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受力特性及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门进杰 霍文武 +2 位作者 兰涛 雷梦珂 史庆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2,共11页
提出一种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其结构组成包括耗能框架和主框架,利用可更换构件损伤集中耗能,地震后通过更换受损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功能快速恢复。采用SAP2000对14榀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对比研究了混合框架的受力性... 提出一种带可更换构件的RCS混合框架结构,其结构组成包括耗能框架和主框架,利用可更换构件损伤集中耗能,地震后通过更换受损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功能快速恢复。采用SAP2000对14榀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对比研究了混合框架的受力性能,明确了混合框架的屈服机制及受力状态。分析了可更换梁的破坏模式、截面形式及布置位置,耗能框架的跨度及布置位置等参数对混合框架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受力特性分析结果,提出了正常使用、耗能构件可更换、主框架可修复、生命安全及防止倒塌等5个性能水准的划分方法,并将弹性刚度比(KDF/KMF)和屈服位移比(Δ2/Δ1)两个参数作为结构弹性设计的控制参数。采用SAP2000对8榀混合框架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和非线性静力分析,提出了满足不同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以及对结构进行弹性设计时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结合结构的不同性能目标,进而提出混合框架结构基于双参数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屈服机制,剪切型可更换梁耗能能力较强,自定义截面可更换梁有利于实现结构震后功能恢复,楼面层与层间同时布置可更换梁、增大耗能框架的跨度均能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此外,当弹性刚度比为2.8~4.3,屈服位移比大于1.8时,结构可以达到预期受力状态,且具有较好的可更换性,所提基于双参数的抗震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混合框架 可恢复结构 受力特性 性能水准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混合框架的MOEA/D算法 被引量:7
2
作者 田红军 汪镭 吴启迪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1-216,共16页
针对混合多目标进化算法中如何设计全局搜索算法和局部搜索策略结合机制的难点问题以及提高多目标进化算法的求解性能,基于反馈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系统化、模块化的全局优化与局部搜索相结合的混合MOEA/D算法,算法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拥... 针对混合多目标进化算法中如何设计全局搜索算法和局部搜索策略结合机制的难点问题以及提高多目标进化算法的求解性能,基于反馈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系统化、模块化的全局优化与局部搜索相结合的混合MOEA/D算法,算法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拥挤熵的种群多样性度量方法;提出了基于简化二次逼近的局部搜索策略,以及针对MOEA/D的种群多样性增强策略。数值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性能,可以兼顾算法求解的多样性和收敛性,所提混合框架可有效提升现有多目标进化算法的求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进化算法 混合框架 MOEA/D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框架可更换梁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门进杰 王欢欢 +2 位作者 兰涛 任如月 史庆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2-91,120,共11页
针对端板-螺栓连接的RCS混合框架可更换梁,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长度系数对其破坏过程、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抗剪承载力和塑性转动能力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劲肋间距... 针对端板-螺栓连接的RCS混合框架可更换梁,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长度系数对其破坏过程、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抗剪承载力和塑性转动能力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加劲肋间距对剪切型可更换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长度系数可以作为可更换梁破坏模式的控制参数,当长度系数e≤1.45时可更换梁发生剪切破坏,当长度系数e>1.45时发生弯剪破坏;长度系数对试件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而加劲肋间距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经综合分析,提出了剪切屈服型可更换梁长度系数的建议值,即0.9~1.2。分析结果还表明,该型式可更换钢梁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其超强系数均大于AISC给出的超强系数建议值;此外,加劲肋加密可有效防止可更换梁腹板的屈曲,进而保证可更换梁的耗能能力与塑性转角,因此,不建议将剪切型可更换梁的加劲肋间距设置过大。基于参数分析结果,从截面尺寸、承载力计算、构造措施和连接设计四个方面,给出了可更换梁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试验予以验证,为类似的结构构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框架 可更换梁 长度系数 加劲肋间距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区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曾聪 潘文 +1 位作者 陶忠 白俊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8,13,共6页
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由型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与伸臂桁架组成的一种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超高层结构体系。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的超高层建筑江东和谐广场为例研究了该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地区的抗震性能,该建筑为我国目前在高烈度地区建造... 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由型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与伸臂桁架组成的一种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超高层结构体系。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的超高层建筑江东和谐广场为例研究了该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地区的抗震性能,该建筑为我国目前在高烈度地区建造的最高的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本文使用Perform3D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从层间位移角、层位移、楼层剪力、结构的塑性损伤过程等方面综合评价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表明,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抗震防线明确,在高烈度地区条件下能够很好的实现"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地区 基于性能 弹塑性分析 混合框架核心筒 超高层结构 Perform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楚留声 崔中敏 +1 位作者 张俊峰 赵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9,63,共5页
对一榀SRC框架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两跨三层的SRC柱-钢梁混合框架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研究了SRC柱含钢率和梁柱线刚度比对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C柱-钢梁底层框架实现了"强柱弱... 对一榀SRC框架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两跨三层的SRC柱-钢梁混合框架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研究了SRC柱含钢率和梁柱线刚度比对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C柱-钢梁底层框架实现了"强柱弱梁"破坏模式,混合框架荷载-位移曲线经历了较长的塑性变形阶段,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整体延性.随着梁柱线刚度比增加,框架破坏模式逐渐从整体"强柱弱梁"过渡为"强梁弱柱"破坏模式,结构延性下降明显,设计时可取0.3-0.4作为参考的界限梁柱线刚度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框架 SRC柱-钢梁 抗震性能 静力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不规则钢-混凝土混合框架静力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晓阁 龚顺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2-919,共8页
根据高阶振型对结构位移的贡献,提出基于多振型侧向力分布形式用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静力非线性分析。通过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侧向力分布形式的准确性。为研究不规则程度对混合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的影... 根据高阶振型对结构位移的贡献,提出基于多振型侧向力分布形式用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静力非线性分析。通过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侧向力分布形式的准确性。为研究不规则程度对混合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改变混凝土框架的刚度和强度形成6个竖向不规则混合结构。通过对不规则混合结构层间能力系数的计算,初步判断混合结构刚度和强度的竖向不规则分布特征,评估可能存在的薄弱层和结构破坏模式。采用所提出的侧向力分布形式分别对结构模型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得到混合结构模型的塑性铰开展特征和层间位移角分布,结果表明:混合结构刚度和强度的不规则程度直接影响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较均匀的层间能力系数分布能够避免结构中出现明显的薄弱层,使结构破坏模式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不规则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 静力非线性分析 基于多振型侧向力 层间能力系数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框架亚格子掺气模型的明渠自掺气均匀流数值模拟
7
作者 董宗师 蔡芳 李勇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6-150,共5页
为探究掺气模型模拟明渠自掺气水流的可靠性,采用亚格子掺气模型、变密度模型和漂移流模型相结合的混合框架亚格子掺气模型对3种典型坡度下的明渠自掺气均匀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所用模型可较好地计算两相流的速度分布,在缓... 为探究掺气模型模拟明渠自掺气水流的可靠性,采用亚格子掺气模型、变密度模型和漂移流模型相结合的混合框架亚格子掺气模型对3种典型坡度下的明渠自掺气均匀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所用模型可较好地计算两相流的速度分布,在缓坡下难以捕捉掺气浓度高于0.3的区域,导致计算得到的断面平均掺气浓度较低;而在中坡和陡坡下所用模型的扩散性高于实际,进而会得到高于实际的断面平均浓度;中坡和陡坡情况下计算的气泡绝对大小和在断面上的分布规律较为合理,但缓坡情况下的气泡直径分布规律性较差。总体来看,该模型应用于中坡和陡坡明渠的掺气计算可靠性较高,但仍需一定的参数校验。而对于缓坡明渠的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则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掺气 混合框架 亚格子掺气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效率提升的状态空间-节点混合暂态仿真研究
8
作者 吴小珊 苏寅生 +3 位作者 周保荣 赵利刚 马骞 姚海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效率和求解精度的双重压力,本文研究了基于状态空间-节点混合框架的效率提升算法。首先,在EMTP程序中,基于状态空间节点(state-space nodal,SSN)法设计含开关时变网络的混合仿真算法,通过数值方法的转换... 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效率和求解精度的双重压力,本文研究了基于状态空间-节点混合框架的效率提升算法。首先,在EMTP程序中,基于状态空间节点(state-space nodal,SSN)法设计含开关时变网络的混合仿真算法,通过数值方法的转换阻尼数值振荡,实现EMTP程序的功能扩展。然后,提出基于多区戴维南等值法的混合框架接口仿真算法,各子系统依电路特性自由选择框架并以对等形式联合计算。最后,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SSN法在含多开关复杂系统中效率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节点分析混合框架 电磁暂态仿真 多区戴维南等值法 状态空间节点法 仿真效率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关系-中介:平台劳动过程的混合控制框架搭建——基于AI数据标注员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陆高峰 姚智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7,共10页
在平台基础设施化背景下,“与数智技术同行”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劳动方式。作为平台劳动者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是AI的“老师”,也是AI产业的“赛博螺丝工人”,在技术与人力的双重控制下,数据标注员的劳动过程经历了风险转嫁与权力失... 在平台基础设施化背景下,“与数智技术同行”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劳动方式。作为平台劳动者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是AI的“老师”,也是AI产业的“赛博螺丝工人”,在技术与人力的双重控制下,数据标注员的劳动过程经历了风险转嫁与权力失衡的再中介化控制、标准化输出与价值异化的认知控制、时间操控与奖惩管理的数值控制。这三种控制机制缠绕作用,呈现出混合控制的现象。据此,“混合控制框架”整合了技术(算法)控制与社会(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控制,通过区分平台技术执行的算法控制层、管理人员施加的关系控制层、层层外包后出现的中介控制层,阐释了“人-技”交织下平台劳动控制的多维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据标注员 劳动过程 混合控制框架 平台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柯 王博 +2 位作者 祝超 刘伯权 李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5,共10页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 长周期地震动因含有丰富的低频成分易使(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发生严重震害。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框架-RC(reinforced concrete)核心筒混合结构作为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区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确保其强震下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多道抗震防线,形成合理破坏模式的关键。该文通过与普通地震动对比,阐明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谐振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及经验模态分解初步揭示了其内在机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受低频特性影响,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框架剪力分担率与底层倾覆力矩占比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最大框架剪力分担率所在楼层与普通地震动相比出现下移,且当峰值加速度增至400 gal时,SRC框架中下部楼层剪力分担率超过40%,底部倾覆力矩占比超过70%,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SRC框架将难以保证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安全;激励频率对于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与振型参与方式有关,低频激励(周期为0.5倍~2.0倍结构基本周期)下结构响应主要受低阶振型主导;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卓越分量是导致框架剪力分担率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 协同工作 剪力分配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机器学习的ICU病人生死预测框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远健 徐健锋 +2 位作者 涂敏 黄学坚 刘清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4年第11期1381-1390,共10页
ICU病人生死预测一直都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数据挖掘的机器学习方法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针对ICU时序数据的高维度和不确定间隔采样特性,提出了不确定间隔采样转化为确定间隔的空采样的思想... ICU病人生死预测一直都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数据挖掘的机器学习方法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针对ICU时序数据的高维度和不确定间隔采样特性,提出了不确定间隔采样转化为确定间隔的空采样的思想和相应的处理策略;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时间序列聚类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个两阶段的混合多机器学习算法框架,使得数据集的高维和不确定性得到了约简,从而可以采用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挖掘病人生死知识。在一个公开数据集上的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框架的ICU病人死亡预测方法对于少数样本的分类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弹性时间间隔下的预测效果更好,最优时间间隔的选取可以通过实验效果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不确定时间序列 预测 机器学习 混合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消能减震结构在某医院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文军 王桂萱 赵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7,146,共7页
简要介绍了钢阻尼器和铅芯橡胶支座的的基本原理和力学参数,结合某框架结构,运用SAP2000对安装有阻尼器和铅芯橡胶减震支座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并与单独设置阻尼器、单独设置隔震支座以及完全没有设置任何消能构件的同一个框架进行分析... 简要介绍了钢阻尼器和铅芯橡胶支座的的基本原理和力学参数,结合某框架结构,运用SAP2000对安装有阻尼器和铅芯橡胶减震支座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并与单独设置阻尼器、单独设置隔震支座以及完全没有设置任何消能构件的同一个框架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消能减震结构具有很好的消能效果,比设置单一消能构件的结构具有更加优越的消能效果,可以使目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阻尼器 铅芯橡胶支座 混合框架 时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静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淑云 白国良 高志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77,共6页
为研究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的静力特性,以30层高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为分析对象,建立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外框架与筒体之间连接方式、楼板厚度对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发现外框架中存在一定剪力滞后现象;... 为研究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的静力特性,以30层高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为分析对象,建立整体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外框架与筒体之间连接方式、楼板厚度对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发现外框架中存在一定剪力滞后现象;外框架与筒体之间铰接时,框架承担的层间剪力将增加,而由框架柱轴力形成的抗倾覆弯矩减小;楼板厚度的增加使结构内力沿结构高度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等结论,可为高层混合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 变形 内力 剪力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激励下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损伤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卿 郑山锁 +2 位作者 陶清林 杨威 田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4-1212,共9页
基于前期对往复荷载作用下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中各构件关于主要设计参数敏感度分析和损伤模型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基本自振周期作为自变量的损伤表征函数,并借助结构设计分析软件SAP2000对30层混合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采用&qu... 基于前期对往复荷载作用下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中各构件关于主要设计参数敏感度分析和损伤模型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基本自振周期作为自变量的损伤表征函数,并借助结构设计分析软件SAP2000对30层混合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采用"预定损伤法"揭示了损伤楼层(数量、位置及程度)、高宽比、刚度特征值等因素与整体结构地震损伤之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了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多因素地震损伤模型.研究将增强对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 基本自振周期 预定损伤法 地震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的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三水准抗震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志强 郑山锁 +2 位作者 陶清林 胡义 赵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4-50,共7页
以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为研究背景,通过引入损伤函数,将结构的工程造价和损伤量最小定为优化目标,并根据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的目标要求,以及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各类构件的受力特点,提出三水准优化... 以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为研究背景,通过引入损伤函数,将结构的工程造价和损伤量最小定为优化目标,并根据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的目标要求,以及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各类构件的受力特点,提出三水准优化设计的方法:小震作用下,认为混凝土处于开裂的临近状态,假定钢材未发挥作用,仅有混凝土发挥作用,据此对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与混凝土用量进行优化;在中震作用下,框架与剪力墙处于协同工作状态,据此对整个结构满足层间位移差最小之目标的钢材用量进行优化;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塑性状态,剪力墙基本退出工作,据此对满足结构损伤值最小之目标的钢材用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将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单目标优化问题求解。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运用遗传算法与准则优化法的结合(亦即OC-GA混合算法),实施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基于失效模式的三水准优化求解。通过引入一个24层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的设计实例,对结构优化后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证实了该优化设计思路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 失效模式 三水准抗震设防准则 OC-GA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高强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参数分析
16
作者 张帅 王兆强 齐红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15,共9页
为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将低强度钢材用于钢梁,高强度钢材用于钢柱,进而形成混合高强钢框架体系。为研究这一新型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在已有试验验证的基础上,以梁柱腹板和翼缘厚度为主要参数对混合高强钢框架节... 为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将低强度钢材用于钢梁,高强度钢材用于钢柱,进而形成混合高强钢框架体系。为研究这一新型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在已有试验验证的基础上,以梁柱腹板和翼缘厚度为主要参数对混合高强钢框架节点进行了循环加载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柱翼缘、腹板厚度的减小,节点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增强,承载能力变化不大;当减小梁翼缘宽厚比时,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明显提高,耗能能力变化不大,当减小梁腹板高厚比时,节点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均得到提高,对节点承载能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混合高强钢框架 抗震性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形体超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减震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春祥 徐双正 +1 位作者 秦季标 张伏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4-190,共7页
以拟建超高宁夏电视塔(NXTVT)工程为背景,利用SAP2000建立其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超高宁夏电视塔呈现底部小、上部大、中部略呈细腰形的花瓶状复杂形体;而且,楼层的不连续分布导致结构质量和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的不均匀。因此,整体结构... 以拟建超高宁夏电视塔(NXTVT)工程为背景,利用SAP2000建立其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超高宁夏电视塔呈现底部小、上部大、中部略呈细腰形的花瓶状复杂形体;而且,楼层的不连续分布导致结构质量和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的不均匀。因此,整体结构形式复杂,对抗震要求高。首先,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FNA动力时程法对该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多维分析。接着,对安装非线性液体粘滞阻尼器(NFVDs)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以评价NFVDs对该结构的多维减震性能。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与比较,综合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与建议,为该实际工程或类似工程的减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减震 非线性粘滞液体阻尼器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FNA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铁坚 许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ABAQUS通用有限元程序对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在弹性阶段,芯筒承担绝大部分的水平力,一旦芯筒开裂,钢框架开始承担大部分水平力,且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强,承担比例不断加大... 利用ABAQUS通用有限元程序对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在弹性阶段,芯筒承担绝大部分的水平力,一旦芯筒开裂,钢框架开始承担大部分水平力,且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强,承担比例不断加大,钢框架起到了抗震第2道防线的作用;芯筒在地震往复作用下首先在底部开裂;随着损伤的不断积累,底层几乎全部开裂,中部沿楼板四周也开裂;框架在中震与大震作用下均处于弹性阶段;在特大震作用下,先底柱后中部梁出现塑性绞;楼板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了较大变形,在与芯筒和钢框架梁相连部位均产生了大量裂缝;该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是双重抗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受力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秀珍 陈仕伟 +1 位作者 李皓 豆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4,共11页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节点,旨在增强对上部结构柱脚的约束,并方便施工。对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和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分别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1/2缩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外箍式箱...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节点,旨在增强对上部结构柱脚的约束,并方便施工。对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和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分别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1/2缩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将塑性铰外移至柱脚底板边缘处,有效保护了节点核心区,提高了极限承载力和刚度;滞回曲线更为饱满,减缓了强度和刚度退化,大幅提升了耗能能力。文中提出的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可以有效保证传力路径的连续性,其各项抗震性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箍式节点 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 滞回曲线 耗能能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混合约束框架的改进差分进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旗平 叶贞成 +2 位作者 王志鹏 赵亮 袁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53,共8页
针对动态随机选择多个体差分进化(DSS-MDE)在处理复杂约束问题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动态混合约束框架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DHCF-IDE)。首先,通过跟踪种群可行解比例,动态地执行可行解搜索和全局搜索,并分别使用动态随机排... 针对动态随机选择多个体差分进化(DSS-MDE)在处理复杂约束问题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动态混合约束框架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DHCF-IDE)。首先,通过跟踪种群可行解比例,动态地执行可行解搜索和全局搜索,并分别使用动态随机排序和可行性规则作为两模型的约束处理方法。其次,分别采用多个体差分进化和基于幂律分布父代选择的改进差分进化作为两模型的算法实现。选取CEC2006中6个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仅采用DSSMDE或DyHF相比,DHCF-IDE能保持更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催化重整芳烃产率优化的工业案例也表明该改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混合约束框架 动态随机排序 可行性规则 差分进化 幂律分布 父代选择 催化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