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交叉口混行交通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秋实 王艳阳 +3 位作者 邬昌良 黄俊富 张胜根 罗浩轩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1-283,共13页
针对信号交叉口下的混行交通,以改善交叉口的通行环境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分层解耦的信号灯-混行队列协同控制方法。在上层信号灯控制研究中,选取交叉口车辆延误时间计算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 针对信号交叉口下的混行交通,以改善交叉口的通行环境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分层解耦的信号灯-混行队列协同控制方法。在上层信号灯控制研究中,选取交叉口车辆延误时间计算模型,以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灯上层控制策略;在下层混行队列控制研究中采用“1+N”模式,建立混行队列动力学模型,选取车辆能耗模型,以队列经济性最低为目标,提出基于最优控制的混行队列下层控制策略。在上、下层控制策略验证的基础上,对协同控制方法进行有效性和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协同控制方法在不同交通场景下,均能有效改善交叉口通行效率和车辆经济性;当最小绿灯时长和控制区长度的取值越小时,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和平均百公里油耗改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控制 交叉口 混行队列 遗传算法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货混行异质交通流下高速公路专用道车流管理方法
2
作者 程国柱 陈永胜 +1 位作者 孟凤威 徐亮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9,共12页
在人工驾驶小客车与货车,以及智能网联小客车与货车混行的客货混行异质交通流条件下,设置智能网联车(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CAV)专用道能够有效避免不同类型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针对高速公路CAV专用道的车流管理方法... 在人工驾驶小客车与货车,以及智能网联小客车与货车混行的客货混行异质交通流条件下,设置智能网联车(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CAV)专用道能够有效避免不同类型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针对高速公路CAV专用道的车流管理方法展开研究,分析不同类型车辆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考虑CAV渗透率、货车混入率、CAV编队模式及编队规模等因素,给出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客货混行异质交通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然后,在高速公路CAV专用道设置条件下,计算CAV专用道和混行车道的通行能力,并从加权车道饱和度及车道饱和度均衡性两方面考虑,提出基于双目标优化的高速公路CAV专用道车流管理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表明:CAV渗透率、货车混入率、聚集因子和CAV编队对通行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智能网联小客车(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Car, CAC)专用道设置条件下,当交通需求为6000 veh·h^(-1),货车混入率为0.1,CAV渗透率达到0.6时,与优先为专用道分配CAV的车流管理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加权车道饱和度及车道饱和度均衡性方面的表现更优。研究方法可为高速公路CAV专用道的优化部署及其车流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流管理 马尔科夫链 客货混行异质交通流 智能网联车编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智能网联汽车的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
3
作者 梁军 杨航 +3 位作者 任彬彬 陈小波 陈龙 杨相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 为了研究混行交通流混沌特性、辨析影响混行车队混沌程度的因素,在传统交通流理论基础上,利用Cao方法和改进的Cao方法确定混行交通流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对混行交通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判定其混沌特性.对混行交通流中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协同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比例及延迟时间关键参数进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跟驰过程中车头间距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小于0时,混行交通流存在混沌;CACC车辆比例增加能够减弱混沌的时间区域,比如当CACC车辆比例达到0.6时,跟驰系统趋于稳定;CACC车辆的延迟时间对混沌的影响显著,保持低通信延迟才能发挥CACC车辆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混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行交通流 沌特性 相空间重构 李雅普诺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客货混行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
4
作者 刘颖 张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针对客货混行引发的交通流稳定性下降、交通安全风险增加以及运行效率降低等问题,构建一个多车道客货混行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货车渗透率下的高速公路客货混行交通流特性.首先,利用微观车辆跟驰模型,分析均质小汽车... 针对客货混行引发的交通流稳定性下降、交通安全风险增加以及运行效率降低等问题,构建一个多车道客货混行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货车渗透率下的高速公路客货混行交通流特性.首先,利用微观车辆跟驰模型,分析均质小汽车和货车交通流的基本图特征,提出不同货车渗透率下的客货混行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然后,采用具体参数表征换道、有限加速度造成的道路交通容量下降效应,刻画客货混行交通流中货车对直行和换道流量的影响,采用Logit模型计算多因素影响下的换道交通流量,构建多车道客货混行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最后,通过高速公路多场景仿真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准确模拟高速公路上的客货混行交通流演变过程;货车渗透率是影响混行交通运行的关键因素,在交通事件导致车道数减少时,货车渗透率超过0.6会导致交通拥堵难以消散.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客货混行交通流特性研究提供分析工具,为客货混行下的交通管理和疏导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道路交通流 客货混行 元胞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算法的城市空间混行交通参与者检测模型
5
作者 周军超 陈鑫 +1 位作者 高建杰 章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186,共9页
为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和交通监测系统对交通参与者的识别精度和检测速度,及时应对城市空间混行交通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算法的城市空间混行交通参与者检测模型。首先,在数据输入阶段利用几何变换和像素变换策略来防... 为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和交通监测系统对交通参与者的识别精度和检测速度,及时应对城市空间混行交通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算法的城市空间混行交通参与者检测模型。首先,在数据输入阶段利用几何变换和像素变换策略来防止过度拟合,提高鲁棒性和泛化性;其次,使用空间到深度的非跨行卷积(SPD-Conv)模块代替所有原始卷积层,提高对低分辨率小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在颈部网络融合结构中加入轻量级坐标注意力机制(CA)模块,在几乎不添加任何计算开销的同时提高对关键信息的识别精度;然后,用边界框损失函数有效交并比(EIoU)替代原损失函数,使模型获得更卓越的收敛速度与识别稳定性;最后,利用平台公开和自建融合的交通参与者数据集(BNS)进行消融和对比试验,运用自动驾驶试验平台进行实景实时检测。结果表明:相比于基线模型YOLOv8n,改进模型SEC-YOLO的每秒传输帧数(FPS)和平均精度均值(mAP)分别提高了7.3%和3.2%;与主流模型对比,mAP和FPS性能值最佳;在自动驾驶试验平台上的实景检测平均准确率为95%。SEC-YOLO算法模型对城市交通参与者的检测准确率更高,鲁棒性和实时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n 空间混行 交通参与者 检测模型 空间到深度的非跨卷积(SPD-Conv) 坐标注意力机制(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叉口启停波的智能网联车混行生态驾驶策略
6
作者 李昕光 孙崇效 +2 位作者 曲大义 于文昌 胡含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5-904,共10页
为了避免车辆在交叉口频繁停车启动的现象,减少车辆的燃油消耗与污染排放,该文提出了考虑交叉口启停波的智能网联车混行生态驾驶策略。对交叉口启停波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划分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方式;通过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计算饱和... 为了避免车辆在交叉口频繁停车启动的现象,减少车辆的燃油消耗与污染排放,该文提出了考虑交叉口启停波的智能网联车混行生态驾驶策略。对交叉口启停波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划分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方式;通过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计算饱和速度,根据饱和速度创建并选择车辆通过时间点,结合交叉口启停波计算智能网联车轨迹优化终点时刻和位置;根据三段式速度规划曲线模型优化智能网联车行驶轨迹,并将驾驶策略与自由驾驶在不同交通流量与渗透率条件下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大,采用生态驾驶策略车辆所产生的平均燃油消耗、污染物排放与延误时间逐渐降低;在相同渗透率条件下,低交通流量的油耗增益幅度始终大于高交通流量的油耗增益幅度。在600 pcu/h交通流量与100%渗透率的情况下,采用生态驾驶策略车辆油耗减少15.57%,延误减少2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混行交通 生态驾驶 交叉口启停波 轨迹优化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边停车的机非混行延误模型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高利平 孙全欣 +2 位作者 刘明君 梁肖 毛保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4-808,共5页
针对路边停车影响下的机非混行系统,分析该系统4种机非干扰类型:机-非干扰、非-机干扰、机非并行干扰和零干扰,建立W个停车位停靠1与W辆机动车下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机非混行系统的平均延误模型,并利用VISSIM软件仿真北京市西二环内某... 针对路边停车影响下的机非混行系统,分析该系统4种机非干扰类型:机-非干扰、非-机干扰、机非并行干扰和零干扰,建立W个停车位停靠1与W辆机动车下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机非混行系统的平均延误模型,并利用VISSIM软件仿真北京市西二环内某路段上路边停车导致机非混行的25种场景,对比延误数据。表明机非干扰存在轻、中、重度三类等级,其严重程度受机动车流量变化影响比受非机动车变化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边停车 机非混行 延误模型 VIS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货混行条件下神朔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超高调整方案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亮 王璞 +1 位作者 蔡小培 肖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22-228,共7页
针对神朔重载铁路曲线超高设置普遍偏高的情况,以病害发展最为严重的最小400 m半径曲线为例对客货混行条件下合理超高取值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考虑多车效应的重载货车/客运列车-轨道系统精细化动力分析模型,对车辆系统、钩缓装... 针对神朔重载铁路曲线超高设置普遍偏高的情况,以病害发展最为严重的最小400 m半径曲线为例对客货混行条件下合理超高取值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考虑多车效应的重载货车/客运列车-轨道系统精细化动力分析模型,对车辆系统、钩缓装置中细部构件及部件间接触摩擦等作用机制进行了精细模拟,基于Hertz理论及FASTSIM算法进行轮轨接触计算,利用自主研发设备通过现场参数试验进行轨道建模;基于所建模型对既有超高条件下货车、客车通过曲线时动力特性以及超高逐渐降低后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理论仿真分析结果结合规范要求并充分考虑实际运营条件,提出将曲线超高下调10 mm;为了对超高调整方案进行检验,在神朔铁路现场选取曲线试验段对超高进行调整,并分别在超高调整前后开展了轨道结构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试验段超高调整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货物列车过曲线时过超高的行车状态,内外轨受力变形更为均衡,整体轮轨作用力和动位移水平明显降低,可有效减缓轨道伤损病害的发生发展。研究可有效解决神朔铁路曲线内轨病害严重的问题,也可为重载铁路客货混运条件下曲线超高的合理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客货混行 曲线超高 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 现场动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行公交进口道长度设置 被引量:4
9
作者 邱丰 李文权 贾晓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4-1108,共5页
在研究混行公交进口道交通运行组织的基础上,对混行公交进口道长度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交织段长度、减速段长度和存储段长度3部分.结合概率论相关知识,以转向车辆换道行驶距离为判断依据,建立了交织段最小长度模型.以渐变段长... 在研究混行公交进口道交通运行组织的基础上,对混行公交进口道长度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交织段长度、减速段长度和存储段长度3部分.结合概率论相关知识,以转向车辆换道行驶距离为判断依据,建立了交织段最小长度模型.以渐变段长度和减速距离为限制条件,对减速段长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直行、混行和左转进口车道排队长度计算方法,得到了进口道存储段长度的计算公式.最后计算了不同设计流量和交通流组成下的混行公交进口道设置长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混行公交进口道设置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专用道 混行公交进口道 设置长度 概率论 交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行策略的桥式起重机主梁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凤仪 任重 +2 位作者 徐格宁 董青 徐彤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5-390,共6页
针对单一优化算法存在早熟现象明显、收敛速度慢、寻优精度不足、对初始种群敏感等缺陷,提出以“扬长避短”为理念的混行算法.利用遗传算法(GA)与人工鱼群算法(AFSA)的全局收敛性、解析法的精确性,构建一种将并行模块与二次优化模块相... 针对单一优化算法存在早熟现象明显、收敛速度慢、寻优精度不足、对初始种群敏感等缺陷,提出以“扬长避短”为理念的混行算法.利用遗传算法(GA)与人工鱼群算法(AFSA)的全局收敛性、解析法的精确性,构建一种将并行模块与二次优化模块相串联的模型,形成混行算法.通过对并行模块的优化结果进行二次优化,使其符合工程应用要求.将上述模型应用于32t/22.5m的桥式起重机主梁轻量化设计中,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截面的最小化优化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长避短 混行算法 二次优化 起重机主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行环境下CACC系统驾乘舒适性优化控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军 于扬 +1 位作者 王文飒 陈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0-1297,共8页
为提升协同式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系统在由自动网联汽车(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CAV)和人工驾驶汽车(manual vehicle,MV)构成的混行交通流下的驾乘舒适性,提出考虑驾乘舒适性的双层控制策略(dua... 为提升协同式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系统在由自动网联汽车(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CAV)和人工驾驶汽车(manual vehicle,MV)构成的混行交通流下的驾乘舒适性,提出考虑驾乘舒适性的双层控制策略(dual-layer control strategy considering ride comfort,RC-DCS).上层控制器从宏观角度出发,采用两状态空间模型调整跟车间距及车速,并利用代价函数改善车队的整体稳定性和舒适性;下层控制器从微观角度出发,优化单车的油门和制动踏板切换逻辑,稳定实际加速度输出,降低车辆频繁加减速引起的自身俯仰.试验结果表明:RC-DCS在跟随MV工况中跟车间距误差和加速度分别降低了72.44%和24.87%;在MV插入CACC车队工况中通过增大跟车时距0.4 s以减少加速度波动;在跟车、紧急制动、旁车切入3种典型工况中,单车加速度标准差分别降低了9.6%、10.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混行交通 协同式自适应巡航 舒适性优化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辆混行交通流效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明伟 张芷铭 陈湘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70-2278,共9页
为研究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联车辆的混行交通流效益,针对智能网联车辆的“智能化”与“网联化”2种特性,通过对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具备智能网联车辆交通流建模功能,仿真了不同市场渗透率条件下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 为研究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联车辆的混行交通流效益,针对智能网联车辆的“智能化”与“网联化”2种特性,通过对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具备智能网联车辆交通流建模功能,仿真了不同市场渗透率条件下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联车辆构成的混行交通流,通过对比不同时段及不同渗透率情况下的交通效益发现,随着智能网联车辆市场渗透率的增加,道路混行交通流的平均车速有明显增加,出行时间降低。通过对高峰和平峰期的交通效益敏感性分析,发现智能网联车辆在高峰期对道路交通流产生的效益较平峰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车辆 交通仿真 混行交通流 交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上高低速度混行对弓网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兴无 刁伯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76,共8页
阐述了铁路客货混行方式下,机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曲线时影响弓网运行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根据SS8机车参数和环行试验线线路特点,提出了环行试验线准高速接触网拉出值参数设置的原则。
关键词 客货混行 接触网拉出值 电力机车 弓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低速列车灵活混行和停站的运行图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小鹏 牛惠民 +2 位作者 柴和天 韩瑛 武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74-4084,共11页
为了提高不同速度列车对轨道资源的占用效率,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同步优化了高低速列车的混行数量和停站方案。通过构建分层时空网络来刻画不同速度列车运行过程,选取最小高速列车开行数量和OD停站次数来保证旅客基本的出... 为了提高不同速度列车对轨道资源的占用效率,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同步优化了高低速列车的混行数量和停站方案。通过构建分层时空网络来刻画不同速度列车运行过程,选取最小高速列车开行数量和OD停站次数来保证旅客基本的出行要求,利用单列车最大停站次数限制列车停站均衡性,建立基于时空弧变量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实现总列车运行成本最小。在拉格朗日松弛框架下,由于所建模型耦合了不同弧变量于一起,需要松弛大量的耦合约束才能实现模型分解,使得该方法难以产生高质量的下界和原问题可行解。为此,利用变量分离技术,引入列车类型和停站方案2类0-1变量,重构优化模型;运用拉格朗日松弛方法,重构模型能够分解为时空路径子问题、列车类型子问题和停站方案子问题;在子问题求解中,构造附加约束保证列车类型指派的可行性,构建替代停站子问题加速算法求解;基于下界对偶信息,设计了两阶段启发式方法用于求解原问题可行解。以京沪高铁为背景,设置多组不同规模算例,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合理计算时间内有效求解大规模问题,能够获得较紧致下界和近似最优解,并在求解质量上优于传统松弛分解方法,展现出良好的求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 列车混行 停站方案 变量分离 拉格朗日启发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客货混行干道交通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建梅 王常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04-1408,共5页
以客货混行城市干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车辆组成对交叉口及路段交通运行的影响,确定了车流率等因素对车队通过交叉口所需时间的影响.针对客货混行的特点建立客货混行交通信号模糊控制模型,根据车队领头车辆类型、车队组成、主次要通行方... 以客货混行城市干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车辆组成对交叉口及路段交通运行的影响,确定了车流率等因素对车队通过交叉口所需时间的影响.针对客货混行的特点建立客货混行交通信号模糊控制模型,根据车队领头车辆类型、车队组成、主次要通行方向的特性以及各相位车辆排队长度,采用模糊控制算法来确定各相位的绿灯延长时间,并确定了调整相位差.最后用VISSIM软件,对所提出的优化控制方法与常规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方法比常规方法平均减少车辆延误3.6 s,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货混行干道 车队组成 相位差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辆混行交通流中灯语意图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军 钱晨阳 +2 位作者 陈龙 王文飒 赵彤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4,共9页
为使混行交通流下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CAV)实现对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前照灯灯语意图(Vehicle Headlights Intention, VHI)的识别,弥补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 V2V)和鸣笛意图识别... 为使混行交通流下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CAV)实现对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前照灯灯语意图(Vehicle Headlights Intention, VHI)的识别,弥补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 V2V)和鸣笛意图识别技术的不足,更好地与HV交互沟通,提出CAV对HV的VHI识别模型.模型包括:灯光感知、光数据处理、VHI识别3个模块,灯光感知模块通过RGB(Red-Green-Blue, RGB)和HSV(Hue-Saturation-Value, HSV)颜色空间感知前照灯(Vehicle Headlights, VH),采用KLT(Kanade-Lucas-Tomasi Tracking,KLT)和车辆匹配算法定位跟踪发出灯语的HV;光数据处理模块采用光通道增益算法计算光辐射通量变化;VHI识别模块基于双层隐马尔可夫模型(Double-layer Hidden Markov Model,DHMM)辨识VH闪烁次数和HV行驶状态,实现VHI识别.在3种灯语示意典型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1 s内VH感知准确率为96.8%,定位跟踪精度小于1°,VHI识别率为96.6%,满足混行交通环境下CAV对HV驾驶意图的识别要求,基本保证实时性,为混行交通流中CAV自动驾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灯语意图识别 识别模型 智能网联车辆 混行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混行进口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莹莹 陆思园 秦筱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9,共8页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混行现象严重问题,通过对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运行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对直左车辆混行和小型汽车与公交车混行的进口道饱和车头时距和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为了得到城市交叉口混行进口道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模...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混行现象严重问题,通过对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运行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对直左车辆混行和小型汽车与公交车混行的进口道饱和车头时距和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为了得到城市交叉口混行进口道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模型,首先对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并对混合进口道车头时距进行特征分析,获取进口道车队运行特征参数;然后,分别建立直左混行车头时距和公交车小汽车混行车头时距分析模型;再次,建立基于转向比例和公交车比例的混合进口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案例进行通行能力、公交车比例和转弯比例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笔者提出方法计算得到早晚高峰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分别为1.5%、6.95%,较CJJ 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法和HCM法计算值误差小,大大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度,可以为交叉口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控制交叉口 混行进口道 车头时距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速旅客列车混行条件下的行车安全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辰虎 《中国铁路》 1995年第2期12-15,共4页
分析了高、中速旅客列车混行条件下的客流情况及行车组织的优缺点,并着重对高、中速旅客列车混行条件下的中速旅客列车行车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速列车 中速列车 混行列车 车安全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列车混行的运行-调度一体化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源源 王慧 宋春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研究考虑列车混行的运行-调度一体化优化方法 .通过对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将列车的运行与调度联系起来,建立以能耗最优为目标的列车运行-调度一体化优化模型.考虑不同速度等级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和越行行为,确保在列车行车安全的情况下... 研究考虑列车混行的运行-调度一体化优化方法 .通过对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将列车的运行与调度联系起来,建立以能耗最优为目标的列车运行-调度一体化优化模型.考虑不同速度等级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和越行行为,确保在列车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在优化列车运行曲线的同时优化列车时刻表,实现线路上运行能耗的全局最优.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不同速度列车的运行曲线及时刻表.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的节能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在运行能耗方面节省9.6%,列车之间的再生能利用也可以达到13.2%,平均每辆车节能可以达到7.6%;采用改进后的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法,可以将能量利用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提升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行 -调度一体化 安全 再生制动能量 能耗最优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行交通下高速匝道入口智能车辆汇流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蛟 蔡英凤 +2 位作者 陈龙 刘擎超 王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1,共9页
高速公路匝道入口处的车辆汇流问题是智能驾驶车辆决策系统面临的难题。其中,人类驾驶车辆和智能驾驶车辆混行汇流是最为复杂的情况之一。为了提高汇流区车辆的通行效率,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量,通过分析车辆在车道中的分布情况对通行效... 高速公路匝道入口处的车辆汇流问题是智能驾驶车辆决策系统面临的难题。其中,人类驾驶车辆和智能驾驶车辆混行汇流是最为复杂的情况之一。为了提高汇流区车辆的通行效率,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量,通过分析车辆在车道中的分布情况对通行效率的影响,创新了基于深度Q学习(deep Q-network, DQN)算法的智能驾驶车辆汇入模型,根据平均道路时空利用率条件对算法的优化目标函数进行了改进。同时根据真实数据集数据进行分析,定义了场景中车辆的驾驶风格,并建立了混行交通仿真场景。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交通流量条件下,与智能驾驶者模式(intelligent driver model, IDM)模型相比,基于DQN的主道车辆换道模型使得匝道汇流区整体的通行效率平均提高23.10%;每车燃油消耗量平均减少12.7%;每车各种污染气体排放量降低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匝道混行汇流 深度Q学习 平均道路时空利用率 驾驶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