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 被引量:75
1
作者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4,共14页
深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一种新的范型。文章分析了深生态学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浅生态学运动和深生态学运动的区别;论述了深生态学的最高规范和基本原则,深生态学对现代环境价值观念的贡献及其认识局限。
关键词 深生态学 环境价值 环境伦理 生物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生态学: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新诠释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海夫 段学品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215,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生态思想有无"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表面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缺少关于生态危机的系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焦点似乎并不在生态危机方面,但是,如果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深...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生态思想有无"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表面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缺少关于生态危机的系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焦点似乎并不在生态危机方面,但是,如果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深层的动因分析以及对未来关切的研究,可以确证的是,马恩理论中有着科学丰富的深生态思想,这种深生态思想同时蕴含着解决生态危机的批判性路径,其理论旨趣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正确认知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凝聚生态共识是理论研究者的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异化 深生态学 生态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生态学:一种后结构时代的启蒙辩证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金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4,共3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本期我们编发了这一组以不同角度阐释当代最重要的三大生态学学派思想的文章。陈世丹、吴小都的论文"社会生态学:走向一种生态社...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本期我们编发了这一组以不同角度阐释当代最重要的三大生态学学派思想的文章。陈世丹、吴小都的论文"社会生态学:走向一种生态社会"指出,社会生态学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坚决地定位在人统治人的关系上。对自然的统治是社会中人统治人的产物。社会生态学认为人类作为一个漫长的自然进化的产物应归入自然,走向一种生态社会--一种非等级社会制度与感知的组合。李金云的论文"深生态学:一种后结构时代的启蒙辩证法"认为,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深生态学指出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现有文化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深生态学确立了两个原则:自我实现与生态中心主义平等。王桃花的论文"生态女性主义:发展中的生态伦理文化"指出,生态女性主义的宗旨在于揭示统治妇女与统治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反对各种形式的统治和压迫,把反对压迫、解放妇女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辩证法》 深生态学 结构 法兰克福学派 霍克海默 环境危机 阿多诺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个人情结到时代追问:爱情的生态探寻——深生态学视域下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
4
作者 孙诗尧 《电影评介》 2013年第21期15-18,共4页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揭示出中国当下以爱情为案例的社会文化危机。在对80后的价值观、爱情观深度再现中,在对现代文明的社会反思中,本剧表述着社会青年群体的文化状态及其被解读的多维可能性,体现出深生态学视域下的精神文化立场。...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揭示出中国当下以爱情为案例的社会文化危机。在对80后的价值观、爱情观深度再现中,在对现代文明的社会反思中,本剧表述着社会青年群体的文化状态及其被解读的多维可能性,体现出深生态学视域下的精神文化立场。一、深生态学的理论主张生态理论与生态批评的发展是深生态学理论的背景。当今自然生态危机与消费社会中人文生态危机引发了生态理论的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生态学 爱情故事 生态危机 电视剧 爱情观 生态批评 生态学理论 精神生态 价值观 生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生态学与儒家思想的会通及其生态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云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3,共9页
深生态学是伴随全球生态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激进环境伦理思潮。它自视比浅层生态学更深,并提出八大纲领和劝勉性口号以提高公民深层生态意识,指导其生态实践。“自我实现”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作为最能体现深生态学的理论主旨和核心要... 深生态学是伴随全球生态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激进环境伦理思潮。它自视比浅层生态学更深,并提出八大纲领和劝勉性口号以提高公民深层生态意识,指导其生态实践。“自我实现”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作为最能体现深生态学的理论主旨和核心要义的两条准则,被视为是使个体突破自私自爱的“小我”,将其人性向他人拓展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最终拥抱万物并走向“生态大我”的绝佳路径。而这恰恰与中国传统儒家历代核心人物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追求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二者对个体小我之突破,对人性向善潜能之挖掘,对人之为人境界之考量等,均心有戚戚,可谓千古之音。深入剖析深生态学与儒家思想的会通与聚合,对反思人类在自然中的正确位置以及如何与自然共处,特别是对人们生态良知的唤醒,生态心性的培育,生态美德的养成和生态品格的型塑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并可成为探索我国公民环境道德教育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生态学 自我实现 儒家 仁爱 人性 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生态学理论修复湖泊型湿地生境——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吕伦雯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9期176-178,共3页
云东海湖因耕地鱼塘侵占及周边过度开发,对其生态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场地面临着功能退化、水质下降、鸟类栖息地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标准的指导下,基于生命物种权利平等的深生态学理论,广东三水云东... 云东海湖因耕地鱼塘侵占及周边过度开发,对其生态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场地面临着功能退化、水质下降、鸟类栖息地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标准的指导下,基于生命物种权利平等的深生态学理论,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从修复水环境、优化植物群落、调整微地形、整合空间布局4个方面,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结合,修复湿地生境,满足湿地内各生命物种的生存条件需求,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湿地和谐相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生态学 生态哲学 环境伦理 湖泊型湿地 生境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经济研究的新学科——深产业生态学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钱省三 孟薇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0,共2页
“深产业生态学”的学科概念,用以特指经济管理领域内依据“深生态”原则所建立的产业生态学学科。产业生态学学科,是从生物生态学中借鉴的方法,以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而形成的,它属于比较学科的上一个层次——边缘学科,它的形成需要两... “深产业生态学”的学科概念,用以特指经济管理领域内依据“深生态”原则所建立的产业生态学学科。产业生态学学科,是从生物生态学中借鉴的方法,以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而形成的,它属于比较学科的上一个层次——边缘学科,它的形成需要两门学科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 产业经济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学视角看课堂教学活动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忆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生态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 ,使人们很自然地开始提及“课堂生态”等概念。以生态系统、自组织系统等角度研究课堂教学生态 ,对于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广泛应用后的全新教学实践应当是一种恰当的理论新工具。但生态学自身发展中的价值分歧和... 生态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 ,使人们很自然地开始提及“课堂生态”等概念。以生态系统、自组织系统等角度研究课堂教学生态 ,对于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广泛应用后的全新教学实践应当是一种恰当的理论新工具。但生态学自身发展中的价值分歧和观念冲突使借用“课堂生态”等概念前需要有慎重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课堂生态 教育生态学 自组织系统 深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的现任务——要在混乱和创新中前进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有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29-5432,共4页
审视10年来生态学的文献,涌现各色各类新的生态学名称,诸如:文化生态学、教育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传媒生态学、哲学生态学、行政生态学等等,这些比较可以理解,这里的生态,主要可以认为谈这个领域的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 审视10年来生态学的文献,涌现各色各类新的生态学名称,诸如:文化生态学、教育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传媒生态学、哲学生态学、行政生态学等等,这些比较可以理解,这里的生态,主要可以认为谈这个领域的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与社会其它元素间的关系,和思考、理顺、处理关系的原则。同时也出现一些分量很重、来头很大、已被学术界认可的"生态学",有社会生态学、深生态学(Deep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社会生态学 创新 产业生态学 深生态学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哲学的深层意蕴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燕韡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9,共7页
生态哲学的兴起,标志着20世纪哲学的"生态学转向"。从浅生态学走向深生态学,从人文回归到自然,从自然生态走向精神生态,从"两种文化"走向"一种文化"。凡此种种都表明了生态哲学自有其深层的意蕴和发展指向。
关键词 生态哲学 深生态学 内在价值 生态精神 两种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生态道德研究论纲
11
作者 王世民 郑苏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7-20,共4页
深生态道德是在深生态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以道德价值为评判标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研究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行为与保护生态整体性的相关性,从而形成指导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态行为的准则。开展对深生态道德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生态... 深生态道德是在深生态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以道德价值为评判标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研究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行为与保护生态整体性的相关性,从而形成指导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态行为的准则。开展对深生态道德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也有利于中国和谐社会创建,对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经济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生态学 生态道德 论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活动中人类“自我实现”的途径——深生态理念下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反思
12
作者 高园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深生态学主张人的自我利益和生态系统的利益是完全相同的,人的"自我实现"实际上意味着所有生命潜能的实现,不单指个体的人或人类,还包括整个生态系统的所有存在物。在旅游这一人与自然交往的重要活动中,人类必须正视其与自然... 深生态学主张人的自我利益和生态系统的利益是完全相同的,人的"自我实现"实际上意味着所有生命潜能的实现,不单指个体的人或人类,还包括整个生态系统的所有存在物。在旅游这一人与自然交往的重要活动中,人类必须正视其与自然的相对关系,并能以积极的态度融入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在这一点上深生态理念为如何处理旅游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即从理念先行、制度规范、行为自省三个层面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生态学 理念先行 行为自省 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文明建设托起“美丽中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欣欣 张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6-226,共1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关注,是伴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而开始的。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生态危机频现,日益威胁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不能置身事外。正...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关注,是伴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而开始的。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生态危机频现,日益威胁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不能置身事外。正是基于中国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的各个方面建设置于同样突出的位置来加以要求。对于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学术界也日益关注,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危机 人民福祉 人类社会 研究成果 深生态学 韩振峰 人与自然 林业建设 角度新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应对现代生态危机的理论与实践空间:从“缘起”到“慈悲” 被引量:1
14
作者 喻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7,共6页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究其本质是道德危机,当代生态(环境)伦理学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理念,从而规范人类的行为。佛教以觉悟和解脱为终极目标,以"契理契机"精神随顺不同时空因缘之流转迁变而开出新气象。对大乘修学者而言...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究其本质是道德危机,当代生态(环境)伦理学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理念,从而规范人类的行为。佛教以觉悟和解脱为终极目标,以"契理契机"精神随顺不同时空因缘之流转迁变而开出新气象。对大乘修学者而言,生态保护是发菩提心、趣菩提道、成菩萨行的"方便",是成佛的"必修课";对非佛教信仰者而言,佛教根本义理中能推导并生发出让不同宗教文化传统下的人群共享的伦理原则并落实于生态保护。基于佛教"缘起"世界观的"慈悲",是贯通佛教义理和生态保护实践的核心理念,是佛教参与现代事务的"通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非人类中心主义 缘起 深生态学 慈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的生态伦理警示
15
作者 赵迎欢 陈凡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3-85,共3页
通过对"SARS"病原体的研究资料分析,揭示了"SARS"病毒来源于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的相关行为;在吸纳深生态学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深刻论证了人类与生态系统中动物及环境的道德关系,并阐明了人与动物的道德身份、主... 通过对"SARS"病原体的研究资料分析,揭示了"SARS"病毒来源于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的相关行为;在吸纳深生态学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深刻论证了人类与生态系统中动物及环境的道德关系,并阐明了人与动物的道德身份、主体地位平等的本质差别;同时,提出人类应该从抗"SARS"的斗争中觉醒,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生态伦理观的指导下,建构一种新的道德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深生态学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敦雾中的莫奈:被污染的自然何以成为审美对象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164,178,共9页
面对莫奈的雾霾系列绘画,欣赏者可能会出于当代生态观念提出“被污染的自然何以成为审美对象”这一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合理,实则潜藏两种艺术观的错位:艺术欣赏以美为基础还是以情动为基础。莫奈无意表现美的自然,其画作呈现的是自然物... 面对莫奈的雾霾系列绘画,欣赏者可能会出于当代生态观念提出“被污染的自然何以成为审美对象”这一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合理,实则潜藏两种艺术观的错位:艺术欣赏以美为基础还是以情动为基础。莫奈无意表现美的自然,其画作呈现的是自然物质或自然力触碰此时此地在场的人的身体时产生的诸般情状与情动。就此而言,伦敦雾不是被理智心灵判定的“污染”,而是引发身体情动的陌生化生态情境。艺术作品除了直接宣扬环境保护观念之外,还能够引导我们从感受性的身体这个焦点出发去理解人与物质环境之间的情动关联。正是在此意义上,看似不那么生态的莫奈绘画其实指向一种更加复杂的深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派绘画 情动 深生态学 生态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