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炎武与清代考据学 被引量:1
1
作者 郝润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6-97,共2页
清代的考据学,或称之为汉学或朴学。汉代的儒士们治经,多注重训诂、文字及名物制度的考订,与空疏的宋、明理学相区别。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又开清学之先河,阎若璩、胡渭继其后,发展到后来的乾嘉学派达到顶峰。如此之类,就象冯友兰先生所... 清代的考据学,或称之为汉学或朴学。汉代的儒士们治经,多注重训诂、文字及名物制度的考订,与空疏的宋、明理学相区别。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又开清学之先河,阎若璩、胡渭继其后,发展到后来的乾嘉学派达到顶峰。如此之类,就象冯友兰先生所说“讲汉人之经学者,以宋明人所讲之道学,以别于自己所讲之汉学”。钱穆先生认为,清学源于宋学,治近代学术者“必始于宋”,“近世揭橥汉学之名以与宋学敌,不知宋学,则无以平汉、宋之是非。且言汉学渊源者,必溯诸晚明诸遗老,然其时如夏峰、梨洲、二曲、船山、桴亭、亭林、蒿菴、习斋,一世魁儒耆硕,靡不寝馈于宋学,继此而降,如恕谷、望溪、穆堂、谢山乃至慎修诸人,皆于宋学有甚深契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清代考据学 乾嘉学派 汉学 日知录 考证 宋学 清学 近代学术 乾嘉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清代考据学研究》
2
作者 罗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清代 考据学 学术研究 考据方法 清代考据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口富士雄对清代考据学的研究
3
作者 宙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5-26,共2页
日本学者滨口富士雄先生,近年来在《东方学》、《东洋学集刊》、《日本中国学会会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介绍与评价我国清代训诂学的成就。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是把清代考据学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他系统地研究了顾炎武... 日本学者滨口富士雄先生,近年来在《东方学》、《东洋学集刊》、《日本中国学会会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介绍与评价我国清代训诂学的成就。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是把清代考据学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他系统地研究了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焦循等学者的论著,对惠楝、程瑶田、江声、钱大昕、孙星衍、卢文弨、阮元等人的著述也有所涉猎。正因为他的研究比较全面,所以能够在总体上认识与把握清代考据之学,并能多方引证,互相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者 东方学 中国学会 段玉裁 孙星衍 钱大昕 清代考据学 通假 东洋 尔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清代考据学辩护
4
作者 邹华清 《出版科学》 2002年第2期76-76,共1页
清代考据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深入系统的作品并不多见。由于考据学本身所具有的局限,长期以来,或受文字狱成因说的影响,或沿袭学家旧说,造成有些学者对考据学的评价偏低,甚或据此否定整... 清代考据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深入系统的作品并不多见。由于考据学本身所具有的局限,长期以来,或受文字狱成因说的影响,或沿袭学家旧说,造成有些学者对考据学的评价偏低,甚或据此否定整个考据学的价值。那么,考据学的功用和价值到底如何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学研究》 郭康松 文献资料 儒家 治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方法论与传统考据学 被引量:5
5
作者 葛志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分析了传统历史考据学,认为考据学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曾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考据学的发生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否定它。我...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分析了传统历史考据学,认为考据学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曾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考据学的发生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否定它。我们的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吸取其精华,在采用各种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同时,努力使考据学日臻科学、完善,更好地为历史研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方法论 历史考据 梁启超 新方法 史料 清代考据学 研究手段 实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数学考据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康松 胡继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78-82,共5页
研究清代考据方法的论著很多,但极少有人注意清人对数学考据方法的运用。本文分析总结了清代考据学者所使用的具有近代意义的用数学考据文史的方法:运算法、量化统计法、用数学法则研究《周易》,并认为数学知识。
关键词 清代考据学 数学考据方法 运算法 量化统计法 数学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结构、功能和误区(上)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剩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56-60,共5页
考据,又称考证。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或方法,考据即以理性的精神,审视、验证和鉴别历史文献之真伪和历史记载之虚实。 说到考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清朝时期的乾嘉学派,尤其是那些对传统考据学知之不多的人,往往把考据... 考据,又称考证。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或方法,考据即以理性的精神,审视、验证和鉴别历史文献之真伪和历史记载之虚实。 说到考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清朝时期的乾嘉学派,尤其是那些对传统考据学知之不多的人,往往把考据的专利归入清代学者的名下。这多少是一种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考据学 传统考据学 本证法 今本 误区 文献史料 典籍 历史文献 中国传统 历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学海堂中的小学教育与小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海燕 程嫩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6-160,共5页
阮元任两广总督期间创建学海堂,学海堂从事经史、小学以及文学教育,不课试科举文,其中,小学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学海堂通过解、考、说、释、跋以及阐述小学经典著作的体例或者增补小学经典著作的内容等形式,来进行小学教育与小学研究,... 阮元任两广总督期间创建学海堂,学海堂从事经史、小学以及文学教育,不课试科举文,其中,小学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学海堂通过解、考、说、释、跋以及阐述小学经典著作的体例或者增补小学经典著作的内容等形式,来进行小学教育与小学研究,包括文字、音韵、训诂各个方面,涉及经、史、子、集多种门类。为了配合小学教育,学海堂重视咏物题材的诗赋训练。此外,不少诗文课艺附有有关内容的解释。学海堂不立山长,而是设立八名学长,很多学长精通小学,通过教育培养出一些有着较高小学素养的生徒,有力地推动了广东语言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海堂 小学教育 小学研究 咏物诗赋 广东语言学 清代考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山伐源 宏通精审——读马积高先生新著《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
9
作者 章继光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3期93-95,共3页
开山伐源宏通精审——读马积高先生新著《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章继光清代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总结期与通向近代新文化的转折期,无论在学术还是文学上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十分突出的。在学术思想上以实学(经进之学)、汉学(朴... 开山伐源宏通精审——读马积高先生新著《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章继光清代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总结期与通向近代新文化的转折期,无论在学术还是文学上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十分突出的。在学术思想上以实学(经进之学)、汉学(朴学)、理学以及后起的新学构成其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学术思想 桐城派 文学史研究 遗民诗人 文学发展 清代考据学 经世致用学风 文学影响 通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大昕的考据方法简论
10
作者 华世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5-91,共7页
清朝的康、雍、乾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屡兴文字狱,大肆杀戮知识分子,导致士人转入整理和考证古籍;康熙时开设博学宏儒科,乾隆时又令编纂《四库全书》,因此到乾隆、嘉庆年间,便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审核、校勘、考订... 清朝的康、雍、乾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屡兴文字狱,大肆杀戮知识分子,导致士人转入整理和考证古籍;康熙时开设博学宏儒科,乾隆时又令编纂《四库全书》,因此到乾隆、嘉庆年间,便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审核、校勘、考订和校正经史的学者。他们主张言必有据,讲求旁参互证,“巨细毕究,本末兼察”,反对孤证立说和空谈,形成“乾嘉学派”。由于其治学方法以考据见长,学风严谨朴实,故亦被称之为“考据学派”或“朴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方法 钱大昕 经史 顺阳 清代考据学 御史大夫 金石 《汉书》 晁错 实事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研究的新成果——《清代文化》读后
11
作者 永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5-76,共2页
南炳文、李小林和李晟文等同志的 《清代文化》一书,最近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的问世标志着清史研究又取得新的进展。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关键词 清史研究 清代考据学 中国文化 李晟 古籍 政治思想 史学 新成果 作者 读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派”与清代学术(主持语)
12
作者 徐道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89,共1页
清代考据学是继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之后,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思想文化加以整理和总结的集大成之学。"皖派"学术是乾嘉考据学的主体,也是清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外延并非指安徽一地之人和一地之学,它是以江永和戴震... 清代考据学是继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之后,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思想文化加以整理和总结的集大成之学。"皖派"学术是乾嘉考据学的主体,也是清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外延并非指安徽一地之人和一地之学,它是以江永和戴震为代表的汉学研究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皖派 主持 中国传统学术 先秦诸子学 清代考据学 乾嘉考据学 宋明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则地方轶闻激化的经学史纷争——梁载言《十道志》与《孝经郑注》作者之争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仰湘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39,178,共8页
在郑玄《孝经注》大遭怀疑之际,唐代梁载言在《十道志》中既提出"康成胤孙作《孝经注》"的异说新论,又记下"康成注《孝经》"的地方传闻,前后矛盾,使《孝经郑注》作者问题节上生枝。清代《孝经郑注》作者之争再起,... 在郑玄《孝经注》大遭怀疑之际,唐代梁载言在《十道志》中既提出"康成胤孙作《孝经注》"的异说新论,又记下"康成注《孝经》"的地方传闻,前后矛盾,使《孝经郑注》作者问题节上生枝。清代《孝经郑注》作者之争再起,一批硕学名儒对"康成胤孙作《孝经注》"说加以引述、发展,进一步怀疑、否定郑玄注《孝经》。然而细作检寻,可见清代众多考据名家明知梁载言记载窒碍难通,却亟于利用,疏于考辨,为证成己说,不惜误读、臆解、妄增文字,将清代汉学中主观考证的弊端暴露无遗。《十道志》激化的经学史纷争作为典型案例,可以提醒后人审慎看待古代地理志书中的轶闻异说,并警惕清代考据名家也有可能目穷千里而失之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载言 《孝经郑注》 郑玄 康成胤孙 清代考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天下之脉络——读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九讲》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志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80,共4页
现如今网络发达,读书遇到什么疑问,搜索一下即可解决,但是有时候网络也会有舛误,尤其遇到要查找中国古籍中的一些问题,仅仅依靠"百度"是渡不过去的,所以还得依靠工具书。黄庭坚《答王志飞书》里称赞陈师道:"读书如禹之治水,知天下... 现如今网络发达,读书遇到什么疑问,搜索一下即可解决,但是有时候网络也会有舛误,尤其遇到要查找中国古籍中的一些问题,仅仅依靠"百度"是渡不过去的,所以还得依靠工具书。黄庭坚《答王志飞书》里称赞陈师道:"读书如禹之治水,知天下之脉络,有开有塞,而至于九川涤源四海会同者也。”要知天下之脉络,就要对一些工具书性质和用法了然于心。读大学时老师常对我们说要懂一点版本目录学,最好翻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至少要读一读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这样对以后读书教书都有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献学 张舜徽 陈师道 九川 中国古籍 何焯 抄书 九经要义 李兆洛 清代考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书院研究述评
15
作者 丁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3-72,共10页
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教育的研究必然要涉及中国古代书院的发生与发展。作为后期儒学及其教育发展的主要载体,书院的兴衰与演变几乎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历史。因此,把书院作为考察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面,不仅为中国... 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教育的研究必然要涉及中国古代书院的发生与发展。作为后期儒学及其教育发展的主要载体,书院的兴衰与演变几乎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历史。因此,把书院作为考察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面,不仅为中国学者所关注,也为国外的中国学者与教育研究者所重视。 近代以降,尤其是书院随着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而消亡之后,出于对历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清代书院 明代书院 研究述评 泰州学派 清代考据学 新儒学 山西商人 学术 儒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中灵光 笔下异彩——读《中国古代文学论丛》
16
作者 卞孝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最近,我读了收在《中国古代文学论丛》(以下简称《论从》)里的二十多篇论文,觉得对魏明安先生论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魏明安先生与我有相近的学术兴趣。对虚夸学风,我们常引以为戒。对清代学者的实证精神,我们很喜欢谈论。对近... 最近,我读了收在《中国古代文学论丛》(以下简称《论从》)里的二十多篇论文,觉得对魏明安先生论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魏明安先生与我有相近的学术兴趣。对虚夸学风,我们常引以为戒。对清代学者的实证精神,我们很喜欢谈论。对近代学者,我们注意到几位大师不仅从清代考据学汲取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并善于将西方哲学的、心理学的、逻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 皇甫谧 武则天 心理学 清代考据学 李商隐诗 清代学者 实证精神 文史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吴郡会稽郡建置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炳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91-97,共7页
楚汉之际,在江东出现有鄣郡、吴郡、会稽郡,但是《汉书·地理志》不载吴郡,所记会稽郡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吴郡。清代考据学家对吴郡、会稽郡建置沿革进行了考证,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据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有四种说法:一、《元和... 楚汉之际,在江东出现有鄣郡、吴郡、会稽郡,但是《汉书·地理志》不载吴郡,所记会稽郡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吴郡。清代考据学家对吴郡、会稽郡建置沿革进行了考证,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据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有四种说法:一、《元和志》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楚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二、《史记·始皇本纪》: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寰宇记》秦灭楚以越并吴立会稽郡;三、《汉书·高帝纪》: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一县立刘贾为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稽 地理志 汉书 秦始皇 浙江东南 史记 越王 建置沿革 清代考据学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先谦《汉书补注》评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家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54-59,共6页
王先谦〈1842——1917年〉,清末民国初年著名学者,一生著述甚多。《汉书补注》是他的重要著作。自汉以下,注释《汉书》的人很多。唐颜师古集东汉至唐初诸家注释作注,是集大成之作,“然未发明者固多,而句读(讠为)误,解释踳駮之处,亦迭见... 王先谦〈1842——1917年〉,清末民国初年著名学者,一生著述甚多。《汉书补注》是他的重要著作。自汉以下,注释《汉书》的人很多。唐颜师古集东汉至唐初诸家注释作注,是集大成之作,“然未发明者固多,而句读(讠为)误,解释踳駮之处,亦迭见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清代考据学 律历志 颜师古 公羊传 水经注 董仲舒 五行志 汉武帝 地理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栋的治学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三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9-76,共8页
惠栋是乾嘉考据学吴派鼻祖。他推崇汉儒,肯定汉代对经书注疏的可信,否定宋儒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说。他潜心经学,著述宏富,严格区分“汉学”与“宋学”界线,并解决、纠正、提出了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他抨击时弊,关心民瘼,把学与用,... 惠栋是乾嘉考据学吴派鼻祖。他推崇汉儒,肯定汉代对经书注疏的可信,否定宋儒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说。他潜心经学,著述宏富,严格区分“汉学”与“宋学”界线,并解决、纠正、提出了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他抨击时弊,关心民瘼,把学与用,古与今,考据与经世结合起来。他提倡发展水利事业。揭露当时士大夫贪污受贿的丑行。他是一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学思想 乾嘉考据学 士大夫 清代考据学 理学家 宋儒 古文尚书 明末清初 注疏 春秋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顾炎武的诗歌创作
20
作者 卢兴基 《江海学刊》 1984年第4期113-119,104,共8页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学者和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在我国传统的经学、史学、音韵学等的研究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尊他为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和古韵学的奠基人,但注意到他的文学成就的就不多了。实际上,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爱...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学者和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在我国传统的经学、史学、音韵学等的研究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尊他为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和古韵学的奠基人,但注意到他的文学成就的就不多了。实际上,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写过大量的诗,还提出过许多卓有见地的文学主张。他的诗充满爱国的激情,艺术也颇见功力,只是他一生参加抗清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顾炎武 爱国诗人 启蒙思想家 清代考据学 民主主义 明末清初 文学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