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挖掘兼具抗炎抗肿瘤功效的清热类中药
1
作者 包雅娜 张晓楠 +5 位作者 关溪 赵亮 崔钰莹 吴昱 尚东 项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7,共7页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清热类中药的药性、归经、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此类中药的药物特性。对胰腺炎-癌转化过程中的用药提出前瞻性预测。方法以《中药学》(第10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药物数据的主要来源,对其中66味清热药进行以“炎*中药名”或“(炎+肿瘤)*中药名”以及inflammation*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nflammation+tumor)*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文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中筛选药物活性成分。结果66味清热药(未统计附药)中有58味中药具有抗炎作用,有53味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有48味中药同时具有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兼具抗炎抗肿瘤的清热类中药在性味上以苦、甘、辛味为主,在归经上以肝、胃、肺、心、大肠经为主。在TCMSP数据库中运用“类药五原则”对抗炎抗肿瘤药物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共筛选出1041种活性成分数据,删除掉重复项后最终获得798种活性成分。排名前三的活性成分分别为Luteolin、Kaempferol、Acacetin。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清热类药五味、归经和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具有高度重合性,这一发现对胰腺炎-癌转化疾病的药物研究及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热药 抗炎 抗肿瘤 药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探讨中药致肝毒性的作用特点及规律
2
作者 黄依婷 磨宁芳 +3 位作者 秦秋云 李妞妞 李卓娴 夏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6-784,共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分析中药致肝毒性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中收录的252味中药,归纳出114味具有致肝毒性的药材,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通过频数算法归纳总结致肝毒性中药在功效类别、四气... 目的: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分析中药致肝毒性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中收录的252味中药,归纳出114味具有致肝毒性的药材,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通过频数算法归纳总结致肝毒性中药在功效类别、四气五味、归经以及毒性成分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祛风湿药和清热药致肝毒性药材占比最高,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寒性为主,归经多在肝、肺、脾、胃;生物碱类成分是主要的致肝毒性活性成分;肝毒性表现包括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机制涉及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为降低毒性,传统采用酒制、醋制等方法。结论: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了解中药致肝毒性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 肝毒性 四气五味 归经 生物碱类 药物性肝损伤 祛风湿药 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药抗畜禽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许琳 王天益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年第5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热药 畜禽 病毒感染 作用机理 抗病毒作用 机体免疫功能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清颗粒的发汗解热及促进肠蠕动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维祖 明亮 +3 位作者 陈师农 尹艳艳 李前进 李卫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 研究湿热清颗粒的发汗解热及促进肠蠕动等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着色法 ,观察受试药的发汗作用 ;采用松节油和大肠杆菌致热法 ,观察受试药的解热作用 ;采用墨汁法 ,观察受试药对肠蠕动的作用。结果 湿热清颗粒增加小鼠足跖部汗液... 目的 研究湿热清颗粒的发汗解热及促进肠蠕动等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着色法 ,观察受试药的发汗作用 ;采用松节油和大肠杆菌致热法 ,观察受试药的解热作用 ;采用墨汁法 ,观察受试药对肠蠕动的作用。结果 湿热清颗粒增加小鼠足跖部汗液分泌 ;降低发热家兔的体温 ;增强小鼠肠蠕动。结论 湿热清颗粒具有一定的发汗、解热和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药(中药)/药理学 肠蠕动/药物作用 湿热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牛廷献 史智勇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40,共3页
中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研究进展牛廷献史智勇(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科兰州730050近年来,应用免疫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的免疫增强作用,受到了广泛重视。特别是“扶正固本、补中益气”类中药在免疫系统有广泛的作用。因此,... 中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研究进展牛廷献史智勇(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科兰州730050近年来,应用免疫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的免疫增强作用,受到了广泛重视。特别是“扶正固本、补中益气”类中药在免疫系统有广泛的作用。因此,深入探讨中药与免疫学的关系,是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免疫学 免疫功能 补养药 养阴类药 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菌作用辨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立夫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中药 抗菌作用 热药 感染性疾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彭钦 彭立伟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5年第4期34-35,共2页
谈谈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彭钦(河南省驻马店农校463000)彭立伟(河南省驻马店市园林处)中药治疗疾病,主要是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表现,恢复其动态平衡,达到治愈目的。中药的性能是多方面的,作用是复杂的,在这些复杂... 谈谈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彭钦(河南省驻马店农校463000)彭立伟(河南省驻马店市园林处)中药治疗疾病,主要是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表现,恢复其动态平衡,达到治愈目的。中药的性能是多方面的,作用是复杂的,在这些复杂的性能中,有时可表现出作用的双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调节作用 中药治疗 抗菌作用 双向性 热药 中药的性能 河南省 临床疗效 免疫性能 含有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分类
8
《北方牧业》 2004年第18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中药分类 解表药 热药 泻下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