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2对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邓英辉 李清刚 +2 位作者 任崇余 徐秀红 刘文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IL-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Lck在狼疮肾炎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及BXSB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IL-2(100U/m l)刺激。应用逆转录聚合... 目的:探讨IL-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Lck在狼疮肾炎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及BXSB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IL-2(100U/m l)刺激。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Lck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Lck蛋白的表达,比较IL-2刺激前后L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BALB/c小鼠及BXSB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仅有微量Lck mRNA及蛋白表达,经IL-2刺激后二者的L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增加,以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加更为显著。结论:(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Lck基因的表达。(2)肾小管上皮细胞经IL-2刺激后L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提示IL-2可活化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Lck表达,进而可能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作用,发挥生物学作用。相对于BALB/c小鼠,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在IL-2刺激后Lck表达更明显,提示狼疮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更易激活。(3)由于Lck在狼疮肾炎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异常表达,推测Lck可能作为细胞因子或炎症因子的重要信号分子,促进狼疮肾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 肾小管上皮细胞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TPD对淋巴细胞膜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光毅 冯志民 +3 位作者 魏涌 赵升皓 俞良莉 王礼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0-194,共5页
以人工合成的多肽PGAT为底物,鉴定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膜TPK。首次发现IATPD对该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约为300μmol/L;改变其底物浓度,测定酶活性并应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作图,结果表明,IATPD对该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以人工合成的多肽PGAT为底物,鉴定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膜TPK。首次发现IATPD对该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约为300μmol/L;改变其底物浓度,测定酶活性并应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作图,结果表明,IATPD对该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与ATP呈竞争性,与PGAT呈非竞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IATPD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细胞与淋巴细胞白血病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临床研究
3
作者 周仲玲 许霖水 杨道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蛋白激酶 细胞性白血病 柔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测定与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欢 徐学聚 +6 位作者 张园 郭力 王颖超 方营旗 邹湘 刘玉峰 盛光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82-2184,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法、免疫射散法、...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法、免疫射散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和生化法测定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group)化疗前、缓解后以及同期的46例健康儿童(CONgroup)血液中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结果: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时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后p-Hcy、hs-CRP、LDH和TSGF水平显著低于初治时水平(P<0.05),ALL患儿化疗前后p-Hcy与TSGF成正相关(r=0.723,P<0.05),p-Hcy与LDH成正相关(r=0.818,P<0.01),p-Hcy与hs-CRP成正相关(r=0.822,P<0.01)。结论:p-Hcy、LDH、hs-CRP及TSGF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病情监测、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ALL诊断及治疗的联合应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同型半胱 超敏C反应蛋白 脱氢酶 肿瘤异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淋巴细胞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及细胞内源性底物的研究
5
作者 杨诚 许秀珍 +2 位作者 陈日新 潘忠诚 王殿鸿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对增殖期的淋巴细胞胰岛素依赖性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及内源性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纯化的健康人淋巴细胞中加入适量的植物血凝素(PHA),经过72h培养即成为转化淋巴细胞(增殖期淋巴细胞)。应用^(32)P参入实验,证实转化淋巴细胞胰岛... 本文对增殖期的淋巴细胞胰岛素依赖性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及内源性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纯化的健康人淋巴细胞中加入适量的植物血凝素(PHA),经过72h培养即成为转化淋巴细胞(增殖期淋巴细胞)。应用^(32)P参入实验,证实转化淋巴细胞胰岛素受体具有胰岛素依赖性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与未转化的对照组相比其活性增加约9倍。Scatchard分析表明转化后淋巴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数增加3.5倍。应用抗酪氨酸磷酸酯抗体,对胰岛素作用前后的转化与未转化淋巴细胞内,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除了95kD受体β亚基自身磷酸化外,45kD蛋白质也明显磷酸化,我们命名它为PP45。我们认为PP45可能是淋巴细胞中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主要内源性废物,它的磷酸化是胰岛素信息传递过程级联反应的初始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淋巴细胞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的近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佳 彭福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36-3438,共3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异性激酶 重症肌无力 抗体阳性 神经肌肉接头处 自身免疫性疾病 激酶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 血清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PTK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关亭 张爱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2-122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不同亚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PTK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的临床价值。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36例患者,按照细胞形态学将他们分... 本研究旨在检测不同亚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PTK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的临床价值。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36例患者,按照细胞形态学将他们分成L1组(n=42)、L2组(n=45)和L3组(n=49),另外选择4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TK7 m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PTK7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L1组PTK7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L2组PTK7转录水平显著高于L1组(P=0.000)。L3组与L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123)。L1组患者PTK7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t=1.564,P=0.000),L2组PTK7蛋白水平显著高于L1组(t=1.437,P=0.003),L3组PTK7蛋白水平与L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821,P=0.312)。结论:血清PTK7蛋白表达检测具有诊断ALL的潜在临床价值,但对ALL分型不具有型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蛋白激酶7 MRNA 蛋白激酶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状态 被引量:15
8
作者 Jiang G Fan C +2 位作者 Zhang X 陈瑚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5-1095,共1页
EGFR突变状态是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最有价值的指标。近年来,检测19外显子E746-A750缺失和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的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已成为准确、快速和经济的EGFR突变筛查方法,但缺乏一致... EGFR突变状态是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最有价值的指标。近年来,检测19外显子E746-A750缺失和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的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已成为准确、快速和经济的EGFR突变筛查方法,但缺乏一致公认的标准,从而限制该抗体的应用。该文探讨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标准。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估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在399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并用TaqManPCR法检测EGFR突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抗体 非小细胞肺癌 EGFR 抗体检测 点突变 状态 应用 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毛洁 毛峥嵘 周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6,共7页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是成人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是CLL患者最重要的预后标记,而Zeta链相关蛋白激酶(ZAP-70)可作为IGVH突变状态的替代标记。CD38是一种促使B细胞活化和增殖的Ⅱ类跨膜糖蛋白,能提高CLL细胞的...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是成人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是CLL患者最重要的预后标记,而Zeta链相关蛋白激酶(ZAP-70)可作为IGVH突变状态的替代标记。CD38是一种促使B细胞活化和增殖的Ⅱ类跨膜糖蛋白,能提高CLL细胞的生存率,促进其增殖,也可作为CLL的独立预后指标。另外,超过80%的CLL患者存在染色体畸变,最常见的异常是染色体的丢失,其中13q14缺失最为常见(35%);而最常见的染色体增加为12q的三体性(23%)。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表达增高预示CLL的恶性进展及其生存期的缩短。Toll样受体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TLR激动剂与放化疗、单克隆抗体,以及肿瘤疫苗联合应用将给CLL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蛋白激酶 染色体畸变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 受体 细胞表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k蛋白激酶构象变化激活T细胞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思霖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4-274,共1页
淋巴细胞特有的Src家族成员酪氨酸蛋白激酶Lck在T细胞发育和激活过程中非常重要,其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在TCR激活T细胞的过程中,Lck活性是如何由特异底物调节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T细胞发育 激活过程 LCK 构象变化 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S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rictor损害胰岛素调节的脂肪细胞和全身糖脂代谢
11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0-280,共1页
mTOR是一个重要的调节细胞生长与代谢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mTOR有包括两个多蛋白复合体:mTORC1和mTORC2。两种复合体都可以通过经典的P13K途径介导胰岛素和生长因子在细胞内内的信号传导。Akt是一个重要的胰岛素调节脂肪组织、骨骼... mTOR是一个重要的调节细胞生长与代谢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mTOR有包括两个多蛋白复合体:mTORC1和mTORC2。两种复合体都可以通过经典的P13K途径介导胰岛素和生长因子在细胞内内的信号传导。Akt是一个重要的胰岛素调节脂肪组织、骨骼肌和肝脏的糖脂代谢的信号转导中介,Akt的完全激活有赖于第473位丝氨酸的磷酸化(由mTORC2介导)以及第308位酪氨酸的磷酸化(由PDKl介导)。近年来,脂肪组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能量储存器官,同时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物质,例如瘦素、脂连素和抵抗素等。但是,mTORC2对脂肪组织中糖脂代谢有何作用目前还不清楚。研究者建立了脂肪组织nctor(mTORC2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特异性敲除的小鼠以用于实验,这种小鼠被称为FRic一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异性 脂代谢 胰岛素 脂肪细胞 /苏激酶 内分泌器官 蛋白复合体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RK1A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阿糖胞苷耐药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冯佳巍 于洪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DYRK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阿糖胞苷(Ara-C)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THP-1细胞中过表达及沉默DYRK1A基因,观察THP-1细胞对Ara-C敏感性是否发生改变。RT-PCR检测Ara-C转运或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m 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及... 目的:探讨DYRK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阿糖胞苷(Ara-C)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THP-1细胞中过表达及沉默DYRK1A基因,观察THP-1细胞对Ara-C敏感性是否发生改变。RT-PCR检测Ara-C转运或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m 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调节DYRK1A对Ara-C处理细胞SAMHD1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yclin L2与DYRK1A及SAMHD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过表达DYRK1A组THP-1细胞对Ara-C敏感性下降,而基因沉默组对Ara-C敏感性上升。DYRK1A过表达及沉默不影响Ara-C转运或代谢基因表达。过表达DYRK1A可以增加细胞内SAMHD1的表达,而沉默DYRK1A降低SAMHD1表达。Cyclin L2与DYRK1A及SAMHD1在THP-1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结论:DYRK1A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ra-C耐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Cyclin L2相互作用,增加SAMHD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性化调节激酶1A 阿糖胞苷耐药 细胞周期蛋白L2 不育ɑ基序结构域和组/天冬残基双联体结构域包涵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0126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小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江 李冉 +3 位作者 崔建忠 王凯杰 张宇新 高俊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通过此途径发挥作用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稳定的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小鼠SA...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通过此途径发挥作用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稳定的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小鼠SAH模型,并于术前30 min经尾静脉给予U0126(0.1 mg/kg),分别在术后12、24、48 h 3个时相点取右侧大脑动脉标本,HE染色观察大脑动脉的形态改变,并检测大脑中动脉(MCA)的直径变化;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p-ERK1/2、caspase-8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MCA内皮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小鼠MCA出现严重血管痉挛,直径减小,p-ERK1/2、caspase-8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凋亡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各时相点上述3项指标的表达均呈不同程度下调,MCA管径增加,脑血管痉挛缓解。SAH 12~48 h时p-ERK1/2与caspase-8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AH后ERK表达增强可通过激活caspase-8信号途径诱导大脑动脉内皮细胞凋亡;U0126可减少大脑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阻抑ERK通路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脑中动脉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半胱天冬异性蛋白酶-8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Gas6/MerTK/GPX4信号通路参与铁诱导的细胞死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里 李灵 +3 位作者 岳江 刘政群 银娟萍 蔡小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7-1784,共8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配体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Mer酪氨酸激酶(MerTK)信号通路参与铁诱导的细胞死亡的作用。方法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分为对照组、HG组、HG+sh-Gas6组和HG+Gas6组。将细胞暴露于25 mmol/L D-...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配体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Mer酪氨酸激酶(MerTK)信号通路参与铁诱导的细胞死亡的作用。方法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分为对照组、HG组、HG+sh-Gas6组和HG+Gas6组。将细胞暴露于25 mmol/L D-葡萄糖用于模拟体外高血糖(HG)环境。对照组暴露于20 mmol/L甘露醇+5.5 mmol/L葡萄糖环境。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R组、DR+Gas6组,每组20只。通过腹膜内注射STZ溶液建立DR模型。通过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8(CCK-8)评估细胞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脂质活性氧(ROS)水平,并通过生化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来评估铁死亡。通过Western blot法分析Gas6、MerT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HG组相比,HG+Gas6组细胞活力、SOD、GSH-Px水平显著增加(P<0.05),脂质-ROS、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HG+sh-Gas6组细胞活力、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脂质-ROS、MDA水平显著增加(P<0.05)。此外,HG+Gas6组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较HG组显著增加(P<0.05),HG+sh-Gas6组细胞中GPX4蛋白表达较HG组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的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DR+Gas6组则较DR组显著增加(P<0.05)。此外,DR+Gas6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组织中MDA、铁水平显著降低(P<0.05),GSH水平和Gas6、MerTK、GPX4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HG处理通过抑制Gas6/MerTK信号通路,加速GPX4的清除,诱导ARPE-19细胞的铁死亡和细胞生长抑制。此外,通过上调DR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as6/MerTK信号表达,减轻RPE组织中铁死亡和氧化应激,并有助于恢复视网膜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配体生长停滞异性蛋白6 Mer激酶 铁死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类Pto蛋白激酶(PLPK)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分析和进化研究
15
作者 Jelli Venkatesh Molly Jahn +3 位作者 Byoung-Cheorl Kang 胡震竺(译) 刘越(译) 孔秋生(译) 《辣椒杂志》 2017年第4期36-50,共15页
番茄Pto基因编码包含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结构域的蛋白,它能抗由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造成的细菌性斑点病。本研究使用PVX系统的体内识别系统测定显示Avr Pto在辣椒基因型中被特异性识别。... 番茄Pto基因编码包含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结构域的蛋白,它能抗由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造成的细菌性斑点病。本研究使用PVX系统的体内识别系统测定显示Avr Pto在辣椒基因型中被特异性识别。这种Avr Pto识别导致非寄主超敏反应(HR),以及PVX::Avr Pto融合蛋白在接种辣椒叶组织中的定位,这表明在辣椒中存在与番茄类似的Pto识别机制。然而,辣椒全基因组分析显示没有对应番茄的Pto进化枝,表明在辣椒中有一个Pto识别的替代系统。不过,辣椒基因组中已经鉴定出25个具有高度保守STK结构域的类Pto蛋白激酶(PLPKs)。对于Ptos和PLPK的STK结构域中的大部分氨基酸位点,非同义(d N)与同义(d S)核苷酸替换速率的比值(ω)小于1,表明纯化选择在进化中起主要作用。然而,一些氨基酸位点在Pto同源物的进化过程中被发现为偶发性正选择,因此,不同的进化过程可能在植物中形成了Pto基因家族。基于RNA-seq数据,PLPK基因和其他Pto通路基因,例如Prf,Pti1,Pti5和Pti6在所有检测的辣椒基因型中都表达了。因此,辣椒中对Pst的非寄主超敏反应可能是由于PLPK同系物对Avr Pto效应物的识别,以及Pto信号通路下游组分的后续作用。然而,辣椒中Avr Pto的识别可能涉及其他类受体激酶(RLKs)的活性。本研究中鉴定的PLPKs将作为进一步了解PLPKs在非寄主抗性中作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分析 进化过程 蛋白激酶 PTO 基因家族 辣椒 /苏激酶 异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JNK磷酸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德义 王建明 +4 位作者 贾一韬 付晋凤 吕开阳 郑兴锋 夏照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c-Jun氨基端激酶(JNK)活化及其介导凋亡信号通路在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即刻(0)、0.5、1、4、6、12 h]组,夹闭肠系膜前动脉40 min后再灌注造成小肠缺血... 目的探讨c-Jun氨基端激酶(JNK)活化及其介导凋亡信号通路在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即刻(0)、0.5、1、4、6、12 h]组,夹闭肠系膜前动脉40 min后再灌注造成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夹闭动脉。假手术后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处死小鼠取小肠标本,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肠JNK、磷酸化JNK、Cleaved-caspase-3、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肠组织病理损伤最重,至12 h肠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肠缺血及再灌注早期,小肠组织JNK持续活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0.5、1 h小肠组织Cleaved-caspase-3明显增加(P<0.01),同时抗凋亡Bcl-2蛋白明显下调(P<0.01),各组间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早期小肠组织JNK活化、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caspase-3依赖的细胞凋亡和组织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C-JUN基端激酶 半胱天冬异性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γ-Ty-Folate的制备及其体外结合特性
17
作者 万丹晶 钟高仁 朱建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 制备碘标记叶酸酪氨酸复合物 (12 5I γ Ty Folate)并进行体外结合特性的研究。 方法 叶酸(Folate)与酪氨酸甲酯通过EDC连接 ,水解后生成叶酸酪氨酸复合物 (γ Ty Folate)。12 5I γ Ty Folate采用Iodogen法标记 ,C18反向色谱柱... 目的 制备碘标记叶酸酪氨酸复合物 (12 5I γ Ty Folate)并进行体外结合特性的研究。 方法 叶酸(Folate)与酪氨酸甲酯通过EDC连接 ,水解后生成叶酸酪氨酸复合物 (γ Ty Folate)。12 5I γ Ty Folate采用Iodogen法标记 ,C18反向色谱柱纯化 ,纸层析检测。12 5I Ty Folate与叶酸结合蛋白 β 乳球蛋白 (β lactoglobulin)进行饱和结合实验、蛋白解离实验、竞争结合实验和动力学实验 ,与HeLa细胞进行了饱和实验。结果 12 5I γ Ty Folate的标记率为 5 0 %~ 6 0 % ,纯化后比活度为 5 4 3.8GBq/mmol,放化纯度大于 95 %。BMAX为 2 0 6 .4fmol/mL ,Kd 为3.82 7× 10 -10 mol/L。12 5I Ty Folate与叶酸结合蛋白 β lactoglobulin的结合具有温度时间依赖性、可饱和性、可逆性及特异性 ,12 5I γ Ty Folate与HeLa细胞的结合具有饱和性。 结论 12 5I γ Ty Folate可作为叶酸结合蛋白 β lactoglobulin的特异性配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 结合蛋白 HELA细胞 异性 实验 制备 结合 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spin通过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影响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姣姣 刘师伟 +2 位作者 段瑞雪 李楠 王江娜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目的 探究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pin, Vaspin)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建立... 目的 探究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pin, Vaspin)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T2DM组(n=10)、Vaspin组(n=10),以同周龄正常饲料喂养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10)。记录造模前及Vaspin干预前、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3组大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 FBG)。Vaspin干预8周时,测定3组大鼠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糖耐量与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功能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与Vaspin组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时体质量均下降,FBG均升高(P均<0.05);与T2DM组比较,Vaspin组干预8周时大鼠体质量增高,FBG下降(P均<0.05)。组织病理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正常,胰岛细胞排列均匀、整齐,形态规则;T2DM组大鼠胰岛结构明显破坏,细胞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Vaspin组大鼠胰岛结构损伤、胰岛细胞形态破坏均较T2DM组减轻。干预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及Vaspin组FINS降低,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IPGTT)及腹腔胰岛素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insulin tolerance test, IPITT)血糖曲线下面积均升高(P均<0.05);与T2DM组比较,Vaspin组FINS升高,IPGTT与IPITT血糖曲线下面积均降低(P均<0.05)。高葡萄糖钳夹试验示,干预8周时,Vaspin组葡萄糖输注速率、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量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各指标均较T2DM组升高(P均<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示,干预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大鼠胰腺组织中胰岛素表达水平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p-mTOR)/mTOR比值均降低,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3, LC3)蛋白水平、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MPK)/AMPK比值、LC3Ⅱ/LC3Ⅰ比值均升高(P均<0.05);与T2DM组比较,Vaspin组大鼠胰腺组织中胰岛素、LC3蛋白水平、p-AMPK/AMPK比值及LC3Ⅱ/LC3Ⅰ比值均升高,p-mTOR/mTOR比值及P6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结论 Vaspin可通过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增强T2DM大鼠胰岛β细胞自噬能力,进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异性蛋白酶抑制剂 2型糖尿病 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38MAPK通路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BAD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子峰 王永生 +4 位作者 周洪霞 张作凤 田清友 高俊玲 张宇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对亚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BAD)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对亚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BAD)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6N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1)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模型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溶于生理盐水),1次/d,连续5 d;(2)抑制剂组:在每次MPTP注射前1 h腹腔注射SB203580(10 mg/kg,溶于5mg/ml DMSO)1次/d,连续5 d;(3)对照组:注射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DMSO。观察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BAD、caspase-3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变化,及给予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上述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小鼠出现典型的PD行为学症状,中脑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水平分别下降约60%和65%(P<0.01),p-p38MAPK、BAD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经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后,PD小鼠行为学症状改善,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明显减轻;中脑黑质BAD、caspase-3和p-p38MAPK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蛋白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p38MAPK通路在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BAD和caspase-3表达中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PD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天冬异性半胱蛋白酶3 化P38MAPK 羟化酶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Lck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永德 林勇 +5 位作者 冯鹏霏 陈忠 杜雪松 黄姻 潘传燕 罗洪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04-2310,共7页
【目的】制备及鉴定尼罗罗非鱼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罗非鱼Lck蛋白功能及其免疫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T-B2m-Lck,然后转入大肠杆菌B21(DH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Ni-NTA... 【目的】制备及鉴定尼罗罗非鱼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罗非鱼Lck蛋白功能及其免疫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T-B2m-Lck,然后转入大肠杆菌B21(DH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Ni-NTA树脂层析柱纯化后,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Lck多克隆抗体,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免疫效价。【结果】尼罗罗非鱼Lck蛋白的亲水性均值(GRAVY)为-0.454,属于亲水性蛋白,具有较丰富且分布均匀的潜在抗原表位位点,无典型的跨膜区。经原核载体诱导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67.0 k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后可获得效价为1∶256000的Lck多克隆抗体,且该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Lck蛋白。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的抗体浓度在10 mg/mL以上,纯度约95%,抗体纯化效果良好。【结论】经原核载体诱导表达获得的尼罗罗非鱼Lck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后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具有高效价和特异性,可用于细菌感染罗非鱼后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 原核表达 包涵体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