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牧草混播技术简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英 陈琴 《草业与畜牧》 2010年第11期61-62,共2页
世界各畜牧业发达国家,在栽培牧草、建立人工草地时,都十分重视牧草的混播。一则可提高牧草产量,二则可提高牧草质量,三则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牧草混播主要从利用目的、利用年限、植物学成分等多方面来考虑。
关键词 牧草产量 混播技术 利用年限 发达国家 人工草地 牧草质量 土壤肥力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豆禾牧草混播技术与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建文 赖志强 《广西畜牧兽医》 201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1牧草混播牧草混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类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品种同时在同一块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是牧草种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1]。它不仅能获得较高产量的优良牧草,并且能使人工草地中各个品种之间保持适宜而恒定的组成... 1牧草混播牧草混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类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品种同时在同一块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是牧草种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1]。它不仅能获得较高产量的优良牧草,并且能使人工草地中各个品种之间保持适宜而恒定的组成,保持草地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品种 混播技术 冬季 牧草 人工草地 种植方式 牧草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牧区牧草引种及混播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施建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2年第5期5-7,共3页
在海拔高度近 40 0 0m的高寒牧区对 10个燕麦优良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10个品种均不能成熟 ,只能达到孕穗期 ,其中丹麦 44 4、巴燕 5号和选 18等 3个品种的青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巴燕 3号 ,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2 1个... 在海拔高度近 40 0 0m的高寒牧区对 10个燕麦优良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10个品种均不能成熟 ,只能达到孕穗期 ,其中丹麦 44 4、巴燕 5号和选 18等 3个品种的青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巴燕 3号 ,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2 1个多年生禾草品种的引种试验表明 ,其产草量和越冬性能 ,上繁草中以垂穗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紫野麦草较好 ;下繁草以中华羊茅、西北羊茅、毛稃羊茅、冷地早熟禾、紫羊茅 (同德 )、星星草为好。混播试验表明 ,多叶老芒麦 3 0 % +中华羊茅 70 %的垂穗披碱草 70 % +西北羊茅 3 0 %在第二、三年群落结构和产草量优于其它混播处理和单播。说明在高寒牧区利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是解决人工草地品种单一 ,优化群落结构 ,提高产草量的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牧草 引种 混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科学播种技术讲座之五——牧草的复种轮作、混播技术及早期管理
4
作者 翟桂玉 《养殖技术顾问》 2002年第5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牧草 复种 轮作 混播技术 早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
5
作者 翟桂玉 《北方牧业》 2004年第10期20-20,共1页
间作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相间种植。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例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作,籽粒苋与牧草王间作。
关键词 牧草 复种轮作 混播技术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牧草的混播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阿地力 艾尼.库尔班 《新疆畜牧业》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牧草混播是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优质人工草地,提高我区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水土流失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的基础。牧草的混播对退牧还草、退耕还草项目的逐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农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可喜的经... 牧草混播是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优质人工草地,提高我区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水土流失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的基础。牧草的混播对退牧还草、退耕还草项目的逐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农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可喜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牧草的混播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技术 优良牧草 退化草地 人工草地 优质 保持水土 生产水平 经济发展 草地畜牧业 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混播技术要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阿依努尔.道尔达西 《新疆畜牧业》 2013年第6期56-58,共3页
新疆地域辽阔,草地面积大,各地在牧草生产、草地改良和建立人工草地栽培管理技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选择当地优良牧草进行科学的混播。牧草混播是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优质人工草地,提高草地畜牧业牧草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新疆地域辽阔,草地面积大,各地在牧草生产、草地改良和建立人工草地栽培管理技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选择当地优良牧草进行科学的混播。牧草混播是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优质人工草地,提高草地畜牧业牧草产量和品质的物质基础,为农牧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可喜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讨牧草混播方面的一些思路与广大读者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混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
8
《湖北畜牧兽医》 2007年第7期38-38,共1页
1牧草的复种轮作 牧草的复种轮作主要包括间作、套种、轮作等。 (1)间作:在同一地块上,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种植时按照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作。
关键词 轮作 牧草 混播技术 复种 间作 种期 种植 紫云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混播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3
9
作者 沈少君 林文雄 +1 位作者 陈芳育 梁义元 《中国草地》 CSCD 2002年第4期47-52,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的草坪混播研究内容包括混播作用、品种选择、组合配方、建植技术等。提出了草坪混播三个基本模式及各个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
关键词 草坪 混播技术 研究现状 建植模式
原文传递
运用粮草混播改良草场技术 加快牧区草地生态建设步伐
10
作者 蒋景纯 杨殿林 +1 位作者 蒋丽红 王雨 《内蒙古草业》 1999年第4期21-26,共6页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长期利用不合理、部分地段受鼢鼠危害严重和无节制的开发, 造成草场出现了大面积退化、沙化。经过十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 采用粮草混播技术和内引外联方式改良退化草场建立人工草场是目前适合于呼伦贝尔牧区东半部地区...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长期利用不合理、部分地段受鼢鼠危害严重和无节制的开发, 造成草场出现了大面积退化、沙化。经过十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 采用粮草混播技术和内引外联方式改良退化草场建立人工草场是目前适合于呼伦贝尔牧区东半部地区建立人工草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运用粮草混播技术建成的人工草场产草量比同类天然草场产草量提高2 ~3 倍, 而且草群纯度高、质量好。特别是在当前治理草场生态环境和大规模退耕还草的形势下, 粮草混播是扼制草场退化、沙化, 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畜牧业“双增双提”战略目标的好措施、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草原 双增双提 粮草混播技术 草地生态建设 草场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混播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麦麦提敏.乃依木 艾尼.库尔班 《新疆畜牧业》 2015年第5期52-54,共3页
新疆地域辽阔,草地面积大,各地在牧草生产、退化草地的改良和建立人工草地及牧草栽培管理技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要进行优良牧草的混播。牧草混播是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优质人工草地,提高我区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物质... 新疆地域辽阔,草地面积大,各地在牧草生产、退化草地的改良和建立人工草地及牧草栽培管理技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要进行优良牧草的混播。牧草混播是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优质人工草地,提高我区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水土流失工程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牧草 混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2
作者 王旭 曾昭海 +1 位作者 胡跃高 朱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92-98,共7页
混播技术、种群性状、生产优势、混播方式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等方面是观察与认识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方式的基本内容。过去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该体系的地上部及现象方面的研究,今后应加强该体系内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与土壤养分吸收利用... 混播技术、种群性状、生产优势、混播方式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等方面是观察与认识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方式的基本内容。过去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该体系的地上部及现象方面的研究,今后应加强该体系内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与土壤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种间差异与根际过程调控等方面相关机理的研究,如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种间养分竞争能力差异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种间竟争和促进作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微生物群落及数量变化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这些深入研究间混播的资源吸收利用特点与混播因果关系,为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种植方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禾本科 混播技术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行混植与混播对玉米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维民 毛模湛 《耕作与栽培》 2003年第3期12-14,共3页
通过连续三年玉米隔行混植与混播试验研究表明了混植与混播 ,控制了病虫害的流行 ,改善玉米群体植株结构和农艺性状 ,提高玉米群体对逆境生理的抗性和对田间水、热、气、肥的有效利用 ,有效地提高了玉米生物产量 ,使玉米获得增产。
关键词 隔行技术 混播技术 玉米 病害 产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41混播制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杰强 张桂莲 +4 位作者 邓化冰 明兴权 雷斌 李凡 唐文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0-331,共12页
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方式落后、效益低、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杂交稻推广应用。利用小粒型不育系可实现杂交水稻混播、混收、机械分离等全程机械化制种,降低杂交稻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率。本研究以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大粒恢复系R141和... 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方式落后、效益低、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杂交稻推广应用。利用小粒型不育系可实现杂交水稻混播、混收、机械分离等全程机械化制种,降低杂交稻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率。本研究以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大粒恢复系R141和新组合卓两优141为材料,对其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农艺性状、异交特性、混播制种及大面积制种实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C815S相比,卓201S株高较矮,穗长较长且直立,包颈粒率、穗萌率、黑粉病、开颖率均低于C815S,对"九二〇"较敏感,且较难落粒,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而R141株高较高,花粉数量大,花期长,且对环境温度较钝感,两者均具有良好的异交特性。卓201S谷粒厚1.71mm,千粒重14.00g,R141谷粒厚2.23 mm,千粒重28.20 g,两者籽粒大小差异显著,通过特定的狭长形筛孔筛子,实现了杂种F1与父本种子的高效分离,杂交种子含父本率为0,杂种损失率为2.31%,种子纯度在生产上达标,可实现机械化制种;与传统制种模式相比,混播制种可使父本基本苗减少85%,母本容量增加20%,制种产量增加21.37%,制种综合效益增加31.4%。父母本较好的农艺性状、异交特性,且粒型大小差异明显,是小粒型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41机械混播制种的优势,可实现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粒型不育系 卓两优141 制种技术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播成效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丹丹 徐茹 +1 位作者 马姝红 张康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316-10317,共2页
结合我国飞播造林的进程和相关飞播造林数据,得出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因素有以下方面:造林区地类、植被盖度、坡向、树种、降水量、海拔等,重点研究了树种、混播技术对飞播造林成效的影响,为飞播造林的发展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 造林 成效 因素 树种 混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宇 刘青松 +4 位作者 刘艳昆 滕霄 卢相义 徐玉鹏 阎旭东 《草学》 2023年第3期6-11,共6页
为了阐述我国牧草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该文对大量国内外牧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并对牧草栽培技术进行概述。常见的牧草栽培技术主要有:牧草平衡施肥技术、牧草灌溉技术、牧草混播种植技术和草田轮(间)作种植技术。最后对牧... 为了阐述我国牧草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该文对大量国内外牧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并对牧草栽培技术进行概述。常见的牧草栽培技术主要有:牧草平衡施肥技术、牧草灌溉技术、牧草混播种植技术和草田轮(间)作种植技术。最后对牧草栽培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未来牧草栽培技术主要向优质高产方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种养一体方向及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施肥技术 灌溉技术 混播技术 草田轮(间)作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退耕还草草场建植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能学 朱朝碧 《四川畜牧兽医》 2001年第2期42-43,共2页
重点介绍坡地退耕以后,怎样进行草场建设以及草种的选择,草种组合及播种方法。
关键词 草种选择 草种组合 坡地 草场建植 混播技术 退耕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种养殖畜禽
18
作者 高海兵 陈建华 《当代农业》 2002年第16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种草养畜 牧草 品种选择 混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