法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鲁棒性.最后,通过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积分滑模控制 动态线性化 滞后系统 双容水箱液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纯滞后系统的自适应补偿控制 被引量:8
7
作者 梁春燕 谢剑英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针对工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纯滞后对象的控制问题 ,提出了一种带误差补偿环节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自适应控制器对于一类大纯滞后系统的控制具有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且结构简单 。
关键词 模型参考 自适应补偿控制 大纯滞后系统 SMITH预估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时变滞后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继涛 刘永清 邓飞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61-965,共5页
研究一类不确定时变滞后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问题 .当系统既有状态时变滞后 ,又有控制输入时变滞后 ,而且状态和控制输入的不确定项均不满足匹配条件时 ,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 ,得到了系统可由基于观测器的状态反馈鲁棒镇定的充分条件 。
关键词 时变时滞 观测器 鲁棒控制 容错控制 执行器失效 不确定时变滞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纯滞后系统的预测控制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玉华 石卫红 +1 位作者 刘万丰 芦成山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44,共5页
针对一些生产过程数学模型含有纯滞后这一实际问题,结合过程的状态空间模型能够反映系统内部规律的特点,对状态反馈预测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适合于纯滞后系统的状态反馈预测控制算法。并利用实际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 针对一些生产过程数学模型含有纯滞后这一实际问题,结合过程的状态空间模型能够反映系统内部规律的特点,对状态反馈预测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适合于纯滞后系统的状态反馈预测控制算法。并利用实际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算法比状态扩展法计算速度提高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控制 算法 滞后系统 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滞后系统的模糊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晓东 李晓媛 万红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针对具有纯时间滞后的系统,分析了PID算法、Smith预估算法以及模糊控制的不足,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复合型控制器,该控制器是基于Smith预估的模糊-PID控制器,利用Smith预估算法克服纯滞后,利用模糊控制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而在稳态阶... 针对具有纯时间滞后的系统,分析了PID算法、Smith预估算法以及模糊控制的不足,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复合型控制器,该控制器是基于Smith预估的模糊-PID控制器,利用Smith预估算法克服纯滞后,利用模糊控制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而在稳态阶段则切换为PID控制来提高控制精度.在模型匹配和失配情况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型控制器既具有模糊控制较强的鲁棒性,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尤其是在模型失配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于大时间滞后系统是一种实用而简便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th预估 滞后系统 鲁棒性 模糊控制 PID控制 复合控制 模型匹配 估算法 复合型 克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纯滞后系统的Smith—NN预估控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白瑞林 李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0-44,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Smith -NN预估控制方法 ,旨在克服被控对象的时变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给大纯滞后补偿带来的影响。经在我们研制的神经网络开发环境下的闭环NN控制器学习 ,Smith预估器设计 ,以及Smith -NN预估控制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Smith -NN预估控制方法 ,旨在克服被控对象的时变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给大纯滞后补偿带来的影响。经在我们研制的神经网络开发环境下的闭环NN控制器学习 ,Smith预估器设计 ,以及Smith -NN预估控制的闭环测试 ,证明了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同时 ,经大量的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特别是对 pH过程、动态称重过程的实验研究 ,证明这是一种克服大纯滞后的有效方法。另外 ,该方法简捷 ,容易由基于汇编语言的智能仪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th-NN预估控制 控制系统 大纯滞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随机时变滞后系统的稳定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戎海武 徐伟 方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3-288,共6页
利用李雅普诺夫—拉祖米亨泛函,给出了一类具有随机时变滞后的随机系统零解几乎必然稳定及几乎必然渐近稳定的判别准则,讨论了此类大系统的分解问题,给出了大系统零解稳定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随机系统 稳定性 多环路控制 随机滞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1,1)模型与DEA结合对数据滞后系统的效率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炜 杨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24,共4页
针对在用DEA进行效率评价时出现评价系统数据滞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用GM(1,1)模型与DEA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滞后系统进行效率评价,该方法综合了GM(1,1)与DEA两种方法的优点,以DEA为中心,以GM(1,1)为辅助,通过利用GM(1,1)模型... 针对在用DEA进行效率评价时出现评价系统数据滞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用GM(1,1)模型与DEA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滞后系统进行效率评价,该方法综合了GM(1,1)与DEA两种方法的优点,以DEA为中心,以GM(1,1)为辅助,通过利用GM(1,1)模型对滞后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利用DEA模型对各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值进行分析。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 GM(1 1) 数据滞后系统 效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滞后系统的Smith-Fuzzy预估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小峰 廖志伟 谢松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介绍了Smith预估器存在的问题,采用模糊控制与Smith预估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
关键词 SMITH预估器 滞后系统 模糊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滞后系统控制中专家-模糊PID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弘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244-245,248,共3页
为解决大滞后系统控制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了专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这种控制器既具有模糊PID控制器高精度、稳定性、鲁棒性高的优点,又具有专家控制器进入稳定状态快的特点。对双容大滞后系统控制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动态性... 为解决大滞后系统控制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了专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这种控制器既具有模糊PID控制器高精度、稳定性、鲁棒性高的优点,又具有专家控制器进入稳定状态快的特点。对双容大滞后系统控制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动态性能上均优于单独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方法,并且能够较快地进入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专家控制 滞后系统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guerre函数模型的大纯滞后系统预测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伯锴 袁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0-112,共3页
分析了Laguerre函数模型的特点 ,将系统的大纯滞后划分为已知和不确定两部分 ,这会大大减少Laguerre函数模型的参数。给出了基于Laguerre函数模型的自适应单值预测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对大纯滞后系统的控制非常有效 ,鲁棒性... 分析了Laguerre函数模型的特点 ,将系统的大纯滞后划分为已知和不确定两部分 ,这会大大减少Laguerre函数模型的参数。给出了基于Laguerre函数模型的自适应单值预测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对大纯滞后系统的控制非常有效 ,鲁棒性好 ,仅需要很少的先验信息 ,计算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系统 预测控制算法 LAGUERRE函数 模型 大纯滞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滞后时间削弱器的大滞后系统的神经网络PID控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钟慎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51-54,共4页
Smith预估控制是大滞后系统主要的控制方法之一,通过Smith预估器将大滞后的对象转化为无滞后的对象,从理论上解决了大滞后系统的控制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缺陷。本文首先提出滞后时间削弱器,将大滞后的对象演变成小滞后的对象,然... Smith预估控制是大滞后系统主要的控制方法之一,通过Smith预估器将大滞后的对象转化为无滞后的对象,从理论上解决了大滞后系统的控制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缺陷。本文首先提出滞后时间削弱器,将大滞后的对象演变成小滞后的对象,然后给大滞后系统加入滞后时间削弱器,采用PID做为控制器,用BP神经网络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整定。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滞后时间削弱器的大滞后系统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它的鲁棒性高,自适应能力强,具有抗外来扰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系统 滞后时间削弱器 神经网络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反馈调整的滞后系统调节算法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鞠云鹏 常德功 《机电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242-246,共5页
针对大滞后系统在响应过程中动态性能指标差的问题,对一阶惯性加滞后环节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滞后系统的控制器参数的经典调节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归纳,提出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器结构的迭代反馈调整算法(IFT),利用被控对象与控制器构成... 针对大滞后系统在响应过程中动态性能指标差的问题,对一阶惯性加滞后环节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滞后系统的控制器参数的经典调节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归纳,提出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器结构的迭代反馈调整算法(IFT),利用被控对象与控制器构成系统方框图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并组成了负反馈闭环系统,通过闭环系统输入输出数据以及线性二次高斯判据得出了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值。以Matlab/Simulink作为仿真软件,将该优化方法 IFT与Ziegler-Nichols(ZN)调节方法、内模控制方法(IMC)、误差平方积分法(ISE)3种经典调节方法在相同噪声情况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别给出仿真效果图。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缩短调节时间,减小超调量,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因此,该设计方法对于改善滞后系统的响应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系统 迭代反馈调整 PID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与MATLAB接口的纯滞后系统仿真界面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荣敏 金崸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795-2797,共3页
应用VB与MATLAB的接口编程,实现脱离MATLAB环境的人机界面功能。针对纯滞后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大林算法和SMITH预估控制算法的MATLAB仿真过程,介绍了通过选择6种不同输入信号可以方便地得到相应系统的PID算法、大林算法及SMITH算法的仿真... 应用VB与MATLAB的接口编程,实现脱离MATLAB环境的人机界面功能。针对纯滞后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大林算法和SMITH预估控制算法的MATLAB仿真过程,介绍了通过选择6种不同输入信号可以方便地得到相应系统的PID算法、大林算法及SMITH算法的仿真结果。该人机界面可以灵活调整参数,以便得到不同的仿真效果。同时界面具有能够直接输入MATLAB一切命令的区域,便于课堂教学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口编程 滞后系统 算法仿真 人机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观测滞后系统分布式融合Wiener滤波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楠 马静 孙书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5期4129-4137,共9页
应用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ARMA新息模型,对带观测滞后的多传感器系统提出了一种渐近稳定的分布式信息融合Wiener滤波器。将带观测滞后的系统滤波融合问题转化为无观测滞后系统的不同步预报融合问题。给出了观测滞后系统的输出预报... 应用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ARMA新息模型,对带观测滞后的多传感器系统提出了一种渐近稳定的分布式信息融合Wiener滤波器。将带观测滞后的系统滤波融合问题转化为无观测滞后系统的不同步预报融合问题。给出了观测滞后系统的输出预报器和白噪声估值器。推得了任两个带观测滞后传感器子系统之间的不同步预报误差互协方差阵。仿真例子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滞后系统 WIENER滤波器 多传感器 信息融合 互协方差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