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解锰渣热解特性分析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1
作者 张曼颖 林晔 +2 位作者 孟棒棒 岳波 白月娇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2-1623,共12页
高温煅烧电解锰渣存在能耗高、二次污染及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其热解动力学对优化工艺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热重分析,采用FWO(Flynn-Wall-Ozawa)、KAS(Kissinger-Akahira-Sunose)、Friedman法并结合XRD、SEM表征,构建电解锰渣... 高温煅烧电解锰渣存在能耗高、二次污染及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其热解动力学对优化工艺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热重分析,采用FWO(Flynn-Wall-Ozawa)、KAS(Kissinger-Akahira-Sunose)、Friedman法并结合XRD、SEM表征,构建电解锰渣热解动力学模型及补偿效应方程。结果表明:①根据活化能变化趋势,将电解锰渣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CaSO_(4)·2H_(2)O脱水转化为CaSO_(4)及电解锰渣中羟基的断裂,对应的温度为98~223℃,需要的活化能平均值为79.23 kJ/mol,遵循化学二级反应模型g(a)=(1-a)^(-1)(a为电解锰渣热解过程中的转化率);第二阶段是含碳有机质和云母的分解,对应的温度是223~684℃,反应表观平均活化能为214.32 kJ/mol,符合成核与生长模型g(a)=[-ln(1-a)]^(2/3);第三阶段是绿泥石、硅灰石、蒙脱石以及一些耐热性较高的硅氧烷类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平均活化能为340.71 kJ/mol,对应的温度为684~800℃,这一阶段是化学反应阶段,机理函数为g(a)=(1-a)^(-1/2);第四阶段发生在830~1200℃,主要是CaSO_(4)分解后CaO与SiO_(2)反应产生新的相,新的矿物相是钙长石[(CaNa)(SiAl)_(4)O_(8)],属于三维扩散模型,对应的机理函数为g(a)=[1-(1-a)^(1/3)]^(1/2)。②基于FWO、KAS及Friedman法对电解锰渣热解过程的分析,揭示其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之间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三种方法的线性回归拟合优度均大于0.87且显著性检验均小于0.05,证实了该效应的统计可靠性,表明表观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受内在热解机制调控。研究显示,电解锰渣的热解主反应发生在684~800℃之间,为硫酸盐的分解,热解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反应模型;而钙长石的形成在800~1200℃之间,热解动力学模型为三维扩散模型。建议进一步开展以电解锰渣为原料,用高温煅烧手段制备陶瓷材料和水泥混凝土材料的热解动力学模型研究,优化工艺参数,在拓宽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热解特性 热解活化能 热解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补偿效应 表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Part Ⅱ:本征反应动力学
2
作者 刘洋 石泽正 +7 位作者 陈朝帅 苟皓语 陶继业 徐世明 余波 赵培涛 傅培舫 周怀春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6-2261,共16页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变动力学参数均值的不统一;(3)缺乏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动力学模型,如常用的n级动力学模型、随机孔模型和自催化模型分别含有不确定性参数,如反应级数n、结构参数ψ、反应指数a和c。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GSAFM,其反应机理函数f(X)=1-X(X为转化率),且活化能EX和指前因子AX是随转化率变化的。采用4种等转化率法(变动力学参数模型)包括等温(ISO)GSAFM、非等温(NON)GSAFM、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以及一种定值动力学模型ISAFM,对将军庙(JJM)和红沙泉(HSQ)煤焦的非等温和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ISO GSAFM具有最好的预测效果;FWO和KAS的预测效果很差,主要由于这2种模型涉及的温度积分近似处理给EX的求取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该误差在求取AX时呈指数级放大。ISOGSAFM获取的煤焦等温燃烧的EX均值为141k J/mol,与ISAFM获取的146 k J/mol接近,从而解决了问题(2);其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可以很好地预测煤焦非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表明非等温和等温试验可以共用ISO GSAFM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即解决了问题(1);其f(X)=1–X,具有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性,即解决了问题(3)。ISO GSAFM得到的煤焦的EX在着火区间达到最大值,这一现象表明,煤在锅炉内的着火过程是其燃烧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随后,EX由于煤焦燃烧进入稳定阶段而逐渐减小,但在反应后期会转变为快速增大的趋势,这符合煤焦在反应后期存在失活现象的事实。因此,ISO GSAFM在解决问题(1)~(3)的同时还能解释试验现象,有望为以基于定值动力学模型的CFD模拟提供新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子模型。同种煤阶的JJM和HSQ煤焦存在理化结构上的差异,但两者的EX随转化率变化的趋势相似且大小差异小于5%,采用各自变动力学参数的算数平均可对其本征反应速率进行准确预测,表明同种煤阶的不同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可以用基于GSAFM的均值动力学参数进行预测,即有望实现同一种煤阶的煤焦反应速率采用同一种变动力学参数(多样本的均值)进行预测。此外,GSAFM表明煤焦的EX只与其化学结构相关,利用变活化能的特征值可精细化地研究煤焦的化学结构对其本征反应性影响的内在机理,如前述的着火困难和失活机理等;用煤焦的化学结构预测出EX后,可通过GSAFM直接预测出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上述关联方法为煤焦结构与反应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 等转化率法 本征反应动力学 变活化能 着火特性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方式对固始鸭块贮藏过程中品质影响及动力学模型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涂剑秋 周舟 +4 位作者 曹蒙 张欢博 周枫 冯爽 李建芳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0,共7页
以新鲜固始鸭块为原料,选用保鲜袋、真空包装袋、真空铝箔包装袋3种包装方式,置于4℃条件下进行贮藏,通过每2 d对固始鸭块贮藏过程中的质构特性、汁液流失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 以新鲜固始鸭块为原料,选用保鲜袋、真空包装袋、真空铝箔包装袋3种包装方式,置于4℃条件下进行贮藏,通过每2 d对固始鸭块贮藏过程中的质构特性、汁液流失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过氧化值、pH值和感官品质进行测定,探究不同包装方式对固始鸭块在贮藏过程中的影响,并以贮藏过程中TBARS值、过氧化值、pH值的变化建立贮藏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固始鸭块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对照组贮藏4 d时出现腐败变质,TBARS值和过氧化值分别达到2.56 mg/100 g、38.64 mmol/kg;真空铝箔袋包装组贮藏至12 d时,TBARS值和过氧化值分别达到0.79 mg/100 g、89.9 mmol/kg,能够有效抑制鸭块脂质氧化速率,pH值为6.82,硬度为26.64 N,弹性为2.75 mm,品质较好;以TBARS值、过氧化值和pH值建立Gauss动力学模型,3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9、0.88,鸭块经铝箔袋包装处理后在4℃条件下可以贮藏12 d以上。鸭块贮藏中,不同包装材料对鸭块贮藏品质影响很大,真空铝箔袋包装能更有效地延缓鸭块的品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鸭块 包装方式 品质分析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成铁 陈国定 李建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在高速轻载的工况条件下,打滑引起的接触表面损坏(如打滑切伤或擦伤)已成为高速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原因。本文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建立了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轴承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和滚动轴承的有关动力学特性。利用本文所编制... 在高速轻载的工况条件下,打滑引起的接触表面损坏(如打滑切伤或擦伤)已成为高速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原因。本文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建立了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轴承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和滚动轴承的有关动力学特性。利用本文所编制的软件,对滚子的公转和自转转速及保持架转速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滚子和保持架的打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滑 动力学模型 弹流润滑 滚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点蚀故障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志农 李云龙 +2 位作者 任帅 徐可君 秦海勤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7-603,共7页
现有的滚动体故障模型是理想化的,即把滚动体局部点蚀故障当作矩形缺口处理,滚动体缺陷与内、外圈滚道接触产生碰撞时,变形量瞬间全部释放,离开的瞬间变形量重新恢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具有滚动体局部点蚀故障的滚动轴承的实... 现有的滚动体故障模型是理想化的,即把滚动体局部点蚀故障当作矩形缺口处理,滚动体缺陷与内、外圈滚道接触产生碰撞时,变形量瞬间全部释放,离开的瞬间变形量重新恢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具有滚动体局部点蚀故障的滚动轴承的实际运转状态,提出了滚动体故障渐变模型,探索了滚动体故障经过内、外圈时变形量的释放变化规律,给出了渐变释放的变形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含滚动体点蚀故障的滚动轴承动力学渐变模型。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滚动体局部单点故障的特征频谱,证实了当滚动体存在局部故障时所建的模型的正确性,为有效地诊断滚动轴承故障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滚动 渐变释放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碰摩-不对中故障耦合作用下柔性转子-滚动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俊红 马梁 +2 位作者 马文朋 何振鹏 张桂昌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55-864,共10页
研究柔性转子-滚动轴承系统在不平衡-碰摩-不对中故障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基于有限元与数值计算联合仿真方法,建立转子-滚动轴承系统的耦合故障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控制模型.运用模态综合法建立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自行编程建... 研究柔性转子-滚动轴承系统在不平衡-碰摩-不对中故障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基于有限元与数值计算联合仿真方法,建立转子-滚动轴承系统的耦合故障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控制模型.运用模态综合法建立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自行编程建立非线性轴承力、碰摩力与不对中激振力模型.分析对比了系统在各种故障耦合作用下的振动特征图.结果表明,不对中故障对转子系统的整体振动影响较明显,不对中故障较严重时,整个系统振动形式更加复杂,并且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能够较好的吻合,因此该方法可有效研究转子-轴承系统的不平衡-碰摩-不对中耦合故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滚动轴承系统 柔性多体系统控制模型 联合仿真 不平衡-碰摩-不对中耦合故障 动力学分析 子故障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S二次开发技术在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风琴 李兵建 +1 位作者 田宇 李笛 《轴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4,共3页
利用ADAMS强大的参数化功能以及二次开发功能,建立了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块,并利用用户自定义子程序在ADAMS的模型中直接创建零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借助于ADAMS强大的微分方程求解器和图形及数据前、后处理功能,快速、自动地建立了轴... 利用ADAMS强大的参数化功能以及二次开发功能,建立了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块,并利用用户自定义子程序在ADAMS的模型中直接创建零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借助于ADAMS强大的微分方程求解器和图形及数据前、后处理功能,快速、自动地建立了轴承动力学分析的系统模型。通过对滚子轴承建模仿真表明,该技术可以快速、直观地展现其运动仿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ADAMS 二次开发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局部故障的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分析(Ⅱ)内圈具有单一局部故障 被引量:13
8
作者 东亚斌 廖明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9-693,共5页
针对内圈产生单一局部缺陷的滚动轴承,在假设内圈不动的前提下,以弹性力学为基础,同时考虑缺陷宽度、深度以及载荷区等因素,根据滚动体通过缺陷时接触变形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弹性接触力的变化,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证实了当内... 针对内圈产生单一局部缺陷的滚动轴承,在假设内圈不动的前提下,以弹性力学为基础,同时考虑缺陷宽度、深度以及载荷区等因素,根据滚动体通过缺陷时接触变形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弹性接触力的变化,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证实了当内圈产生单一局部缺陷时,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低频成分为内圈的旋转频率、滚动体通过内圈的频率及其倍频以及由它们形成的边频这一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常用的结论。合理地解释了倍频产生的原因。实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有效地解释内圈局部缺陷轴承的振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内圈 单一局部故障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的动力学模型建立及仿真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可君 任帅 +1 位作者 秦海勤 贾明明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4期8-11,共4页
针对目前滚动轴承内圈含单一点蚀故障模型无法真实再现实际故障发生过程的缺陷,基于接触理论,综合考虑内圈变形和故障实际尺寸等因素,根据滚动体通过内圈点蚀故障形变量渐变释放的客观事实,建立了1种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的动力学模型,克服... 针对目前滚动轴承内圈含单一点蚀故障模型无法真实再现实际故障发生过程的缺陷,基于接触理论,综合考虑内圈变形和故障实际尺寸等因素,根据滚动体通过内圈点蚀故障形变量渐变释放的客观事实,建立了1种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的动力学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瞬间释放变形量导致冲击力过大的缺陷。经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表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内圈点蚀 故障诊断 渐变释放 滚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保国 孟华 《轴承》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4,共6页
研究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重点讨论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介绍轴承动力学分析软件,分析轴承动力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动力学模型 转子 局部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外圈局部缺陷的有限元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剡昌锋 沈光飞 +1 位作者 师燚 周康凤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9,共8页
以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Explicit建立外圈表面线剥落缺陷轴承和无缺陷轴承的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考虑载荷、转速、接触及摩擦等影响因素,研究了轴承外圈表面存在线剥落缺陷和无缺陷时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滚动体与外圈间的... 以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Explicit建立外圈表面线剥落缺陷轴承和无缺陷轴承的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考虑载荷、转速、接触及摩擦等影响因素,研究了轴承外圈表面存在线剥落缺陷和无缺陷时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滚动体与外圈间的接触力变化、滚动体进入和退出缺陷时的等效应力情况,根据滚道与滚动体间接触力的变化情况描述了滚动体滚过缺陷的多事件情景.结果表明:对于外圈表面存在局部缺陷的轴承和无缺陷轴承,滚动体与外圈的接触力幅值相等;缺陷轴承在缺陷进入点和退出点处,等效应力大小相等,约为无缺陷轴承等效应力值的两倍.通过分析径向载荷和转速共同作用下内圈耦合点在竖直方向上位移的变化趋势,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动力学模型 等效应力 接触力 局部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罩类塑料制品中溶出物的荧光光谱特征及浸出动力学模型
12
作者 金中 白英臣 +3 位作者 张为波 张泽雅 黄瑞 李忠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2-640,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使得世界范围内对口罩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使用后废弃的口罩若未妥善处理进入水体会释放出可溶物,但目前对于口罩类塑料制品溶出物(PDS)的组成结构和浸出过程缺乏系统研究。以3种典型口罩为例开展了浸出试验,使用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使得世界范围内对口罩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使用后废弃的口罩若未妥善处理进入水体会释放出可溶物,但目前对于口罩类塑料制品溶出物(PDS)的组成结构和浸出过程缺乏系统研究。以3种典型口罩为例开展了浸出试验,使用三维荧光光谱耦合荧光区域积分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研究了PDS的结构,并构建了塑料制品PDS浸出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3种口罩类塑料制品中浸出的PDS浓度(以溶解有机碳计)随浸出时间增加而增加,浸出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浸出时间为0~72 h,PDS浸出浓度随时间快速增加;浸出时间大于72 h,PDS浸出浓度趋于稳定。3种口罩中浸出的PDS主要包括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类腐殖酸3种荧光物质,其中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等类蛋白物质占比大于80%,为主要成分。浸出试验平衡(约360 h)后,3种口罩PDS中类酪氨酸物质的荧光响应百分比是类色氨酸物质的1.1~1.7倍,表明PDS中类酪氨酸物质溶出量大于类色氨酸物质。3种口罩PDS浸出过程符合动力学一阶模型(R^(2)_(adj)为0.958~0.992),浸出速率常数介于0.15~0.43,半衰期介于1.61~4.65 h,最大浸出比例介于0.2‰~0.4‰。研究结果为塑料类新污染物的环境降解、PDS的环境行为研究提供直接数据,为塑料类新污染物的管控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制品 溶出物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特征 平行因子分析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中的理论问题(一) 被引量:4
13
作者 欧阳土中 《轴承》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4-19,34,共7页
Gupta的专著《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模拟任意条件下滚动轴承性能的动力学分析模型。本文对专著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概要地进行论述及验证。对传统的静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作了比较分析,介绍了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Gupta的专著《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模拟任意条件下滚动轴承性能的动力学分析模型。本文对专著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概要地进行论述及验证。对传统的静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作了比较分析,介绍了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附图6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滚动轴承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中的理论问题(二)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阳土中 《轴承》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16,共7页
对Gupta专著《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中的下列理论问题进行了介绍和验证:①滚动轴承中零件间的几何相互作用,包括圆柱滚子轴承零件相互作用模型、法向接触载荷、牵引力与力矩。②滚动-滑动接触中润滑剂的牵引性能,包括润滑牵引... 对Gupta专著《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中的下列理论问题进行了介绍和验证:①滚动轴承中零件间的几何相互作用,包括圆柱滚子轴承零件相互作用模型、法向接触载荷、牵引力与力矩。②滚动-滑动接触中润滑剂的牵引性能,包括润滑牵引模型、弹流牵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动力学分析 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由自身位移干扰激励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15
作者 李晓东 涂勇 +2 位作者 孙德胜 肖龙 周林森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68,共3页
文中对滚动轴承由自身位移干扰激励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位移干扰方程、运动微分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了降低附加动载荷的主要途径,为滚动轴承的设计、制造与动载荷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滚动轴承 位移干扰 动力学模型 动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一类对称正定矩阵绝对值方程的无逆动力学模型
16
作者 马昌凤 曾姣艳 华瑜 《工程数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6-704,共9页
建立了求解一类对称正定矩阵绝对值方程的无逆动力学模型。同时,证明了此动力学模型的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无逆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且与已有的五种动力学模型进行比较。从计算时间和误差进行分析,说明了所提... 建立了求解一类对称正定矩阵绝对值方程的无逆动力学模型。同时,证明了此动力学模型的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无逆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且与已有的五种动力学模型进行比较。从计算时间和误差进行分析,说明了所提出的无逆动力学模型是有竞争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值方程 无逆动力学模型 收敛性分析 数值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增压器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
17
作者 张占立 单瑞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3,共4页
滚动轴承应用于增压器能使其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应用于增压器的滚动轴承必须能够适应其超高速的工作环境。为了对所开发高速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性能进行评估,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根据轴承分析理论,建立汽车增压器滚动轴承的系统动力... 滚动轴承应用于增压器能使其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应用于增压器的滚动轴承必须能够适应其超高速的工作环境。为了对所开发高速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性能进行评估,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根据轴承分析理论,建立汽车增压器滚动轴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综合应用软件ADAMS和FORTRAN语言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和仿真,分析轴承预紧量和安装中心距对轴承主要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轴承单侧预紧量和安装中心距对轴承寿命、最大接触应力和功率损失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增压器 动力学分析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动力学模型的水轮机组润滑油寿命预测
18
作者 宋洪亮 何爵亨 +4 位作者 陈宇 魏盼 牟振华 刘文勇 许少凡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0,共7页
为制定合理换油周期,以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对水轮机组润滑油的使用寿命进行观测研究。基于Arrhenius氧化动力学方程,通过高温老化试验模拟润滑油的氧化过程,分析温度对润滑油理化指标的影响;通过线性拟合温度与理化指标变化速率的关系... 为制定合理换油周期,以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对水轮机组润滑油的使用寿命进行观测研究。基于Arrhenius氧化动力学方程,通过高温老化试验模拟润滑油的氧化过程,分析温度对润滑油理化指标的影响;通过线性拟合温度与理化指标变化速率的关系,求解出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建立以运动黏度、酸值和旋转氧弹值作为评价指标的润滑油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润滑油中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油品的氧化降解,润滑油寿命显著下降;寿命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吻合性较好,但不同评价指标的寿命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在润滑油寿命预测中不同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的权重,建立多评价指标寿命预测模型,能够快速和准确地预测水轮机组的润滑油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动力学模型 水轮机组 润滑油 寿命预测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障滚动轴承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振动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龙魁 向阳 盛晨兴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1-688,共8页
为分析推进电机中故障滚动轴承的振动特征,本文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和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建立了轴承各部件的能量方程和滚动体与故障区域之间的冲击激励方程,进一步,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并建立了故障滚动轴承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 为分析推进电机中故障滚动轴承的振动特征,本文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和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建立了轴承各部件的能量方程和滚动体与故障区域之间的冲击激励方程,进一步,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并建立了故障滚动轴承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β方法求解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故障轴承的振动响应,可为滚动轴承的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非线性 动力学模型 故障 Newmark-β 赫兹接触 振动响应 冲击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渐进变形和润滑剂的滚动轴承外圈单点故障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云龙 李志农 +1 位作者 陶俊勇 许贝 《轴承》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19,28,共7页
针对传统滚动轴承模型将外圈局部损伤视为矩形缺口,滚动体与损伤接触瞬间产生变形且变形量恒等于故障高度的问题,将故障视为圆弧形缺口,接触变形量随滚动体进入故障内的程度而变化,并在考虑润滑剂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外圈单点故障的滚动... 针对传统滚动轴承模型将外圈局部损伤视为矩形缺口,滚动体与损伤接触瞬间产生变形且变形量恒等于故障高度的问题,将故障视为圆弧形缺口,接触变形量随滚动体进入故障内的程度而变化,并在考虑润滑剂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外圈单点故障的滚动轴承动力学渐进模型。以SKF6205轴承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外圈单点故障滚动轴承振动信号中的低频段为故障的特征频率及其倍频,渐进模型的幅值更大,能够更好地反映故障信息。另外,所提出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西储大学轴承试验数据之间的误差不大于0.82%,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动力学模型 外圈 故障 润滑剂 接触 弹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