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种面织构对溶液化学法生长ZnO纳米棒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娟 靳正国 刘晓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43-1648,共6页
采用化学沉积法,在ZnO晶种面上研究了纳米棒于70℃过饱和硝酸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定向生长。通过sol-gel法在玻璃基底上引入了ZnO的晶种面,通过热处理温度、冷却方式和拉膜速度改变其织构,重点考察其对ZnO纳米棒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RD... 采用化学沉积法,在ZnO晶种面上研究了纳米棒于70℃过饱和硝酸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定向生长。通过sol-gel法在玻璃基底上引入了ZnO的晶种面,通过热处理温度、冷却方式和拉膜速度改变其织构,重点考察其对ZnO纳米棒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分析了不同晶种面以及相应棒晶的生长形态。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晶种长大,相应的棒晶直径从25nm增加到50nm,1.5h的生长棒长达约800nm。300 ̄400℃热处理、急冷或低的拉膜速度条件下制备的晶种面具有更高的晶体取向和较少的表面缺陷。从而导致生长面高的成核密度,使得ZnO纳米棒能够在垂直于基底的方向上择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棒 晶种面 溶液化学法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表面修饰纳米银/内墙抗菌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智慧 陈延明 +1 位作者 郑荣荣 范璐璐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5,共6页
【目的】采用自制的KH550修饰纳米银颗粒(AgNPs)作为抗菌剂,开发一种高效抗菌水性内墙涂料。【方法】以硝酸银水溶液为银源,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表面修饰剂,1,2-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溶液化学方法制备了KH550修饰的纳... 【目的】采用自制的KH550修饰纳米银颗粒(AgNPs)作为抗菌剂,开发一种高效抗菌水性内墙涂料。【方法】以硝酸银水溶液为银源,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表面修饰剂,1,2-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溶液化学方法制备了KH550修饰的纳米银颗粒(AgNPs)。随后,将AgNPs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水性内墙涂料中制备抗菌涂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AgNPs的光学性能、化学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系统测试了涂层的抗菌性能。【结果】AgNPs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当AgNPs分散液的添加比例达1.05%时,抗菌涂层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到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99.1%。【结论】本研究通过KH550表面修饰的AgNPs,成功制备出高效抗菌水性内墙涂料。其抗菌性能与AgNPS添加量呈正相关,1.05%添加比例下可实现广谱抗菌效果,为建筑涂料的抗菌功能化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溶液化学法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抗菌涂料 内墙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寸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又晟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高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溶液化学方法在制备ZnO纳米材料时最为常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水或其它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制备不同尺寸和形貌的ZnO纳米粒子。本文以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乙酸锌为前驱体,使用不同醇溶剂(乙醇、正丁醇、正己醇),通过控制反应温度,... 溶液化学方法在制备ZnO纳米材料时最为常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水或其它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制备不同尺寸和形貌的ZnO纳米粒子。本文以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乙酸锌为前驱体,使用不同醇溶剂(乙醇、正丁醇、正己醇),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球形纳米ZnO粒子。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方法对所得到的ZnO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五种不同尺寸的ZnO纳米粒子,使用平板浇注法,探究不同尺寸ZnO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杆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示:随着醇溶剂碳链长度和温度的增加,ZnO纳米粒子的尺寸会逐渐增加;随着ZnO纳米粒子的尺寸的减小,其抗菌效果逐渐增强。相比于金黄葡萄杆球菌,ZnO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较差。当ZnO纳米粒子的浓度为6×10^(-3)mol·L^(-1)时,对金黄葡萄杆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了96.6%和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纳米粒子 溶液化学法 平板浇注法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水体系纳米银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4
作者 范璐璐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张智慧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65-271,共7页
采用溶液化学法,以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硝酸银水溶液为前驱体,乙二醇为还原剂和溶剂,通过调控温度和水的加入量,在乙二醇-水体系中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球形银纳米颗粒(AgNPs)。通过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 采用溶液化学法,以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硝酸银水溶液为前驱体,乙二醇为还原剂和溶剂,通过调控温度和水的加入量,在乙二醇-水体系中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球形银纳米颗粒(AgNPs)。通过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高清透射电镜(HRTEM)对AgNPs的光学性质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采用平板浇注法测定了不同尺寸AgNPs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和乙二醇/水体积比,可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出不同尺寸的AgNPs。AgN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PS 溶液化学法 抗菌性能 平板浇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延明 贾宏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1-5154,共4页
首先以乙醇为溶剂,乙酸锌为前驱体,油酸钠为表面修饰剂,采用溶液化学法,制得ZnO纳米粒子。以自制ZnO纳米粒子为基体,通过煅烧方法制备针状ZnO纳米线束。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 首先以乙醇为溶剂,乙酸锌为前驱体,油酸钠为表面修饰剂,采用溶液化学法,制得ZnO纳米粒子。以自制ZnO纳米粒子为基体,通过煅烧方法制备针状ZnO纳米线束。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ZnO纳米粒子样品UV-Vis吸收光谱在355nm给出ZnO纳米粒子的特征吸收峰,FL光谱显示在400和550nm处产生荧光发射。ZnO纳米粒子尺寸约为5nm且粒径分布较窄。自制ZnO纳米粒子样品经500℃煅烧后可得到针状ZnO纳米线束。纳米线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ZnO单晶纳米线,长度约为10μm,直径约为100nm,长径比约为100,且具有良好的紫外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纳米线 溶液化学法 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Ag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延明 贾宏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93-1897,共5页
以乙酸锌为前驱物,乙醇为溶剂,油酸钠为表面修饰剂,采用溶液化学法,在乙醇体系中制得纳米Zn O。然后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乙醇溶液,在乙醇的还原作用下将Ag+还原为Ag纳米粒子,制得Zn O/Ag复合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以乙酸锌为前驱物,乙醇为溶剂,油酸钠为表面修饰剂,采用溶液化学法,在乙醇体系中制得纳米Zn O。然后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乙醇溶液,在乙醇的还原作用下将Ag+还原为Ag纳米粒子,制得Zn O/Ag复合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氧化锌-银复合纳米粒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Zn O/Ag复合纳米粒子为球形,尺寸为20-30nm且粒径分布较窄。Ag纳米粒子附着于Zn O纳米粒子表面,并起到良好的表面修饰作用。对制备Zn O/Ag复合纳米粒子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纳米银 纳米复合材料 溶液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陈延明 贾宏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4-1067,共4页
以乙醇为溶剂,乙酸锌为前驱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修饰剂,采用溶液化学法,制备了氧化锌纳米粒子。考察反应时间、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量及含水量的影响。通过UV-Vis、FL和TEM等对ZnO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VP-乙醇反应体系中加... 以乙醇为溶剂,乙酸锌为前驱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修饰剂,采用溶液化学法,制备了氧化锌纳米粒子。考察反应时间、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量及含水量的影响。通过UV-Vis、FL和TEM等对ZnO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VP-乙醇反应体系中加入3 m L浓度33.4 mmol/L乙酸锌水溶液,3 m L水,0.5 g PVP,在80℃反应120 min时,制得氧化锌纳米粒子的效果较好,氧化锌纳米粒子呈规则的球形,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粒径约为200 nm,且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证明PVP对ZnO纳米粒子表面具有较好的修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乙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溶液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O晶种层对ZnO纳米线生长及紫外光电导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曹东 蒋向东 +1 位作者 李大伟 孙继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81-85,共5页
采用溶液化学法实现了在Zn(NO3)2/C6H12N4混合溶液中ZnO纳米线在AZO薄膜修饰过衬底上生长。AZO薄膜由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通过溅射时间和基底温度的变化改变薄膜形态,重点研究了不同薄膜形态对ZnO纳米线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最终在溅射2h... 采用溶液化学法实现了在Zn(NO3)2/C6H12N4混合溶液中ZnO纳米线在AZO薄膜修饰过衬底上生长。AZO薄膜由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通过溅射时间和基底温度的变化改变薄膜形态,重点研究了不同薄膜形态对ZnO纳米线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最终在溅射2h、基底温度250℃晶种上得到垂直于衬底、高度平行取向的ZnO纳米线阵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形貌ZnO纳米线阵列的紫外光电导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垂直生长的纳米线较倒伏纳米线紫外响应迅速,分析认为是紫外光照下曝光面积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O ZNO纳米线 溶液化学法 紫外光电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对纳米ZnO制备与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廖培义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高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71-175,221,共6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反应介质,通过溶液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了改变反应的加水量、表面活性剂与前驱物的摩尔比、前驱物水溶液浓度、溶剂、pH值、锌源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和分散性能的...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反应介质,通过溶液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研究了改变反应的加水量、表面活性剂与前驱物的摩尔比、前驱物水溶液浓度、溶剂、pH值、锌源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形貌和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氧化锌为六方纤锌矿结构,遵循定向吸附生长机理;表面活性剂与前驱物摩尔比为1∶2、加水量为2 mL/98 mL乙醇时所制得的氧化锌粒径在12 nm左右,分散性好;随着加水量增加、反应溶剂极性或搅拌速度的降低,氧化锌粒径变大,分散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化学法 纳米氧化锌 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oval of lead(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ctivated carbon developed from surplus sludge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柱武 王学江 宁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568-3574,共7页
Activated carbon(AC) was prepared from surplus sludge using chemical activation metho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ZnCl2. The influence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AC's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f... Activated carbon(AC) was prepared from surplus sludge using chemical activation metho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ZnCl2. The influence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AC's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Pb2+ were examined to optimize these parameter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C were determined to be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f 500 °C, activation time of 1 h, impregnation ratio of 1:1(solid-to-liquid volume) with the 30% ZnCl2 solution(mass fraction), giving the BET surface area of 393.85 m2/g and yield of 30.14% with 33.45% ash. Also,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in chemical activation. FTIR spectra provided the evidence of some surface structures such as C=C and C—O—C. In the adsorption studies, a rise in solution pH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dsorption capacity when the pH value varied from 3.0 to 7.0, and the optimal pH for removal of Pb2+ was 7.0.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pseudo-second-order equation provided better correlation for the adsorption rate than the pseudo-first-order and the Langmuir model fitted better than the Freundlich model for adsorption isotherm.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C to Pb2+ was 11.75 mg/L at solution pH 7.0, the equilibrium time 480 min and 25 °C. Moreover,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endothermic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enthalpy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dge-based activated carbon surplus sludge preparation Pb^2+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