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道夫受体AⅠ/Ⅱ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文健 余学清 +3 位作者 李晓艳 郑勋华 夏敏 凌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 :鉴定清道夫受体AⅠ /Ⅱ (SR -AⅠ /Ⅱ )基因敲除小鼠 ,观察SR -AⅠ /Ⅱ基因敲除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SR -AⅠ /ⅡcDNA基因部分序列作探针 ,用Southernblot方法检测SR -AⅠ /Ⅱ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同系对照小鼠靶基因敲... 目的 :鉴定清道夫受体AⅠ /Ⅱ (SR -AⅠ /Ⅱ )基因敲除小鼠 ,观察SR -AⅠ /Ⅱ基因敲除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SR -AⅠ /ⅡcDNA基因部分序列作探针 ,用Southernblot方法检测SR -AⅠ /Ⅱ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同系对照小鼠靶基因敲除结果 ,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载脂蛋白和血肌酐 ,观察SR -AⅠ /Ⅱ基因敲除和未敲除小鼠分别在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情况下脂质代谢的改变情况。结果 :SR -AⅠ /Ⅱ基因敲除后小鼠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体重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增高 (P <0 0 5 ) ,出现了脂质代谢严重失衡 ,在高脂饮食情况下这种失衡更为明显 ,体重、LDL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SR -AⅠ /Ⅱ参与对组织和循环中的LDL的摄取和清除 ,有利于保持机体脂质代谢的正常调节。小鼠SR -AⅠ /Ⅱ基因敲除后脂质代谢发生了明显紊乱 ,机体对脂质代谢的调节功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道夫受体a/Ⅱ 脂质代谢 基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靶点: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湘竹 赵水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9-481,共3页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作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能与HDL结合,参与HDL胆固醇酯的选择性摄取和代谢,以及介导游离胆固醇在脂蛋白和细胞之间的双向运动,并通过多种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起保护性作用。体内SRBI功能的分析不仅证实...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作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能与HDL结合,参与HDL胆固醇酯的选择性摄取和代谢,以及介导游离胆固醇在脂蛋白和细胞之间的双向运动,并通过多种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起保护性作用。体内SRBI功能的分析不仅证实了SRBI在HDL代谢中的重要性,而且也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清道夫受体 高密度脂蛋白 选择性摄取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在丙型肝炎病毒入侵细胞中的作用
3
作者 徐庆强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5-428,共4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入侵宿主细胞是由多种受体分子介导的多步骤过程,其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SCARB1)被认为是最先与HCV作用的受体。SR-BⅠ能够与HCV包膜糖蛋白E2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位于E2蛋白氨基末端的高变区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入侵宿主细胞是由多种受体分子介导的多步骤过程,其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SCARB1)被认为是最先与HCV作用的受体。SR-BⅠ能够与HCV包膜糖蛋白E2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位于E2蛋白氨基末端的高变区1(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起关键作用。SR-BⅠ与HCV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介导HCV的细胞入侵,还能降低抗体对HCV的中和作用,有助于HCV的免疫逃避。因此,深入研究SR-BⅠ在HCV入侵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望发现在HCV感染的初始环节能够高效地阻断HCV入侵细胞的靶分子,从而预防和治疗HCV的感染。本文就SR-BⅠ的生物学特性、SR-BⅠ与HCV的相互作用对病毒入侵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B族清道夫受体 高变区1 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U937细胞SR-AⅠ及ABCA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智晓文 苏显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以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对U937细胞清道夫受体AⅠ(SR-AⅠ)和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以100nmol/L佛波酯诱导U937细胞48h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再... 目的以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对U937细胞清道夫受体AⅠ(SR-AⅠ)和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以100nmol/L佛波酯诱导U937细胞48h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再以50mg/L o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或其他干预因素处理24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SR-AⅠ和ABCA1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50mg/L ox-LDL组比较,LXR-a(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7)干预组U937细胞SR-AⅠmRNA表达下降、ABCA1mRNA表达升高,但SR-AⅠmRNA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A1mRNA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3.0mL/L丹红注射液干预组U937细胞SR-AⅠmRNA的表达升高,10.0、30.0、60.0mL/L丹红注射液干预组U937细胞SR-AⅠ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但各浓度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注射液干预组ABCA1mRNA的表达则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但于60.0mL/L浓度时出现表达下降,3.0、10.0、30.0mL/L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XR-a(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7)干预组比较,丹红注射液各浓度干预组ABCA1mRNA表达降低,10.0、30.0mL/L丹红注射液干预组ABCA1mRNA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各浓度组对50mg/L ox-LDL干预的U937细胞SR-AⅠmRNA的表达无影响,而明显增加U937细胞ABCA1mRNA表达,尤其在浓度10.0、30.0mL/L时增加ABCA1mRNA表达明显。增加U937细胞ABCA1mRNA表达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U937细胞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 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 清道夫受体a(sr-a)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LDL对U937细胞SR-AⅠ及ABCA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景委 苏显明 智晓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406,428,共4页
目的以人单核细胞株U937为研究对象,观察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U937细胞清道夫受体AⅠ(SR-AⅠ)和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的oxLDL(0、25、50、75、100、125 mg/L)与U937细胞共同培养4... 目的以人单核细胞株U937为研究对象,观察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U937细胞清道夫受体AⅠ(SR-AⅠ)和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的oxLDL(0、25、50、75、100、125 mg/L)与U937细胞共同培养48 h,然后进行油红O染色以了解其胞内脂质含量,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ABCA1和SR-AⅠmRNA的表达量。结果单核细胞ABCA1和SR-AⅠmRNA在无oxLDL干预下其表达最低;oxLDL可诱导ABCA1和SR-AⅠmRNA的表达,与无oxLDL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CA1 mRNA在50 mg/L oxLDL干预下表达最强,其后随着oxLDL培养浓度的增加其表达反而下降;SR-AⅠmRNA表达为逐渐增高,50 mg/L oxLDL干预时表达最强。结论 U937细胞随着oxLDL干预浓度的提高其ABCAl mRNA和SR-AⅠmRNA表达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50 mg/L oxLDL时表达最高;二者在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937细胞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 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 清道夫受体a(sr-a) 胆固醇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苷对HDL-CE诱导的HepG2细胞SR-B Ⅰ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萍儿 卢德赵 +2 位作者 林韬琦 杨贞 沃兴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39-1543,共5页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PS)对HepG2细胞B型Ⅰ类清道夫受体(SR-BⅠ)表达的影响,分析绞股蓝总皂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HepG2肝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PS和HDL-CE与细胞共孵育24 h。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和...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PS)对HepG2细胞B型Ⅰ类清道夫受体(SR-BⅠ)表达的影响,分析绞股蓝总皂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HepG2肝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PS和HDL-CE与细胞共孵育24 h。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和酶比色法定量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的变化,运用Real-time PCR、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绞股蓝总皂苷对细胞膜受体SR-B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0~120 mg·L-1浓度的GPS对HepG2源性荷脂细胞增殖无影响,HDL-CE单独处理及HDL-CE和不同浓度GPS共孵育细胞处理后HepG2细胞中脂滴堆积增加,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含量明显增加,但后者SR-BⅠmRNA和SR-BⅠ蛋白的表达量却下调,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在高脂环境中,绞股蓝总皂苷能抑制肝细胞无限制的摄入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动脉粥样硬化 HEPG2细胞 HDL-CE B型清道夫受体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及SR-B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芳 蒙颖 +6 位作者 王志禄 李万玲 贾军正 郭文芬 谢宛霞 胡海英 胡旭堂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92-179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RAW264.7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及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 目的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RAW264.7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及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泡沫细胞组和罗格列酮组,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5、10和20μmol/L)对泡沫细胞进行干预。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形成,胆固醇氧化酶法检测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泡沫细胞表面ACAT-1及SR-BⅠ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泡沫细胞组内总胆固醇及游离胆固醇含量升高(P<0.01)、ACAT-1表达增加(P<0.05)、SR-BⅠ表达略有增加(P>0.05);与泡沫细胞组相比,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干预组细胞内总胆固醇及游离胆固醇含量下降(P<0.05)、ACAT-1表达下降(P<0.05)、SR-BⅠ表达升高(P<0.05),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下调ACAT-1的表达和上调SR-BⅠ的表达来降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泡沫细胞 胆固醇 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 B族清道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通过调控ABCA1、SR-BⅠ、ABCG5、ABCG8表达及抗炎作用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崔立宝 于小华 +7 位作者 蒋崇辉 唐雅玲 欧阳新平 何平平 吕运成 姚峰 张敏 唐朝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6-876,共11页
作为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普罗布考能够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进一步阐明普罗布考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饮食组、正常饮食... 作为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普罗布考能够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进一步阐明普罗布考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饮食组、正常饮食+普罗布考组、高脂饮食组(HFD组)、高脂饮食+普罗布考组(HFD+P组).结果显示,处理7周后,与HFD组比较,H FD+P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肝脏脂质蓄积明显减轻,血浆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DL-C水平降低,肝脏中清道夫受体-BⅠ(SR-BⅠ)以及肝脏与小肠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BC)G5(ABCG5)、ABCG8表达上调,肝脏中A BCA1表达下调,主动脉弓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白介素6、单核趋化蛋白1水平降低.这些结果表明普罗布考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调控A BCA1、SR-BⅠ、ABCG5、ABCG8表达及抑制促炎介质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动脉粥样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清道夫受体-B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SR-BⅠ和ABC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洁芸 李丹 +3 位作者 滕志朋 田茗源 张雄 李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早老蛋白1dE9基因(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Ⅰ)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A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早老蛋白1dE9基因(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Ⅰ)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A1)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防治中的机制。方法:将10只6月龄的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饲喂组,每组5只。姜黄素饲喂组每天饲喂500 ppm姜黄素,6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SR-BⅠ和ABCA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饲喂组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表达明显增加(t=-10.805,P=0.000),但2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均未见SR-BⅠ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提高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的表达,而SR-BⅠ在神经元中未见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β-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 早老蛋白1dE9基因双转基因小鼠 海马 B类清道夫受体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影响KGN细胞SR-BI的表达和脂质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琪 莫中成 +4 位作者 郭冰冰 屈丽华 廖宏庆 谢远杰 张蒙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3-1238,1245,共7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对卵巢颗粒细胞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棕榈酸(PA)处理人卵巢颗粒细胞株(KGN)。经油红O和NBD-Cholesterol方法观察KGN细胞内脂质含量,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和... 目的探讨棕榈酸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对卵巢颗粒细胞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棕榈酸(PA)处理人卵巢颗粒细胞株(KGN)。经油红O和NBD-Cholesterol方法观察KGN细胞内脂质含量,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B类I型清道夫受体(SR-BI)、PPARα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棕榈酸(0、0.000 1、0.000 2、0.000 3 mol/L)呈浓度依赖性促进KGN细胞脂质增加。不同浓度棕榈酸(0、0.000 1、0.000 2、0.000 3 mol/L)呈浓度依赖性上调KGN细胞SR-BI的表达(P <0.05)。不同浓度棕榈酸(0、0.000 1、0.000 2、0.000 3 mol/L)呈浓度依赖性上调KGN细胞PPARα的表达(P <0.05)。结论棕榈酸可促进颗粒细胞脂质含量增加,其机制推测与SR-BI、PPARα表达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人卵巢颗粒细胞 B类清道夫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脂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杜莹 贾连群 +5 位作者 杨关林 袁秀敏 王英 宋囡 何文智 王俊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753-1755,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降脂中药干预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降脂治疗组。采用劳倦过度加饮食不节结合高脂饲料喂... 目的:观察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降脂中药干预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降脂治疗组。采用劳倦过度加饮食不节结合高脂饲料喂饲造模法,治疗组予健脾降脂中药日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LCAT)等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中见大量脂质沉积,肝脏LDL-R、SR-BⅠ、LCAT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健脾降脂治疗组大鼠TC、LDL-C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肝细胞中脂质沉积明显减少,肝脏LDL-R、SR-BⅠ、LCAT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健脾降脂中药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组织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降脂中药 脾失健运 胆固醇 B类清道夫受体 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中胆固醇外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路倩 陈五军 +2 位作者 尹凯 赵国军 唐朝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9-326,共8页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是巨噬细胞内3条主要的胆固醇外流途径,对维持细胞内胆固醇动态平衡至关重要,其中转运体的功能及其表达的调节、胞外接...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是巨噬细胞内3条主要的胆固醇外流途径,对维持细胞内胆固醇动态平衡至关重要,其中转运体的功能及其表达的调节、胞外接受体的数量和活性等对细胞内胆固醇外流效率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最新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出现的脂类蓄积、炎症、氧化应激、缺氧和胰岛素抵抗等病理情况,显著影响胆固醇转运体的表达,进而影响胆固醇外流及As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As病变细胞内各胆固醇外流途径的作用及常伴随的脂类蓄积、炎症、氧化应激、缺氧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对胆固醇转运体表达调节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As治疗提供新理论依据和药物靶点,推动As治疗方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 B类清道夫受体 高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对炎症状态下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钟巧青 赵水平 王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对体外模拟脂肪细胞炎症状态下胆固醇流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前脂肪细胞株3T3-L1(3T3-L1)诱导分化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作为空白对照组,脂肪细胞以脂多糖(LPS,100 ng/ml...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对体外模拟脂肪细胞炎症状态下胆固醇流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前脂肪细胞株3T3-L1(3T3-L1)诱导分化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作为空白对照组,脂肪细胞以脂多糖(LPS,100 ng/ml)刺激6小时,为LPS组;脂肪细胞经LPS(100 ng/ml)刺激6小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HDL孵育16小时,为10μg/ml HDL+LPS组、50μg/ml HDL+LPS组、100μg/ml HDL+LPS组。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不同浓度的HDL对LPS刺激的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内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组的胆固醇流出率(2.5±0.6)%较空白对照组(4.1±0.4)%减少,3种不同浓度的HDL+LPS组干预后细胞胆固醇流出率较LPS组增加;LPS组SR-BI 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与LPS组相比较,3种不同浓度的HDL+LPS组SR-BI mRNA和蛋白表达随HDL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状态下脂肪细胞的胆固醇流出减少,通过上调SR-BI表达能促进炎性脂肪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减少胆固醇在脂肪细胞内的蓄积。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脂肪细胞表达SR-B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B族清道夫受体 胆固醇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豚鼠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特点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慧敏 高南南 +1 位作者 杨润梅 李金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9-203,I0004,共6页
目的研究豚鼠高脂饮食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特点,并与大鼠进行比较。方法将豚鼠和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NC)和高脂组(HF),正常组均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诱导10周后,测定血清LDL-C、HDL-C水平,HDL3/HDL2比值和LCAT、CETP的... 目的研究豚鼠高脂饮食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特点,并与大鼠进行比较。方法将豚鼠和大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NC)和高脂组(HF),正常组均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诱导10周后,测定血清LDL-C、HDL-C水平,HDL3/HDL2比值和LCAT、CETP的表达;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肝脏SR-BI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豚鼠高脂组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HDL3/HDL2的比值升高,血清CETP表达均显著增加,血清LCAT表达下降,肝脏SR-BI mRNA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的2.27倍。而相同高脂饲料条件下,大鼠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豚鼠摄入高脂饮食后HDL代谢与大鼠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血清HDL-C升高,肝脏SR-BI受体表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组分发生变化,大颗粒HDL2含量相对减少,小颗粒HDL3堆积,其机制与血清CETP、LCAT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高密度脂蛋白亚型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B族清道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