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振兴 李云鹏 +3 位作者 许哲男 杨亮亮 王图慧 王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遗留胸壁缺损创面分别为10cm×10cm及18cm×14cm,分别采用游离DIEP皮瓣及游离ALPT皮瓣移植修复缺损,转移后血管蒂分别与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吻合。结果:术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处皮瓣均全部成活,外观良好,与DIEP皮瓣比较,ALPT皮瓣外观平整,质地和皮色与胸壁受区周围皮肤更加接近。结论:游离DIEP皮瓣和游离ALPT皮瓣是修复男性胸壁肿瘤切除术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游离股前外侧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 被引量:6
2
作者 董佳生 王涛 +3 位作者 张莉 戴传昌 王毅敏 祝联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8期609-611,620,共4页
目的 对下腹部横行腹直肌(TRAM)肌皮瓣的术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避免腹部并发症,扩大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TRAM瓣改进为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分离出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DIEP),用于21例乳房再造。结果20例双侧腹壁下动脉... 目的 对下腹部横行腹直肌(TRAM)肌皮瓣的术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避免腹部并发症,扩大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TRAM瓣改进为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分离出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DIEP),用于21例乳房再造。结果20例双侧腹壁下动脉的双蒂穿支皮瓣病例全部成活;1例仅保留单侧穿支的皮瓣远端出现缺血现象。随访5月~3年,再造乳房外形满意,未见腹壁薄弱、腹疝等腹部并发症发生。下腹供区疤痕隐蔽,同时也达到了腹壁整形减肥的效果。结论 移植横行下腹部DIEP瓣再造乳房,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充足,血供丰富,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DIEP瓣也能根据需要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因保留了腹直肌及其前鞘,对供区的创伤最小,对肥胖者还能起到腹壁整形的作用。该皮瓣的应用代表了整形外科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 游离移植 乳房再造 T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S的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麻醉管理进展
3
作者 楼菲菲 张军 吴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麻醉科承担了麻醉方案优化制订、围术期液体管理及内环境稳态调控、预防低体温、完善围术期镇痛、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等要素工作。本文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在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的ERAS策略中的麻醉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建立和完善基于ERAS的该类手术的围术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快速康复(ERAS) 壁下深血管穿(DIEP) 乳房重建术 麻醉方案 围术期管理 内环境稳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崔怀瑞 吴东方 +4 位作者 唐茂林 梅劲 戴开宇 胡斯旺 陈世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行应用解剖,经外科平面完整地截取腹前外侧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并配合X线拍摄,利用Photoshop及Scion image研究DIEP有关数据。5具普通防腐固定的标本用以层次解剖,全程追踪DIEP及其源动脉。结果外径≥0.5 mm的DIEP每侧约6支,内侧穿支约占62%,外侧穿支约占38%。DIEP在腹前正中线两侧存在丰富的横行真性吻合支;脐下4 cm范围内或脐旁两侧,有较恒定的外径≥0.8 mm的穿支。结论腹壁下动脉内侧穿支为优势血管;DIEP皮瓣设计时首选近脐穿支;DIEP皮瓣具备切取跨越正中线横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下动脉 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数字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血供解剖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东方 庄跃宏 +2 位作者 王建红 崔怀瑞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9-623,628,共6页
目的针对下腹部皮瓣及皮下组织的血供分区尚存在争议,对血供分区、血管及其相互间的吻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技术,灌注10具新鲜尸体标本。经螺旋CT扫描后,应用交互式医... 目的针对下腹部皮瓣及皮下组织的血供分区尚存在争议,对血供分区、血管及其相互间的吻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技术,灌注10具新鲜尸体标本。经螺旋CT扫描后,应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对腹壁下动脉及其穿支和腹壁浅动脉进行3D可视化研究,并对下腹壁区域皮肤及皮下组织等进行层次解剖与X线摄像。结果腹壁下动脉有3种分支形式,当其分为2支或3支时,发出相对应的内、外两排穿支。腹壁浅动脉的解剖变异度较大,但均与腹壁下动脉穿支间有丰富的吻合。结论腹壁血供传统分区的争议与术中选择内排或外排穿支有关。当术前确认腹壁浅动脉管径较大,且所需组织量不超过半腹部时,腹壁浅动脉皮瓣是一种很好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动脉 穿 动脉 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梁锋 章一新 陈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对6例外阴癌的患者均采用广泛的外阴癌根治术,扩大切除所受累的外阴皮肤。根据切除后外阴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在腹壁切去相同大小的...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对6例外阴癌的患者均采用广泛的外阴癌根治术,扩大切除所受累的外阴皮肤。根据切除后外阴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在腹壁切去相同大小的腹壁下穿支皮瓣,以一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通过阴阜区皮下隧道转移至外阴,重建外阴形态。结果 6例患者切取腹壁下穿支皮瓣(6-10cm)×(12-17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Ⅰ期再造尿道口、阴道口外形满意。结论 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皮瓣转移安全、方便,副损伤轻,术后外阴形态满意,是较好的外阴修复重建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动脉 穿 外阴癌 外阴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贞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壁下动脉穿 乳房再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老年女性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景 段娟 田凌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期59-59,共1页
会阴部软组织缺损多由于创伤、感染以及皮肤肿瘤所致。此部位极为隐密,对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尤其对老年病人这个特殊敏感群体影响极大,因此会阴部组织再造至关重要,目前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是最主要的方... 会阴部软组织缺损多由于创伤、感染以及皮肤肿瘤所致。此部位极为隐密,对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尤其对老年病人这个特殊敏感群体影响极大,因此会阴部组织再造至关重要,目前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是最主要的方法。而老年病人往往存在一些合并症,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且术后需卧床1周~2周。现就10例老年女性会阴部软组织缺损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动脉穿 软组织缺损 围术期护理 老年女性 修复 会阴部 老年病人 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栗利 张德康 +3 位作者 韩岩 李梦露 张志辉 王惠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DIEP 皮瓣即刻或延迟再造乳房的女性患者 22 例,根据术前检查不同分为 MRA 组 9 例和 CTA 13 例。分析并重建影像数据...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重建乳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DIEP 皮瓣即刻或延迟再造乳房的女性患者 22 例,根据术前检查不同分为 MRA 组 9 例和 CTA 13 例。分析并重建影像数据,根据 DIEP 直径、肌内走行、位置等选出推荐手术使用的最佳穿支。根据术中所用穿支与基于影像资料推荐的最佳穿支是否一致计算影像手术符合率,并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MRA 和 CTA 均可清晰显示腹壁下动脉及其较大的 DIEP,于容积重建模式下行主干血管及穿支血管三维重建,影像手术符合率分别为 88.9%和 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 组和 CTA 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13±35)min 和(435±3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有 1 例出现皮瓣坏死,皮瓣存活率分别为 88.9%和 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 MRA 可清晰显示 DIEP 并行三维重建,对指导医师选择最佳穿支行乳房重建手术具有重要价值,与 CTA 相比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皮瓣存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乳房成形术 穿 下动脉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在晚期口咽癌术后缺损解剖重建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建成 宋培军 +4 位作者 杨东昆 胡恺 陈默 许操 孙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4-821,共8页
目的评价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移植重建晚期口咽癌术后口咽部解剖结构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8年7月,对26例口咽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游离皮瓣重建口咽部解剖结构,其中舌根部癌12... 目的评价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移植重建晚期口咽癌术后口咽部解剖结构和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8年7月,对26例口咽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双叶穿支游离皮瓣重建口咽部解剖结构,其中舌根部癌12例,咽侧壁癌5例,软腭癌9例。术中切取的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口咽部组织缺损的面积范围是72.5~40.5 cm^2。重建方式:9例重建软腭-翼腭缺损,5例重建翼颌-舌外侧缘缺损,12例重建舌根-咽侧缺损。术后6月的门诊随访和12月、24月、36月的跟踪随访,评价患者开口度、吞咽功能、语音功能恢复和患者的生存状况,并通过鼻咽镜检查评价重建后的咽部结构和腭咽闭合功能,采用中文版FACT-H&N(4)量表计算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26例患者游离皮瓣均成活。术后6月,患者口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和解剖结构恢复良好;量表调查显示:患者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核心量表总分、头颈模块和量表总分均获得较高的术后生存质量量值,与术前相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腿后外侧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穿支血管恒定,设计灵活,组织量丰富,修复方式和幅度多变,是晚期口咽癌术后重建口咽部解剖结构和功能较为理想的穿支皮瓣,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癌 动脉 双叶穿游离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检查对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自体移植乳房再造术前血管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雪静 路红 +4 位作者 徐熠琳 李小康 季宇 刘君君 朱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对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血管检查有效性,并分析穿支血管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8年10月43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使用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的女性乳腺癌...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对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血管检查有效性,并分析穿支血管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8年10月43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使用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穿支血管行术前常规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在超声造影增强状态下行三维重建,直观显示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情况,同时体表标注投影位置。结果:43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主要分布在脐周5 cm范围内,每侧2~5支,其中28例呈不对称分布。DIEP穿支血管管径与患者腹壁脂肪层厚度呈正相关(r=0.436,P<0.05);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穿支血管管径呈正相关(r=0.448,P<0.05)。43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后彩色血流信号均能显著增强,其中39例经三维重建后能清晰显示穿支血管与腹壁下动脉主干的关系,4例穿支血管显示欠连续。结论:多模态超声检查在乳腺癌患者DIEP乳房再造术前评估穿支血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腹壁脂肪层厚度对优势血管的选择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动脉 穿 彩色多普勒 超声造影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丽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游离胸脐皮瓣组)30例和观察组(游离腓动脉穿支...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游离胸脐皮瓣组)30例和观察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手部功能、感觉及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手功能优良率及感觉功能S3~S4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3、10d的微循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背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更为快速且有效地改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动脉穿 手部软组织缺损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模型的构建技巧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东方 刘东红 +3 位作者 方芳 荆幸 陈绍锋 庄跃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推介将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选取体重420~45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20只,麻醉成功后备皮,设计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4 cm×2 cm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以胸外侧血管为受区血管,重点观察:股血... 目的推介将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选取体重420~45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20只,麻醉成功后备皮,设计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4 cm×2 cm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以胸外侧血管为受区血管,重点观察:股血管及胸外侧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支,测量其外径和长度;大鼠生存状态;术后第7 d皮瓣存活情况。结果股动、静脉的管径分别为(0.72±0.08)mm及(1.29±0.17)mm,胸外侧动、静脉的管径分别为(0.59±0.18)mm及(1.04±0.12)mm,两者适合做端端吻合。术后有2只大鼠死亡,另有3只大鼠皮瓣完全坏死,皮瓣存活率达75%。由于股动脉的破坏,患肢术后会出现跛行,1周后,随着血供的代偿,大鼠的步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大鼠腹壁浅动脉游离皮瓣是超级显微外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前操作练习的有效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动脉 胸外侧动脉 血管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后鞘穿支腹膜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武 于小平 +6 位作者 崔怀瑞 潘爱华 曾勇 易孝纯 易亮 唐茂林 周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应用Mimics及CT配套工作站,三维构建以后鞘腹膜瓣为特色的腹壁下动脉血管体,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多类型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全身一次性明胶/乳胶-氧化铅动脉灌注:1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M... 目的应用Mimics及CT配套工作站,三维构建以后鞘腹膜瓣为特色的腹壁下动脉血管体,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多类型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全身一次性明胶/乳胶-氧化铅动脉灌注:1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Mimics工作站及CT配套的工作站分别进行三维建模与分析。2截取腹前壁标本行层次解剖及X线摄片。结果腹壁下动脉走行过程中分出后鞘腹膜支、肌支、外侧支以及肌皮穿支。有3支外径≥0.5 mm的后鞘腹膜支,分别与肌支、肌皮穿支共干。结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可制备后鞘腹膜瓣、肌瓣、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人体多处多种类型的复杂缺损,尤其适用于口腔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动脉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后鞘 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镱凝 范新宇 +2 位作者 毕鑫 彭玉峰 毕振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7.0 cm,皮瓣... 目的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7.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9.0 cm~18.0 cm×21.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分层缝合。术后观察创面闭合、皮瓣成活与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例皮瓣顺利成活,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外形基本满意;1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边缘坏死1.5 cm,换药处理后愈合;全部患者创面受区与腹壁供区创口Ⅰ期愈合。8例患者患肢功能活动良好,5例皮瓣位于关节部位长期制动因而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结论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具有皮瓣供区血供来源稳定,供区位置隐蔽、可提供较大面积皮肤和组织等优点,对于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 穿 下肢 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天华 魏在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3,共3页
自Koshimat于1989年首先报道以肌皮穿支血管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创面获得成功以来,穿支皮瓣(perforatorflap)因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牺牲较小的供区,且能获得较好的受区功能与外形等优点,从而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随着应用解剖... 自Koshimat于1989年首先报道以肌皮穿支血管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创面获得成功以来,穿支皮瓣(perforatorflap)因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牺牲较小的供区,且能获得较好的受区功能与外形等优点,从而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随着应用解剖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穿支皮瓣技术在临床的不断普及,学者们对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征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学者们从对穿支皮瓣命名的关注也逐渐过渡到对不同部位的穿支皮瓣的研究细化,以及穿支皮瓣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应用解剖学 临床研究 胫后动脉 解剖学特征 修复创面 游离 穿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腹股沟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7
17
作者 顾荣 王海文 +2 位作者 江新民 梅雄军 钟达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总结应用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骨缺损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髂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其中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修... 目的总结应用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骨缺损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髂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其中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嵌合髂骨穿支皮瓣修复3例;采用髂腹股沟联体穿支皮瓣修复6例。皮瓣最小面积5.0 cm×6.0 cm,最大面积35.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2例发生皮瓣皮下血肿压迫出现动脉供血障碍,拆除部分缝线后血运恢复,1例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运。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较平坦,两点分辨觉10.0~20.0 mm。受区移植髂骨均生长良好,骨折完全愈合。供区见2例瘢痕稍增生,余均呈线状瘢痕愈合良好。结论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不损伤主干动脉等传统优点,且具有可灵活修复骨缺损,可切取大面积联体(嵌合)穿支皮瓣及可修薄等特点,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沟区 浅血管 穿 移植 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明华 曾昂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6-633,共8页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外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前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等,其他可用的选择包括前锯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等。为了提高手术设计的精确性,术前需要评估穿支血管的质量,并对其定位穿支。皮瓣的设计相比游离皮瓣手术而言,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领域的作用尚不能取代游离皮瓣的金标准地位,但随着"损伤最小化"重建概念的日渐推广,带蒂穿支皮瓣将会成为乳房再造领域里的一种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穿 乳房再造 穿 胸背动脉穿 肋间动脉穿 前锯肌动脉穿 动脉穿 胸外侧动脉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腹直肌皮瓣的制备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卫红 邹智荣 +3 位作者 刘宗良 牟象鑫 李国民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了解腹壁下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腹直肌的关系,为临床使用下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人成人标本,模拟手术方法制备下腹直肌皮瓣,同时对腹直肌及腹壁下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并摄像,... 目的了解腹壁下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腹直肌的关系,为临床使用下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人成人标本,模拟手术方法制备下腹直肌皮瓣,同时对腹直肌及腹壁下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并摄像,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结果腹壁下动脉的起始外径为(2.58±0.60)mm,主干长度为(85.87±14.90)mm,穿支血管向脐周方向集中。结论腹壁下动脉走行恒定,起始外径较粗,下腹直肌肌皮瓣和穿支皮瓣均较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动脉 直肌肌 下动脉穿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华 刘莺 +8 位作者 张亦 王庭亮 王涛 何金光 罗杰 董莉萍 王海蓉 董佳生 徐元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3,共9页
背景与目的:乳房切除术后自体组织重建中,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抉择、解剖是制备DIEP皮瓣最大的难点。探讨CT血管造影(computed ... 背景与目的:乳房切除术后自体组织重建中,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抉择、解剖是制备DIEP皮瓣最大的难点。探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延期DIEP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进行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手术患者298例。将其中92例患者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进行皮瓣穿支评估设定为超声对照组(US组),206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CTA组);术前采用CTA进行皮瓣穿支评估,将CTA数据导入HOROS软件分析,进行术前皮瓣优势穿支的选择,明确穿支血管直径、肌肉内走行方式及穿出点位置等解剖信息,从而指导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前定位穿支数量、术中采用穿支数量、抉择穿支时间、穿支解剖时间、供区皮瓣获取时间、皮瓣重量、总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部切口感染率、脂肪坏死率、二次手术探查率及皮瓣完全坏死率),并进行两组病例影像手术一致率比较。结果:298例患者进行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手术,皮瓣存活率为99.33%(296/298)。两组病例术前定位穿支数量[观察组(2.90±1.13)vs对照组(3.2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区皮瓣获取时间[(50.05±10.94)min vs(84.8±15.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例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二次手术探查率的比较中,CTA组低于US组(P<0.001)。对于具有腹部手术史患者,CTA组穿支解剖时间、总手术时间优于US组(P<0.001)。两组病例影像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7.09%和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延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CTA可以明显地缩短术中皮瓣穿支抉择时间及解剖时间,降低二次手术探查风险,具有较高的影像手术一致率,可以有效地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下动脉穿 乳房重建 延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