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结构、功能和误区(上)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考据,又称考证。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或方法,考据即以理性的精神,审视、验证和鉴别历史文献之真伪和历史记载之虚实。 说到考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清朝时期的乾嘉学派,尤其是那些对传统考据学知之不多的人,往往把考据的专利归入清代学者的名下。这多少是一种误解。
作者
陈剩勇
机构地区
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56-60,共5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清代考据学
传统考据学
本证法
今本
误区
文献史料
典籍
历史文献
中国传统
历史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1
李颖科.
考据学渊源考辨[J]
.人文杂志,1987(5):86-92.
被引量:3
2
葛志毅.
两汉经学与古代学术体系的转型[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2):83-89.
被引量:3
3
邹志峰.
宋代考据史学三题[J]
.史学史研究,2000(3):60-66.
被引量:3
4
亢学军,侯建军.
明代考据学复兴与晚明学风的转变[J]
.河北学刊,2005,25(5):129-133.
被引量:4
5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1集,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7
李昶.考据学[M]//章炳麟.中华国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300.
8
敖光旭.20世纪的乾嘉考据学成因研究及存在的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6-85,131.
9
陈寅恪.陈垣《敦煌劫馀录》序[M]//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36.
10
汪启明,二重证据法不始于王国维论[C].经学研究集刊第9辑,2010.
引证文献
1
1
汪启明.
论魏晋南北朝的考据学[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8(3):78-8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汪启明,刘思文.
宋学不尽义理论[J]
.天府新论,2017(6):27-35.
1
秦珍子.
这11本证不会再为难青年了[J]
.年轻人(A版),2014,0(10):41-43.
2
佚名.
清朝时期的满族婚俗[J]
.今日世界,2009(2):82-83.
3
张海峰.
清朝时期蒙古法律思想探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6,0(5):38-41.
4
党平平,张凌寒.
本证与反证在概念界定上的探讨[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3):44-44.
5
来新夏.
如何应用与看待考据[J]
.社会科学战线,1985(1):119-125.
被引量:2
6
杨海军.
傅斯年与“史料学派”[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74-80.
被引量:2
7
彭卫.
中国传统史学的步履[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1(3):35-42.
被引量:1
8
瞿林东.
传统史学和历史教育[J]
.齐鲁学刊,1986(6):9-15.
被引量:1
9
孙钦善.
戴震与古籍整理——兼谈对清代考据学派历史经验的批判继承[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7(1):50-60.
被引量:1
10
瞿林东.
中国传统史学的多样性、社会性和时代性[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5):10-16.
被引量:3
浙江社会科学
199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