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建模的新型微槽刀具外冷通道结构优化设计
1
作者 李波 何林 +1 位作者 周滔 田鹏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0-305,共6页
这里提出了一种有限元法(FEM)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混合建模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生成响应曲面,分析了喷嘴的直径、角度、压力对刀具最高温度的单因素和交互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刀具最高温度为评价指标,以微流道的截面... 这里提出了一种有限元法(FEM)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混合建模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生成响应曲面,分析了喷嘴的直径、角度、压力对刀具最高温度的单因素和交互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刀具最高温度为评价指标,以微流道的截面形状、宽度,深度和微流道分布的角度为影响因素,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以上四个因素对刀具降温的影响。研究表明,截面宽度较大的矩形微流道对刀具降温效果较好,微流道的角度、深度影响次之,微流道的形状影响最小。通过对模型的验证,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有限元法 混合建模 刀具最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well-LSTM的抗蛇行减振器混合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舒扬 唐兆 +2 位作者 罗仁 董少迪 蒋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列车车轮踏面在实际服役环境下的磨损,会提高抗蛇行减振器的工作频率。传统动力学仿真使用的Maxwell模型在模拟高频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存在挑战。而能够准确拟合高频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的物理参数模型存在计算效率... 列车车轮踏面在实际服役环境下的磨损,会提高抗蛇行减振器的工作频率。传统动力学仿真使用的Maxwell模型在模拟高频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存在挑战。而能够准确拟合高频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的物理参数模型存在计算效率低下、无法在多体动力学仿真中运用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Maxwell等效参数模型和LSTM神经网络耦合的减振器混合建模方法,在传统Maxwell模型基础上,通过LSTM神经网络捕捉输入变量自身变化特性,间接考虑外部激励的频变与幅变以应对上述挑战。为证明该混合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将使用该方法训练好的混合模型与台架试验结果、非线性的刚度阻尼分段Maxwell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分段Maxwell模型,LSTM混合模型在计算效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高频激励下混合模型误差平均降低22.31%,高幅值激励下混合模型误差平均降低26.89%,动态刚度误差平均降低26.35%,动态阻尼误差平均降低21.01%。可以得出结论,LSTM混合模型在表征减振器高频高幅值下的动态特性具有优势,基于Maxwell-LSTM的抗蛇行减振器混合建模方法可以解决传统动力学模型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之间的矛盾,更适合用于各类工况下的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混合建模方法 LSTM网络 深度学习 车辆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炼钢动态过程预设定模型的混合建模与预报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永富 李小平 +1 位作者 柴天佑 谢书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5-718,共4页
准确预报转炉炼钢动态过程的补吹氧气用量和冷却剂添加量,对于提高终点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理模型及基于数据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转炉炼钢动态过程预设定模型·用减法聚类,最小二乘法及梯度下降... 准确预报转炉炼钢动态过程的补吹氧气用量和冷却剂添加量,对于提高终点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理模型及基于数据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转炉炼钢动态过程预设定模型·用减法聚类,最小二乘法及梯度下降法辨识了T S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机理模型进行补偿建模·对一座180t转炉的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并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炼钢 混合建模 预设定 自适应神经糊系统 T-S 减法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发酵过程混合建模 被引量:15
4
作者 桑海峰 王福利 +1 位作者 何大阔 张大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9-633,共5页
提出了一种综合先验知识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发酵过程建模方法,并且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优化选取。该模型应用到一个具体发酵过程状态变量的预估中,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混合模型具有很高的精... 提出了一种综合先验知识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发酵过程建模方法,并且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优化选取。该模型应用到一个具体发酵过程状态变量的预估中,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混合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与范化能力,同时也表明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是软测量建模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软测量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混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领域物理系统混合建模平台开发 被引量:36
5
作者 吴义忠 刘敏 陈立平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分析了基于Modelica语言的多领域物理系统混合建模平台的功能需求,采用基于组件的系统体系结构,完全从底层开发出可视化的图形建模工具———MWorks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句子的模型数据结构,实现了基于句子的图文动态编辑与转换;提出用于... 分析了基于Modelica语言的多领域物理系统混合建模平台的功能需求,采用基于组件的系统体系结构,完全从底层开发出可视化的图形建模工具———MWorks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句子的模型数据结构,实现了基于句子的图文动态编辑与转换;提出用于存储模型层次信息的三叉树结构,实现了基于实体集的模型子部件的块表达,以及系统模型库中可重用模型(部件)的拖放式建模.最后给出了系统建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领域物理系统混合建模 Modellca语言 可视化 三叉树 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频海上风电系统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混合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冯双 韦超凡 +3 位作者 雷家兴 吴熙 吴小丹 汤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46-1557,共12页
分频输电(fractional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FFTS)结合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的优势,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大规模、中远海风电输送方案。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以其控制性能好、易... 分频输电(fractional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FFTS)结合高压交流和高压直流输电的优势,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大规模、中远海风电输送方案。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以其控制性能好、易于冗余扩展等优点,在海上风电FFTS中备受关注。然而,M^(3)C-FFTS中不同频率的输入和输出直接耦合,给系统建模与控制带来了挑战。为解决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M^(3)C的混合建模方法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对各子换流器的3个桥臂进行差模–共模分解,实现输入–输出解耦;对各子换流器桥臂功率进行αβ0建模,并分析桥臂功率低频分量与差模电流基波分量的约束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M^(3)C-FFTS系统控制策略,通过构造差模电流的基波正序有功、负序有功和无功分量实现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控制。所构造差模电流仅包含输入工频分量,显著降低控制策略的复杂度。最后,在220k V/400MW M^(3)C-FFTS中验证所提建模方法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分频输电 混合建模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高斯混合建模和短时稳定度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超 吴小培 +3 位作者 周建英 戚培庆 王营冠 吕钊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02-2408,共7页
传统高斯混合建模方法中前景模型转换为背景模型的风险随着模型权值在一定更新率下的迭代累加而增大,使得传统方法难以有效检测低速运动目标。该文对高斯混合建模中背景匹配失败时生成的前景模型加以利用并引入短时稳定度指标进行综合判... 传统高斯混合建模方法中前景模型转换为背景模型的风险随着模型权值在一定更新率下的迭代累加而增大,使得传统方法难以有效检测低速运动目标。该文对高斯混合建模中背景匹配失败时生成的前景模型加以利用并引入短时稳定度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在深入挖掘前景模型中包含的运动目标信息和像素点级稳定性的基础上实时区分各像素点的状态。多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低速目标达到了更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检测 高斯混合建模 前景 短时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混合建模及其振动时变性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董亮 汤文成 刘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96-202,共7页
为了研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特性,提出了一种混合建模方法,将丝杠作为分布参数模型,其余部件作为集中参数模型。应用功率平衡法和Ritz级数法,建立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轴向、扭转和弯曲振动模型,并推导了系统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矩... 为了研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特性,提出了一种混合建模方法,将丝杠作为分布参数模型,其余部件作为集中参数模型。应用功率平衡法和Ritz级数法,建立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轴向、扭转和弯曲振动模型,并推导了系统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矩阵。数值仿真分析了进给系统振动随工作台位置和质量变化的时变特性,并获得了不同工作台位置下的振型。研究表明工作台位置和质量变化对轴向振动的影响较大,对扭转振动影响较小,且工作台位置对弯曲振动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系统的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 驱动系统 振动 混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G/Simulink无刷直流电机混合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纪志成 陈娅冰 周治平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528,共4页
System Generator(SG)为基于 FPGA 的硬件平台开发提供了便捷的设计方式和灵活的编程手段,Matlab/Simulik 是通用性的离线仿真工具,其模块化的建模方法具有高效、直观的特点。结合两者的优点,提出了 SG/Simulink 混合建模新方法,利用 SG... System Generator(SG)为基于 FPGA 的硬件平台开发提供了便捷的设计方式和灵活的编程手段,Matlab/Simulik 是通用性的离线仿真工具,其模块化的建模方法具有高效、直观的特点。结合两者的优点,提出了 SG/Simulink 混合建模新方法,利用 SG 建立无刷直流电机(BLDCM)控制系统部分,Simulink 仿真 BLDCM 本体,通过 SG 中的 Gateway 模块,实现两者的无缝连接。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Generator(SG) SIMULINK 混合建模 无刷直流电机(BLD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的混合建模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章青 郁杨天 顾鑫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1-448,450,共9页
综述了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混合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阐明了各种混合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并重点介绍本课题组在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方法混合建模方面的研究工作。现有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混合建模方法包括位移协调约束、力耦合、混合... 综述了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混合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阐明了各种混合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并重点介绍本课题组在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方法混合建模方面的研究工作。现有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混合建模方法包括位移协调约束、力耦合、混合函数方法以及子模型方法等,除子模型方法外,都可归结为并行式多尺度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计算结构划分为近场动力学子域、有限元子域以及两者的交界区域(或重叠区域、或界面单元、或过渡区域)。子模型方法可归结为显-显分析方法,先采用显式有限元进行整体分析,后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对重点区域进行分析。混合建模方法需要着重提高交界区域的计算精度,并且消除虚假力和虚假应力波问题。提出了通过力耦合的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混合建模的隐式分析方法,该方法不再设置重叠区,通过杆单元连接近场动力学子域与有限元子域,其中界面上的有限元结点不仅与其所在单元的其他结点发生作用,还通过杆单元与以其为圆心、一定半径的圆域内的其他物质点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模型和求解方法既能有效解决裂纹扩展等不连续问题,又可提高计算效率,为工程结构破坏问题的计算分析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有限元 混合建模 非局部 不连续力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逆向混合建模的残缺涡轮修复方法的探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世博 梁帅 +1 位作者 张双杰 闫华军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119,共6页
工程中零件残缺部位数据的重构是修复工作的关键,因残缺3D形貌高度的不可控性与不稳定性,难以通过常规测量手段获取,为解决残缺部位数据获取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逆向混合建模软件Geomajic Spark的正逆向混合建模重构残缺部位数模的... 工程中零件残缺部位数据的重构是修复工作的关键,因残缺3D形貌高度的不可控性与不稳定性,难以通过常规测量手段获取,为解决残缺部位数据获取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逆向混合建模软件Geomajic Spark的正逆向混合建模重构残缺部位数模的方法。以残缺涡轮为例,利用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通过逆向点云处理软件Geomajic Studio进行点云处理、在Geomajic Spark软件中拟合特征、绘制轮廓,导入逆向校核软件Geomajic Qualify中进行误差分析比对和布尔运算操作,获得残缺部位数据;通过增材制造路径轨迹模拟及残缺部位打印成型的方式,对残缺模型与待修复零件进行贴合,验证了逆向工程辅助下的正逆向混合设计在获取零件残缺部位数模及增材制造技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正逆向混合建模软件 型重构 残缺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球定界算法在混合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魏 邓长辉 赵立杰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75-1881,共7页
并行结构混合建模主要由机理模型与误差补偿模型组成.一般地,误差补偿模型不宜过于复杂,且模型应具有校正功能,以免精度随时间不断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选择单层神经网络作为误差补偿模型,并将椭球定界算法应用于单层神经网络的参数更... 并行结构混合建模主要由机理模型与误差补偿模型组成.一般地,误差补偿模型不宜过于复杂,且模型应具有校正功能,以免精度随时间不断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选择单层神经网络作为误差补偿模型,并将椭球定界算法应用于单层神经网络的参数更新,不仅能够保证建模误差稳定有界,同时能够提高网络的收敛速度.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氧化铝生产过程,改进了原有的苛性碱和氧化铝组分浓度软测量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椭球定界算法的应用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网络的收敛速度.除此之外,在存在噪声干扰下,改进的方法比原有方法更稳定,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建模 软测量 椭球定界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柔混合建模的时变结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黎业飞 邱清盈 冯培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314,共4页
为适应液压挖掘机高速、轻量化的要求,以具有时变固频特性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角加速度判断时变结构的关键工况,利用刚性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液压挖掘机在整个作业循环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分析了液... 为适应液压挖掘机高速、轻量化的要求,以具有时变固频特性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角加速度判断时变结构的关键工况,利用刚性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液压挖掘机在整个作业循环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分析了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在受力最大处的动态应力分布,并与传统刚性体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刚-柔混合建模方法与刚性体建模方法相比,获得的位移和应力较小,反映出以往的设计偏于保守,为轻量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结构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 柔体多体动力学 刚-柔混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magic Design Direct的正逆向混合建模创新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乔 成思源 +2 位作者 杨雪荣 张湘伟 吕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1,66,共4页
混合建模设计是正向设计与逆向设计的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Geomagic Design Direct软件的正逆向混合建模的方法。通过数据采集、点云预处理、曲面重构,然后编辑曲面、实体特征造型以及参数化修改获得最终CAD模型。以游戏手柄模型为例,应... 混合建模设计是正向设计与逆向设计的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Geomagic Design Direct软件的正逆向混合建模的方法。通过数据采集、点云预处理、曲面重构,然后编辑曲面、实体特征造型以及参数化修改获得最终CAD模型。以游戏手柄模型为例,应用Geomagic Design Direct软件的强大功能对零件点云数据进行混合建模创新设计,实现了游戏手柄的快速还原以及对产品进行第二次创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Geomagic Design Direct软件实现混合建模技术,能高效的对原始模型进行创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混合建模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的发酵过程同步串联混合建模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强大 张卫军 牛大鹏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0-630,共11页
准确可靠的过程模型是实现发酵过程优化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反应机理复杂的发酵过程,串联混合建模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建模方法,但现有方法需要利用插值所得的数据进行中间变量黑箱模型的构建,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所建混合模型的泛化性能.为此,... 准确可靠的过程模型是实现发酵过程优化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反应机理复杂的发酵过程,串联混合建模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建模方法,但现有方法需要利用插值所得的数据进行中间变量黑箱模型的构建,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所建混合模型的泛化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可将黑箱模型构建问题转化为动态模型参数辨识问题的同步串联混合建模方法,从而避免了现有方法需利用插值数据来构建黑箱模型的不足;通过引入多精英学习策略和惯性权重自适应调整策略,构造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自适应多精英学习PSO(Adaptive multi-elite learning PSO,AMLPSO)算法,并采用该算法求取黑箱模型的参数;借鉴均匀设计思想确定黑箱模型的结构.利用诺西肽分批发酵过程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过程 同步串联混合建模 粒子群优化 算法改进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制浆蒸煮过程的混合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向阳 朱学峰 刘焕彬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28,共5页
在分析间歇蒸煮过程的经验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制浆蒸煮过程的混合建模方法 ,给出了混合模型的结构和算法。在对工厂的实际数据应用表明 。
关键词 间歇蒸煮过程 制浆 混合建模 神经网络 算法 混合 数据应用 方法研究 经验 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西肽发酵过程中的混合建模 被引量:4
17
作者 桑海峰 王福利 +1 位作者 苑玮琦 何大阔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发酵过程混合建模方法。该模型由基于质量平衡的发酵过程机理方程与基于数据的支持向量机模型2部分组成。机理方程作为描述过程的动态行为的整体框架,支持向量机模型用来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并且提出了一种在线修正策略... 本文提出了一种发酵过程混合建模方法。该模型由基于质量平衡的发酵过程机理方程与基于数据的支持向量机模型2部分组成。机理方程作为描述过程的动态行为的整体框架,支持向量机模型用来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并且提出了一种在线修正策略,增强了模型的实用性。将所建立的混合模型应用于诺西肽发酵过程中,结果表明,混合建模方法具有很好的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混合建模 支持向量机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的拖拉机造型CAD混合建模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立友 杨超峰 +2 位作者 周志立 赵剡水 高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1,共5页
针对国产拖拉机造型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的拖拉机造型CAD混合建模方法.依据拖拉机造型三维效果图,建立了其油泥模型;采用Comet 250与AICON 3D Studio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特征进行点云数据的测量及处理,从测量数据中提取可重新... 针对国产拖拉机造型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的拖拉机造型CAD混合建模方法.依据拖拉机造型三维效果图,建立了其油泥模型;采用Comet 250与AICON 3D Studio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特征进行点云数据的测量及处理,从测量数据中提取可重新进行设计的特征、约束及设计意图,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建模方案.通过参数的提取,重构了拖拉机造型的CAD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拖拉机造型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拖拉机造型 混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建模的磨煤机一次风量预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耀权 刘建兵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13-1919,共7页
针对直接拟合得到的磨煤机一次风量黑箱软测量模型收敛性差、预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在对风量测量进行机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以黑箱建模为主的结构逼近式混合软测量模型。黑箱模型部分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并将... 针对直接拟合得到的磨煤机一次风量黑箱软测量模型收敛性差、预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在对风量测量进行机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以黑箱建模为主的结构逼近式混合软测量模型。黑箱模型部分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并将机理特性融入到LSSVM模型中,经过输入变量类变换层的整合,将辅助变量中的压力信号转换为差压类、压力与温度的比值作为密度类、与一次风管路阻力相关的测点信号转换为风门风阻类,作为LSSVM模型的输入变量。应用电厂实际运行数据对一次风量进行预测,与直接拟合的预测效果相比,所建立的混合软测量模型收敛性好、预测精度高(引用误差波动<0.54%),可为电厂生产中控制合理的风煤配比关系提供准确度更高的一次风量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风量 混合建模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收敛性 风煤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建模技术的聚氯乙烯粒径分布预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鹏飞 夏陆岳 +1 位作者 周猛飞 潘海天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389,共6页
针对聚氯乙烯粒径分布在线软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混合建模方法,并将该建模方法应用于聚氯乙烯粒径分布建模研究中。混合模型由机理模型和误差补偿模型所组成。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的单体液滴群... 针对聚氯乙烯粒径分布在线软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混合建模方法,并将该建模方法应用于聚氯乙烯粒径分布建模研究中。混合模型由机理模型和误差补偿模型所组成。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的单体液滴群体平衡(Population Balance Equation,简称PBE)模型,由于聚氯乙烯成粒过程的复杂性和强非线性,单纯的机理模型预测与实际分析值相比仍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单体液滴群体平衡模型修正模型,对单体液滴群体平衡模型的输出进行修正,由此建立起聚氯乙烯粒径分布混合模型。由于混合模型既能按照液滴分散与聚并机理对聚氯乙烯颗粒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同时又充分利用了生产现场数据对模型误差进行修正,应用到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测试结果表明,与单纯机理模型相比,聚氯乙烯粒径分布混合模型具有更佳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粒径分布 混合建模 神经网络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