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的选育及其应用
1
作者 秦元忆 伍祥 +4 位作者 蒙秀菲 张上都 彭菊 石邦志 周乐良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12,共6页
【目的】选育配合力强、优质、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两系杂交水稻选育提供优质亲本。【方法】用1892S作母本与Y58S杂交,再与360S复交,经4年8代选育出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结果】2022年9月兴1S通过贵州省农作... 【目的】选育配合力强、优质、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两系杂交水稻选育提供优质亲本。【方法】用1892S作母本与Y58S杂交,再与360S复交,经4年8代选育出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结果】2022年9月兴1S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其株型紧凑,花时集中,花粉不育度99.45%,套袋自交不育度99.99%,不育起点温度低(23.5℃),稻米品质优,达部标优质一等食用稻标准,测配组合产量表现优。兴1S与自育恢复系贵香578配组的迟熟籼型杂交水稻兴两优578,口感好、食味佳、米质优,宜在贵州省海拔1100m以下区域种植,2023年兴两优578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230021)。【结论】兴1S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柱头外露率高,米质达部标一级,属于优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遗传 温敏核不育 兴1S 兴两优578 配合力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温敏核不育系皖香22S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德文 张伟 +1 位作者 汪婉琳 台德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38-41,114,共5页
皖香22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为母本、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香型籼稻亲本常香39S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香型温敏核不育系,2023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皖香22S株高85.0 cm,平均每穗总颖花数193.5粒,千粒重24.... 皖香22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为母本、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香型籼稻亲本常香39S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香型温敏核不育系,2023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皖香22S株高85.0 cm,平均每穗总颖花数193.5粒,千粒重24.0 g,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片直立内卷,有香味,冷水池育性鉴定在14.5 h、23.5℃、6 d条件下,花粉不育度99.95%,套袋自交结实率0.25%。皖香22S在合肥5月20日播种,播始历期为84 d,比近似品种常香39S短5 d左右,主茎叶龄13.2叶。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稻瘟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好;米质较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其中皖香22S/银月丝苗在2023年的小区优势鉴定中,较丰两优4号增产9.3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温敏核不育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系德山S的选育及繁殖与制种技术
3
作者 郑长奇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2期179-181,共3页
德山S系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不育系广占63-4S与自选的黑糯变异株BY杂交,后经多代定向培育而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米质优、柱头外露率高、抗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株叶形态好、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 德山S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荃时S的选育与应用
4
作者 丁友奇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8期94-95,98,共3页
介绍了荃时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组应用及繁殖技术要点。荃时S是以银312S为母本,与配合力好的优良恢复系YR0822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稳定、异交率高、抗倒伏、米质优等特... 介绍了荃时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组应用及繁殖技术要点。荃时S是以银312S为母本,与配合力好的优良恢复系YR0822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稳定、异交率高、抗倒伏、米质优等特点,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该不育系与恢复系银泰香占配制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时两优泰香具有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标优1级、丰产等特点,并获得2022年(第四届)安徽省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籼稻金奖,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 荃时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核不育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江建华 倪金龙 +1 位作者 吴爽 王德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1-378,共8页
【目的】制种安全是影响两系杂交稻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隐患途径。【方法】以1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4个反温敏核不育系配组并对F1育性进行观察,选择矮紫S(温敏核不育系)和矮雁s(反温敏... 【目的】制种安全是影响两系杂交稻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隐患途径。【方法】以1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4个反温敏核不育系配组并对F1育性进行观察,选择矮紫S(温敏核不育系)和矮雁s(反温敏核不育系)为构建永久核不育系的供源亲本。通过回交将矮紫S和矮雁s的育性基因导入到桥梁亲本天丰B中,分别育成天丰B的近等基因系天丰S和天丰s。【结果】天丰S和天丰s杂交获得的天丰Ss即为永久核不育系。对天丰Ss的育性、可恢性等特性的研究表明,天丰Ss在自然长日高温和短日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天丰Ss及其3个亲本与5个恢复系杂交的F1组合结实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永久核不育系的创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温敏核不育 永久核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敏核不育系与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后代育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满中 王晓辉 +1 位作者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37-1541,共5页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温敏核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蔡义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共3页
利用人工气候室和分期播种研究了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值为29.5~30℃;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 利用人工气候室和分期播种研究了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值为29.5~30℃;反温敏核不育系go 543 s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即抽穗前18~13 d;同时讨论了该不育系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水稻 性转换特性 临界温度值 温度敏感期 温敏核不育 性转换 人工气候室 减数分裂期 分期播种 高温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与选育 被引量:1
8
作者 白德朗 《作物研究》 1992年第S2期34-37,共4页
1973年,湖北省沔阳县沙湖原种场石明松在农垦58一季晚粳大田中,发现了农垦58自然不育突变株“农垦58S”,从而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与方法。从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阶段. 近2... 1973年,湖北省沔阳县沙湖原种场石明松在农垦58一季晚粳大田中,发现了农垦58自然不育突变株“农垦58S”,从而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与方法。从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阶段. 近20年来,我国科学家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尽管目前大面积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还未真正育成,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特征特性,溃传规律与选育途径已基本摸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 性转换 性表达 花粉 农垦58S 温敏核不育基因 HPGMR 粳稻不育 光敏核不水稻 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玉兔S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被引量:60
9
作者 赵海军 吴殿星 +2 位作者 舒庆尧 沈圣泉 马传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521,共7页
以我国主栽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为起始材料 ,利用 30 0Gy的6 0 Co γ射线辐照干种子 ,经多代选择选育了一个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的新型不育系玉兔S。该不育系苗期性状明显比原亲本培矮 6 4S差 ,但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 以我国主栽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为起始材料 ,利用 30 0Gy的6 0 Co γ射线辐照干种子 ,经多代选择选育了一个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的新型不育系玉兔S。该不育系苗期性状明显比原亲本培矮 6 4S差 ,但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育性特征、配合力、抗病性及稻米品质均与培矮 6 4S相仿。补偿性生理机制研究表明 ,在分蘖、拔节和开花阶段玉兔S叶绿体内腺苷酸激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要比培矮 6 4S高。遗传研究表明 ,白化转绿型突变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 ,并在幼苗阶段特异性表达。对不育系玉兔S在两系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 温敏核不育 水稻 玉兔S品种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水稻花药蛋白质组初步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谢锦云 李小兰 +3 位作者 陈平 曹梦林 陈良碧 梁宋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5-221,共7页
采用固相pH梯度 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对温敏核不育水稻 96 4 2S可育与不育条件下减数分裂期花药总蛋白进行了分离 ,通过银染显色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PDQuest 2DE图像分析软件可识别约 10 0 0个蛋白质点 ... 采用固相pH梯度 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对温敏核不育水稻 96 4 2S可育与不育条件下减数分裂期花药总蛋白进行了分离 ,通过银染显色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PDQuest 2DE图像分析软件可识别约 10 0 0个蛋白质点 .蛋白质点在 2D胶上的重复性为 :沿等电聚焦方向偏差为 1 4 5± 0 2 3mm(n =8) ,沿SDS PAGE方向偏差为 :1 15± 0 17mm(n =8) .对两种育性不同样品的 2D胶上部分共有的蛋白质点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ctrometry ,MALDI TOF MS)进行了肽质谱指纹图分析 .通过采用PeptIdent软件对SWISS PROT数据库的查询 ,有 5 0个蛋白质点在数据库得到归属鉴定 .对育性不同的2种样品 2D较上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了分析鉴定 .在不育变化为可育的过程中 ,明显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包括几丁质酶 ,酸性磷酸酶 ,胞浆激酶 ,谷蛋白前体 ,以及ESTSC72 61蛋白 ,明显下调的蛋白质包括β expansin前体 ,谷氨酸氨甲酰转移酶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花药 蛋白质组 蛋白质点 MALDI-TOF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淡绿叶为标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的选育 被引量:92
11
作者 董凤高 朱旭东 +3 位作者 熊振民 程式华 孙宗修 闵绍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淡绿叶标记基因系IGM19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5杂交,再用8902S回交1次,通过多代选育获得了带淡绿色叶隐性标记性状,且育性转换特性与8902S明显不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在杭州(30°0... 以淡绿叶标记基因系IGM19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5杂交,再用8902S回交1次,通过多代选育获得了带淡绿色叶隐性标记性状,且育性转换特性与8902S明显不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M2S具有连续30d以上的不育期(不育度>99.5%),在秋季正常情况下,结实率可达51.8%。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M2S在短日适温时结实正常,在长日(15.0h)与所有处理温度(30.1℃、24.1℃和23.1℃)、高温(30.1℃)与所有处理日长(15.0h、14.0h和12.5h)的光温组合下均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结实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育性转换的温度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均不显著,仅光温工作效应显著,属典型的光温互作雄性不育系。M2S本身较稳定的不育性和带有隐性淡绿色叶的标记性状将有利于在两系法杂交水稻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三系配套 温敏核不育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1S矮秆突变体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选明 杨远柱 +3 位作者 陈彩艳 唐平徕 刘斌 符辰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5,共5页
以幼穗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经组织培养成功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 ,结合愈伤组织多代培养和化学物质诱导 ,获得了高达 4 0 %以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并从中选育出遗传稳定的株 1S矮秆突变体 SV5、SV10和 SV14。鉴定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 SV14... 以幼穗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经组织培养成功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 ,结合愈伤组织多代培养和化学物质诱导 ,获得了高达 4 0 %以上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并从中选育出遗传稳定的株 1S矮秆突变体 SV5、SV10和 SV14。鉴定结果表明矮秆突变体 SV14是矮化了的光温敏核不育系 ,具有优良的光温敏不育特性 ,配合力强 ,杂种优势明显 ,较对照可以增产 1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无性系 筛选 水稻 温敏核不育 矮秆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温敏核不育系GD-8S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31
13
作者 金素娟 柳武革 +7 位作者 朱小源 王丰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刘宜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9-604,共6页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1基因导入GD-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 以含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的籼稻材料BL122为供体,优质感病温敏核不育系GD-8S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Pi-1基因导入GD-8S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育性镜检、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的回复率,筛选获得5个改良株系RGD8S-1、RGD8S-2、RGD8S-3、RGD8S-4和RGD8S-5。采用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33个菌株进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75.76%~100.00%,而对照仅为9.09%。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其余性状改良株系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这些改良株系可用于进一步测配选育高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温敏核不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必湖 吴厚雄 +3 位作者 徐孟亮 梁满中 张振华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0-936,共7页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温敏感核不育水稻 ,其临界不育温度为 2 9 5℃。分别在自然长日 (光长 14 2~ 13 7h)、高温 (日均气温 2 9 0~ 34 1℃ )条件下和短日 (光长 13 0~ 12 4h)、较低气温 (日均气温 2 3 9~ 2 8 1℃ )条件下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 1~ 6d的冷水 (2 1 5℃ 2 0 5℃ )处理 ,研究不同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株 1S和陆 18S经 6d低温处理表现为稳定不育 ,对低温反应钝感 ,杂交制种最为安全 ;72 9S、139S、康 2 0 1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5d处理表现为不育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4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钝感 ;培矮 6 4S和 810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4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敏感 ;179S、香 12 5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3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就会出现可染花粉和自交结实 ,对低温反应敏感 ,杂交制种风险大 ;短暂低温和高温都会引起go5 4 3S的育性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水稻 持续低温 持续时间 敏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的气候适应性 被引量:30
15
作者 卢兴桂 袁潜华 +1 位作者 姚克敏 刘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7,共7页
针对夏季低温对我国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严重威胁 ,用 1997~ 1998年由三亚、武昌、贵阳、南京 4个生态点组成的“新不育系联合生态鉴定”试验资料 ,分析了以培矮 6 4S为代表的实用低温敏类型不育系和以 N5 0 88S为代表的实用光敏类型... 针对夏季低温对我国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严重威胁 ,用 1997~ 1998年由三亚、武昌、贵阳、南京 4个生态点组成的“新不育系联合生态鉴定”试验资料 ,分析了以培矮 6 4S为代表的实用低温敏类型不育系和以 N5 0 88S为代表的实用光敏类型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培矮 6 4S的育性受温度影响 ,育性稳定性较差 ,下限温度指标年际间和地区间变化较大 ;N5 0 88S育性主要受日长影响 ,其临界光长同一地年际间差异小 ,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同时 ,用 195 1~ 1992年逐日平均气温和理论日长资料 ,分析和评价了我国南方稻区 (18°14′~ 34°17′N)的三亚、南京、广州、福州、长沙、杭州、南京、高邮、徐州等 9个城市的光温特征及其时空规律。在此基础上 ,从生态角度提出了克服夏季低温危害两系杂交稻制种的三项生态技术措施 ,一是要根据气候规律正确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区和季节 ;二是华中双季稻区应改秋制为春制或选择山区单季稻区秋制 ;三是应全面评价温敏和光敏类型不育系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光敏核不性转换指标 日照长度 温度 气候适应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异交结实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3 位作者 陆燕鹏 彭海峰 梁克勤 赵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异交结实潜力是指不育系在保证有充足外源花粉供应的条件下的最高结实率 .本研究表明 ,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不同的异交结实潜力 ,异交结实潜力的高低受遗传、环境及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共同影响 ;环境对不育系异交结实潜力影响的... 异交结实潜力是指不育系在保证有充足外源花粉供应的条件下的最高结实率 .本研究表明 ,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不同的异交结实潜力 ,异交结实潜力的高低受遗传、环境及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共同影响 ;环境对不育系异交结实潜力影响的主因是温度 ,其作用的敏感时期是异交籽粒灌浆充实的前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异交结实潜力 遗传 环境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育性表现与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彭海峰 邱振国 +3 位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张桂权 陆燕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2-2327,共6页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由不育转为可育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日均温21℃需7d以上,23.5℃需15d以上。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无花粉败育主要是由减数分裂时期的异常引起的,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粘连与液泡化、减数分裂受阻于前期Ⅰ的细线期、进行无丝分裂与异常的胞质分裂,始终没有正常四分体的形成,而是产生大小不同、核数不等的异常细胞,并最终解体消失。其花粉败育特点不同于以往研究过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具有花粉败育时期早而败育彻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 籼S 花粉 无花粉型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华201S的白叶枯病抗性 被引量:28
18
作者 兰艳荣 王俊义 +1 位作者 王弋 牟同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以华201S为受体亲本,以含Xa21和Xa7基因的抗白叶枯病材料华恢20为供体亲本,进行1次杂交、3次回交和3次以上自交,每个世代用基因内标记PTA248对Xa21进行分子检测,用连锁标记STSP3(与Xa7的遗传距离为0.9 cM)对Xa7进行检测。新选育的4个株... 以华201S为受体亲本,以含Xa21和Xa7基因的抗白叶枯病材料华恢20为供体亲本,进行1次杂交、3次回交和3次以上自交,每个世代用基因内标记PTA248对Xa21进行分子检测,用连锁标记STSP3(与Xa7的遗传距离为0.9 cM)对Xa7进行检测。新选育的4个株系YR7009(Xa21)、YR7014(Xa21)、YR7016(Xa7)和YR7023(Xa7/Xa21)在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育性转换特性方面都与华201S基本相似。YR7009(Xa21)和YR7014(Xa21)对PXO61、PXO99、ZHE173和GD1358等4个菌株具有良好的抗性,而对FuJ和YN24不具有抗性。YR7016(Xa7)和YR7023(Xa7/Xa21)对6个菌株都表现良好的抗性,尤其是聚合双基因的YR7023(Xa7/Xa21)对6个菌株都表现高抗。表明已经将广谱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和Xa7渗入到华201S中,成功地改良了华201S的白叶枯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白叶枯病 抗性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育性对温、光的反应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厚雄 李必湖 +3 位作者 向阳 梁满中 徐孟亮 陈良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3-470,共8页
以新型光温敏核不育 ( PTGMS,Photo- 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水稻 go5 4 3S为材料 ,通过自然生态条件下和人工温、光处理条件下的育性观察 ,对其育性转换与温度和光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o5 4 3S育性主要受... 以新型光温敏核不育 ( PTGMS,Photo- 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水稻 go5 4 3S为材料 ,通过自然生态条件下和人工温、光处理条件下的育性观察 ,对其育性转换与温度和光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o5 4 3S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 ,表现为低温条件下不育、高温条件下可育 ,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值为 2 9.5℃ ,对温度敏感的部位是幼穗 ,敏感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对应的剑叶叶枕距变化范围为 - 1 2 .2~ + 0 .7cm;育性敏感期在人工恒温 2 8.0℃条件下 ,无论长日 ( 1 4~ 1 6h)或短日 ( 1 0~1 2 h)处理均表现不育 ,其不育性不受光周期影响 ,在人工恒温 31 .5℃条件下 ,无论长日还是短日处理均表现可育 ,但短日可明显提高其可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温度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培eS遗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梁满中 钟卫华 +1 位作者 徐孟亮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双低培eS是由双低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 ,其穗颈伸出长度比双低S增长 17cm。用双低培eS与 9311杂交 ,F1表现为正常半矮秆 ,但比培矮 6 4S/ 9311(两优培九 )穗颈伸出长度增加 2 7cm ,且不包颈。从F2群体中分离出... 双低培eS是由双低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 ,其穗颈伸出长度比双低S增长 17cm。用双低培eS与 9311杂交 ,F1表现为正常半矮秆 ,但比培矮 6 4S/ 9311(两优培九 )穗颈伸出长度增加 2 7cm ,且不包颈。从F2群体中分离出的正常半矮秆与长穗颈高秆比例经 χ2 测验符合 3∶1分离规律 ,说明该突变的长穗颈性状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用协青早eB 1(eui1)、协青早eB 2 (eui2 )进行等位性测验表明 ,双低培eS的eui基因与eui1等位。不同温度处理双低培eS发现eui基因的表达与温度有关 ,在日平均温度低于 2 6℃时eui基因表达 ,在 30℃高温下被抑制 ,eui基因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无影响 ,但其表达受育性基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颈 温敏核不育 水稻 双低培eS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