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东海陆架海域温度垂直结构类型划分与温跃层分析
被引量:35
- 1
-
-
作者
葛人峰
郭景松
于非
张志欣
刁新源
郭炳火
-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435,共12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东海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2005CB422302)
-
文摘
基于黄、东海陆架海域1997—1999年4个季节调查的CTD资料,采用拟阶梯函数逼近法对温度垂直剖面拟合逼近,然后按拟合均方差和跃层强度对黄、东海陆架区的温度垂直结构进行类型划分,共划分为6个类型:三层结构型(T型)、主跃层上位型(U型)、主跃层下位型(L型)、多阶梯状结构型(M型)、异常结构型(A型)和垂直均匀型(H型)。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垂直结构类型在黄海区域为:春季呈L型;夏季呈U型;秋季呈T型;冬季呈H型。东海北部春季基本呈T型;夏季西部呈T型,东部呈U型;秋、冬季演变为H型;东海南部春、夏季主要呈L型;秋、冬季除近岸出现逆温类型外,大部分区域呈H型。利用风和潮的混合卷挟模式阐述了各种温度垂直结构的形成机制,最后给出了黄、东海陆架海域的主温跃层特征值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
-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温度垂直结构
类型
温跃层
-
Keywords
Yellow Sea
East China Sea
vertical temperature structure
type
thermocline
-
分类号
P731.2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一次降水相态转换过程中温度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50
- 2
-
-
作者
徐辉
宗志平
-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2-1280,共9页
-
基金
国家气象中心雾霾团队课题
-
文摘
2012年11月3-5日华北地区出现了该年度的第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各地区依次都出现了雨转雪的复杂天气,这给预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一直以来,冬季降水相态类型的预报都是国内外气象预报的难题之一,而温度的垂直结构特征是影响最终降水类型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此次雨雪天气过程中的温度垂直结构演变特征以及相态转变对温度垂直结构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在发生雨转雪过程中,温度递减率会持续减小,并最终会在低层形成一个上下一致的均温层,同时还伴有浅薄逆温层的产生;(2)降水相态类型严重依赖于温度的垂直结构,温度垂直结构的细微改变将决定最终到达地面的降水类型,因此,相关层次的厚度差可以成为判别降水相态类型的重要指标;(3)在降水类型由雨转雪的过程中,由于相关层次的融化作用,伴随着相态的变化温度垂直结构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
关键词
相态转变
温度垂直结构
均温层
-
Keywords
The transition of precipitation type
Thermal vertical structure
Uniform temperature layer
-
分类号
P458.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珠三角干季边界层垂直温度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吴蒙
罗云
吴兑
曾志雄
范绍佳
-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佛山市气象局
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9-195,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课题(2016YFC0203305)
国家基金重点项目(41630422)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500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B020216003)
佛山市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804)
-
文摘
文章通过利用2013年12月和2014年10月在珠三角开展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温度探空资料和逐日空气质量资料,从逆温层和低空稳定能量等角度研究了珠三角干季边界层垂直温度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珠三角处于冷空气前影响时,较弱的气团活动有利于低空逆温层的持续存在和贴地逆温的发展,珠三角污染日逆温层高度主要分布在0~1 000 m之间。其中贴地逆温出现频率约为35%,低空逆温层尤其是夜间频繁出现的贴地逆温使得污染物累计在近地面气层内,对珠三角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低空稳定能量(E_w)能够较好地反映珠三角大气垂直扩散能力,珠三角AQI与500~800 m处气层稳定能量相关性较好,说明500~800 m气层是影响珠三角空气质量的关键气层,当珠三角该层稳定能量>15 J/cm^2时,大气垂直扩散能力较弱,珠三角空气质量恶化的可能性较高。
-
关键词
垂直温度结构
逆温层
低空稳定能量
空气质量
珠三角
-
Keywords
vertical temperature structure
inversion layer
stable energy of lower layer
air quality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大气温度剖面的行星波驻波结构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培仁
田剑华
罗毅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7-321,共5页
-
文摘
利用Nimbus—7卫星上角度扫描红外辐射计(SAMS)的资料,分析出大气温度剖面具有行星波垂直结构的驻波结构;讨论了波长、振幅随高度的分布,驻波结构随经度、纬度的变化,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
-
关键词
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
行星波
驻波
-
Keywords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Planetary wave, Standing wave
-
分类号
P42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贵州中东部一次暴雪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 5
-
-
作者
乔琪
李智玉
朱育雷
-
机构
贵州省气象台
-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136-138,共3页
-
文摘
2021年12月25日夜间至26日,贵州出现大范围的降雪天气,中东部地区出现暴雪。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逐3 h再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雪过程的天气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由500 hPa南支槽及高原低槽东移,配合东北路径冷空气南下补充影响,700 hPa西南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升造成的贵州中东部地区的大到暴雪天气。此次降雪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过程降水量大、降雪时间长、小时降雪强度大等特点,并存在由雨转雪的相态变化,大气整层温度低于0℃,而地面温度低于0℃是相态转为纯雪的关键温度条件。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高低空急流轴在贵州东部地区重合,叠加作用造成的抽吸作用最强,高低空急流的耦合给降雪过程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条件;500 hPa正涡度平流大值区与700 hPa垂直速度的上升区重叠。
-
关键词
暴雪天气
相态
温度垂直结构
高低空急流
水汽
-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