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结转移数和淋巴结转移率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翠翠 刘芳芳 +3 位作者 李帅 任美敬 翟丽丽 付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2-697,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是否能更优于淋巴结转移数(positive lymph nodes,PLN),用于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089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0枚或以上、术后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是否能更优于淋巴结转移数(positive lymph nodes,PLN),用于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089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0枚或以上、术后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肿瘤大小分期,组织学分级、ER/PR/HER-2状态、PLN、LNR、切检淋巴结总数、结外软组织侵犯、辅助治疗与患者RFS(relapse free survival,RFS)、OS(overall survival,OS)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当PLN和LNR作为协变量分别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时,PLN和LNR均为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测指标(P<0.001);当PLN和LNR作为协变量同时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时,LNR依然是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测指标(RFS:P<0.001.OS:P=0.001),而PLN不再是其独立预测指标(RFS:P=0.944,0S:P=0.315)。结论:相对于PLN而言,LNR能更好的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为乳腺癌危险度分级和临床医生制定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率 无复发生存 总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的预后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梁建忠 魏宜胜 +1 位作者 赵楚雄 洪楚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评估淋巴结转移率(LNR)在Ⅲ期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随访收集Ⅲ期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NR与DFS和OS的相关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2.5月,5年总DF... 目的评估淋巴结转移率(LNR)在Ⅲ期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随访收集Ⅲ期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NR与DFS和OS的相关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2.5月,5年总DFS和OS分别为51.8%和56.3%。术后病理标本获取的中位淋巴结数为10个,转移淋巴结中位数为3个。根据LNR分布的四分位数分组为LNR1(LNR≤0.125),LNR2(0.125<LNR2≤0.260),LNR3(0.260<LNR3≤0.500)和LNR4(LNR4>0.500),其5年DFS分别为64.2%、53.5%、41.8%和25.7%(P<0.05);5年OS分别为68.1%、60.8%、49.2%和32.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结数目和LNR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淋巴结获取的数目分层(≤12个淋巴结,>12个淋巴结)分析,LNR的预后作用独立于获取淋巴结数。结论 LNR具有独立的预后作用并且优于TNM分期中的淋巴结分期预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获取数 淋巴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与^(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文 梁军 +2 位作者 赵腾 李娇 林岩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常伴淋巴结转移,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metastatic rate,LR,即转移淋巴结数/切除淋巴结总数)与经^(131)I清甲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常伴淋巴结转移,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metastatic rate,LR,即转移淋巴结数/切除淋巴结总数)与经^(131)I清甲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随访PTC患者143例,根据LR将其分为Ⅰ组(0~10%,n=22)、Ⅱ组(10%~25%,n=51)、Ⅲ组(25%~50%,n=52)和Ⅳ组(>50%,n=18),经过^(131)I清甲治疗后20.7个月的中位随访,根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的治疗反应将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和反应欠佳[血清学反映欠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影像学反应欠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4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临床转归;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LR在预测ER的价值及最佳界值点,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评估LR是否可以作为预测ER的独立因素。结果:4组患者的性别、肿瘤T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年龄显著高于其他3组(F=6.114,P=0.001)。随LR增高,临床转归达到ER者呈下降趋势,同时BIR及SIR者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Ⅳ组的治疗反应ER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27.8%),而更易呈现为BIR(27.8%)和SIR(11.1%)(H=18.816,P=0.000)。LR可以作为预测ER的独立因素(OR=10.011,P=0.000),当其为52.27%时对预测ER具有较高特异性(95.09%),ROC曲线下面积为0.668(P=0.002)。结论:随LR增高患者^(131)I清甲治疗后更易出现较差的临床转归,LR为52.27%的界值点可作为预测临床转归的独立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乳头状癌 淋巴转移率 131I治疗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文 梁军 +3 位作者 李小毅 赵腾 王宸 林岩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多见。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淋巴结转移率(the rate of involved lymph nodes,LR)与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sis,DM)的关系,及其对DM的预测价值。方法:随访... 背景与目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多见。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淋巴结转移率(the rate of involved lymph nodes,LR)与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sis,DM)的关系,及其对DM的预测价值。方法:随访162例PTC患者,将其分为DM组(M_1组)41例和非DM组(M_0组)121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分析评估LR在预测DM的意义。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LR及淋巴结转移数目(the number of involved lymph nodes,LNs)对DM的预测价值,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LR及LNs发生DM的累积风险,使用Log-rank法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及多灶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χ~2=13.039,P=0.000)、腺外侵犯(χ~2=2.941,P=0.000)、病灶大小(t=-4.485,P=0.000)方面存在显著差异。LR可以作为预测DM的独立因素(OR=1.133,P=0.000)。随着LR的增高,LNs大于等于15组患者的DM风险显著高于LNs小于15组(P=0.0002)。结论:LR可作为DM的独立预测指标,其与LNs结合可以更好地预测DM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转移率 淋巴转移数目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率为基础的TRM分期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宏根 梁寒 +3 位作者 邓靖宇 权继传 王力 焦旭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ML)为基础的TRM分期在胃癌预后中价值。方法: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通过比较-2log likelihood值和hazard ratio(HR)值,比较TRM分期和TNM分期在胃癌预后评价中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ML)为基础的TRM分期在胃癌预后中价值。方法: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通过比较-2log likelihood值和hazard ratio(HR)值,比较TRM分期和TNM分期在胃癌预后评价中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UICC 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分期(UICC 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RML)分期,TNM分期和TRM分期与胃癌预后相关;相同TRM分期中不同TNM分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NM分期ⅢB和ⅢC期中不同TRM分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RM分期与TNM分期相比,HR值较高而-2log likelihood值较小。结论:TRM分期较TNM分期能更好的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率 TNM分期 TRM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率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鹏 李继光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分析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数/切除淋巴结总数)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 192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率在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单... 目的分析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数/切除淋巴结总数)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 192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率在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和体重指数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是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和体重指数仍然是危险因素,而N分期失去了统计学意义,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是保护性因素。结论与N分期相比,淋巴结转移率能更好的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转移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混合性毛玻璃样结节和单纯性毛玻璃样结节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率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飞 徐剑霞 +3 位作者 蒋婷 张智轩 孙锦鹏 王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性毛玻璃样结节(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ure-GGO)和混合性毛玻璃样结节(mixed ground-glassopacity,Mixed-GGO)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门淋巴结与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用以指导清扫毛玻璃样结节(ground-glass op... 目的:比较单纯性毛玻璃样结节(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ure-GGO)和混合性毛玻璃样结节(mixed ground-glassopacity,Mixed-GGO)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门淋巴结与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用以指导清扫毛玻璃样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患者淋巴结的手术方式。方法:使用主要数据库(Science Direct、Pub Med、Springer Link和Wiley Online Li-brary),收集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Pure-GGO和Mixed-GGO患者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对已出版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使用STATA 12.0从已出版的文献中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结果用优势比(OR)及其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从3篇病例对照研究包括总计736例患者中提取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总淋巴结转移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OR=3.66,95%CI:0.68~19.58,P=0.13),在肺门淋巴结转移率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OR=4.22,95%Cl:0.77~23.19,P=0.10),但是有研究OR高达20.18(95%CI:0.94~432.12)。两组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显著差异(OR=1.10,95%CI:0.19~6.32,P=0.92)。结论:虽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仍不能排除Mixed-GGO患者的肺门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GGO 混合性GGO 淋巴转移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率与Ⅲa-N2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和生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善渊 王亮 +2 位作者 鲁方亮 裴宇权 杨跃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02-70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解剖位置是非小细胞肺癌N分期的基础,但Ⅲa-N2非小细胞肺癌生存差异显著,淋巴结转移率或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关,或可成为Ⅲa-N2非小细胞肺癌亚组评估指标。本研究探究淋巴结转移率与Ⅲa-N2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解剖位置是非小细胞肺癌N分期的基础,但Ⅲa-N2非小细胞肺癌生存差异显著,淋巴结转移率或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关,或可成为Ⅲa-N2非小细胞肺癌亚组评估指标。本研究探究淋巴结转移率与Ⅲa-N2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200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直接手术的288例Ⅲ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卡方检验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危险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低淋巴结转移率139例,高淋巴结转移率149例,淋巴结转移率与腺癌(χ^2=5.924,P=0.015)、最高组N2淋巴结转移(χ^2=46.136,P<0.001)、多个N2淋巴结转移(χ^2=59.347,P<0.001)、多站N2淋巴结转移(χ^2=77.387,P<0.001)及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χ^2=61.524,P<0.001)显著相关,与淋巴结清扫总数无关(χ^2=0.537,P=0.464)。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P=0.008)、多站N2淋巴结转移(P=0.025)和淋巴结转移率(P=0.001)是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18.1%,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44.1%。淋巴结转移率(P<0.001)是Ⅲa-N2非小细胞肺癌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总体生存率为36.7%,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总体生存率为64.1%。结论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理类型、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个数、纵隔淋巴结转移站数、最高组N2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更有效地预测Ⅲa-N2非小细胞肺癌亚组间的生存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IIIa-N2 淋巴转移率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率对各pT分期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封晓昆 韩悦 +2 位作者 石英 陈德喜 郭洪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MLR)对各p T分期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UICC/AJCC p N分期和ML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 目的探究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MLR)对各p T分期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UICC/AJCC p N分期和ML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同时分析MLR对各p T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其分化程度均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Borrmann分型、p T分期、MLR分期和p N分期均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其中MLR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MLR各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MLR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MLR、手术根治程度、p T分期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N各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具有差异性,p N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结论 ML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够准确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且准确性高于p N分期,尤其对于p T2和p 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率 P T分期 胃癌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pT3亚型细分建议:精囊侵犯加前列腺腺外扩散比单独精囊侵犯的生化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率更高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三高(摘译) 魏建国(审校) +2 位作者 Rehman A El-Zaatari Z M Han S H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5-265,共1页
2020年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21%,病死率为10%。术前血清PSA、预后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状态和组织学分级[格里森评分和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ISUP)分组]被列为最高级别(Ⅰ类)证据。AJCC第8版TNM分期将前列腺癌pT3分为pT3a和pT3b... 2020年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21%,病死率为10%。术前血清PSA、预后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状态和组织学分级[格里森评分和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学会(ISUP)分组]被列为最高级别(Ⅰ类)证据。AJCC第8版TNM分期将前列腺癌pT3分为pT3a和pT3b,前者仅前列腺腺外扩散(EPE),后者为精囊侵犯(SVI)伴或不伴E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囊侵犯 淋巴转移率 前列腺癌 手术切缘 TNM分期 泌尿外科 血清PSA 生化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裴蓓 成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与Ⅱ、Ⅲ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311例确诊为Ⅱ、Ⅲ期乳腺癌并首选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雌激素受...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与Ⅱ、Ⅲ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311例确诊为Ⅱ、Ⅲ期乳腺癌并首选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增殖指数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TNBC)4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分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腋淋巴结转移率(LNR)对各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相同LNR的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预后的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LNR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分子分型在患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转移部位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NR为0或>0.65的4组分子分型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1、2.808,均P>0.05),LNR介于0.01~0.65的4组分子分型的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6、8.169,均P<0.05)。LNR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12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与分子分型(RR=1.179,95%CI=1.023~1.358;χ^2=5.165,P<0.05)、LNR(RR=1.137,95%CI=0.985~0.999;χ^2=5.589,P<0.05)及Ki-67增殖指数(RR=0.992,95%CI=1.022~1.264;χ^2=5.623,P<0.05)有关。结论:LNR是Ⅱ、Ⅲ期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同LNR的不同分子分型预后差异显著,LNR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淋巴转移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及^(131)I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转阴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腾 宋丽萍 +2 位作者 赵腾 高文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手术及^(131)I治疗后阳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转阴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131)I治疗前TgAb阳性(≥115 IU/ml)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经过^(131)I&qu...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手术及^(131)I治疗后阳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转阴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131)I治疗前TgAb阳性(≥115 IU/ml)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经过^(131)I"清甲"治疗后中位随访21个月,根据TgAb是否转阴分为转阴组(n=83)和未转阴组(n=1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数及转移率、淋巴结分期、^(131)I治疗剂量等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TgAb转阴的预测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影响TgAb转阴因素的预测价值及最佳界值点。结果未转阴组N1a及N1b比例及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转阴组(Mann-Whitney U,Z=-3.498,P=0.000),且未转阴组中无N0患者(Fisher's Exact Test,P=0.0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gAb转阴界值点为24%,对应的灵敏度为71.4%。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分期可作为预测患者TgAb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83,P=0.038)。结论淋巴结侵犯及转移率影响TgAb的转阴,淋巴结分期是TgAb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以24%作为淋巴结转移率的最佳界值点,对预测TgAb转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淋巴结分期 淋巴转移率 放射性131I消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乳术后放疗对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瑛 陈钦 +2 位作者 贾苗苗 梁至洁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PMRT)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不同的pN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术后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PMRT)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不同的pN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术后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8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行保乳手术并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LNR和pN分期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并在LNR基础上,根据PMRT与否比较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52例患者被分为pN1(114例)、pN2(23例)、pN3(15例),其中LNR〈0.21为114例,位于0.21~0.65为26例,〉0.65为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切检总数、pN、LN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状态、放疗与否均与DFS、OS具有相关性(P〈0.05),诊断年龄和化疗方案仅与OS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PMRT依然是DFS、OS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而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时仅在LNR〈0.21术后放疗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R作为一个独立预测指标,可用于评价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针对不同的LNR分级,需要进一步细化PMRT的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淋巴转移率 术后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俊强 郑雄伟 +4 位作者 朱坤寿 李建成 林宇 潘才住 潘建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1-925,共5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76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3.2%,其中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33.0%和16.0%。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病变X线长度、p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只与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数占该段淋巴结总转移数的比率分别为57.7%、32.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食管癌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于左颈部。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因素是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颈部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放疗前后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舒诚荣 伍钢 彭振军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7期775-777,共3页
关键词 颈部淋巴转移 鼻咽癌 影像学评价 放疗前 淋巴转移率 远处转移率 淋巴结穿刺 淋巴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映涛 王树钦 +4 位作者 左强 黄金球 安丰山 陈少湖 罗荣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3-574,共2页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217例经“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62.6%,转移度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217例经“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62.6%,转移度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胸部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达到31.7%、21.9%、9.75%,21.2%、30.5%、12.7%和12.1%、15.6%、34.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管浸润(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表现出上下“双向性”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对胸段食管癌尤其是胸上、中段食管癌在条件具备时应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规律 胸段食管鳞癌 临床研究 淋巴转移率 胸段食管癌 肿瘤浸润深度 淋巴结清扫术 回顾性分析 淋巴结清除 下段食管癌 淋巴管浸润 中段食管癌 5年生存率 临床资料 分化程度 跳跃性 癌患者 根治术 转移 双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胃腺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书祥 赵英志 +4 位作者 张雪涛 王涛 骆晶钰 张伟 吴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604,共8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中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淋巴结(第12a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明确,其清扫指征仍有争议,目前缺乏大样本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的转移率,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 背景与目的:胃癌中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淋巴结(第12a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明确,其清扫指征仍有争议,目前缺乏大样本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的转移率,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21年7月胃外科收治的1 112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肿瘤位置分为胃上部癌(561例)、胃体癌(224例)、胃窦癌(327例),记录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 112例胃癌患者中72例发生第12a组淋巴结转移,整体转移率为6.5%。561例胃上部癌中有25例发生第12a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5%。224例胃体癌中有17例第12a组淋巴结为阳性,转移率为7.6%;327例胃窦癌中有30例第12a组淋巴结为阳性,转移率为9.2%。以第12a组淋巴结是否转移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OR=3.122,95%CI:2.896~3.366,P<0.001)、T分期(OR=2.406,95%CI:1.705~3.396,P<0.001)及TNM分期(OR=7.91,95%CI:4.755~13.160,P<0.001)是胃上部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OR=2.757,95%CI:2.495~3.047,P<0.001)、T分期(OR=3.298,95%CI:2.346~4.638,P <0.001)及脉管神经侵犯(OR=1.839,95%CI:1.368~2.473,P<0.001)是胃体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098,95%CI:1.023~1.178,P=0.010)、肿瘤直径(OR=2.865,95%CI:1.778~4.616,P<0.001)、T分期(OR=13.497,95%CI:8.363~21.783,P<0.001)及TNM分期(OR=3.806,95%CI:3.113~4.653,P <0.001)是胃窦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第12a组淋巴结总转移率较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是胃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神经血管侵犯是胃体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胃体、胃窦癌需要常规清扫第12a组淋巴结;胃上部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不需要常规清扫,但当直径≥6 cm、肿瘤浸润深度较深(T_(3)~T_(4))、肿瘤分期较晚(Ⅲ~Ⅳ)时则需要清扫第12a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转移率 第12a组淋巴 根治性全胃/远端胃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珂彦(综述) 张静 丁士刚(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2-416,共5页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癌症发病率,胃癌位列全球第5位[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35.8%[2~4]。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癌症发病率,胃癌位列全球第5位[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35.8%[2~4]。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ESD应用的前提是无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淋巴转移率 早期胃癌 淋巴结微转移 癌症发病率 内镜技术 淋巴转移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玲娜 王紫怡 +2 位作者 成俊 周晶晶 甘梅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回顾分析1 0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淋巴结转移率将其分成低、中、高三个淋巴结癌转移程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是否与年龄、肿瘤大小、分...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回顾分析1 0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淋巴结转移率将其分成低、中、高三个淋巴结癌转移程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是否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子亚型、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组织学分级、Ki-67、ER、PR、EGFR、HER-2、COX2等因素有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程度与肿瘤大小、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7)。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β=0.309,P<0.001)、脉管癌栓(无相对于有,β=-1.314,P<0.001)、神经侵犯(无相对于有,β=-0.713,P<0.001)是影响淋巴结癌转移程度的独立因素,其中脉管癌栓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程度可能与肿瘤大小、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肿瘤组织学分级等有关,肿瘤大小、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是独立的影响因素,其中脉管癌栓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神经侵犯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转移率 脉管癌栓 有序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淋巴结清扫的原则与方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文 张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前从外科本身的角度看,仍然有许多需待改进的问题,术中如何处理肺引流区域淋巴结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在NSCLC的患者中约占20%-40%,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在切除肺的原发肿瘤的同时行系统性肺门纵隔... 目前从外科本身的角度看,仍然有许多需待改进的问题,术中如何处理肺引流区域淋巴结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在NSCLC的患者中约占20%-40%,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在切除肺的原发肿瘤的同时行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是否可取得更好的生存率?这一问题一直是肿瘤外科界争论的焦点,有些学者认为在所有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中应行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标准的外科治疗实体肿瘤应该行区域淋巴结清扫,这种理念认为原发肿瘤增长和播散是通过区域淋巴结最终到重要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肺癌患者 手术治疗 区域淋巴 淋巴转移率 肿瘤外科 原发肿瘤 N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