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术后孤立腋窝淋巴结复发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进展
1
作者 杜心悦 邬思雨 柳光宇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2-600,共9页
乳腺癌术后孤立腋窝淋巴结复发(axillary recurrence,A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对AR的认识逐渐加深,但由于AR发生率较低,目前关于其临床特征的系统性研究仍然有限。ACOSOG Z0011、AMAROS等高质量临床... 乳腺癌术后孤立腋窝淋巴结复发(axillary recurrence,A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对AR的认识逐渐加深,但由于AR发生率较低,目前关于其临床特征的系统性研究仍然有限。ACOSOG Z0011、AMAROS等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在不同前哨淋巴结状态的患者中,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与前哨淋巴结切除(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在AR控制方面的效果均相当。近年来,腋窝手术去侵袭化的趋势推进了靶向腋窝淋巴结清扫等低创伤手段的诞生。SOUND试验进一步表明,对于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豁免腋窝手术是安全且可行的。一系列临床研究已识别出了多种潜在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年龄、阳性淋巴结数量、Ki-67增殖指数高、淋巴结外侵犯以及腋窝软组织浸润,然而这些因素与AR的关系并不完全清楚。本综述全面梳理AR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及个体化管理策略,重点探讨不同腋窝手术方式、放疗与系统治疗对AR风险的影响。此外,未来亟待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AR的预后因素,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为AR患者提供更精准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区域淋巴结复发 乳腺癌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潘自强 陈佳艺 冯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患者放射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手段的合理联用以及影响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4~ 2 0 0 3年期间在我院放疗科收治的 7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作为术后第...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患者放射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手段的合理联用以及影响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4~ 2 0 0 3年期间在我院放疗科收治的 7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作为术后第一次治疗失败的患者 ,其中 4 5例为锁骨上淋巴结 ,16例腋下淋巴结 ,6例内乳淋巴结 ,10例同时有 2个淋巴结区累及。中位随访时间为 34.4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 12例在放疗前接受复发灶手术切除。照射剂量范围为 5 0~ 74Gy ,中位剂量为 6 0Gy。 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4 .6 7年 ,二年、五年和八年生存率分别为 77.8%、4 7.4 %和 31.5 %。无病间期、激素受体状态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的预后因素。总计有 30例 (39% )发生再次局部和 (或 )区域性复发 ,其中 4例发生在原复发部位 ,2 6例发生在其他部位 ,胸壁是发生率最高的二次复发部位 ,总计有 18例 (2 3% )患者发生的再次复发部位中包括胸壁。首次术后病理腋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预后因素。结论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 2 3%的患者治疗后发生后续的胸壁复发 ,建议对患侧胸壁作预防性照射。首次术后病理腋淋巴结转移数目 4个及以上的患者作胸壁预防的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区域淋巴结复发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文泽 郭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筛选本院2009年1~8月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病例335例进行统计分析并随访术后3年内淋巴结复发的情况。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筛选本院2009年1~8月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病例335例进行统计分析并随访术后3年内淋巴结复发的情况。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发生隆突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9.25%,随访复发比例为14.63%;随访3年淋巴结病理阳性与阴性发生淋巴结复发的比例分别为65.96%、43.98%,卡方检验χ2=13.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的分化程度越差、浸润深度越深、长度越长,淋巴结越容易发生转移;隆突下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好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放疗锁骨上区CTV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孔诚 陶华 陆进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锁骨上区的照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锁骨上淋巴结的复发情况,测量CT轴位图像上复发淋巴结的相对位置,包括淋巴结中心至体中线的距离(复发距离)和淋巴结的上界。结果:共收集66例术后...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锁骨上区的照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锁骨上淋巴结的复发情况,测量CT轴位图像上复发淋巴结的相对位置,包括淋巴结中心至体中线的距离(复发距离)和淋巴结的上界。结果:共收集66例术后锁骨上区复发患者,复发淋巴结76枚。复发淋巴结的平均长短径是(2.05±1.02)cm×(1.55±0.73)cm。复发距离为1.77±1.19cm(范围0~5.4cm),95%参考范围的上限为5.05cm除锁骨上复发淋巴结(环状软骨弓水平以下)之外,收集到5枚颈部复发淋巴结(位于环状软骨弓水平以上)。出现环状软骨弓水平以上复发的患者所占比例4.5%(3/67)。结论: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锁骨上区的CTV不需要包括最外侧的颈横血管淋巴引流区,外界以离体中线不超过6cm为宜仅照射环状软骨弓或环甲膜水平以下锁骨上区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结复发 锁骨上区 放射治疗 临床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