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区协同增效模式对湿式冷却塔热力阻力性能影响的变工况研究
1
作者 薛永锋 金俊先 +3 位作者 杨继冲 王友昊 何锁盈 高明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4-1201,共8页
以某1000 MW机组的大型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分区配水、填料非等片距布置和干湿混合雨区的三区协同增效模式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且验证了其准确性。重点开展了三区协同增效模式对湿式冷却塔热力阻力性能影响的变工况研究。... 以某1000 MW机组的大型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分区配水、填料非等片距布置和干湿混合雨区的三区协同增效模式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且验证了其准确性。重点开展了三区协同增效模式对湿式冷却塔热力阻力性能影响的变工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三区协同冷却塔的热力阻力性能均显著优于常规冷却塔。在循环水流量、进塔水温度、空气干球温度和空气湿度的研究范围内,采用三区协同增效模式后,水温降平均增加了0.63~0.72 K,冷却效率平均增加了3.66~4.11百分点,冷却数平均增加了0.16~0.20,通风量平均增加了10.54%~1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三区协同增效 热力阻力性能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节水方案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岑 宋小军 +3 位作者 赵顺安 李陆军 宋志勇 黄春花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6,共9页
为降低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耗水量,本文采用一种可用于回收其蒸发损失的空气冷凝器结构,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节水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空气运动控制方程和水蒸气冷凝模型,建立了用于分析空气冷凝器节水特性的数学模型,其次分析了... 为降低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耗水量,本文采用一种可用于回收其蒸发损失的空气冷凝器结构,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节水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空气运动控制方程和水蒸气冷凝模型,建立了用于分析空气冷凝器节水特性的数学模型,其次分析了冷却空气流速、空气冷凝器的结构尺寸和材质等因素对该冷凝器节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冷凝器的单位面积节水量随着冷却空气流速以及冷凝器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冷凝器长度和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空气冷凝器的材质和壁厚对其单位面积节水量没有显著影响,空气冷凝器可采用重量轻和成本低的薄壁PVC来加工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蒸发损失 空气冷凝器 单位面积节水量 水蒸气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热负荷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防冻特性三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中华 石秀刚 +4 位作者 岳增刚 王伟 马成辉 郭常敏 赵元宾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针对湿式冷却塔(湿冷塔)冬季运行易出现填料底层、进风口上缘等位置易挂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基于定热负荷的自然通风湿冷塔三维数值模型,探究了湿冷塔在严寒天气不外加防冻装置运行时的防冻特性规律,分析了填料底层水温、通风量等关键... 针对湿式冷却塔(湿冷塔)冬季运行易出现填料底层、进风口上缘等位置易挂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基于定热负荷的自然通风湿冷塔三维数值模型,探究了湿冷塔在严寒天气不外加防冻装置运行时的防冻特性规律,分析了填料底层水温、通风量等关键参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越低,机组负荷对填料底层平均水温、最低水温的影响越大;填料底层水温偏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组负荷、环境风速、配水方式,其中配水方式的影响幅度较大,机组负荷次之,环境风速影响较小;通风量与机组负荷呈正相关关系,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环境温度相同时,外圈配水下的通风量小于全塔配水;迎风侧内部较低处及背风侧外部的水温最低,冻结风险最大,湿冷塔冬季运行时,应着重在迎风侧和背风侧进行防冻装置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防冻特性 填料 水温偏差 定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冷却数随外界侧风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明 王妮妮 +2 位作者 史月涛 赵元宾 孙奉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24,138,共5页
外界侧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冷却数作为衡量冷却性能的指标之一,其大小决定着冷却效率的高低。该文根据相似理论,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外界侧风对湿式冷却塔冷却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表明:冷却数随... 外界侧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冷却数作为衡量冷却性能的指标之一,其大小决定着冷却效率的高低。该文根据相似理论,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外界侧风对湿式冷却塔冷却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表明:冷却数随外界侧风风速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侧风风速达到0.7-0.8m/s(相当于实际风速7-8m/s)时,冷却数基本等于无风工况下的值。当外界侧风风速为0.4m/s(相当于实际风速4m/s)时,冷却数达到最低,与无风工况相比,其值降低20%左右,对应的冷却效率降低约10%。该研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实验室模型实验的准确性,现场实验表明:当外界侧风达到3.5m/s(相当于实验风速0.35m/s)时,冷却数降低约18%,冷却效率降低约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侧风 冷却 冷却性能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侧风与湿式冷却塔塔内通风量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明 赵元宾 +1 位作者 张磊 孙奉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18-22,141,共5页
基于相似原理,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环境侧风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环境侧风破坏了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的轴对称分布规律,环境风速大于0.2 m/s时各处进风的不均匀性更加明显。与无风工况相比,当环境风速... 基于相似原理,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环境侧风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环境侧风破坏了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的轴对称分布规律,环境风速大于0.2 m/s时各处进风的不均匀性更加明显。与无风工况相比,当环境风速为0.4 m/s左右时,迎风面进风口风速为无风时的1.875倍,而背风面进风口风速仅为无风时的30%。同时分析了环境侧风下塔内漩涡分布规律,由进风口风速分布及塔内漩涡的分布规律可知,环境侧风严重影响了塔内通风量,恶化了塔内的传热传质性能。通过热态模型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得到了塔内通风量(用空气重量风速表示)与环境侧风的关系,并通过140MW机组现场测试,验证了环境侧风与塔内通风量关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侧风 湿式冷却塔 进塔风速 漩涡分布 通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区干湿混合模式对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传热传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妮妮 张政清 +3 位作者 邹健 高明 何锁盈 孙奉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927-4934,共8页
为解决超大型湿式冷却塔雨区进风阻力大、传热传质性能沿径向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雨区干湿混合的冷却模式。建立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验证。定义半径占比g、安装角a等参数,并设计不同半径占比g、收水板宽度d和安装角... 为解决超大型湿式冷却塔雨区进风阻力大、传热传质性能沿径向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雨区干湿混合的冷却模式。建立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验证。定义半径占比g、安装角a等参数,并设计不同半径占比g、收水板宽度d和安装角a的多种优化方案,研究不同优化方案下冷却塔内的空气动力场及传热传质性能。结果表明,雨区干湿混合模式可减小雨区进风阻力,提高塔内空气动力场均匀性;当y=2/3、α=15°及d=16.50m时,冷却塔传热传质性能相对优化值:与原始常规塔相比,水温降增大了0.24℃,冷却数提高了0.12,通风量提升了1690kg/s。另外,全塔抽力随干区面积增大而升高,干湿混合冷却模式可使全塔抽力提高10.6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湿式冷却塔 雨区 干湿混合冷却模式 传热传质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冷却塔加装挡风板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永华 甄海军 汤金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98,共5页
针对我国北方冬季湿式冷却塔运行时填料下表面、进风口以及基环面等处容易结冰的问题,在冷却塔的进风口处加装挡风板,建立了冷却塔内的传热传质模型,并采用CFD软件模拟和分析了在不同横向风速和不同环境温度下加装不同层数的挡风板时冷... 针对我国北方冬季湿式冷却塔运行时填料下表面、进风口以及基环面等处容易结冰的问题,在冷却塔的进风口处加装挡风板,建立了冷却塔内的传热传质模型,并采用CFD软件模拟和分析了在不同横向风速和不同环境温度下加装不同层数的挡风板时冷却塔的热力特性.结果表明:在风速小于4m/s时,塔内的迎风面空气温度较低,极易结冰;随着风速的增大,低温区逐渐向背风侧转移;当风速为8m/s,环境温度分别为-10℃、-17℃、-23℃时,分别在冷却塔内加装1层、3层和5层挡风板,能大大改善塔内温度场,有效防止塔内结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挡风板 防结冰 热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冷却塔配水系统分区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静 王玉坤 +1 位作者 杨松 王兴国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为分析配水系统分区配水在不同流量下对自然循环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对冷却塔配水系统进行了研究。详细模拟了冷却塔分区配水在不同配水流量下对出塔水温的影响,给出了冷却塔最大冷却能... 为分析配水系统分区配水在不同流量下对自然循环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对冷却塔配水系统进行了研究。详细模拟了冷却塔分区配水在不同配水流量下对出塔水温的影响,给出了冷却塔最大冷却能力所对应的配水流量,并对冷却塔塔内的速度及温度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分区配水方式结合适当的配水流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出塔水温,提高冷却塔的效率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分区配水 配水流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BVMC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桂雄 刘文浩 +1 位作者 洪晓斌 谭小卫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湿式冷却塔内填料区传热传质过程,基于Merkel模型、e-NTU模型和Poppe模型3种冷却塔分析模型,讨论冷却塔热力性能快速评估原理。建立气温、水温变化约束关系,构建简化冷却塔热力性能模型,提出基于温度边值测量约束(temperature bound... 针对湿式冷却塔内填料区传热传质过程,基于Merkel模型、e-NTU模型和Poppe模型3种冷却塔分析模型,讨论冷却塔热力性能快速评估原理。建立气温、水温变化约束关系,构建简化冷却塔热力性能模型,提出基于温度边值测量约束(temperature boundary value measurement constraints,TBVMC)的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快速评估方法。进行冷却塔热力性能评估实验,并分别利用Merkel、e-NTU、Poppe、TBVMC模型进行热力性能评估。结果表明:TBVMC模型与Poppe模型(作为最可信赖值)相比,均方根误差为5.89%,可减少评估时间2.224 4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热力性能 TBVMC 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加装中央补风管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兰欣 吴瑞康 +1 位作者 丁斌开 陈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7-31,40,共6页
针对现有冷却塔中央区域换热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在塔内加装中央补风管的方案.将空气直接送入冷却塔中心区域,加强塔内换热.以某1000 MW机组冷却塔为例,采用Fluent软件建立冷却塔三维热力性能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加装补风管后冷却塔... 针对现有冷却塔中央区域换热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在塔内加装中央补风管的方案.将空气直接送入冷却塔中心区域,加强塔内换热.以某1000 MW机组冷却塔为例,采用Fluent软件建立冷却塔三维热力性能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加装补风管后冷却塔出塔水温比改造前平均降低0.433℃,机组发电量增加2~3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000 MW机组 湿式冷却塔 补风管 出塔水温 发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节水方案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岑 宋小军 +3 位作者 赵顺安 李陆军 宋志勇 黄春花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7-564,共8页
由于塔内空气与循环冷却水间蒸发换热产生的水损,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耗水是火电厂的主要用水量,因此研究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节水方案,促进火电行业节水改造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意义。本文通过搭建热态模型试验平台,研究了水冷型冷凝锥... 由于塔内空气与循环冷却水间蒸发换热产生的水损,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耗水是火电厂的主要用水量,因此研究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节水方案,促进火电行业节水改造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意义。本文通过搭建热态模型试验平台,研究了水冷型冷凝锥体、气冷型冷凝锥体和空气冷凝器三种节水方案的原理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节水方案均可回收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蒸发损失;增大冷凝体表面积可提高节水方案的节水特性;相比于冷凝锥体,空气冷凝器具有更大的冷凝面积,能够更有效地回收蒸发损失,故具有更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蒸发损失 冷凝锥体 空气冷凝器 水蒸气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湿式冷却塔干湿混合雨区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政清 王明勇 +3 位作者 张德英 陈瑞 何锁盈 高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224-8231,共8页
为研究分流板各参数对干湿雨区冷却塔性能提升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优化的干湿混合雨区结构参数,该文建立湿式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干湿混合雨区进行正交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冷却塔而言,分流板总... 为研究分流板各参数对干湿雨区冷却塔性能提升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优化的干湿混合雨区结构参数,该文建立湿式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干湿混合雨区进行正交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冷却塔而言,分流板总覆盖面积为2797.08m2、安装角度为15°、长度为30.9m、安装高度为10.37m、数量4的干湿混合雨区能达到最佳性能提升效果;在该文研究范围内,性能提升效果随分流板总覆盖面积、长度和安装高度的增加而增强,随安装角度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随分流板数量的增大先减弱后增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干区总体积对温降增量的影响要大于干区进口总面积。该研究可为雨区干湿混合冷却模式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湿式冷却塔 冷却性能 正交优化 干湿混合雨区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对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步兆彬 孙更生 +4 位作者 江广旭 吕赛 杨继冲 何锁盈 高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3-1420,共8页
以某300 MW火力发电机组的大型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建立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的三维数值模型。填料内外区分别布置30 mm和26 mm S波填料,改变配水分区半径R_(1),重新分配配水内外区配水占比,研究不同工况下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 以某300 MW火力发电机组的大型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建立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的三维数值模型。填料内外区分别布置30 mm和26 mm S波填料,改变配水分区半径R_(1),重新分配配水内外区配水占比,研究不同工况下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对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可显著降低塔心区的高温,提高气水比。设计工况下,随着填料分区半径R_(2)和内区配水占比P的增大,冷却数和体积传热系数均先增大后减小。当R_(1)=15~35 m时降低P,而当R_(1)=40 m时增大P,均可提高湿式冷却塔整体热力性能。此时相对最佳的耦合布置方案为R_(1)=25 m、R_(2)=25 m和P=35%,与原始塔相比,冷却数和体积传热系数分别增大0.09和17.0 W/(m^(3)·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填料非均匀布置 分区配水 热力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冷却塔填料结垢的微观结构特征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卷达 孙奉仲 +2 位作者 孙清航 刘天文 王睿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7-903,943,共8页
为了研究自然通风冷却塔中填料污垢的组分,探索清理污垢的有效手段,提取某电厂冷却塔中填料污垢作为试验试样,通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技术(EDS)、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以及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仪器对填料污垢试样进... 为了研究自然通风冷却塔中填料污垢的组分,探索清理污垢的有效手段,提取某电厂冷却塔中填料污垢作为试验试样,通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技术(EDS)、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以及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仪器对填料污垢试样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填料污垢的主要元素有O、Si、Ca和Al等,其中O元素质量分数较高,达50%,Si元素和Al元素占比均约20%;填料污垢的主要物质有SiO_(2)、Al_(2)O_(3)、Fe_(2)O_(3)、Mg(OH)_(2)、硅酸盐、碳酸盐(主要为碳酸钙)、磷酸盐和硫酸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淋水填料 污垢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冷却塔节水消雾模块传热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倪艳涛 王元华 +1 位作者 孙一凡 周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2,共6页
湿式冷却塔在温度较低的季节运行时,出口处形成了大量含微小液滴的白雾,造成了严重的循环水损失,影响周边环境。以此为背景,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节水消雾模块,根据Collburn-Hougen含不凝气冷凝换热模型,构建了求解该模块换热单元出口状... 湿式冷却塔在温度较低的季节运行时,出口处形成了大量含微小液滴的白雾,造成了严重的循环水损失,影响周边环境。以此为背景,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节水消雾模块,根据Collburn-Hougen含不凝气冷凝换热模型,构建了求解该模块换热单元出口状态参数的热力计算模型。设计和搭建了增设节水消雾模块的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实验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当干冷空气的实验流速为3.5—7.5 m/s时,增大冷热流体进口温差,湿热和干冷侧进出口温差会增大;增大冷热空气流量比,湿热侧进出口温差会增大而干冷侧进出口温差先增大后减小;冷热空气进口温差和冷热流量比增大,冷凝收水率会增大。拟合得到湿热侧空气的复合传热关系式,与实验数据对比误差仅为8.79%,为消雾冷却塔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节水消雾模块 热力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条件对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海文 任建兴 李芳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46-52,共7页
为研究得到湿式冷却塔最佳运行工况,搭建了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实验系统。在保证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循环水进塔水温、循环水流量、环境大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研究得到不同运行条件下冷却塔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分析... 为研究得到湿式冷却塔最佳运行工况,搭建了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实验系统。在保证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循环水进塔水温、循环水流量、环境大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研究得到不同运行条件下冷却塔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分析优化,从而取得高性能的运行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循环水流量对冷却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循环水进塔温度高有利于增大冷却温差和冷却效率,但超过某特定值冷却效率趋于平缓;提高环境空气干球温度冷却温差和冷却效率逐渐减小,且进塔水温越高,环境干球温度的影响越大;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将导致冷却性能和冷却效率显著下降;随着侧风风速的增大,冷却性能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临界风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运行条件 冷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湿式冷却塔两区配水不同配水流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文博 王洁 +2 位作者 马帅 万永刚 张立平 《冶金能源》 2021年第4期30-34,共5页
逆流湿式冷却塔作为火力发电厂中冷却凝汽器循环水的重要换热设备,其效率影响着火电厂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文章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塔内气液两相传热传质计算的数值模型,将原有配水系统的均匀配水形式划分成... 逆流湿式冷却塔作为火力发电厂中冷却凝汽器循环水的重要换热设备,其效率影响着火电厂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文章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塔内气液两相传热传质计算的数值模型,将原有配水系统的均匀配水形式划分成两区配水形式,计算了配水系统内外两区在不同配水流量下对出塔水温的影响,并对两区配水方式对冷却塔内速度及温度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令冷却塔换热效率最大的内外区配水流量。研究结果表明,冷却塔配水系统采用两区配水方式并采用合理的配水流量可有效降低出塔水温,提高冷却塔换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湿式冷却塔 两区配水 传热传质 配水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噪声控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忠 赵莉 +1 位作者 江卫春 段东兴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8-100,共3页
淋水噪声是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主要噪声源,噪声频谱表现为中高频特性。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冷却塔噪声模拟试验,试验装置较好地模拟了火电厂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中高频噪声特性。在此装置上,采用两层尼龙网之间夹一层聚氨酯泡沫塑料... 淋水噪声是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主要噪声源,噪声频谱表现为中高频特性。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冷却塔噪声模拟试验,试验装置较好地模拟了火电厂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中高频噪声特性。在此装置上,采用两层尼龙网之间夹一层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降噪方案,可使噪声降低10.5 dB。两网之间、下层网与集水池水面之间合适的距离为10~20 cm;增加聚氨酯泡沫层厚度,降噪效果并没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 噪声控制 试验 火力发电厂 噪声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湿式通风冷却塔向大气排放氯离子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跃进 董宝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33,共7页
冷却塔风吹损失的液滴携带较高浓度氯离子,排放至大气后会生成氯盐细颗粒物。通过对某燃煤电厂循环水系统的补水率、排污损失率、总溶解固形物浓缩倍率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风吹损失率是经验取值的2.6倍,冷却塔氯离子排放质量浓度折合烟气... 冷却塔风吹损失的液滴携带较高浓度氯离子,排放至大气后会生成氯盐细颗粒物。通过对某燃煤电厂循环水系统的补水率、排污损失率、总溶解固形物浓缩倍率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风吹损失率是经验取值的2.6倍,冷却塔氯离子排放质量浓度折合烟气排放质量浓度为39.5 mg/m^3,氯离子排放因子为138.5 mg/(kW·h),折合472.7 g/t标煤,推算出2018年全国火电厂冷却塔排放的氯离子量为46万t。火电厂普遍通过湿式通风冷却塔排放水溶性离子是大气污染物监管的一个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通风冷却塔 风吹损失率 氯离子 排放源清单 氯离子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下填料非等片距布置对超大冷却塔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瑞 张德英 +2 位作者 高明 何锁盈 王明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38-3345,共8页
以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三维数值模型并验证。采用20mm和30mm两种不同片距的填料进行填料区内外区布置,揭示不同风速下的相对最佳内区半径R_(1),研究侧风下非等片距填料布置方式对超大型湿式冷却塔热力阻力性能的影响。... 以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三维数值模型并验证。采用20mm和30mm两种不同片距的填料进行填料区内外区布置,揭示不同风速下的相对最佳内区半径R_(1),研究侧风下非等片距填料布置方式对超大型湿式冷却塔热力阻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侧风下,非等片距填料能改善超大型湿式冷却塔内空气动力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在定风速下,随着内区半径R_(1)的增加,水温降先增大后减小,通风量不断增加。当v=2m/s时,相对最佳的内区半径R_(1)为45m,此时的水温降为11.80℃,与20mm等片距填料布置的水温降11.63℃相比,水温降增加0.17℃,通风量增加了650 kg/s。但随着风速增大,非等片距填料水温降不断减小,通风量和蒸发损失不断减小,非等片距填料优化效果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湿式冷却塔 侧风 非等片距填料 性能影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