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条件下溶剂循环溶解-析出提取杜仲胶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学俊 王庆辉 +2 位作者 宋磊 韩三法 宫本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62-1066,共5页
在杜仲树中杜仲胶以晶体微粒的形式存在,必需用溶剂提取或机械破坏植物组织来获取。虽然溶剂法的效率更高,但溶剂的消耗量大,污染环境严重。我们的研究发现,杜仲胶在热的石油醚中(约80℃)有很高的溶解度,冷却到40℃时有胶丝析出,当温度... 在杜仲树中杜仲胶以晶体微粒的形式存在,必需用溶剂提取或机械破坏植物组织来获取。虽然溶剂法的效率更高,但溶剂的消耗量大,污染环境严重。我们的研究发现,杜仲胶在热的石油醚中(约80℃)有很高的溶解度,冷却到40℃时有胶丝析出,当温度降到-20℃以下,杜仲胶几乎能较完全从石油醚中析出,回收的溶剂可继续用于下一次杜仲胶的提取,溶剂可循环使用。由于其他杂质仍以溶解态保留在溶剂中,回收的杜仲胶纯度高。此外,整个实验方法的溶剂损失少,对环境的污染小,制备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胶 石油醚 提取 析出 溶剂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沸烃/醇型混合溶剂浸出大豆的研究──Ⅲ.部分非蒸发溶剂循环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汤鲁宏 刘复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1,共4页
实验表明,在25℃下静置后自动分层的混合油体系中,95%以上的大豆毛油被富集在富油相中,而富含乙醇相中的浸出物含量通常只有5%左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混合溶剂浸出技术中采用部分非蒸发溶剂循环工艺的设想方案,并进行了初... 实验表明,在25℃下静置后自动分层的混合油体系中,95%以上的大豆毛油被富集在富油相中,而富含乙醇相中的浸出物含量通常只有5%左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混合溶剂浸出技术中采用部分非蒸发溶剂循环工艺的设想方案,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循环使用中的混合溶剂,其取油能力基本没有大的下降,可以在豆片的浸出过程中反复循环使用;残油率指标虽有所上升,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呈渐趋平衡的趋势,并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因而有关部分非蒸发溶剂循环工艺的设想方案是可行的,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扩大中试考察验证,以便确定其在工业化规模生产中运用的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溶剂 浸出 大豆 混合油 溶剂循环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沥青转化过程中循环溶剂典型供氢组分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
3
作者 陈俊潜 张园林 +3 位作者 黄胜 赵润泽 吴诗勇 吴幼青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共9页
为阐明煤液化沥青转化过程中循环溶剂典型供氢组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溶剂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循环溶剂的组成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将二氢蒽(DHA)、二氢茚(IND)分别与四氢萘(THN)混配作为供氢溶剂以考察供氢组分种类及溶剂和沥青质量比(3∶... 为阐明煤液化沥青转化过程中循环溶剂典型供氢组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溶剂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循环溶剂的组成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将二氢蒽(DHA)、二氢茚(IND)分别与四氢萘(THN)混配作为供氢溶剂以考察供氢组分种类及溶剂和沥青质量比(3∶1和5∶1)对煤液化沥青加氢转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溶剂和沥青质量比为3∶1和5∶1时,随着混配溶剂中DHA或IND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产率均不断降低,焦产率均先降低后升高,气产率随着DHA质量分数的升高不断降低,而随着IND质量分数的升高则不断升高,氢耗不断升高。此外,随着混配溶剂中DHA或IND质量分数由25%增加到75%,转化率随着DHA质量分数的升高不断降低,而随着IND质量分数的升高逐渐升高。两种混配溶剂中溶剂和沥青质量比为5∶1时油水产率和转化率均低于溶剂和沥青质量比为3∶1时。在溶剂和沥青质量比为3∶1和5∶1的条件下,两种复配溶剂中的油水产率均高于理论值,这说明DHA,IND分别与THN混配在直接液化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DHA和THN复配在溶剂和沥青质量比3∶1时的协同作用较强,而IND和THN复配在溶剂和沥青质量比5:1时协同作用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沥青 循环溶剂 供氢组分 氢耗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循环溶剂自身反应对供氢的影响
4
作者 刘沐鑫 颜艳艳 +6 位作者 黄顺进 王习权 安亮 高山松 单贤根 张彦军 石磊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0,共9页
为了认识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溶剂自身反应对其供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溶剂的裂解和脱氢行为对大柳塔(DLT)煤液化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和半焦对煤液化溶剂的脱氢反应的催化作用,借助模型化合物研究了溶剂裂解和自由基耦合过程对溶剂供氢行... 为了认识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溶剂自身反应对其供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溶剂的裂解和脱氢行为对大柳塔(DLT)煤液化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和半焦对煤液化溶剂的脱氢反应的催化作用,借助模型化合物研究了溶剂裂解和自由基耦合过程对溶剂供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溶剂的热裂解和脱氢过程会导致其供氢能力的下降,甚至转化为半焦和气体,既造成了溶剂的损耗和劣质化,也阻碍了煤的液化转化。煤直接液化的Fe催化剂、Mo催化剂和半焦在缺氢环境下可以促进供氢溶剂的脱氢,生成供氢能力相对较差的氢气,不利于煤的液化转化。催化加氢活性越高的催化剂,在缺氢环境下其脱氢催化活性也更高。煤直接液化溶剂非供氢组分中芳环间的桥键、芳环上的烷基链和烷烃易于发生裂解,从而导致煤液化溶剂的损耗和劣质化,同时热解生成的自由基也会消耗溶剂中的供氢组分,进一步导致溶剂供氢能力的下降。供氢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溶剂的裂解和自由基的耦合反应,但同时也容易被自由基诱导发生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裂解 供氢 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溶剂法制备南瓜籽分离蛋白及其功能性质探究
5
作者 刘攀航 张捷 +3 位作者 袁景怡 刁山山 宋弋 赵婧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9,共10页
以液压冷榨和亚临界低温循环脱脂所得的南瓜籽粕为原料,利用碱提酸沉复合超滤循环溶剂法制备了南瓜籽分离蛋白,研究了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及其与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的差异,以期为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瓜籽... 以液压冷榨和亚临界低温循环脱脂所得的南瓜籽粕为原料,利用碱提酸沉复合超滤循环溶剂法制备了南瓜籽分离蛋白,研究了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及其与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的差异,以期为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瓜籽组分蛋白以谷蛋白和球蛋白为主,分别占(44.27±1.85)%和(39.73±1.40)%,其次为清蛋白(15.16±3.83)%和醇溶蛋白(0.84±0.35)%。南瓜籽分离蛋白的最优的提取条件为:pH 10、料液比1∶40、温度50℃,时间1.5 h。与传统碱提酸沉法相比,碱溶酸沉复合超滤法(溶剂循环2次)对南瓜籽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和纯度没有显著性影响,碱用量降低了约63%,酸用量降低了约68%,NaCl废水的产生量减少了约82%,且简化了后续处理,是一种更加绿色的提取工艺。SDS-PAGE显示南瓜籽分离蛋白的亚基主要分布在19、35 ku附近,与大豆分离蛋白大亚基分布明显不同;南瓜籽分离蛋白的持水性显著低于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略低大豆分离蛋白,而持油性和凝胶性远高于大豆分离蛋白,且凝胶的硬度和胶着性分别是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5.4倍和10.2倍,表明南瓜籽分离蛋白在构建植物基凝胶结构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分离蛋白 循环溶剂 大豆分离蛋白 功能性质 凝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催化裂化重质产物部分替代煤液化循环溶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鹏 朱肖曼 +2 位作者 张晓静 李文博 毛学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2-1526,共5页
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催化裂化回炼油)和循环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在0.5 L卧式震荡高压釜中与新疆黑山烟煤配制油煤浆的反应过程,探讨了该油煤浆体系的成浆性,考察了不同添加量以及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固体催化剂对煤液化效果的影响,并与没... 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催化裂化回炼油)和循环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在0.5 L卧式震荡高压釜中与新疆黑山烟煤配制油煤浆的反应过程,探讨了该油煤浆体系的成浆性,考察了不同添加量以及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固体催化剂对煤液化效果的影响,并与没有油浆掺混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试验范围内的油煤浆成浆性良好,满足泵送要求,催化裂化油浆(催化裂化回炼油)的适量添加可以促进煤炭转化,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催化剂对液化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液化 循环溶剂 催化裂化油浆 煤油共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兑蒽油加氢制备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 被引量:7
7
作者 白雪梅 李克健 +2 位作者 章序文 高山松 冯玉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4,共6页
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煤焦油蒽油,采用300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考察蒽油掺兑量对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采用0.5L高压釜煤液化实验考察蒽油掺兑量对煤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 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煤焦油蒽油,采用300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考察蒽油掺兑量对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采用0.5L高压釜煤液化实验考察蒽油掺兑量对煤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5%(质量分数)的蒽油,循环溶剂的芳碳率(fa)降幅3.37%,供氢指数(PDQI)增幅3.68%,供氢性能得到提高,但加氢反应氢耗增加,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增大。采用此循环溶剂进行煤液化时,煤的转化率提高了0.15%,煤液化油收率增加了0.98%。随着蒽油掺兑质量分数的增加,循环溶剂供氢性能逐渐减弱,煤液化转化率和液化油收率逐渐减小,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蒽油 循环溶剂 溶剂加氢 供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的催化加氢 被引量:17
8
作者 高山松 张德祥 +1 位作者 李克健 白雪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4-649,共6页
采用百万吨级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加氢稳定单元进料为加氢原料,在处理量300mL加氢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并采用0.5L搅拌式高压釜研究了煤在不同加氢深度循环溶剂中的液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溶剂... 采用百万吨级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加氢稳定单元进料为加氢原料,在处理量300mL加氢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并采用0.5L搅拌式高压釜研究了煤在不同加氢深度循环溶剂中的液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溶剂加氢反应温度的升高,循环溶剂的硫、氮含量逐渐降低,氢/碳原子比增加;加氢反应温度由340℃升至380℃时,循环溶剂的芳碳率(fa)不断减小,供氢指数(PDQI)逐渐增大,供氢能力增强。采用380℃加氢反应的循环溶剂进行煤液化时,煤的转化率和油收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64%和57.63%。当溶剂加氢反应温度达到390℃时,循环溶剂的供氢指数出现降低,芳碳率增加,供氢能力减弱,煤在此溶剂中加氢液化的转化率和油收率均有所降低,分别为88.22%和5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 上湾煤 循环溶剂 溶剂加氢 供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饱和烃的分子组成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山松 李群花 +1 位作者 舒歌平 吴剑平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5,共9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TOF MS/FID)从分子水平上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的饱和烃进行了表征。TOF MS检测器在信噪比(S/N)为200的条件下共检测到599个单体峰,FID检测器在信噪比(S/N)为1000的...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TOF MS/FID)从分子水平上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的饱和烃进行了表征。TOF MS检测器在信噪比(S/N)为200的条件下共检测到599个单体峰,FID检测器在信噪比(S/N)为1000的条件下共检测到458个单体峰。TOF MS的定性结果表明:在GC×GC-TOF MS/FID设定的分析条件下,链烷烃检测到57个单体峰,含有从正戊烷到正三十一烷的完整分布,可达到单体识别;环烷烃共检测到一环烷烃~五环烷烃五种族类,依次检测到104,229,180,28,1个单体峰,可进行每一族类环烷烃中不同碳数的识别。对FID检测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面积归一化定量,结果表明:链烷烃中主要为正构烷烃,占全部链烷烃的91.86%,一环烷烃中正构烷基环己烷单体的含量比异构烷基环己烷单体的含量大,15种正构烷基环己烷的含量占全部一环烷烃的41.77%;一环烷烃、二环烷烃、三环烷烃、四环烷烃和五环烷烃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的含量依次为2.11%,14.90%,17.81%,5.30%和0.15%;芳烃组分的总含量为53.64%;含少量含氧杂原子化合物,其含量为0.26%;碳数分布检测结果显示,一环烷烃、二环烷烃、三环烷烃和四环烷烃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碳数依次为C 13,C 12,C 14和C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饱和烃 分子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芳烃的分子组成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群花 高山松 舒歌平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5,共8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TOF MS/FID),从分子水平上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的芳烃组分进行了表征。TOF MS检测器在信噪比为200的条件下共检测到439个单体峰,FID检测器在信噪比为1000的条件下共...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TOF MS/FID),从分子水平上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的芳烃组分进行了表征。TOF MS检测器在信噪比为200的条件下共检测到439个单体峰,FID检测器在信噪比为1000的条件下共检测到614个单体峰,芳烃组分的总含量为53.64%。将TOF MS检测到的数据依z值分类,共划分为10个系列,依次为CnH2n-6,CnH2n-8,CnH2n-10,CnH2n-12,CnH2n-14,CnH2n-16,CnH2n-18,CnH2n-20,CnH2n-22和CnH2n-24系列;FID检测器比TOF MS多检测到CnH2n-26和CnH2n-30两个系列。芳烃组分中,同一系列中同时包含多种类型的同分异构体,如CnH2n-10系列中含六氢苊烯类、六氢芴类、八氢蒽类、八氢菲类等,CnH2n-14系列中含联苯类、苊类、四氢蒽类和二苯基甲烷类等,……。碳数分布检测结果显示,CnH2n-6,CnH2n-8,CnH2n-10,CnH2n-12,CnH2n-14,CnH2n-16,CnH2n-18,CnH2n-20,CnH2n-22,CnH2n-24和CnH2n-26系列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碳数依次为C12,C13,C14,C18,C14,C18,C18,C16,C17,C19和C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芳烃 分子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供氢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建立 康开通 +1 位作者 高山松 白雪梅 《中国煤炭》 2020年第5期68-73,共6页
在煤直接液化生产中,循环溶剂供氢性能的强弱对煤炭转化及油品收率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液化混合重油加工循环溶剂过程中,调整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参数对循环溶剂供氢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反... 在煤直接液化生产中,循环溶剂供氢性能的强弱对煤炭转化及油品收率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液化混合重油加工循环溶剂过程中,调整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参数对循环溶剂供氢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反应压力、反应空速的影响更为显著。此次试验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工业生产,最大化地提高循环溶剂的供氢性能,从而间接提高煤直接液化的油收率,增加煤制油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加氢 供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群花 高山松 舒歌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30-1437,共8页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TOF MS/FID)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CDLRS)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采用TOF MS和FID两种检测器同时采集数据,并结合谱库检索、标准物质保留值对照、谱图解析、标准质谱图...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TOF MS/FID)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CDLRS)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采用TOF MS和FID两种检测器同时采集数据,并结合谱库检索、标准物质保留值对照、谱图解析、标准质谱图对照、全二维谱图特征以及提取化合物分子离子等定性方法,将TOF MS检测数据定性,然后将定性的烃类化合物以z值分类法分为18类;应用Chroma TOF数据处理软件将TOF MS数据的定性分类结果应用到FID的检测数据中,对TOF MS和FID采集的数据色谱峰面积归一化处理,实现CDLRS的半定量分析。GC×GC/FID定量结果显示: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中饱和烃和芳烃分别占45.805%、53.938%,其中饱和烃主要为二环烷烃及三环烷烃,含量依次为14.644%、18.021%;芳烃主要为一环烷苯和二环烷苯,含量依次为19.759%、16.528%。该方法为CDLRS的定性定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体系中元素的转化与迁移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鹏 胡发亭 +1 位作者 毛学锋 李文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为深入解析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的加氢反应并进行过程优化,分别以内蒙古褐煤液化粗油和内蒙古长焰煤液化粗油为原料,在固定床连续装置中进行加氢实验,对加氢全流程的物料平衡和元素平衡进行测算,开展了加氢产物及催化加氢性能的分析评价... 为深入解析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的加氢反应并进行过程优化,分别以内蒙古褐煤液化粗油和内蒙古长焰煤液化粗油为原料,在固定床连续装置中进行加氢实验,对加氢全流程的物料平衡和元素平衡进行测算,开展了加氢产物及催化加氢性能的分析评价。通过研究碳、氢、氮、硫、氧五大元素在原料和各加氢产物中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各元素在加氢过程中的转化与迁移。结果表明:煤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反应的油产率接近100%(质量分数,下同),气产率仅为0.5%,原料中不足0.2%的碳元素进入有机气体中,80%~90%的氢耗用于芳烃部分加氢饱和反应,原料中约95%的硫元素进入H2S中,褐煤液化粗油中12.69%的氮以及长焰煤液化粗油中27.49%的氮向氨气迁移,循环溶剂加氢体系中废水产率仅为0.5%,硫化氢和氨气不足1.5%,可与煤炭液化其他单元同类废弃物汇集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芳烃饱和 固定床加氢 氧氮硫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伟 赵鹏 +1 位作者 刘敏 李文博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127,共7页
为研究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反应规律并进行过程优化,以0.1 t/d连续装置获得的液化重油为原料,利用100 mL/h固定床连续装置进行了加氢试验,探讨了溶剂加氢体系的产物分布特征,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循环溶剂性质与结构组成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反应规律并进行过程优化,以0.1 t/d连续装置获得的液化重油为原料,利用100 mL/h固定床连续装置进行了加氢试验,探讨了溶剂加氢体系的产物分布特征,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循环溶剂性质与结构组成的影响规律,利用500 mL高压釜进行了不同加氢深度的循环溶剂与淖毛湖煤液化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在360~380℃,制备循环溶剂的加氢体系C_(1)~C_(3)气体产率不足0.2%,油产率接近100%,主要发生氧氮硫杂原子的部分脱除和芳烃的部分饱和反应,具有浅度裂化的反应特性,加氢产物保持了大比重和高芳烃的结构特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适度降低空速,可使更多的氢气进入溶剂内部,改变溶剂中芳烃-环烷烃-链烷烃的分子结构分布,特别是单双环芳烃的比例,有利于提升循环溶剂的供氢性能。在380℃,15 MPa和空速1 h^(-1)条件下生成的循环溶剂中烷基苯、环烷基苯、二环烷基苯以及双环芳烃数量最多,供氢指数最大,与淖毛湖煤在400℃,17 MPa,60 min缓和的条件下加氢液化的转化率可达93%,油产率59%,呈现出良好的转化特性和反应效果,实现油产率最大限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供氢性能 选择性加氢 芳烃饱和 脱杂 油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BP-煤油循环使用过程中的辐解行为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辉波 苏哲 +4 位作者 丛海峰 宋凤丽 刘占元 王孝荣 林灿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为了了解溶剂在乏燃料后处理真实使用过程的辐解稳定性,对比研究了30%TBP-煤油-HNO3体系在γ和α的静态累积辐照和动态循环辐照情况下的辐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静态累积辐照所引起的溶剂辐解产物生成量、钚保留和钌保留等性能的变化比... 为了了解溶剂在乏燃料后处理真实使用过程的辐解稳定性,对比研究了30%TBP-煤油-HNO3体系在γ和α的静态累积辐照和动态循环辐照情况下的辐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静态累积辐照所引起的溶剂辐解产物生成量、钚保留和钌保留等性能的变化比动态循环辐照明显;当辐照吸收剂量达到1.0×105 Gy(相当于动态循环辐照20次)时,静态累积辐照引起的溶剂钚保留值10倍于动态循环辐照,证实了在乏燃料后处理工艺过程中,通过溶剂的酸碱洗涤,去除HDBP、H2MBP等主要辐解产物,可提高溶剂的循环使用寿命。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溶剂的α辐照损伤大于γ辐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辐解 溶剂循环使用 TBP 钚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黏度与油煤浆黏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鹏 赵宝明 +1 位作者 王开明 高首山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为解决煤炭液化过程中油煤浆易发生沉积堵塞管路的问题,优化传统循环溶剂的性能,对循环溶剂及二元溶剂(低附加值石油重质副产物A油与循环溶剂的掺混体)所配制的油煤浆黏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循环溶剂与二元溶剂的流变特性,分析... 为解决煤炭液化过程中油煤浆易发生沉积堵塞管路的问题,优化传统循环溶剂的性能,对循环溶剂及二元溶剂(低附加值石油重质副产物A油与循环溶剂的掺混体)所配制的油煤浆黏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循环溶剂与二元溶剂的流变特性,分析了A油掺入量对油煤浆黏度的影响及溶剂黏度与油煤浆黏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石油重质副产物A油与循环溶剂组成的二元溶剂黏温特性较差,二元体系油煤浆的最佳配制温度为80℃,当石油重质副产物A油的加入量为5%或10%(质量分数)时,油煤浆的黏度与油煤浆中溶剂黏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液化 油煤浆 黏度 循环溶剂 石油重质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天然绿柱石为原料采用温度梯度熔剂循环法生长祖母绿单晶 被引量:2
17
作者 Eui Seok Choi Moo Kyung Kim Choong Ho Ju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Ceramic Technology,Korea)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4-324,共1页
以天然绿柱石为原料采用温度梯度熔剂循环法生长祖母绿单晶ingleCrystalGrowthofSyntheticEmeraldbyFluxCirculationMethodofTemperatureGradienti... 以天然绿柱石为原料采用温度梯度熔剂循环法生长祖母绿单晶ingleCrystalGrowthofSyntheticEmeraldbyFluxCirculationMethodofTemperatureGradientinUsedNaturalBery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祖母绿晶体 溶剂循环 单晶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特性对淖毛湖煤加氢液化中间产物反应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正美 吕海燕 +3 位作者 张媛媛 宁奕飞 潘铁英 张德祥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7-914,共8页
为探究溶剂特性对煤加氢液化中间产物反应行为的影响,以新疆淖毛湖煤作为原料,四氢萘、循环溶剂及十氢萘作为供氢溶剂,在高压搅拌釜中进行直接加氢液化实验,并运用电子顺磁共振手段分析了中间产物-沥青质的自由基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为探究溶剂特性对煤加氢液化中间产物反应行为的影响,以新疆淖毛湖煤作为原料,四氢萘、循环溶剂及十氢萘作为供氢溶剂,在高压搅拌釜中进行直接加氢液化实验,并运用电子顺磁共振手段分析了中间产物-沥青质的自由基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四氢萘溶剂中沥青质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在大量生成的同时又被转化,产率从290℃的12.92%到350℃的最大34.13%再到430℃的15.98%;循环溶剂中沥青质产率先持续上升,290℃即有31.89%,400℃达到最大47.96%,之后由于结焦反应降低至33.90%。十氢萘溶剂中沥青质产率变化趋势与四氢萘一致。三种溶剂中沥青质自由基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在350℃达到最大值,分别是1.778×10^18、2.323×10^18和1.930×10^18/g,整体上看循环溶剂数值要高于四氢萘,十氢萘介于两者之间。而四氢萘及循环溶剂中沥青质的g值在2.00323-2.00403,变化趋势与液化气体产物中COx含量变化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溶剂 液化气体 煤加氢液化 供氢溶剂 自由基浓度 中间产物 电子顺磁共振 十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煤液化油煤浆表观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熊楚安 王永刚 +1 位作者 陈伟 闫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采用高温黏度计测定了胜利褐煤液化油煤浆在常压加热条件下的表观黏度,考察了煤浆质量分数、煤粉粒径、溶剂性质以及温度、剪切时间、剪切速率、溶胀等因素对煤浆体系表观黏度的影响。在常压室温至350℃的范围内,比较了胜利煤在起始溶... 采用高温黏度计测定了胜利褐煤液化油煤浆在常压加热条件下的表观黏度,考察了煤浆质量分数、煤粉粒径、溶剂性质以及温度、剪切时间、剪切速率、溶胀等因素对煤浆体系表观黏度的影响。在常压室温至350℃的范围内,比较了胜利煤在起始溶剂和循环溶剂两种煤浆体系中的表观黏度。研究结果表明,胜利液化油煤浆体系是一种非牛顿流体,随着温度的升高,煤浆体系的黏度呈现先快速下降,然后基本保持不变,最后又逐渐上升的趋势。煤浆黏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区间和黏度开始出现增加的温度随着煤浆的质量分数、煤粉的粒径以及配制煤浆所用溶剂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油煤浆 表观黏度 起始溶剂 循环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中纤维素的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中国 赵蒙蒙 +1 位作者 姜曼 周祚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4,82,共5页
在分析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纤维素、木素和多戊糖等组分含量的基础上,探索了用水煮预处理,再以乙二醇(EG)和水的混合溶剂在硫酸催化下进行组分分离,得到综纤维素含量达93.60%的纤维素产品,同时还分离出了木素。对EG-水混合溶剂体系的回收... 在分析紫茎泽兰不同部位纤维素、木素和多戊糖等组分含量的基础上,探索了用水煮预处理,再以乙二醇(EG)和水的混合溶剂在硫酸催化下进行组分分离,得到综纤维素含量达93.60%的纤维素产品,同时还分离出了木素。对EG-水混合溶剂体系的回收再利用研究证实其可高效回收并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组分分离 循环混合溶剂 纤维素 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