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低辅弓与摇椅弓压低下颌切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比较
1
作者 王闪 张月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9期3468-3472,共5页
目的比较压低辅弓与摇椅弓压低下颌切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60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患者,根据打开咬合的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 目的比较压低辅弓与摇椅弓压低下颌切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60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患者,根据打开咬合的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对A组应用压低辅弓压低下颌切牙,对B组应用摇椅弓压低下颌切牙。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口腔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和头颅侧位片。比较两组咬合打开时间,使用CBCT自带的Exocad影像分析软件测量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切牙切点到下颌平面(MP)的垂直距离(L-MP)、下颌切牙牙体长轴与MP相交的后上夹角(L/MP)、下颌切牙长度、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到MP的垂直距离(L6-MP)、MP与眼耳平面(FH)的前下夹角(MP-FH)以及矫治前后变化量。结果A组从开始粘接托槽放置钢丝到咬合打开的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20,P=0.188),A组从开始放置辅弓到咬合打开的时间短于B组从更换摇椅弓丝到咬合打开的时间(Z=4.510,P<0.001)。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两组L-MP均减小,A组矫治前后差值大于B组(P<0.05)。矫治后B组L/MP较矫治前增大,A组矫治前后差值小于B组(P<0.05)。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两组下颌切牙长度均缩短(P<0.05),两组矫治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A组L6-MP较矫治前增加,A组矫治前后差值大于B组(P<0.05)。矫治后A组MP-FH较矫治前增大,A组矫治前后差值大于B组(P<0.05)。结论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中,压低辅弓和摇椅弓均可有效压低下颌切牙,两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但两者打开咬合的机制不同,且压低辅弓在对下颌切牙的压低效力和转矩控制方面优于摇椅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 深覆牙合 压低辅弓 摇椅弓 下颌切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te Turbo应用于自锁矫治技术中治疗青少年深覆牙合的效果
2
作者 卢伟才 蒋静琳 李金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3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Bite Turbo应用于自锁矫治技术中治疗青少年深覆牙合的效果。方法:纳入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青少年深覆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3M自锁... 目的:探讨Bite Turbo应用于自锁矫治技术中治疗青少年深覆牙合的效果。方法:纳入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青少年深覆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3M自锁矫治器+平面导板治疗,观察组35例给予3M自锁矫治器+Bite Turbo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颌骨改变情况及上颌牙齿位置与角度测量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下齿槽座角(SNB角)、上齿槽座角(SNA角)、上下齿槽座角(ANB角)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pg线至上中切牙切缘的垂直距离(Apg-U1距)、上中切牙缘至NA连线垂直距离(U1-NA距)、翼上颌裂后缘至上颌磨牙远中邻面垂直距离(Ptm-U6距)均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自锁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深覆牙合时,应用Bite Tur bo可有效改善牙齿形态,调整上颌牙齿的位置与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矫治技术 Bite Tur bo 青少年 深覆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3
作者 费晓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6期70-71,共2页
目的比较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病患者72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J形钩进行治疗,B组采用微种... 目的比较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病患者72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J形钩进行治疗,B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B组的疗程明显少于A组,B组的上中切牙位置变化显著大于A组,B组上磨牙前移的位置显著少于A组,以上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覆牙合变化值明显大于B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分别采用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J形钩打开咬牙合的效果较好,但是J形钩的限制性较大,微种植体支抗的内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形钩 微种植体 高角安氏Ⅱ深覆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Ds联合Bite Turbo矫正治疗深覆[牙合]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超 杜珊珊 童锦发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2期1770-1772,共3页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钉(TADs)联合固定式平面导板(Bite Turbo)矫正治疗深覆[牙合]的效果。方法36例口腔科深覆[牙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使用TADs联合Bite Turbo治疗,对照1组应用TADs,对照2组使用Bite...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钉(TADs)联合固定式平面导板(Bite Turbo)矫正治疗深覆[牙合]的效果。方法36例口腔科深覆[牙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使用TADs联合Bite Turbo治疗,对照1组应用TADs,对照2组使用Bite Turbo。比较三组深覆[牙合]咬合打开的临床效果,测量分析每组咬合打开前后的研究模型及X线片。结果观察组咬合完全打开需要平均3.2个月,覆盖平均减小3.63 mm;对照1组咬合完全打开需要平均4.8个月,覆盖平均减小3.44 mm;对照2组咬合完全打开需要平均5.1个月,覆盖平均减小3.51 mm;两个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Ds联合Bite Turbo矫正治疗深覆[牙合],咬合打开具有快速、高效、舒适、便捷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钉 固定式平面导板 [] 打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和透明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牙合)的牙根吸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晨静 郑雅 雷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比较透明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牙合)发生牙根吸收的情况,探索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市口腔医院2016~2021年完成正畸治疗的深覆(牙合)非拔牙成人患者,固定矫治器组21例,透明矫治器组15例。测量治疗前... 目的:比较透明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牙合)发生牙根吸收的情况,探索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市口腔医院2016~2021年完成正畸治疗的深覆(牙合)非拔牙成人患者,固定矫治器组21例,透明矫治器组15例。测量治疗前后前牙的根冠比、覆(牙合)、中切牙移动情况,SPSS 2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之间牙根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4,P=0.007);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固定矫治器组深覆(牙合)矫治效果优于透明矫治器组(P=0.02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中切牙倾斜角度变化、上下颌位置影响其牙根吸收(P<0.05)。结论:固定矫治的牙根吸收较透明矫治严重,可能与固定矫治实现更多的前牙压低和持续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外吸收 固定矫治器 透明矫治器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盘髁位置变化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晨 杜琎佳 余炜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9期3473-3477,共5页
目的 探讨伴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盘髁位置变化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为临床正畸治疗深覆(牙合)错(牙合)畸形时及时诊断TMD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工作或学习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例双侧颞... 目的 探讨伴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盘髁位置变化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为临床正畸治疗深覆(牙合)错(牙合)畸形时及时诊断TMD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工作或学习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例双侧颞下颌关节正常的志愿者纳入对照组;选取同期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TMD患者纳入试验组,其中确诊为TMD且伴有深覆牙合的25例患者纳入试验a组,不伴深覆牙合的25例患者纳入试验b组。应用MRI扫描分析各组患者闭口位上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a组的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均向后、上方移动(P<0.05);试验组的关节盘前移位(P<0.05)。结论 伴深覆牙合的TMD患者较不伴深覆(牙合)的TMD患者和正常牙合人群,其颞下颌关节的盘髁位置变化更大。深覆牙合髁突后移的异常关节结构与TMD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位置 髁突位置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断弓技术纠正成人安氏二类错伴深覆时牙颌位置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栋梁 李梦华 王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矫正前后牙颌位置的变化,证实片断弓技术纠正成人安氏二类错(牙合)伴深覆(牙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6例(平均年龄25.8岁)安氏Ⅱ类伴Ⅲ度深覆胎病例,利用片断弓压低辅弓技术打开咬(牙合)至正常约2mm。计算T1... 目的:通过研究矫正前后牙颌位置的变化,证实片断弓技术纠正成人安氏二类错(牙合)伴深覆(牙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6例(平均年龄25.8岁)安氏Ⅱ类伴Ⅲ度深覆胎病例,利用片断弓压低辅弓技术打开咬(牙合)至正常约2mm。计算T1期和T2期各测量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t检验检测各测量指标之间是否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结果:深覆胎纠正至2mm,平均覆胎减少2.9mm,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上下前牙分别被压低1.4mm,1.5mm(P〈0.001)且处于相对稳定的近远中位置(L1—NPg=-0.3mm,NS)。下颌后牙未见显著性升高。(牙合)平面顺时针倾斜增加2。(P〈0.01)。下颌平面未见明显的改变。结论:片断压低辅弓技术很有效地实现了压低前牙,而后牙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升高,深覆胎纠正后基本维持原有的下颌平面倾斜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断弓 () 压低辅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支抗在慢性牙周炎深覆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岩涛 徐鲁勇 +2 位作者 刘健 卜华伟 王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69-772,共4页
目的:通过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慢性牙周炎患者深覆畸形,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探讨微种植体支抗用于牙周病深覆矫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例伴有深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后牙松动的情况,选择微种植体支抗的植入部位,分别有6例植... 目的:通过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慢性牙周炎患者深覆畸形,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探讨微种植体支抗用于牙周病深覆矫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例伴有深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后牙松动的情况,选择微种植体支抗的植入部位,分别有6例植入上颌前牙区,6例植入下颌前牙区。根据剩余牙槽骨的高度,施加压低力。测量矫治前后的根吸收情况及牙槽骨高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牙区植入微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打开前牙咬合;施加压低力的前牙与矫治前相比出现明显地根吸收;前牙区牙槽骨高度与矫治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用于慢性牙周炎深覆的矫治具有可行性,但只限于不能使用常规方法的病例。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剩余牙槽骨量施加适当压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周炎 [] 微种植体支抗 根尖吸收 槽骨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桩修复深覆前牙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方玉莲 徐列东 王素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1-772,共2页
深覆(牙合)残根残冠患者,由于其特殊的咬合运动方式且咬合力较大,要求使用的桩核有足够的支持强度和抗折能力,临床上多采用金属桩核进行修复。本文采用玻璃纤维桩对深覆(牙合)的残根残冠进行修复,发现只要选择适当的适应症,玻璃纤... 深覆(牙合)残根残冠患者,由于其特殊的咬合运动方式且咬合力较大,要求使用的桩核有足够的支持强度和抗折能力,临床上多采用金属桩核进行修复。本文采用玻璃纤维桩对深覆(牙合)的残根残冠进行修复,发现只要选择适当的适应症,玻璃纤维桩修复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玻璃纤维桩 临床观察 修复 缺损 残根残冠 金属桩核 运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打开咬合技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钟惠 张文忠 缪耀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评估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配合固定矫治器打开深覆患者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136个粘接体的一次粘接成功率。对近期操作的2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与采用小平导打开咬合的20例患者咬合打开的量值和所需时... 目的:评估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配合固定矫治器打开深覆患者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136个粘接体的一次粘接成功率。对近期操作的2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与采用小平导打开咬合的20例患者咬合打开的量值和所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一次粘接成功率为93.38%。20例患者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术后下前牙压低,上下磨牙(4.63±2.63)月为短(P<0.05)。结论:上切牙舌侧固定粘接体对于低角型深覆的矫治有简单、快速、不妨碍上前牙内收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技术 深覆牙合 打开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覆与正常人群舌姿势位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焱 陈婉璐 张端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4-806,共3页
目的:研究深覆及正常人群在舌姿势位时的舌矢状向的大小及舌位特征。方法:利用舌背硫酸钡造影法,对受试者拍摄有特殊显影的舌姿势位的侧位片,定位舌体的位置及舌体的高度及长度,比较深覆与正常的差异性。结果:深覆人群的舌前... 目的:研究深覆及正常人群在舌姿势位时的舌矢状向的大小及舌位特征。方法:利用舌背硫酸钡造影法,对受试者拍摄有特殊显影的舌姿势位的侧位片,定位舌体的位置及舌体的高度及长度,比较深覆与正常的差异性。结果:深覆人群的舌前中部都较低位,舌前部也较为后缩,舌长度及高度也较正常稍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深覆与正常人群存在不同的舌姿势位特征,这可能与错本身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覆牙合 正常 头颅侧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覆引发颏部皮瘘1例
12
作者 郭玉苏 周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80-280,共1页
颌面部牙源性皮瘘多见于青年人.慢性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是引起颌面部皮瘘的常见原因^[1]。在临床上常见到皮肤瘘道相对应的患牙出现深龋洞、残根、残冠或治疗史。经过对病灶牙根管治疗或拔除病灶牙后,病变均愈合。现将我科诊治的1... 颌面部牙源性皮瘘多见于青年人.慢性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是引起颌面部皮瘘的常见原因^[1]。在临床上常见到皮肤瘘道相对应的患牙出现深龋洞、残根、残冠或治疗史。经过对病灶牙根管治疗或拔除病灶牙后,病变均愈合。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由深覆[牙合]引起下前牙咬合创伤。从而引发颏部皮瘘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源性皮瘘 [] 颏部 引发 慢性根尖周炎 颌面部皮瘘 智齿冠周炎 皮肤瘘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深覆患者颈椎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晓丰 刘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深覆患者颈椎异常的发病率及其与颅面形态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深覆程度将124例深覆患者分成3组作为实验组,48例正常覆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查颈椎融合、后弓发育缺陷的发病率,对头颅侧位片各测量指标与颈椎异常...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深覆患者颈椎异常的发病率及其与颅面形态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深覆程度将124例深覆患者分成3组作为实验组,48例正常覆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查颈椎融合、后弓发育缺陷的发病率,对头颅侧位片各测量指标与颈椎异常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组患者颈椎正常、颈椎融合、2个以上异常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4组测量值中PP-MP、SN-MP、SNB、ANB、A-N-Pog、ILs-PP、覆、覆盖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中PP-MP、ANB、A-N-Pog、ILs-PP、覆、覆盖与颈椎异常存在相关性。结论:深覆越重的患者其颈椎融合的发生率越高且2个以上变异的发生率也越高;下颌位置、上下颌间高度、覆牙合和覆盖与颈椎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颈椎异常 头颅侧位片 后弓发育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14
作者 费晓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4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72例高角安氏Ⅱ深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J形钩矫正,研究组予以微种植体支抗... 目的探讨J形钩与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72例高角安氏Ⅱ深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J形钩矫正,研究组予以微种植体支抗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疗程、上磨牙位置、下磨牙位置、上中切牙位置、下中切牙位置、上颌骨位置、下颌骨位置、上下颌骨关系、覆盖、覆变化值。结果研究组疗程(21.52±2.46月)显著短于对照组(25.03±4.12)月,P<0.05。两组间下磨牙位置、下中切牙位置、上颌骨位置、下颌骨位置、上下颌骨关系、覆盖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磨牙位置、上中切牙位置、覆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形钩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有更好的咬打开效果,但需要患者的完全配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正高角安氏Ⅱ深覆可有效缩短矫治时间,具有更好的支抗控制效果并且内收程度大,且不需要患者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J形钩 微种植体 高角安氏Ⅱ 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段弓和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两种方法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春芝 张栋梁 周玉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921-924,928,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临床矫治技术:片段弓,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压入和内收上前牙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临床筛选18例患者,使用片段弓技术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筛选19例患者使用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技术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头影测量描记上前... 目的:比较两种临床矫治技术:片段弓,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压入和内收上前牙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临床筛选18例患者,使用片段弓技术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筛选19例患者使用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技术同时压入内收上前牙。头影测量描记上前牙,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使用根尖片测量根尖吸收的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发现下列测量指标有显著性减小变化:U1-SN,覆盖,覆,PP-U1,U1horizontal,UL-U1。相比种植支抗组,片段组的病例中如下头影测量指标有显著性增加:U6angle,MP-SN,PP-U6,U6Horizontal。压入内收上前牙的所需时间和根吸收在两组比较中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种植支抗滑动关闭间隙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压入内收上前牙。和传统片段弓压入内收上前牙相比,种植支抗在矢状向,垂直向都能够有效地维护上磨牙原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人 微螺钉种植支抗 片段弓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廖珍贵 邱吟枫 +1 位作者 周培刚 顾永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对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在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接收的44例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4例患者均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对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在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接收的44例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4例患者均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疗效、前牙深覆牙合值、前牙深覆盖值、牙周袋深度和牙槽骨高度。结果:这44例患者的524颗患牙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23%(352/524)。与进行治疗前相比,这44例患者在治疗后1周时和治疗后1年时的前牙深覆牙合值、前牙深覆盖值和牙周袋的深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在治疗后1周时和治疗后1年时的牙槽骨高度与其接受治疗前的牙槽骨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前牙深覆牙合值、前牙深覆盖值和牙周袋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病所致前移位 口腔正畸 临床效果 深覆牙合 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derⅡ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湘琳 周洪 +3 位作者 司新芹 侯玉霞 潘峰 刘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691,696,共6页
目的对比SanderⅡ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的制作、结构原理和临床效果,说明二者的异同点,进一步说明SanderⅡ矫治器治疗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优点。方法选用德国非凡SanderⅡ矫治器组件、上海康桥齿科钢丝和上海贝琼自凝胶分别制作SanderⅡ矫治... 目的对比SanderⅡ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的制作、结构原理和临床效果,说明二者的异同点,进一步说明SanderⅡ矫治器治疗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优点。方法选用德国非凡SanderⅡ矫治器组件、上海康桥齿科钢丝和上海贝琼自凝胶分别制作SanderⅡ矫治器和肌激动器;病例纳入标准是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AngleⅡ类Ⅰ分类功能性、齿槽性和骨性患者,深覆牙合深覆盖,均角或底角患者;32例患者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口腔医院正畸科(2008-2014年),试验组16例配戴SanderⅡ矫治器,对照组16例配戴肌激动器。治疗前后拍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X线数据,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Ⅰ分类 晚期或恒早期 深覆牙合 SanderⅡ矫治器 肌激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情况下Bite Turbos对上颌中切牙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8
作者 王玉琛 林新平 +2 位作者 邹明媛 弓国梁 余飞 《口腔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情况下咬合垫(Bite Turbos)在打开前牙咬合时上颌中切牙的移动变化来探究影响上颌中切牙唇倾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Minics、Geomagic Wrap 2017、SolidWork等软件进行模型的制作,用Workbench对模型设置运行条件,计...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情况下咬合垫(Bite Turbos)在打开前牙咬合时上颌中切牙的移动变化来探究影响上颌中切牙唇倾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Minics、Geomagic Wrap 2017、SolidWork等软件进行模型的制作,用Workbench对模型设置运行条件,计算出上颌中切牙的位移距离及方向。结果:作用位点Bite Turbos咬合面后1/3各组模型上中切牙均表现为舌倾改变,Turbos咬合面前1/3各组上中切牙均为唇倾改变;较标准唇倾度中切牙组,唇倾组中模型D1、E1、F1上中切牙更多舌倾变化,其余6组更多唇倾变化,舌倾组中G3、H3、I3表现为更少唇倾变化,其余6组多数表现更多舌倾;Turbos咬合面唇向倾斜,较水平组而言,各组模型上中切牙均表现更舌倾,而咬合面舌向倾斜所有模型表现均更唇倾;垂直向各组模型上中切牙整体表现为压低,除H1上中切牙切缘少量伸长(0.002 mm)外,其余各组切缘及根尖均压低表现。结论:Bite Turbos打开咬合时,上颌中切牙唇倾度的变化与其自身的唇倾度、Bite Turbos咬合面倾斜度及其咬合接触点密切相关。咬合力的作用力线及阻抗中心位置的关系影响上颌中切牙的唇倾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Bite Turbos 生物力学机制 () 上颌中切唇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