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阳 钟沛杰 +3 位作者 门进杰 陈云 刘小娟 黄玉佳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的梁端和柱脚部位设置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的功能可恢复能力。文中简述了近年来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各类型功能可恢复钢梁、功能可恢复摇摆柱脚的构造研究,介绍了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性能分析研究进展。最后,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 可恢复功能 防震结构 钢板阻尼器 柱脚 梁柱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砼混合框架结构在大水位差码头上的应用
2
作者 王湘勇 王宝石 《中国水运》 2024年第7期42-44,共3页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工程位置的水文条件和使用要求,对不同的码头结构方案进行了比较,阐明了钢-砼混合框架结构码头在大水位差码头应用上的优势。
关键词 钢-砼混合框架结构 大水位差码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受力特性及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门进杰 霍文武 +2 位作者 兰涛 雷梦珂 史庆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2,共11页
提出一种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其结构组成包括耗能框架和主框架,利用可更换构件损伤集中耗能,地震后通过更换受损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功能快速恢复。采用SAP2000对14榀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对比研究了混合框架的受力性... 提出一种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其结构组成包括耗能框架和主框架,利用可更换构件损伤集中耗能,地震后通过更换受损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功能快速恢复。采用SAP2000对14榀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对比研究了混合框架的受力性能,明确了混合框架的屈服机制及受力状态。分析了可更换梁的破坏模式、截面形式及布置位置,耗能框架的跨度及布置位置等参数对混合框架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受力特性分析结果,提出了正常使用、耗能构件可更换、主框架可修复、生命安全及防止倒塌等5个性能水准的划分方法,并将弹性刚度比(KDF/KMF)和屈服位移比(Δ2/Δ1)两个参数作为结构弹性设计的控制参数。采用SAP2000对8榀混合框架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和非线性静力分析,提出了满足不同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以及对结构进行弹性设计时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结合结构的不同性能目标,进而提出混合框架结构基于双参数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屈服机制,剪切型可更换梁耗能能力较强,自定义截面可更换梁有利于实现结构震后功能恢复,楼面层与层间同时布置可更换梁、增大耗能框架的跨度均能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此外,当弹性刚度比为2.8~4.3,屈服位移比大于1.8时,结构可以达到预期受力状态,且具有较好的可更换性,所提基于双参数的抗震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混合框架 可恢复结构 受力特性 性能水准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框架可更换梁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门进杰 王欢欢 +2 位作者 兰涛 任如月 史庆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2-91,120,共11页
针对端板-螺栓连接的RCS混合框架可更换梁,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长度系数对其破坏过程、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抗剪承载力和塑性转动能力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劲肋间距... 针对端板-螺栓连接的RCS混合框架可更换梁,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长度系数对其破坏过程、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抗剪承载力和塑性转动能力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劲肋间距对剪切型可更换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长度系数可以作为可更换梁破坏模式的控制参数,当长度系数e≤1.45时可更换梁发生剪切破坏,当长度系数e>1.45时发生弯剪破坏;长度系数对试件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而加劲肋间距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经综合分析,提出了剪切屈服型可更换梁长度系数的建议值,即0.9~1.2。分析结果还表明,该型式可更换钢梁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其超强系数均大于AISC给出的超强系数建议值;此外,加劲肋加密可有效防止可更换梁腹板的屈曲,进而保证可更换梁的耗能能力与塑性转角,因此,不建议将剪切型可更换梁的加劲肋间距设置过大。基于参数分析结果,从截面尺寸、承载力计算、构造措施和连接设计四个方面,给出了可更换梁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试验予以验证,为类似的结构构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框架 可更换梁 长度系数 加劲肋间距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楚留声 崔中敏 +1 位作者 张俊峰 赵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9,63,共5页
对一榀SRC框架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两跨三层的SRC柱-钢梁混合框架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研究了SRC柱含钢率和梁柱线刚度比对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C柱-钢梁底层框架实现了"强柱弱... 对一榀SRC框架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两跨三层的SRC柱-钢梁混合框架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研究了SRC柱含钢率和梁柱线刚度比对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C柱-钢梁底层框架实现了"强柱弱梁"破坏模式,混合框架荷载-位移曲线经历了较长的塑性变形阶段,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整体延性.随着梁柱线刚度比增加,框架破坏模式逐渐从整体"强柱弱梁"过渡为"强梁弱柱"破坏模式,结构延性下降明显,设计时可取0.3-0.4作为参考的界限梁柱线刚度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框架 SRC柱-钢梁 抗震性能 静力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P2000的钢梁-钢筋混凝土柱混合框架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莉 鲍子虞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67-71,90,共6页
为研究钢梁-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对不同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RC)和钢梁-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RCS)建立了三组模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三组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采用RCS框架,在梁高... 为研究钢梁-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对不同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RC)和钢梁-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RCS)建立了三组模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三组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采用RCS框架,在梁高减小40%的前提下,框架的基底剪力峰值均有所增加,最多可增加34%,RCS框架的塑性铰会先出现在底层柱端,RCS结构在性能点处的层间位移略大于RC框架,但远小于规范限值。在大跨度结构中,RCS框架的适用性较RC框架结构更为广泛,能够满足工程中对结构体系更高、更大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混合框架 PUSHOVER分析 延性系数 性能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混合框架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长虹 魏国强 《河南科技》 2020年第26期89-91,共3页
本文通过对预制装配式混合框架结构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得出此类型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梁端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较饱满,能够耗散地震能量,并且延性系数大于2,满足相关规范抗震要求。
关键词 装配式 混合框架结构 节点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郝崑 王玉良 +1 位作者 方彬 于庆荣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体系.首先,介绍了此结构体系中约束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组合梁以及预制板的制作.其次,通过柱-柱节点和梁-柱节点的受力试验得到以下结论:装配柱的抗倒塌性、弹塑性转角以及延...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体系.首先,介绍了此结构体系中约束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组合梁以及预制板的制作.其次,通过柱-柱节点和梁-柱节点的受力试验得到以下结论:装配柱的抗倒塌性、弹塑性转角以及延性系数要比现浇柱的更加优越;设有外包钢管的装配式柱构件的滞回曲线呈理想的梭形,其柱脚有很好的耗能性能,故而使梁-柱节点安全可靠.最后,通过该结构体系的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结构具有节能环保、节省资料和劳动力、减少施工工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 混合框架 约束混凝土柱 局部外包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不规则钢-混凝土混合框架静力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晓阁 龚顺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2-919,共8页
根据高阶振型对结构位移的贡献,提出基于多振型侧向力分布形式用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静力非线性分析。通过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侧向力分布形式的准确性。为研究不规则程度对混合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的影... 根据高阶振型对结构位移的贡献,提出基于多振型侧向力分布形式用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静力非线性分析。通过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侧向力分布形式的准确性。为研究不规则程度对混合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改变混凝土框架的刚度和强度形成6个竖向不规则混合结构。通过对不规则混合结构层间能力系数的计算,初步判断混合结构刚度和强度的竖向不规则分布特征,评估可能存在的薄弱层和结构破坏模式。采用所提出的侧向力分布形式分别对结构模型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得到混合结构模型的塑性铰开展特征和层间位移角分布,结果表明:混合结构刚度和强度的不规则程度直接影响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较均匀的层间能力系数分布能够避免结构中出现明显的薄弱层,使结构破坏模式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不规则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 静力非线性分析 基于多振型侧向力 层间能力系数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体系研究、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小华 胡响阳 +3 位作者 董震 房晨 何亮 郭志鹏 《施工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52-61,共10页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二者各自的材料性能,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结构体系。首先全面回溯了这种结构在国内外的研究之路,其次介绍了其在世界范围的建筑工程应用,然后在系统梳理研究历程与工...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二者各自的材料性能,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结构体系。首先全面回溯了这种结构在国内外的研究之路,其次介绍了其在世界范围的建筑工程应用,然后在系统梳理研究历程与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了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体系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此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其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以供相关研究与设计人员了解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钢梁 混合框架 试验研究 工程实践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框架亚格子掺气模型的明渠自掺气均匀流数值模拟
11
作者 董宗师 蔡芳 李勇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6-150,共5页
为探究掺气模型模拟明渠自掺气水流的可靠性,采用亚格子掺气模型、变密度模型和漂移流模型相结合的混合框架亚格子掺气模型对3种典型坡度下的明渠自掺气均匀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所用模型可较好地计算两相流的速度分布,在缓... 为探究掺气模型模拟明渠自掺气水流的可靠性,采用亚格子掺气模型、变密度模型和漂移流模型相结合的混合框架亚格子掺气模型对3种典型坡度下的明渠自掺气均匀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所用模型可较好地计算两相流的速度分布,在缓坡下难以捕捉掺气浓度高于0.3的区域,导致计算得到的断面平均掺气浓度较低;而在中坡和陡坡下所用模型的扩散性高于实际,进而会得到高于实际的断面平均浓度;中坡和陡坡情况下计算的气泡绝对大小和在断面上的分布规律较为合理,但缓坡情况下的气泡直径分布规律性较差。总体来看,该模型应用于中坡和陡坡明渠的掺气计算可靠性较高,但仍需一定的参数校验。而对于缓坡明渠的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则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掺气 混合框架 亚格子掺气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
12
作者 杨柯 王博 +2 位作者 祝超 刘伯权 李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5,共10页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形成合理破坏模式的关键。该文通过与普通地震动对比,阐明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谐振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及经验模态分解初步揭示了其内在机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受低频特性影响,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框架剪力分担率与底层倾覆力矩占比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最大框架剪力分担率所在楼层与普通地震动相比出现下移,且当峰值加速度增至400 gal时,SRC框架中下部楼层剪力分担率超过40%,底部倾覆力矩占比超过70%,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SRC框架将难以保证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安全;激励频率对于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与振型参与方式有关,低频激励(周期为0.5倍~2.0倍结构基本周期)下结构响应主要受低阶振型主导;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卓越分量是导致框架剪力分担率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 协同工作 剪力分配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静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淑云 白国良 高志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77,共6页
为研究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的静力特性,以30层高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为分析对象,建立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外框架与筒体之间连接方式、楼板厚度对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发现外框架中存在一定剪力滞后现象;... 为研究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的静力特性,以30层高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为分析对象,建立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外框架与筒体之间连接方式、楼板厚度对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发现外框架中存在一定剪力滞后现象;外框架与筒体之间铰接时,框架承担的层间剪力将增加,而由框架柱轴力形成的抗倾覆弯矩减小;楼板厚度的增加使结构内力沿结构高度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等结论,可为高层混合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 变形 内力 剪力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的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三水准抗震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志强 郑山锁 +2 位作者 陶清林 胡义 赵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4-50,共7页
以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为研究背景,通过引入损伤函数,将结构的工程造价和损伤量最小定为优化目标,并根据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的目标要求,以及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各类构件的受力特点,提出三水准优化... 以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为研究背景,通过引入损伤函数,将结构的工程造价和损伤量最小定为优化目标,并根据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的目标要求,以及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各类构件的受力特点,提出三水准优化设计的方法:小震作用下,认为混凝土处于开裂的临近状态,假定钢材未发挥作用,仅有混凝土发挥作用,据此对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与混凝土用量进行优化;在中震作用下,框架与剪力墙处于协同工作状态,据此对整个结构满足层间位移差最小之目标的钢材用量进行优化;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塑性状态,剪力墙基本退出工作,据此对满足结构损伤值最小之目标的钢材用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将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单目标优化问题求解。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运用遗传算法与准则优化法的结合(亦即OC-GA混合算法),实施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基于失效模式的三水准优化求解。通过引入一个24层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的设计实例,对结构优化后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证实了该优化设计思路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 失效模式 三水准抗震设防准则 OC-GA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形体超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减震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春祥 徐双正 +1 位作者 秦季标 张伏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4-190,共7页
以拟建超高宁夏电视塔(NXTVT)工程为背景,利用SAP2000建立其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超高宁夏电视塔呈现底部小、上部大、中部略呈细腰形的花瓶状复杂形体;而且,楼层的不连续分布导致结构质量和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的不均匀。因此,整体结构... 以拟建超高宁夏电视塔(NXTVT)工程为背景,利用SAP2000建立其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超高宁夏电视塔呈现底部小、上部大、中部略呈细腰形的花瓶状复杂形体;而且,楼层的不连续分布导致结构质量和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的不均匀。因此,整体结构形式复杂,对抗震要求高。首先,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FNA动力时程法对该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多维分析。接着,对安装非线性液体粘滞阻尼器(NFVDs)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以评价NFVDs对该结构的多维减震性能。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与比较,综合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与建议,为该实际工程或类似工程的减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减震 非线性粘滞液体阻尼器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FNA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铁坚 许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ABAQUS通用有限元程序对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在弹性阶段,芯筒承担绝大部分的水平力,一旦芯筒开裂,钢框架开始承担大部分水平力,且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强,承担比例不断加大... 利用ABAQUS通用有限元程序对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在弹性阶段,芯筒承担绝大部分的水平力,一旦芯筒开裂,钢框架开始承担大部分水平力,且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强,承担比例不断加大,钢框架起到了抗震第2道防线的作用;芯筒在地震往复作用下首先在底部开裂;随着损伤的不断积累,底层几乎全部开裂,中部沿楼板四周也开裂;框架在中震与大震作用下均处于弹性阶段;在特大震作用下,先底柱后中部梁出现塑性绞;楼板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了较大变形,在与芯筒和钢框架梁相连部位均产生了大量裂缝;该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是双重抗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受力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混合约束框架的改进差分进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旗平 叶贞成 +2 位作者 王志鹏 赵亮 袁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53,共8页
针对动态随机选择多个体差分进化(DSS-MDE)在处理复杂约束问题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动态混合约束框架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DHCF-IDE)。首先,通过跟踪种群可行解比例,动态地执行可行解搜索和全局搜索,并分别使用动态随机排... 针对动态随机选择多个体差分进化(DSS-MDE)在处理复杂约束问题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动态混合约束框架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DHCF-IDE)。首先,通过跟踪种群可行解比例,动态地执行可行解搜索和全局搜索,并分别使用动态随机排序和可行性规则作为两模型的约束处理方法。其次,分别采用多个体差分进化和基于幂律分布父代选择的改进差分进化作为两模型的算法实现。选取CEC2006中6个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仅采用DSSMDE或DyHF相比,DHCF-IDE能保持更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催化重整芳烃产率优化的工业案例也表明该改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混合约束框架 动态随机排序 可行性规则 差分进化 幂律分布 父代选择 催化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半刚性混合节点钢框架性能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宋广文 夏军武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4-26,共3页
基于钢框架ANSYS有限元模型,对刚性、半刚性节点钢框架和刚性-半刚性混合节点钢框架在静载和动载下的受力与变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刚性-半刚性混合节点钢框架在风载作用下的侧移量较接近于刚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其各层的位移规律明... 基于钢框架ANSYS有限元模型,对刚性、半刚性节点钢框架和刚性-半刚性混合节点钢框架在静载和动载下的受力与变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刚性-半刚性混合节点钢框架在风载作用下的侧移量较接近于刚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其各层的位移规律明显好于刚性框架,幅值介于刚性和半刚性框架之间,基本呈收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刚性 半刚性 混合节点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va反射的APP自动化混合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巍 《移动通信》 2016年第22期66-70,共5页
基于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思想以及软件测试项目的实际需求,为提高Android移动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的高效性及灵活性,提出了一种高可复用的自动化混合测试框架。该框架利用uiautomator工具,基于Java反射机制,结合模块化思想和测试库思想... 基于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思想以及软件测试项目的实际需求,为提高Android移动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的高效性及灵活性,提出了一种高可复用的自动化混合测试框架。该框架利用uiautomator工具,基于Java反射机制,结合模块化思想和测试库思想,以数据驱动和关键字驱动为核心,使测试用例与测试代码相关联,并将业务逻辑、测试数据与测试代码相隔离。该框架可做到测试执行与开发松耦合、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快速有效地开展Android移动应用软件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应用软件 自动化测试 混合测试框架 JAVA反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框架柱倾斜对混合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魏康君 《中外建筑》 2018年第5期177-180,共4页
利用ETABS及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对带倾斜外框架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分析表明,外框架柱的倾斜对结构整体位移没有影响,但在倾斜起始层引起较大的楼层水平力,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层水平力的传递。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斜柱 轴力 水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