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涡粘度模型在内燃机缸内湍流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贵阳 解茂昭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作者将一个非线性涡粘度湍流模型进行修正后应用于内燃机缸内湍流流动计算,此模型采用了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的三阶相关关系,对几种不同类型内燃机气缸内的流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在定性和定量上都较之k—ε模型有较大的改进,其适... 作者将一个非线性涡粘度湍流模型进行修正后应用于内燃机缸内湍流流动计算,此模型采用了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的三阶相关关系,对几种不同类型内燃机气缸内的流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在定性和定量上都较之k—ε模型有较大的改进,其适用于内燃机缸内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涡粘度模型 压缩修正 数值模拟 内燃机 湍流计算 应用 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和湍流计算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恒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54,共9页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飞行器的研制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相比于实验受制于在地面无法完全实现真实飞行所遇到的条件,有其优势。但要做到准确估算各种气动载荷,如摩阻和热载荷,前提是能准确预测转捩位置和有湍流计算的能力。分析了国...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飞行器的研制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相比于实验受制于在地面无法完全实现真实飞行所遇到的条件,有其优势。但要做到准确估算各种气动载荷,如摩阻和热载荷,前提是能准确预测转捩位置和有湍流计算的能力。分析了国外流行的转捩预测方法及湍流计算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边界层转捩 湍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空间导叶的混流式水轮机三维湍流计算和试验分析
3
作者 张梁 吴玉林 杨建明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3期39-46,共8页
应用二维湍流计算方法和试验手段,对采用了新型三维导叶的混流式模型水轮机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中,采用了全三维全流道的湍流计算方法,基于标准κ-ε湍流模型和SIMPLEC数值方法,从蜗壳进口到尾水管出口,包含所有流道在内的整体一... 应用二维湍流计算方法和试验手段,对采用了新型三维导叶的混流式模型水轮机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中,采用了全三维全流道的湍流计算方法,基于标准κ-ε湍流模型和SIMPLEC数值方法,从蜗壳进口到尾水管出口,包含所有流道在内的整体一次完成计算,得到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分析了不同导叶形式对水轮机流动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了模型水轮机的能量特性和压力脉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湍流计算 导叶 混流式水轮机 全三维 尾水管 试验分析 流道 蜗壳 压力脉动 二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代数应力模型在内燃机缸内湍流计算中应用
4
作者 马贵阳 解茂昭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6-680,共5页
利用张量不变性原理建立一个非线性代数应力模型 ,它包含了平均流变形率张量和旋转张量三阶项的影响 .模型中压力应变项是基于 Lee由快速畸变理论导出的解析解 ,通过引入参考总应变而包含了平均流变化的历史效应 .湍能及其耗散率的求解... 利用张量不变性原理建立一个非线性代数应力模型 ,它包含了平均流变形率张量和旋转张量三阶项的影响 .模型中压力应变项是基于 Lee由快速畸变理论导出的解析解 ,通过引入参考总应变而包含了平均流变化的历史效应 .湍能及其耗散率的求解采用 RNG k-ε模型 .用此模型对几种内燃机缸内的流场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此模型在定量和定性上较之 k-ε模型和基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数值模拟 非线性代数应力模型 RNGκ-ε湍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壁面处理对湍流数值计算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涛 朱晓军 +1 位作者 彭飞 闵少松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108,共5页
为了分析近壁面处理方法对湍流数值计算的影响,应用几种不同的壁面处理方法,对长直圆管管内湍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壁面网格尺寸的选取对湍流计算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且Viscous Grid Space Calcu... 为了分析近壁面处理方法对湍流数值计算的影响,应用几种不同的壁面处理方法,对长直圆管管内湍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壁面网格尺寸的选取对湍流计算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且Viscous Grid Space Calculator给出的壁面网格尺寸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壁面函数法在高雷诺数区域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低雷诺数湍流模型可较精确地模拟出近壁区的速度分布,其中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得最好,该模型在湍流计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计算 近壁面处理 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定常湍流数值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剑峰 曹良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7年第5期49-51,共3页
基于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的三维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和尾水管内的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结果表明,水轮机的全流道CFD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水轮机过流部件... 基于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的三维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和尾水管内的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结果表明,水轮机的全流道CFD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水轮机过流部件内的性能参数及内部流场结构,所得到的结果对进行水轮机的水力设计或改型优化设计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全流道 三维湍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比速离心泵叶轮内三维不可压湍流场计算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池 袁寿其 郑铭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46-1348,1357,共4页
采用压强连接的隐式修正 ( SIMPLE-C)算法 ,在贴体网格坐标下对控制方程进行有限差分离散后 ,在考虑旋转与曲率的影响下修正采用 k-ε湍流模型 ,由此求解了低比速离心泵叶轮内三维不可压湍流场 ,揭示的流动特征反映了设计思想。图 5参
关键词 离心泵 叶轮 不可压湍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的液晶大气湍流模拟器的波面生成计算(英文)
8
作者 孔悦 徐熙平 倪小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61-306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的液晶大气湍流模拟器实时波面生成的计算方法,为了让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大气湍流类比。依据液晶湍流模拟器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特性讨论CUDA的算法。此外,建立一种基于GPU波面生成的模型并进一步对其优化。最后给出... 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的液晶大气湍流模拟器实时波面生成的计算方法,为了让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大气湍流类比。依据液晶湍流模拟器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特性讨论CUDA的算法。此外,建立一种基于GPU波面生成的模型并进一步对其优化。最后给出使用CPU和GPU后的结果并进行类比。结果表明:采用231项Zernike系数生成分辨率为256×256的波前所需时间少于2 ms,与传统的采用CPU生成的方法相比速度提升两个量级,满足实时波面生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处理器 CUDA 液晶 湍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流场下地效翼船巡航状态非线性k-ε湍流气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洪亮 徐秉汉 +2 位作者 洪方文 张志荣 许晟 《船舶力学》 EI 2003年第1期23-32,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较精确地计算地效翼船巡航状态下气动力的设计方法,应用流体力学中线性和非线性湍流理论并结合有限元法对地效翼船进行了气动性能计算,并结合实验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应用非线性湍流理论计算值较为精确。同时又将单算...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较精确地计算地效翼船巡航状态下气动力的设计方法,应用流体力学中线性和非线性湍流理论并结合有限元法对地效翼船进行了气动性能计算,并结合实验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应用非线性湍流理论计算值较为精确。同时又将单算主翼气动性能与计算整体地效翼船数值进行对比,发现单算的主翼气动力大于整体算法的,这主要是未考虑主浮舟等附体对气动力的贡献。作为设计之初可以考虑单算主翼,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一定要对地效翼船整体气动力性能进行研究,以确定巡航状态下是否提供足够的升力,这是地效翼船设计的关键。在进行整体和单体计算后又进行了不同高度下的气动力分析,分析表明随高度增大地效翼船升力明显减少,并得出适合地效翼船巡航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效翼船 非线性k-ε湍流计算模型 湍流 机翼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场计算的贯流式水轮机叶片修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齐学义 张庆 +2 位作者 邱文斌 马惠萍 赵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9,共5页
针对某电站轴伸贯流定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出力远达不到额定值并伴随有振动和噪声的问题,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水轮机过流通道进行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发现该电站原来所选用的水力模型及水轮机制造中均存在着一定缺陷或不足.... 针对某电站轴伸贯流定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出力远达不到额定值并伴随有振动和噪声的问题,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水轮机过流通道进行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发现该电站原来所选用的水力模型及水轮机制造中均存在着一定缺陷或不足.依据数值模拟与分析的结果对转轮实施技术改造,即对其叶片由翼展中部至轮缘处的翼型分别进行延长,考虑强度的需要,使翼型沿翼展方向的变化遵循三阶贝塞尔曲线的规律进行修型;且增大叶片安放角.修型后的转轮经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其效率较原水力模型有较大提高,其中最高效率提高2.5%,额定点的效率提高2%;改造后的转轮经试运行实践证明,消除了机组运行中的振动,减小了噪声;在水能参数达不到额定值(水头低20%)的情况下,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已达到额定容量的88%;据此估算,在额定水能参数下,该水轮机出力不仅完全能达到额定出力的要求,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超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流式水轮机 叶片修型 三维湍流计算 叶栅稠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湍流场的动态大涡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剑峰 张立翔 王文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5,108,共6页
基于大涡模拟动态亚格子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应用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动静干扰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水轮机中的水流处于复杂... 基于大涡模拟动态亚格子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应用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动静干扰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水轮机中的水流处于复杂的湍流运动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轮机内部湍流运动变化剧烈,得到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流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全流道 CFD 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气动力计算
12
作者 梁德旺 秦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用Favre平均NS主程和B/L代数湍流模型对Saab900汽车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汽车绕流流场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车速对绕流流场,如车尾流动分离点、尾涡及汽车的阻力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尾涡长度与汽车阻力系数... 用Favre平均NS主程和B/L代数湍流模型对Saab900汽车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汽车绕流流场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车速对绕流流场,如车尾流动分离点、尾涡及汽车的阻力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尾涡长度与汽车阻力系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气动力 湍流计算 N-S方程 绕流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滩水电站700MW机组转轮水力计算及低水头运行稳定性优化分析
13
作者 杨琳 方景家 《红水河》 2009年第3期85-90,共6页
为研究龙滩水电站700 MW水力发电机组转轮运行的综合性能,采用三维湍流数值模型对转轮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性能预估。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为龙滩水电站转轮在各工况尤其是低水头工况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提... 为研究龙滩水电站700 MW水力发电机组转轮运行的综合性能,采用三维湍流数值模型对转轮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性能预估。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为龙滩水电站转轮在各工况尤其是低水头工况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提出了改善机组稳定运行的建议和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MW水轮发电机组 三维湍流计算 运行稳定性 优化分析 龙滩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轴双转轮混流式水轮机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源 杨春霞 +2 位作者 周大庆 沈明辉 李效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45,共5页
采用CFD计算分析了国外某电站的卧轴双转轮混流式水轮机组效率较低、空化性能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流道复杂,水流不畅,导致水力损失较大.由于不允许对流道进行调整,因而只能对转轮部分进行优化研究.转轮优化从3个方面进行:采用不同的叶片... 采用CFD计算分析了国外某电站的卧轴双转轮混流式水轮机组效率较低、空化性能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流道复杂,水流不畅,导致水力损失较大.由于不允许对流道进行调整,因而只能对转轮部分进行优化研究.转轮优化从3个方面进行:采用不同的叶片翼型、调整转轮上冠线的曲度和左右转轮叶片位置.基于N-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采用SIMPLIC算法,对优化后水轮机的全流道进行了三维定常湍流计算,获得了各过流部件的流动细节,预估了水轮机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采用Ⅲ型叶片转轮、B形上冠线,并且当左右2个转轮叶片位置不同这一方案时,水轮机过流量增大到28.55 m3/s,左转轮效率达92.24%,右转轮效率达91.78%.同时分析了计算转轮上的绝对压力值,得到了分别采用Ⅰ,Ⅱ,Ⅲ型叶片转轮的空化情况,结果表明:Ⅲ型叶片转轮的空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轮混流式水轮机 三维湍流计算 卧轴 空化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套筒注浆浆料流态及力学性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秀姝 马瑛杰 +1 位作者 谢焱南 任逸生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2-83,共12页
灌浆套筒作为钢筋连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中,但在灌浆套筒过程中,容易产生灌浆缺陷的问题,进一步影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出发,为灌浆套筒的标准化作业提供指导,有效减少灌浆缺陷问题。对... 灌浆套筒作为钢筋连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中,但在灌浆套筒过程中,容易产生灌浆缺陷的问题,进一步影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出发,为灌浆套筒的标准化作业提供指导,有效减少灌浆缺陷问题。对单支套筒连接和连通腔连接模型进行流体模拟计算,以研究灌浆套筒时浆料的流态变化形态,从而预测灌浆缺陷位置。流体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单支套筒中,钢筋与套筒内壁的间距对灌浆料的流速与压强影响程度较小,但当注浆流速过高时容易在间距范围内出现湍流现象。对于连通腔连接模型而言,采用单排和梅花形套筒布置模型有利于灌浆料的出浆,而采用双排套筒布置模型容易在套筒边角位置形成灌浆缺陷。通过理论计算,推导出砂浆封仓时封边层的最小厚度计算值,并将最小厚度计算值与经验值进行对比。灌浆套筒施工时,应严格把控封边层厚度,并将注浆流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减少灌浆缺陷,提升灌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套筒 流态模拟 连通腔连接 灌浆缺陷 湍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ingle-phase turbulent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cyclonic-static micro bubble flotation column 被引量:7
16
作者 Yan Xiaokang Liu Jiongtian +1 位作者 Cao Yijun Wang Lij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1期95-100,共6页
Improved fluid dynamics can enhanc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flotation methods.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using FLUENT was performed to model the fluid environment of a cyclonic-sta- tic micro bubb... Improved fluid dynamics can enhanc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flotation methods.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using FLUENT was performed to model the fluid environment of a cyclonic-sta- tic micro bubble flotation colum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isually show the interior flow and illustrate mix- ing of the different flows within the apparatus. An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in velocity and vorticit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ynergism of the component parts and to strengthen the design of each unit.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axial back mixing and vortexes still exist in the separation unit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packing media. The inverted cone structure near the tangential inlet (cone 1 ) within the cyclonic uni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The cone 1 structure enhances swirling and focuses energy within the inner area of the cone where there are abundant bubbles. As a result slowly floating minerals are forcibly recovered and railings are effectively separated within this unit. However, cone 1 also reduces the vorticity downstream from it, which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railings separation within this part.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cone 1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lessening disturbances to the column unit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separation effect of the cyclonic unit. Also, the axial distance between the paired cyclonic structures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cone 2) and cone 1 poses tough requirements because of an interaction between separation of the middlings and rai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nic-static micro bubble flotationcolumn CFD Flow field Vorticity magnitude Optimization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 Simulation of Orifice Flow in Orifice-type Liquid Distributor 被引量:2
17
作者 Yu Hongfeng Li Xingang +1 位作者 Sui Hong Li H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3期70-78,共9页
In this study,a suitable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height on the discharge coefficient of the orifice-type liquid distributors.The orifice flow in... In this study,a suitable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height on the discharge coefficient of the orifice-type liquid distributors.The orifice flow in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liquid heights has been realized using the 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turbulence model and the Gamma Theta transition(GTT)model.In the ANSYS CFX software,two models a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utomatic wall treatment which allows for a smooth shift from a wall function(WF)to a low turbulent-Re near wall formulation(LTRW).The results of the models coupled with LTRW are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 with WF,indicating that LTRW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prediction of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of orifice flow.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conditions of orifices change with the variation of liquid height.With respect to the turbulence in orifice,the SST model coupled with LTRW is recommended.However,with respect to the transition to turbulence in orifice with an increase in liquid height,the predictions of GTT model coupled with LTRW are superior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other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harge coefficient orifice-type liquid distributors CFD liquid he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Ship Bubbly Wake 被引量:2
18
作者 傅慧萍 万鹏程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4期413-418,共6页
Based on a volume of fluid two-phase model imbedded in the gener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ode FLUENT6.3.26, the viscous flow with free surface around a model-scaled KRISO container ship (KCS) was first numeri... Based on a volume of fluid two-phase model imbedded in the gener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ode FLUENT6.3.26, the viscous flow with free surface around a model-scaled KRISO container ship (KCS) was first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n with a rigid-lid-free-surface method, the underwater flow field was computed based on the mixture muitiphase model to simulate the bubbly wake around the KCS hull. The realizable k-e tw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and Reynolds stress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urbulence model on the ship bubbly wake. The air entrainment model, 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normal velocity gradient of the free surface, and the solving method were verified by the qualitatively reasonable compute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hase flow ship hull bubbly wake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wo-dimensional Boundary Layer Flow with Transition
19
作者 Yong Zhao Tianlin Wang Zhi Zo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4年第4期388-393,共6页
As a basic problem in man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ransition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ce still remain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 numerical study of one transitional flow in two-d... As a basic problem in man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ransition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ce still remain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 numerical study of one transitional flow in two-dimensional is conducted by Reynolds averaged numerical simulation (RANS) in this paper. Turbulence model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omplex flows' simulation, and four advanced turbulence models are evaluated.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iction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one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which indicates that Wilcox (2006) k-ω model with correction is the best candidate. Comparisons of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dimensionless velocity show that averaged streamwise dimensionless velocity profiles correct the shape rapidly in transitional region. Furthermore, turbulence quantities such as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eddy viscosity, and Reynolds stress are also studied, which are helpful to learn the transition's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al boundary layer flow Reynolds averaged numerical simulation (RANS) turbulence models low Reynolds correction Reynolds stress eddy visco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