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阻尼可调半主动悬架混杂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亮修 王宇 +1 位作者 吴光强 刘兆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6-164,共9页
为协调汽车阻尼连续可调半主动悬架舒适性和操稳性之间的矛盾,并考虑减振器阻尼力须满足的非线性约束条件,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半主动悬架的混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半主动悬架单轮车辆模型,提出综合描述舒适性和操稳性的悬架优化控... 为协调汽车阻尼连续可调半主动悬架舒适性和操稳性之间的矛盾,并考虑减振器阻尼力须满足的非线性约束条件,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半主动悬架的混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半主动悬架单轮车辆模型,提出综合描述舒适性和操稳性的悬架优化控制目标函数及半主动悬架须满足的非线性约束条件。利用混合逻辑动态建模方法描述半主动悬架混杂系统模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研究半主动悬架混杂系统的有限时域优化控制问题。为便于问题求解,将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包含实值变量和二值变量的混合整数二次规划问题,并借助分支定界算法进行求解。在随机路面和正弦波突起路面进行仿真验证后表明,所提混杂模型预测方法明显优于被动悬架和传统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算法,能有效提高阻尼可调半主动悬架的综合性能,并在不同的路面输入激励和车速下均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非线性约束优化 混合逻辑动态建模 混杂模型预测控制 混合整数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机械系统的混杂模型预测控制器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领逊 窦丽华 +1 位作者 陈杰 夏元清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78-1382,共5页
研究含间隙机械系统的混杂模型预测控制问题.首先,将含间隙机械系统的运行模式分为"间隙模式"和"接触模式".其次,建立了含间隙机械系统的混杂分段仿射(PWA)模型.然后,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方法对约束PWA系统的... 研究含间隙机械系统的混杂模型预测控制问题.首先,将含间隙机械系统的运行模式分为"间隙模式"和"接触模式".其次,建立了含间隙机械系统的混杂分段仿射(PWA)模型.然后,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方法对约束PWA系统的最优控制进行求解,通过动态规划与多参数二次规划方法,得到了MPC的离线解.最后,通过将分段二次(PWQ)Lyapunov函数的求解转换成半正定规划,找到了确保闭环控制稳定性的PWQLyapunov函数.跟踪参考速度的实验结果表明,混杂模型预测控制器对含间隙机械系统的跟踪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满足小采样时间系统的实时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模型预测控制 间隙模式 PWA模型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边界约束的阀控阻尼可调半主动悬架显式混杂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宇 吴光强 郭炯珉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共6页
针对阀控阻尼可调半主动悬架减振器输出阻尼力存在的边界约束,引入混合逻辑动态理论,建立半主动悬架混杂系统整车模型。确立半主动悬架模型预测控制的二次型目标函数,采用多参数规划技术显式求解半主动悬架混杂系统模型预测控制问题。... 针对阀控阻尼可调半主动悬架减振器输出阻尼力存在的边界约束,引入混合逻辑动态理论,建立半主动悬架混杂系统整车模型。确立半主动悬架模型预测控制的二次型目标函数,采用多参数规划技术显式求解半主动悬架混杂系统模型预测控制问题。在随机路面输入工况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阀控阻尼可调半主动悬架的显式混杂模型预测控制能在兼顾操纵稳定性的同时,有效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边界约束 混合逻辑动态模型 混杂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混杂系统模型的Boost变换器LC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任磊 龚春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647-6654,共8页
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对于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电子装置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电力电子装置的PHM技术势在必行。由于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基于混杂模... 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对于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电子装置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电力电子装置的PHM技术势在必行。由于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基于混杂模型的LC参数辨识方法是一种先进的PHM技术实现方式。然而,由于忽略了开关瞬态的二极管电流的突变,现有的混杂模型并不适用于Boost型电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去噪以及最小二乘算法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参数辨识精度可达95%以上,验证了该修正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特征参数提取 参数辨识 混杂模型 模型修正 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OLTC的混杂电力系统模型与切换稳定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洪山 米增强 +1 位作者 宋玮 杨奇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4-28,53,共6页
提出了利用可编程赋时 Petri网 ( PTPN)建立混杂电力系统模型的方法 ,分析了有载调压变压器 ( OLTC)的离散调节与连续动态负荷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分析混杂电力系统切换稳定的多Lyapunov函数方法 ,并运用多 Lyapunov函数分析了混杂电力... 提出了利用可编程赋时 Petri网 ( PTPN)建立混杂电力系统模型的方法 ,分析了有载调压变压器 ( OLTC)的离散调节与连续动态负荷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分析混杂电力系统切换稳定的多Lyapunov函数方法 ,并运用多 Lyapunov函数分析了混杂电力系统切换的稳定性。针对一个实例进行仿真分析 ,给出了多 Lyapunov函数法分析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电力系统模型 稳定性 0LTC 有载调压变压器 LYAPUNOV函数 PETRI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混杂自动机模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冬辉 郑宏宇 姚乐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8-354,共7页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中电流谐波大和发生扰动后系统动态响应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有限时间稳定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针对给定的三相逆变器,建立基于开关函数的状态方程;...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中电流谐波大和发生扰动后系统动态响应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有限时间稳定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针对给定的三相逆变器,建立基于开关函数的状态方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三相逆变器的工作模态,从适当增加工频周期的切换区间和减小电流谐波的角度建立混杂自动机模型,并将1个工频周期按三相母线电压大小划分为12个区间,从而得到相应的控制规则;最后,根据有限时间稳定的方法对改进后的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自动机模型及其控制器能够有效降低并网电流的谐波畸变率,使其低于0.56%,并且能够有效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电流谐波 混杂自动机模型 控制器 有限时间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的混杂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宁 范勇 +2 位作者 桂卫华 阳春华 蒋朝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4-261,共8页
由于针铁矿法沉铁过程铁离子浓度和pH值难以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混杂系统理论沉铁过程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在深入分析沉铁过程物理化学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物料平衡原理,建立基于连续搅拌釜的数学模型。针对溶液中Fe2+浓度对氧气有效溶... 由于针铁矿法沉铁过程铁离子浓度和pH值难以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混杂系统理论沉铁过程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在深入分析沉铁过程物理化学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物料平衡原理,建立基于连续搅拌釜的数学模型。针对溶液中Fe2+浓度对氧气有效溶解浓度的影响,建立Fe2+浓度不同波动区间内有效溶解氧浓度切换模型。采用公共李亚普诺夫函数的方法,给出基于溶液中Fe2+浓度和有效溶解氧浓度的沉铁系统切换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混杂建模与控制方法能反映沉铁过程各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满足工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铁矿法 沉铁 混杂模型 切换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径纤维混杂复合材料混杂原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佐光 仲伟虹 +1 位作者 张大兴 史卫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9-501,共3页
对碳化硅碳(SiCFCF)环氧和硼碳(BFCF)环氧2 种不等径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混杂模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三角形和四边形阵列的混杂模型;分析了材料制备工艺对混杂阵列。
关键词 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 碳纤维 混杂纤维 混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悬架混杂系统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分层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启国 魏晨 +2 位作者 陆伟 雷旭东 梁栋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1,共8页
针对空气悬架车身高度调节控制过程中车身高度和阻尼器阻尼力难以进行协调控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逻辑动态(MLD)模型的空气悬架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分层控制策略。考虑空气悬架充放气过程中存在的混杂特性,应用MLD建模方法建立具有... 针对空气悬架车身高度调节控制过程中车身高度和阻尼器阻尼力难以进行协调控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逻辑动态(MLD)模型的空气悬架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分层控制策略。考虑空气悬架充放气过程中存在的混杂特性,应用MLD建模方法建立具有电磁阀和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空气悬架混杂系统模型,设计描述电磁阀开关状态的混杂自动机进行车高调节上层控制,基于混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磁流变阻尼器输入电流进行下层控制,进而通过改变电磁阀开关状态和磁流变阻尼器输入电流实现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分层控制。在随机路面激励工况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在有效跟踪车身高度的同时,车身加速度相比于被动悬架和混杂模型预测控制分别降低了34.33%、34.34%,不仅能有效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也能直接防止电磁阀频繁切换现象的发生,从而延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悬架 混合逻辑动态 混杂系统 混杂模型预测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饱和的PMSM速度调节的混杂MPC设计
10
作者 窦丽华 董领逊 冯贺平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8-602,共5页
为了解决含电压和电流饱和约束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速度调节问题,根据混杂系统的理论,在建立模型和控制器设计的过程中,将电压和电流饱和非线性问题作为约束条件考虑到控制器的设计中。采用混杂系统描述语言建立了混合逻辑动态模型,... 为了解决含电压和电流饱和约束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速度调节问题,根据混杂系统的理论,在建立模型和控制器设计的过程中,将电压和电流饱和非线性问题作为约束条件考虑到控制器的设计中。采用混杂系统描述语言建立了混合逻辑动态模型,设计了混杂模型预测控制器(MPC)实现电机速度的最优调节,实现了控制器的系统化设计。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和在线计算时间,利用多参数规划方法将混杂MPC转换成与其等价的离线形式。实验验证: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相比,混杂MPC没有超调,而且计算复杂度能够满足小采样时间系统的实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模型 混合逻辑动态 混杂MPC 多参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无冲突4D航迹预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云祥 汤新民 韩松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为增大空域容量,在战略航迹规划阶段,设定航空器爬升、下降和平飞3个飞行状态和7组高度和速度参数规划航空器4D航迹.基于不同航段的航空器动力学模型,采用混杂系统理论,建立了不同航段之间的状态切换模型,以及同一航段内航空器质量、空... 为增大空域容量,在战略航迹规划阶段,设定航空器爬升、下降和平飞3个飞行状态和7组高度和速度参数规划航空器4D航迹.基于不同航段的航空器动力学模型,采用混杂系统理论,建立了不同航段之间的状态切换模型,以及同一航段内航空器质量、空速、高度和航程连续变化的航空器运行状态演化模型.通过调整航空器到达时刻和飞行速度,规划了多航空器无冲突4D航迹.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航空器性能约束的前提下,用混杂系统递推法规划的航空器起飞4D航迹计算时间在3 s以内;这两个模型准确反映了航空器在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内的飞行状态变化;本文提出的航空器无冲突航迹规划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 无冲突航迹 预测 混杂系统模型 4D航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电网混杂自动电压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胡伟 梅生伟 +2 位作者 卢强 洪军 刘家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3,共5页
针对中国东北500 kV电网的实际运行和调度情况,将混杂控制系统引入电力系统的电压控制,提出了东北电网混杂自动电压控制(HAVC)方案,建立了混杂分层电压控制模型,采用离散事件作为驱动主体,并可以实现复合指标调控。该控制方案可以提高... 针对中国东北500 kV电网的实际运行和调度情况,将混杂控制系统引入电力系统的电压控制,提出了东北电网混杂自动电压控制(HAVC)方案,建立了混杂分层电压控制模型,采用离散事件作为驱动主体,并可以实现复合指标调控。该控制方案可以提高东北电网的电压控制水平,增强电网抗扰动能力,改善电压稳定性,合理分配无功,减少网络损耗;并且由于系统控制目标分配至各控制层,通过离散事件来驱动控制,可降低优化问题的求解难度,提高运算效率,并能有效地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因此可实现性较好。计算机仿真研究证明了所提出和设计的控制系统、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网 混杂分层电压控制模型 自动电压控制 电压稳定性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精馏塔启动过程的流程模拟及混杂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林 LI PU +1 位作者 WOZNY Güenter 王树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7-491,共5页
间歇精馏塔启动过程的流程模拟是通过一个动态混杂系统模型来描述的.通过分析模型中的混杂性问题,对非连续性特性进行了分类:即与启动过程状态转换有关的模型结构的不连续性;与物理过程有关的塔板动力学方程的切换.并针对动态模型所涉... 间歇精馏塔启动过程的流程模拟是通过一个动态混杂系统模型来描述的.通过分析模型中的混杂性问题,对非连续性特性进行了分类:即与启动过程状态转换有关的模型结构的不连续性;与物理过程有关的塔板动力学方程的切换.并针对动态模型所涉及的变量初始值问题,给出了不同类型变量的初值选取方法.最后通过基于gPROMS计算平台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求解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精馏塔 启动过程 流程模拟 动态混杂系统模型 混杂 化工过程 变量初始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OLTC的电力系统的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洪山 米增强 +1 位作者 任惠 杨奇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提出了利用规划计时Petri网方法来建立混杂电力系统的模型,分析了OLTC的离散调节与连续动态负荷的相互作用。运用多Lyapunov函数分析了混杂电力系统切换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多Lyapunov函数法分析的仿真结果。最后,利用混杂规划计时Petri... 提出了利用规划计时Petri网方法来建立混杂电力系统的模型,分析了OLTC的离散调节与连续动态负荷的相互作用。运用多Lyapunov函数分析了混杂电力系统切换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多Lyapunov函数法分析的仿真结果。最后,利用混杂规划计时Petri网模型,对负荷的突然变化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计时Petri网 混杂电力系统模型 有载调压变压器 多LYAPUNOV函数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保护动作逻辑建模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戴志辉 王增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84,共4页
针对目前保护逻辑图绘制软件只有显示作用而没有微机保护所需的逻辑动作透明化分析功能的不足,在混杂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基于可编程赋时Petri网(PTPN)的继电保护动作逻辑准混杂模型。扩展了基于赋时Petri网和矢量图元的保护逻... 针对目前保护逻辑图绘制软件只有显示作用而没有微机保护所需的逻辑动作透明化分析功能的不足,在混杂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基于可编程赋时Petri网(PTPN)的继电保护动作逻辑准混杂模型。扩展了基于赋时Petri网和矢量图元的保护逻辑元件库及逻辑分析模块,开发了图形化保护逻辑分析平台,可应用于保护动作过程回放和保护逻辑程序的调试,满足动态显示和保护逻辑分析等要求。以距离保护中振荡闭锁开放判据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模型 继电保护逻辑 动态分析 赋时PETRI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行计划集中处理的多航空器无冲突航迹规划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征 丁钰童 +1 位作者 杨运贵 毛天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13487-13492,共6页
为增大空域容量、提高飞行安全、降低管制员的工作负荷,4D航迹预测与规划成为中国新一代空管自动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核心技术。首先,在预战术流量管理阶段,通过飞行计划集中处理得到的航空器飞行计划信息,将航线划分成若干航段。然... 为增大空域容量、提高飞行安全、降低管制员的工作负荷,4D航迹预测与规划成为中国新一代空管自动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核心技术。首先,在预战术流量管理阶段,通过飞行计划集中处理得到的航空器飞行计划信息,将航线划分成若干航段。然后利用航空器在不同航段间的离散型模型和单个航段中运动的连续型模型建立混杂模型,通过全飞行剖面混杂模型进行航迹预测;在相对运动法中采用调整速度来规避航路交叉点冲突以实现冲突解脱。最后,提出航迹规划方法并对航空器进行无冲突航迹规划。仿真算例表明:在飞行计划集中处理与混杂模型下预测的水平航迹与垂直航迹能够准确地反映航空器飞行状态变化;调速法或调整时刻能有效地规避飞行冲突,所以提出的无冲突4D航迹规划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计划集中处理 4D航迹 混杂模型 冲突解脱 航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的西方话语说——兼序《遭遇发展》中译本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敬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5-15,共11页
当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都在追赶发展时,阿图罗.埃斯科瓦尔教授1995年出版了影响深远的著名作品《遭遇发展》。他在书中指出,"发展"并不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常识性手段,发展是被发明出来的,它是一项历史和文化特异的计划。在世界... 当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都在追赶发展时,阿图罗.埃斯科瓦尔教授1995年出版了影响深远的著名作品《遭遇发展》。他在书中指出,"发展"并不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常识性手段,发展是被发明出来的,它是一项历史和文化特异的计划。在世界发展研究中,关于发展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三类:"社会转型说"、"干预行动说"和"西方话语说"。《遭遇发展》正是对发展的西方话语说的最好诠释。通过对世界范围发展的话语批判,埃斯科瓦尔教授构想了后发展时代,他提倡多元模型与混杂模型的共存。所有这些思想对中国当今的发展现实和发展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对于发展的思考最终还需要回归到人的本质和人的概念,以及如何做人的实践与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定义 遭遇发展 发展研究 话语分析 后发展 混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容错拓扑分析及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茂 李颖晖 +2 位作者 李宁 吴辰 袁国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三电平逆变器系统具有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少和电压变化率低等优点,但随着开关元器件的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将会下降,同时传统三电平电路拓扑存在中点电位不平衡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电平逆变器拓扑。该电路的主要优点是采用串联... 三电平逆变器系统具有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少和电压变化率低等优点,但随着开关元器件的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将会下降,同时传统三电平电路拓扑存在中点电位不平衡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电平逆变器拓扑。该电路的主要优点是采用串联的两电平对称结构,在任一桥臂的器件故障后通过并联到对称支路上,实现两电平的工作方式,同时引入第四桥臂对中点电位进行独立控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对电路进行控制,针对其对模型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对新型电路进行混杂系统建模,提高模型的精确性。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电路拓扑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逆变器 可靠性 中点平衡 模型预测控制 混杂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饱和下非线性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旭 楼旭阳 崔宝同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3-622,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具有输入饱和的非线性系统事件触发控制策略设计问题.首先,针对输入饱和下非线性系统,建立混杂系统模型.其次,当非线性函数满足Lipschitz条件下,给出闭环混杂系统局部一致渐近稳定性的稳定判据,并设计了事件触发饱和控制器.然... 本文研究了具有输入饱和的非线性系统事件触发控制策略设计问题.首先,针对输入饱和下非线性系统,建立混杂系统模型.其次,当非线性函数满足Lipschitz条件下,给出闭环混杂系统局部一致渐近稳定性的稳定判据,并设计了事件触发饱和控制器.然后,当非线性函数满足扇区条件时,给出闭环混杂系统框架下满足局部一致渐近稳定性的LMI条件,并设计了事件触发饱和控制器.进一步地,在事件触发饱和控制器作用下,分析了非线性系统的半全局鲁棒镇定性.最后,结合两个仿真实例说明了所提出事件触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触发控制 输入饱和 非线性系统 混杂模型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